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大班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十篇

說課稿 閱讀(2.49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大班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十篇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爲中心來辨別左右關係。《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爲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爲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着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隻左手哪隻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遊戲:你說我做

-----遊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瞭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爲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擡起左腳,請你擡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擡有右腳)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遊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遊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俱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2

大家好,我說課的活動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活動《排序》。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爲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爲:

(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

(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爲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

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

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情境爲主線、活動爲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爲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衆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

(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

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

(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

(1)提供材料,讓幼兒爲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

律的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着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啓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爲幼兒學習的舞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了

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9的加法》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做中學1》下冊的活動內容,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徵、已有的的知識經驗,活動目標我定爲:

知識目標: 學習9的加法,能夠看圖列式,理解圖示與算式的關係。

能力目標:觀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情感目標:在遊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點:9的加法的計算。

活動難點:看一幅圖寫2道算式。

 三、說教法

大班幼兒形象思維方式發展已經相當好,邏輯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階段既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

1、談話教學法:科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學法:利用PPT進行情境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去理解9的加法。

3、遊戲教學法:幼兒活動以遊戲爲主,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說學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兒童的年齡越低,越需要藉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注意安排幼兒的操作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1、動手操作:幼兒利用手中的小棒計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兒根據第一組加法的學習,去探究學習第二、三、四組加法。

3、合作學習:幼兒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寶寶回家”的'遊戲。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我設爲四個環節:

 (一)遊戲情景導入——遊戲:“手指開花”。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手指開花”。老師手指上開出的“花”的數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數量加起來是8。

師幼一起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遊戲活動準備——利用PPT圖示學習“9的加法”

1、學習第一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張PPT(點擊出現一個蘋果,再點擊出現八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提出問題。

(2)引導幼兒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

(3)引導幼兒交換加數的位置列式計算。

這一環節讓幼兒學習如何根據圖示學習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圖示,讓幼兒自己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自主學習“2+7=9”、“7+2=9”,“3+6=9”、“6+3=9”,“4+5=9”、“5+4=9”這三組加法。

(1)PPT3圖示:先出現2個梨,再出現7個梨。

(2)PPT4圖示:先出現3個草莓,再出現6個草莓。

(3)PPT5圖示: 先出現4只小鳥,再出現5只小鳥。

這一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究9的其他幾組加法的運算。

3、引導幼兒觀察四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換律。

4、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

(三)遊戲活動過程——遊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師講解遊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裏都有一個水果寶寶圖片,圖片後面有一個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結果以後送回到相應的屋子裏面。送錯的小朋友要表演一個節目,送對的小朋友得到獎勵。

2、師幼聽音樂一起遊戲,注意遊戲過程中的安全。

3、小結遊戲:送錯的寶寶表演節目,送對的寶寶得到獎勵。

這一環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四)遊戲活動延伸:我們家的數學

幼兒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裏的數學,並列出算計算一下。比如:我們家有一個男的,兩個女的,一共有幾個人?我們家有五個大盤子,三個小盤子,一共有幾個盤子等等。

這一環節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道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爲基礎。本班幼兒已經已有5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是以點數和遊戲的方式獲得的,但只是兩個數字的分解和組成,且比較零散,而本次數學活動是在此基礎之上學習5的多種方式的分解和組成,這是在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之內,能夠對他們現有的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數學活動藉助了曬魚的操作情景,來體驗學習5的多種組成,將抽象的數概念在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情境下轉化,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是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貫徹實施。

二、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綱要》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在對本班幼兒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我們經過不斷的修訂,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確定瞭如下的活動目標:

1、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

2、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係: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以及數學活動的樂趣。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大班幼兒已經有了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難點: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係: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三、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爲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本次活動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爲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那麼,在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遊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展示魚架,讓幼兒認識點數和斤數對應的三種魚(一斤魚、兩斤魚、三斤魚)

將點數和斤數對應起來,讓幼兒有更直觀的認識,將符號與實物小魚結合起來,這是符合本班幼兒點數的經驗的.,這是提升幼兒數經驗發展的關鍵點

2、教師讓幼兒自由曬5斤魚,即把魚上的回形針夾到麻繩上。

在這個環節中,請幼兒自由曬5斤魚,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操作體驗的機會,感受。

3、展示並讓幼兒自主表達5斤魚的不同曬法,在師幼互動中在展示板上呈現4種曬法。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爲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本次活動中,讓幼兒從小中大三類魚中自由曬五斤魚,並讓幼兒自主表達。請幼兒在自主表達5斤??的不同曬法,讓幼兒初步體會重量一定,

4、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多,並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5、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少,並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對幼兒的任務提出了不同層級的要求,從自由的曬五斤魚,到具體有條數的要求,讓幼兒感知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由於基數的不同(一斤魚、二斤魚、三斤魚),數量相應的變化,但是這種組合是有規律的,讓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感知到這一總量一定,數量的有規律的變化。

6、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快速曬出10斤魚,串成魚乾項鍊送給客人老師。

最後的任務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曬10斤魚,串成魚乾項鍊。從曬五斤魚到曬十斤魚,這是對於幼兒的數概念的更高要求,在個體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藉助於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對於幼兒的數經驗有進一步的提升。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5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恆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恆、容量守恆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並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恆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恆教學中,長度守恆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恆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恆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恆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恆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並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並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恆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並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遊戲活動。首先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後帶領幼兒置身遊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爲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準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恆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遊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恆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恆。如在最後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係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恆判斷時,讓幼兒討論並強調指出這一關係,既學了量的守恆,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係的思想,爲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羣之間的關係準備了感性條件。

在爲幼兒準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捲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並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於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髮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於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2、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裏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於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纔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裏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隻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裏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着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佈置好的遊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後,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準。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爲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遊戲結束後,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麼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爲什麼、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於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6的組成是基於5以內的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現的不同特徵,將6朵花分爲兩份,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能力,一方面也總結出6的5種分法。在這一階段孩子初步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由於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藉助於孩子操作圖片進行教學,爲孩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活動的一些要求我將本次的目標設爲以下幾條: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6的5種不同的分法。

難點: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徵給花分類,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來在分。

四、教學過程

一、給花朵分類

在幼兒的觀察中認識6朵花的不同特點。根據每一部分的'兩種特點給6朵花進行分類。分的時候教師要講明白是將6朵花按兩種特點分完了再合起來,然後再分。在操作過程中我讓孩子將分好的結果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的操作纔有總結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時候也能通過自己的記錄紙驗證自己操作過程的正誤。

二、花轉換成點

由分好的花轉換爲點,這個過程是將實物概括爲數字的一個輔助,由實物過渡到對應量的點最後到數字孩子們在這樣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麼樣演變過來的。

三、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點到數字對於孩子來說就比較簡單了,整個過程層層深入,孩子的興趣也被調了起來。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輕易地總結出6的分合。

四、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孩子們從2的分合一直學到到6的分合,但是對於其中存在的規律只有少數部分孩子能察覺。爲了讓孩子在寫分合式的時候更方便,教師讓孩子觀察數字間存在的規律,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兩個數字位置互換總和不變。孩子們在觀察中提高了探索數字間規律的興趣。

五、遊戲

遊戲是用輕鬆的方式對本次活動的鞏固。教師將6朵花藏掉幾朵孩子根據出示的花的數量說出具體藏掉的朵數,這是已知總數和分數算出另一個分數的數學推理。孩子們在遊戲中心情愉快,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

教案:

6的組成(數學)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活動準備:

花朵大圖和小圖、分類的大圖和小圖、點子圖、每人兩個盤子、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師直接提問:我手裏有什麼?有幾朵花?

他們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回答出示標記圖。

師:6朵花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根據這6朵花數一數每一種花有幾朵,把6朵花分別放在兩個盤子裏,把答案寫在一張紙上。

二、幼兒操作

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據紙上的標記記錄下每種花有幾朵。

三、交流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根據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圓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請幾個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教師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的標記上。

四、花轉換成點

1、出示由點表示的分合式

師:如果我用6個點表示6朵花,那麼6朵花中分出來的1朵圓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麼來表示呢?

2、幼兒上來繼續填寫

3、幼兒一起讀一讀:“6個點可以分成1個點和5個點……”。

五、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1、師:如果我用數字6表示6個點,那麼接下去怎麼用數字來表示分出來的點呢?

幼兒上黑板寫一寫,引導幼兒一起讀一讀。

2、數數6有幾種分法。

六、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師:我們觀察一下黑板上寫好的6的分合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

兩個部分數有交換的現象。

七、遊戲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遊戲。

我手裏有6朵花,現在我藏掉幾朵花,你們猜猜我藏掉幾朵花。

小朋友根據6的分合說出答案。

遊戲多次進行。

師:課後,我們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這個遊戲。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7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爲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7:30入園,4: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爲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爲: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爲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爲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着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

在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鐘錶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遊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設置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牀、進餐等,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8

評委老師,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大蘋果幼兒園的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整點》,選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活動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一、設計思路

我們的《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應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時間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們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時間的約束,纔能有規律。在幼兒園,我們孩子們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動安排》進行每天的活動。大班孩子馬上要進入國小了,在入學前,爲孩子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讓幼兒瞭解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學習認識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目標:

1、 學習認識整點的時間,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能按要求進行自主操作,並能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錶盤上的.時間。

3、 培養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瞭解時間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引導幼兒觀察與判斷,讓幼兒熟練認識整點的時間。

難點:能夠按照1:00——12:00的順序,將錶盤依次排序,並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錶盤上的時間。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教師充當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激勵幼兒通過多種感知通道進行活動。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過直觀形象的撥動鐘錶時針,讓幼兒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2、 提問法: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組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鞏固認讀整點,並能用相對應的數字表示,也加強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4、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方法了,數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所以,在活動的最後一環節,我引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經典遊戲,稍加改編,通過遊戲對所學知識的複習和檢驗。

五、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變"我要學",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跟隨活動進程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本活動的學法有:

1、觀察法:觀察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動中有所發現。在本節活動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結論: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即爲幾點。

2、談話法:談話不僅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老師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掌握情況,進而進行適時教育。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引用談話法,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談話,讓幼兒瞭解時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激勵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通過對教具的操作,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種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活動中用遊戲調節學習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六、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認識時鐘的基本結構,能辨認時針、分針、秒針。

物質準備:可撥動的鐘表、幼兒操作袋(1:00——12:00的錶盤各一個,1:00——12:00的數字卡片個一張)每組一袋

場地準備:將桌椅擺放分爲四組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將從 活動設計的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特色,五個大方面來講述,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一、活動設計分析

交集是數學活動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中“集合”的一個基本內容,其中體現了數學邏輯關係中的包含關係。所以,交集的內容一般會放在大班年齡段來進行學習,因爲它必須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識的基礎上。那麼有集合就必然有分類,通過分類的操作,讓幼兒理解物體屬性,體驗事物的共同屬性,利用求同和分類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並能對兩個集合元素進行比較,體驗集與子集之間的關係。

本次的活動是要是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學習交集分類,初步瞭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徵。讓幼兒在闖關遊戲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同時能體驗在數學活動中參與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初步學習交集分類

感知兩個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徵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兒樂於參與闖關遊戲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敏捷性。

分析

一般來說,幼兒在5-6歲時可達到初步的集合運算階段,表現在幼兒已能發現同一個物體往往具有不止一種體的屬性。但是,從孩子的學習接受特點來分析的話,需要通過不同的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從兩個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無形的掌握了知識。所以活動的

活動重難點

通過不同的遊戲形式,讓幼兒感知、理解交集的含義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的內容教案上有詳細寫,那麼材料不方便說課操作,但是爲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動的設計,我說課展示的內容,只能說是我把一些遊戲的玩法用圖片分析給大家聽,所以我就準備了一張展示圖。

四、活動過程

環節一,根據男孩女孩特徵,玩“聽指令”遊戲。在這個環節中,幫助幼兒初步感知,男孩女孩兩個集合。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指令,對自身特徵的認識來完成遊戲,複習集合的內容,從中又提出了交集的問題。

隨意點幾個男孩問喜歡什麼玩具,再問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利用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引導幼兒理解“交集”的含義。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紅色綠色兩個圓圈,分別表示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請每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片,將圖片分別貼在相應的家裏。和幼兒一起查看男孩喜歡什麼玩具?女孩喜歡什麼玩具?通過幼兒的講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疊起來,並把兩邊相同的玩具放在兩個圈相同的位置處。發現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歡的,能不能爲這些玩具造個新家呢?如何造呢?把這個問題拋給幼兒,請幼兒利用提供的兩個紅綠圈幼兒探索尋找第三個家:兩個圈圈交叉,就會出現相交的第三個家。

小結

新家裏住的即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我們給這個新家起個名字,叫交集。交集裏住的必須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

接下來第三個環節,老師組織語言,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賽進行闖關遊戲,看看最後能闖過羅老師設計的遊戲的是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多,勝利的闖關者,有獎勵哦!

環節三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遊戲,提升交集分類的經驗

1、第一關,玩圖形交集分類遊戲

幼兒身上貼着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標誌,並按藍色、圓形、藍色的圓形三個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數完三個數,所有的圖形寶寶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後,請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據標誌驗證,幫助找錯家的圖形寶寶重新找對家,師生共同小結:新家交集裏住的即是圓形又是藍色的圖形寶寶,它就是藍色圓形。

2、第二關,玩數字寶寶找家的交集遊戲

(先小組再全體幼兒參與)

在地上規定兩個區域,放上標記:比5小、比3大,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數字判斷自己該站哪個圓圈裏?(造一個新家,4站在新家裏),進行此遊戲,只是內容從圖形遷移到數字,加以滲透鞏固。

遊戲規則

幼兒身上貼一數字卡片,並按大於2,小於4,既大於2又小於4的特徵進行交集分類遊戲。這次是邊驗證邊請圈兩邊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間交集中幼兒,爲了下面的幼兒便於觀看和理解。遊戲形式與上一個大同小異。

環節四,分組玩桌面操作遊戲,鞏固對交集的理解。

能爲提供的動物、圖形寶寶、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標誌找家。

五、活動特色

1、過程遊戲化

教師在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考慮了活動內容的特點,注重了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以闖關遊戲爲活動的主線索,充分調動大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幼兒真正地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知識儲備”。

2、活動內容的安排層次分明

從複習集合的內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後是運用多種形式把相關的交集分類的經驗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

3、操作性強

爲了減少幼兒在學習中的難度,教師爲幼兒提供實物和圖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反覆嘗試按不同的要求分類、集合、感知交集的意義。反覆遊戲中,可以幫助幼兒在多次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物體的分類,有助於幼兒將其外部動作轉化爲內容動作。在遊戲的過程中,也便於老師瞭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如果在遊戲過程中反覆出現錯誤的幼兒,可以在活動延伸的操作環節,進行個別的指導。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生活性,這是指數學教育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些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也是他們所能理解的,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體上有數字,這些數字表示什麼。例如:房屋上的門牌號碼、書上的頁碼、汽車和汽車站上的數字、日曆上的日期等等,它們分別表示着不同的意義。若能通過與幼兒生活實際相聯繫數學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內容是熟悉的,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是很有用的,並能激發幼兒更加註意,發現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務和現象。大班數學活動《設計門牌號碼》就是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引導幼兒體驗生活中數字的作用。

二、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爲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觀看錄像、及在生活中觀察記錄門牌號碼,幼兒討論等形式讓幼兒明確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即:前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後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房。難點是幼兒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門牌號並不陌生,通過幼兒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激發幼兒那種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意識。

四、活動準備:課前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親屬家的門牌號碼。爲給幼兒以視覺方面的直覺感知,準備錄像或課件。教學掛圖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個。幼兒人手一份的設計門牌號碼材料紙、鉛筆等。

五、教學方法: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出現,恰當的使用教學方法,引領幼兒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情景法、遷移法、觀察法、比較法、嘗試操作法理解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併爲小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六、教學過程:依據目標結合以上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整個過程以故事情景引領。

一)、引導幼兒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鐘)

小朋友今天許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數字”小熊要考考你們都在哪裏見過數字,那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瞭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家的門牌號碼,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生什麼問題?

2)、出示掛圖,教師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樓房前走來走去。老師邊發出“唉聲嘆氣的聲音。”小熊今天是怎麼了?“噢!原來小熊今天去給小鴨送信卻不知道它住在哪裏?”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激發幼兒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意識。

3)、你們知道許老師家的門牌號碼嗎?看錄像或課件讓幼兒通過視覺直接感知門牌號碼。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學法:觀察法、比較法

二、)、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這一部分是難點(10分鐘)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樓上的和樓下的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這些小朋友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討論: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爲什麼前面的數字是4呢?爲什麼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爲什麼後面得數子都是一樣呢?

3)引導幼兒發現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中的第幾間房,401、501表示的是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表示的是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主要教法:比較法主要學法:觀察法、比較法

三)、嘗試給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8分鐘)小熊着急了請小朋友爲小動物們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作業單,交代設計門牌號碼的規則要求。

要求: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那一層?然後爲它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小熊從門牌號碼上能看出每隻小動物住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鄰居。

幼兒爲小動物們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問題的幼兒給予幫助。

主要教法:生活經驗的遷移法學法: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

四)展示佈置設計的門牌號碼,互相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3分鐘)教學方法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泡沫板上,並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單,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看出誰與小狗住在幾層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他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他的樓上樓下鄰居?小朋友一起告訴小熊小鴨住幾樓幾房間?小熊非常感謝大家。

3)、小朋友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用處,以後要注意觀察發現他表示什麼?

七、教學活動分析

這次教育活動我試講過,通過以上的教法和學法的恰當使用,幼兒通過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觀看錄像,加之觀察比較樓上樓下和樓層間的關係,幼兒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爲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