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16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狼和鹿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1

【說教材】

《狼和鹿》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羣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兇狼,消滅鹿羣的天敵;二是鹿羣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最後得出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道理。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與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說教學思路】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爲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讀書比賽等多種形式,採用電教手段,創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體情悟理。

【說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比比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具體說一說第二課時是如何突破重點、難點的。

【說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後,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說說自己的看法。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悟情。

第三小節課文中出現的“自由王國”讓三年級的學生動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加上引號的“自由王國”更是困難了。教學時我準備這樣去突破這一難點:“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鹿在那兒怎樣自由生活的?這一自由王國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國嗎?”通過這二個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狼被消滅後,鹿無憂無慮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爲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毀,病毒傳染。接着讓學生把一、三小節對比,體會狼被捕殺前後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想像森林被毀,鹿羣生病的樣子。學生在兩兩對比中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啓動思維,從中感悟、體會、理解。

三、合作學習,說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謀,一個引導者。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不過,這裏的處理,我沒有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師的引導沒有體現出來,而只是進行了總結。

以設計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可適當介紹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後收集這樣的事例。這樣就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中,滲透整合,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二課時的教學首先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中入境。然後讓學生在讀中對比,讀中悟情,組織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說話明理。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總之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寬鬆的課堂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教學中,如果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學習方法等得到最大的發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2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森林裏的鹿羣,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着重體現“碰撞”二字。

首先,在啓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後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爲什麼會這樣說?

接着,在初讀課文後,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這樣說?你有沒有新的看法?

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藉。如何憑藉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髮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爲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如果說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

怎麼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蔥綠多麼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麼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後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係。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複述這個故事,複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閱讀中發現

課後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爲什麼說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於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呢?

你們說的這些詞語,其實表明了人們的態度。人們喜歡誰?討厭誰?

這兩種動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作者卻提出了與衆不同的看法。是什麼看法?打開書,默讀課文,把表達作者看法的句子劃下來。

·映示句子: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誰來讀一讀?

·你能讀懂嗎,在這兩句話中,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功臣”是什麼意思?狼是功臣,這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從哪個詞看出?(居然)能讀出這種語氣來嗎?

“禍首”又是什麼意思?鹿在什麼樣情況下成爲禍首?“一旦”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

·爲什麼這樣說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請輕輕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流利。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誰來讀給大家聽,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2、評價:讀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學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聽得也很認真。

3、學習詞語。

課文中有一些詞語,誰來讀一讀。

蔥綠 提防 傳染 血泊 貪婪

青煙嫋嫋 哀嚎 凱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這裏有兩個多音字,注意讀音。

·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有關內容嗎?

4、作者認爲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爲什麼這麼說呢?這回,我們先自己讀讀,想想,然後把你們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你們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呆會兒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做彙報員。

5、小組合作學習。

6、學生交流(充分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導他們從課文中找依據。

7、小結:老師要對你們豎起大拇指,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你們用心地讀書,積極動腦發現問題,這樣的讀書,纔會有收穫!

三、學習生字:

討論我們告一段落,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現在,我們來把課後的生字讀一讀、寫一寫。

映示生字:

讀一讀(組組詞)

鬧:可以組哪些詞?書上說的是鬧什麼?鬧是什麼意思呢?

寫一寫: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上一節課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大家根據作者的觀點,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談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間的關係,談到了狼、鹿、森林的變化。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森林的變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凱巴伯森林 , 。……後來,整個森林像 一樣, , 。

讀一讀書上寫森林變化的內容,做做填空。

2、請學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4、學生朗讀。

5、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象看到了凱巴伯森林到處是蔥綠的樹木,小鳥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學們想象一下,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6、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們真想來誦讀一番,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小節讀一讀。

7、後來凱巴伯森林變了樣,我們看書中是怎樣寫的。(指名讀)

8、你爲什麼這樣讀?……師:這個填空寫的是凱巴伯森林的變化。我們都喜歡充滿生命的綠色,喜歡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喜歡這樣蕭條、荒蕪的情景。

9、那麼這中間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呢?誰來補充呢?書上是怎麼寫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

10、師:其實同學們讀了兩種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請男同學來讀人的原因,女同學來讀鹿造成的原因。

11、人們本來是出於善意來捕殺狼,可是狼被捕殺後,鹿的生存狀態怎樣呢?請你們讀讀課文,像剛纔那樣,讀讀前面,找找後面。前後對照起來讀。

②出示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着大約 只鹿,狼在被殺了之後,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填的都是數字。看了這一組數字,你想說什麼?

13、這些數字多有說服力!從這些數字背後,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書:狼(吃)鹿 狼(保護)森林 鹿(破壞)森林

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被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隨着打破。

14、這樣的結局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一起讀文章最後一節。

(1)自己讀讀,說說爲什麼狼是“功臣”?用書上的語言。

(2)爲什麼說鹿是“禍首”?

(3)上節課上,有的同學說人才是真正的“禍首”,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作者爲什麼不這樣說呢?

(4)對呀,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人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狼和鹿與森林之間的關係。

(5)如果人們早一點想到……(引讀最後一節)

二、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的課堂好像再現了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你願意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師:複述課文不是把原文背下來,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師提供你三個角色(1)狼(2)鹿(3)人,你願意從哪個角度來說就從哪個角度來說。

2、先自己練一練。

3、交流。

4、評價:講得太好了,很有創造性。聽了你們講的故事,我們彷彿聽見了慘遭捕殺的狼的哀號,看到了鹿的加速滅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壞的荒涼情景。

三、拓展:

1、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獵狗和狼》,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呢?(學生自讀、交流)

2、我們再來想想課文,沒有了狼——鹿的天敵,鹿爲什麼反而在減少呢?

剛纔文章說的道理能不能給你啓示?

(沒有了狼,鹿減少了生存危機,不用奔跑,體力下降,……)

3、你們看,你們從課內走到課外,不僅理解了課文中說的道理,還悟出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作業:

學習了《狼和鹿》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請聯繫生活實際,把學了課文後的感想寫出來。

第一課時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這兩種生性截然相反的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早有定論,然而《狼和鹿》這篇課文的作者卻將狼作爲“功臣”,鹿作爲“大壞蛋”來描寫,初讀課文,確實讓人難以接受。教者在第一教時中就利用這一矛盾設計教法。

一、設置懸念,激情引趣。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揭示“狼和鹿”這個課題後,教者首先提問,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學生說出的描寫狼和鹿的詞語、成語是截然相反的一貶一褒,而讀過課文後,作者的觀點又怎樣?作爲歌頌的“功臣”卻是狼,作爲遣責的“禍首”卻又是鹿,那又爲什麼?這一懸念的設置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急於去書中找答案。

二、尊重個性,指導朗讀。

學生帶着懸念進入文本,教師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時,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在理解“功臣”和“禍首”意思的基礎上找出敘述作者觀點的句子,爲下一環引導學生的看法與作者的看法發生思維碰撞作準備,這就做到了讀既有明確要求又尊重個性。

三、尊重主體,各抒己見。

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一點在這一堂課上有充分的體現,當學生讀了課文後,教者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與課文作者不同的意見,究竟誰是功臣,誰是禍首,學生讀後衆說紛紜,有人意見與作者相同,說狼是功臣,鹿是禍首,也有同學的意思與作者相悖,說鹿是功臣,狼是禍首,更有同學認爲狼和鹿都不是禍首,禍首應是人,因爲狼是死在人的槍口下的,學生的思維與文本,與作者,相互之間產生了碰撞,正如教者所說這樣的碰撞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師做到了尊重主體,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第二課時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新聞記者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狼和鹿》第二教時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者利用文本,引導探究,拓展思維,學有所得的理念,但整堂課自始至終教師都沒有放棄主導作用。

一、在尊重“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閱讀教學是有一定目標、指向的閱讀活動,不是無目的的消遣性閱讀,需要教師的引導。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放棄主導作用,而“主導”的形式又不是教師的泛泛而談,而是用幾道與文本內容緊密聯繫的填空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練有所得。如從第一道填空題中學生髮現了由於對狼的捕殺而造成森林遭到破壞,而破壞森林的“禍首”是誰?學生又從第二道填空題鹿的數量的增加以及最後的減少中發現是“鹿”。鹿不僅破壞了森林,也殃及到自己,第三道填空題讓學生明確了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之間密切的關係,從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明確自然界的生物總是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二、拓展思維,促進表達,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建構。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檢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習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在《狼和鹿》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者在引導學生潛心讀書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創造性地複述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再現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因此,在複述中有的學生從“狼”的身份複述,有的學生以“鹿”的身份複述,有的學生以“獵人”的身份複述,這就充分運用了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技術讓學生閱讀課文後對所理解的內容進行回味和再思考,並用自己的經驗和積累形成新的觀點,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判,達到深層次辨析閱讀材料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

三、適當延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在這堂課的最後一環,教者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得的方法,擴讀了《獵狗和狼》這篇文章,從課內走到課外,並以此作爲課文的補充,這正如新課標中指出的“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這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從內容和體裁看,它們都是記敘文,文體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強。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課文是關於“人與動物”的故事,但不僅僅侷限於此,更要以此爲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內涵。

2、教材內容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平衡—失衡—啓迪。具體來說,課文介紹了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鹿在林間嬉戲,而狼卻跟在後面,準備下毒手,正因爲如此,當地居民恨透了狼,覺得要去保護弱小者,紛紛去捕殺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敵,沒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們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壞,鹿也逐漸消失,狼和鹿之間的關係介紹得較清楚,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但同時在狼與鹿之間的關係背後,也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如:

(1)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係,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去殺狼從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看消滅更殘忍的動物本因是正確的,但從現狀來看,他們原本正確的行爲卻恰恰是錯誤的,真正這種“不平衡”的製造者是誰呢?就是我們人類;

(2)在狼和鹿之間的關係背後,顯現出人類的傲慢和無知,當然這一點就三年級國小生的認識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因此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複述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1)理解狼和鹿之間的關係、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必然規律;

(2)理解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係,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3)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避免以後好心做壞事的事情發生。

4、教學重難點:

(1)理解狼爲什麼會成爲森林中鹿羣的“功臣”,鹿爲什麼成爲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原本“善良”的行爲使森林遭到破壞、鹿羣減少,從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係。

5、教學安排: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想採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脈落。細讀課文,深入探究,體會內涵;

第二課時:複述課文,拓展延伸,綜合實踐,提升情感。

二、說學法、教法:

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讓學生能學會自讀自悟法、討論探究法,使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說、讀、思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智慧、昇華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

教法:

對比法——這篇課文爲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採用了一系列對比的方法:

(1)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

(2)鹿羣要死的前後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係,形成保護生態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後變化的景色,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說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通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後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爲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探究爲什麼說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法——抓住課文中的三處對比的描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前後的變化,一喜一悲,人們後悔莫及的心情,促進內化,深深地體會出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教學可分爲以下幾個板塊: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圖文結合,溝通聯繫

四、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五、讀中反思,昇華明理

六、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設疑:狼和鹿是我們在動物園裏常見到的,你喜歡誰呢?爲什麼?

2、師小結:對呀,在字典裏凡是與狼相關的都不是什麼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爲奸,還有故事《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們將學習《狼和鹿》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你們將對狼產生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設奇引趣,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好奇心去朗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出示投影,檢查自學效果

3、分段指名朗讀,讀中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一件事?

設計意圖: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個體自學,使學生個個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三、圖文結合,溝通聯繫

討論過去

1、出示畫面:欣賞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的畫面,發揮想象,描述這美麗的景色,森林怎樣,鹿怎樣,狼又在幹什麼?

2、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想?

3、指導感情朗讀,抓住蔥綠、鳴叫、嬉戲等詞讀出森林之美、鹿的可愛、對狼的討厭以及動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談談現在1、出示課件:蕭條的凱巴伯森林

2、發揮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荒涼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樣子。

3、讀課文,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你認爲又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4、質疑,爲什麼凱巴伯森林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了狼,鹿開始生活得怎麼樣?現在又怎麼會這樣呢?。

5、引導想象,合作討論,深入探究。

6、理清關係,用“因爲……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間的內在關係,(不僅要說出,沒有狼,鹿與森林的關係是怎樣的,還要說出有了狼,鹿與森林的關係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前後畫面的對比,明晰狼與鹿之間的關係,引發情感,展開想象,充分挖掘課文的外延,巧妙地進行填補,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狼與鹿的關係,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這種教學不僅充實了課文的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四、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出示課件,爲什麼人們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稱爲“功臣”,而溫順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

3、小組討論探究:抓住一些具體數字,狼大量地捕殺後,鹿和森林的前後變化,反覆閱讀理解。

4、彙報交流。

5、繼續用“因爲……所以”句式描述狼爲“功臣”、鹿爲“禍首”的原因。

6、抓住“做夢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禍首”等詞,體會狼與鹿之間的辨證關係。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據文設問,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啓思,以問導議,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的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求解

五、讀中反思,昇華明理

1、質疑,那麼成爲“禍首”的到底是誰?

2、引導反思,人們當時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他們這樣做錯在哪裏?

3、想象,兩年後當他們看到這一現象時,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後,他們又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學生在教師的行領下進行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本教學過程的設計,着眼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學生那種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能力。

六、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1、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麼新的想法?

2、聯繫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後的感想。

3、蒐集資料,除了狼和鹿之間的失衡會造成禍患,還有哪些事物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使整個教學片段成爲一個整體,將聽、說、讀、寫、思,課外與課內融爲一體,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的遷移。

第二課時

一、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二、蒐集資料,知識遷移

1、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蒐集的資料

2、大組交流,彙報

3、談感受

三、練習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談談這篇課文後你們內心感受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4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均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叢林的住民爲了掩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叢林饑荒、疾病盛行。它報告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親暱的接洽,粉碎生態均衡將會給情況帶來無法想像的劫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羣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兇狼,消滅鹿羣的天敵;二是鹿羣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最後得出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道理。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與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制定瞭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三、教學思路: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爲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讀書比賽等多種形式,採用電教手段,創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體情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比比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具體說一說第二課時是如何突破重點、難點的。

五、說教法、學法: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後,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說說自己的看法。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悟情。

第三小節課文中出現的“自由王國”讓三年級的學生動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加上引號的“自由王國”更是困難了。教學時我準備這樣去突破這一難點: “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鹿在那兒怎樣自由生活的?這一自由王國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國嗎?”通過這二個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狼被消滅後,鹿無憂無慮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爲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毀,病毒傳染。接着讓學生把一、三小節對比,體會狼被捕殺前後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想像森林被毀,鹿羣生病的樣子。學生在兩兩對比中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啓動思維,從中感悟、體會、理解。

(三)、合作學習,說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謀,一個引導者。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不過,這裏的處理,我沒有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師的引導沒有體現出來,而只是進行了總結。

以計劃叢林警示牌的情勢讓學生本身說一說本節課的勞績。老師可得當先容有關生態均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存中沒有細緻生態均衡而受到大自然處罰的事例。課後網絡這樣的事例。這樣就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範疇,細緻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差別內容的相互交織中,滲透排泄整合,開闊視野,得到當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本領。

語文狼和鹿說課稿5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三、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首先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中入境。然後讓學生在讀中對比,讀中悟情,組織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說話明理。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總之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寬鬆的課堂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爲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反覆朗讀等多種形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後,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說說自己的看法。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

(2)、鹿羣要死的前後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

(3)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係,形成保護生態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後變化的景色,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說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通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後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爲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探究爲什麼說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三)、合作學習,說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