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信息技術說課稿(通用15篇)

說課稿 閱讀(1.86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說課稿(通用15篇)

信息技術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師節賀卡》是龍教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第三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學生。它以前面學過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等知識爲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圖文並茂的幻燈片中添加背景的製作方法,使幻燈片更加的美觀。爲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創作提供較爲完整的知識構架,給學生提供一個“將我所學,爲我所用”的遼闊空間。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和操作使學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學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設置幻燈片的背景的方法。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爲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們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利用圖片設置背景。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探究”等。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創設一個選美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並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環境

提供背景圖片,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鞏固練習,體驗樂趣

(四)歸納總結,完成構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首先出示兩張幻燈片(一個是有背景 ,一個沒有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選美比賽,請從教師給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選出最美和最醜的幻燈片,並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觀察放映後進行小組討論,發言。

通過選美比賽可激發學生興趣。討論時,應引導學生找出以下內容:有的幻燈片有背景,有的沒有;有背景的漂亮,無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問題:

什麼樣的命令能設置背景讓幻燈片變美?

(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打開格式菜單,找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鍵菜單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使用“背景”命令設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燈片的背景,看看聰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學會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兩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種選擇?(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之後,馬上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給孩子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初步品嚐到成功的快樂。用激勵性的語言請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培養協作精神。)教師巡視課堂,觀察學生探索情況,注意學生出錯的地方,這些問題用演示系統投出。

2、請學生上臺演示探索的成果(學生演示時,注意表揚學生,鼓勵自學行爲)。

3、教師演示(突出重點)

教師重點演示下列三個方面:

(1)是選擇不同的顏色作爲背景;

(2)是選擇用圖片作爲背景;

(3)是選擇過渡填充效果作爲背景;

4、請學生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考察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表揚能提出問題的學生)

5、教師用演示給出正確答案:

(根據學生能力,靈活處理本處教學:

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行研究找到解決的辦法。

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由教師引導完成這個教學點。

教師演示時,對“用圖片作爲背景”命令要着重強調,幫助學生找到圖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難點))

( 三)、鞏固練習、體驗樂趣。

請學生爲學校的一名老師的幻燈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顏色、過渡、圖片、這三個選項,然後相互比較,看誰做得好。

要求用顏色、過渡、圖片的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全面掌握的情況,學生設置背景後,教師機通過演示投出,請全班同學比較,找優點和缺點。(集體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幫助老師做事,是國小生都喜歡做的事,學生們都能做得非常認真。最後通過相互比較,集體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欲。

(四)、歸納總結,完成構建。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命令?這些命令有什麼用?

2、“背景”命令中各個選項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理由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進行小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的總體的思路是:

1、由選美比賽引出:“背景”命令

2、學生自主探索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師演示這個命令的使用。

4、以幫助老師做事,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較,採用集體評價,以比美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怎樣設置背景。

信息技術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節"表格信息加工"的部分內容:"表格數據的圖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數據處理之後對錶格數據應用的進一步深化,如何使數據形象直觀地顯示,同時爲下一節表格數據加工的多元性打下鋪墊。本案例1課時。

二、說學生

學生已經學會了EXCEL表格數據的處理。本節課技術而言,通過圖表嚮導製作圖表,對學生來說不難,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圖表,合理表達信息纔是學生要學會的重難點。

信息技術知識更新快、內容多,培養學生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尤爲重要。學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然而教材是統一的,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EXCEL的3種圖表類型的特點,學會利用"圖表嚮導"建立圖表,並對圖表進行適當的修飾。

2、利用圖表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挑選學生身邊的數據,激發學習熱情。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

3、按就近原則,學生組成小組探索實踐。

4.展示部分學生作品,開展自我評價和集體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身邊數據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

2、通過任務的驅動促進學生分析事務能力、設計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

3、學生通過互助學習,加強交流,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2、不同圖表類型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數據源的選取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五、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體驗探究法:以學生爲主體,以任務驅動爲主線,老師佈置思考題、練習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營造創新氛圍。

2、分層次教學法:根據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在教學、上機實踐、個別輔導中體現分層次教學。

3、視頻輔助教學法:教師將其中幾個重點操作製作成視頻輔助文件,供學生點播。

學習方法

1、小組協作學習法:以學生爲中心,開展小組討論,探索實踐。

2、展示交流學習法:組內選出較爲優秀作品全班展示,學生通過比較可以吸取他人長處,培養多元化思維。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2分鐘)

本課內容是表格數據的圖形化,爲了給學生以新穎、有衝擊力的直觀感受,於是就在新華網上圖表新聞中選取了與學生有關的幾幅圖表,展示圖表新聞的新鮮創意,讓學生感受圖表的易讀性、生動性,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導入新課內容。

環節二、新知識學習(11分鐘)

活動1、展示3組常見圖表類型,引導學生瀏覽課本知識(3分鐘)

教師展示3組常見的圖表類型(柱形圖、餅圖、折線圖),使學生對圖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瞭解同一種圖表類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同時對後面綜合練習中學生對圖表的修飾有一定的借鑑作用。但對於不同圖表類型的特點及建立圖表的步驟還不甚瞭解,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着兩個問題瀏覽課本相關知識(p72—p73)。

(1)各類型圖表的特點是什麼?(2)建立圖表的一般步驟?

活動2、展示幾個類型選擇不恰當的圖表,讓學生糾錯(5分鐘)

爲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3種常見數據圖表類型的特點,教師通過展示3個不合理的圖表(數據源是上一節《表格的數據處理》中用到的"各門市各殺毒軟件的銷售情況"數據,學生較爲熟悉),通過提問糾錯的方式,學生指出各圖表的類型選擇不合理的地方,應選擇何種圖表類型來實現比較恰當。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互動式教學,課堂氣氛活躍。

最後教師與學生進一步對3種常見圖表類型的特點及適用範圍行歸納,加深學生印象。

活動3、教師演示建立圖表的一般過程(3分鐘)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能根據不同表格數據的特點選擇恰當的圖表類型,教師進一步講授圖表建立的一般過程:

通過教材配套光盤中的本節範例"殺毒軟件銷售調查"表,操作演示幾個不同類型的圖表製作過程。

對於圖表的修飾教師只是給以提示,並不做操作演示。圖表修飾是本章第一節"文本信息加工"知識的遷移。只作提示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綜合練習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環節三、綜合練習(自主探究)(25分鐘)

練習是鞏固知識的載體。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幫助指導完成任務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問題一:同學們課餘時間上網嗎?(大多數同學的回答是肯定的)

問題二:中國小學上網是利?還是弊呢?

(學生自由發言,結論不一,課堂氣氛活躍,使本節課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同學們已經從自身體驗中有了初步看法,教師進一步歸納:只有通過調查分析,才能得出更確切、更有說服力的結論,因此引出了本節課的綜合練習:“中國小生上網狀況”調查數據。

教師打開綜合練習文件,進行簡單介紹。提供的.數據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進一步明確綜合練習任務,以實現分層次教學。

1、基本任務: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對錶格數據進行圖形化。

2、提高任務:填寫上網利弊的分析報告,並闡述依據,對圖表進行適當的修飾。

3、挑戰任務:結合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軟件製作圖表新聞。

自主學習積極探索

綜合練習的數據與教師教學演示講解的示例不同,學生不是重複教師的操作,而是將所學內容進行實踐體驗。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是本節課的亮點)

幫助指導完成任務(指導途徑)

1、教師巡視輔導

2、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習

3、教師提供教學輔助視頻

環節四、展示作品,交流評議(6分鐘)

由各小組選出較爲優秀作品派代表進行展示並說明設計理由,教師與學生共同點評。通過作品展示點評學生可以學習他人的處理信息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這是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

填寫課堂評價表,由學生先自評,再由組長對小組內成員做出評價,教師可以在課後根據學生作品的完成情況再給予評價。

環節五、課堂總結,理論昇華(1分鐘)

總結本節課知識要點:各圖表類型的特點及建立圖表的一般步驟,通過圖表的分析發現事物的性質及變化規率,並延伸到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醒學生注意多元化處理信息。

結合綜合練習數據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上網內容,更好的利用網絡爲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七、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圍繞任務學習,促進協助交流

3、綜合練習抓住學生上網的熱點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 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互動式教學模式使課堂課堂氣氛活躍。

【不足之處】

評價表做得不夠細,個別學生不夠活躍、任務完成不夠理想。

信息技術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文件的下載。文件的下載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信息獲取中重要的一節。在生活中學生常常需要去互聯網上下載文件,如學習資料、電影以及音樂等等,儘管對文件下載常常接觸,但很多學生並不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途徑下載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載效率上存在不足,並且對合法下載文件知之甚少,學習本課後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鍊與培養。

4. 瞭解不同文件的類型及其重要屬性。 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途徑下載文件。 通過批量下載和靈活選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載效率。 瞭解合法下載文件的重要性,規範自身行爲。

二、教學重點

1. 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途徑下載文件,通過批量下載和靈活選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載效率。

2. 瞭解合法下載文件的重要性,規範自身行爲。

三、教學和學法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四、教學過程

1、文件常見文件類型及其屬性

(1)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後綴名兩部分組成的,二者用一個小黑點隔開。後綴名一般用來標識文件類型。

xx.doc、xx.xls、xx.ppt、、、、、3、4等等。

提問:常見的文件類型還有哪些?舉例說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儲位置

存儲位置:文件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的具體路徑。

URL路徑:用來標識因特網上資源的一種標準格式。

例:。

UNC路徑:用來標識局域網中的共享資源。

例:計算機01共享文件期會考試成績。

本機路徑:當前計算機文件。

例:C:Program Files成績期會考試成績。

(3)內容文件中實際包含的數字化信息。

例:文字書稿、工資表格、演講錄音、卡通剪輯、電腦遊戲等。

(4)其他屬性:創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讀、存檔、隱藏、大小等。

2、選用適當的途徑下載文件、批量下載、靈活選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載效率 課堂實踐:下載一個文件,由學生不同的下載途徑引出文件下載有多種途徑。

(1) 文件下載的途徑

通常分爲發行廠商網站下載、專題網站下載、FTP下載。

(2) 提高下載效率

批量下載:需要下載大量文件時使用批量下載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操作,通常我們可以藉助一些下載工具來實現,如常用的迅雷、快車、QQ旋風等。 FTP文件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關鍵字、關鍵詞,其關鍵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徑和文件名。

(3) 下載工具

目前常見的下載工具有:迅雷、快車、QQ旋風等。這些可以實現批量下載、斷點下載、多線程下載的特點。

課堂實踐:下載一個文件,比較使用Internet瀏覽器直接下載和使用下載工具下載有什麼區別。實踐完成後進行小組討論。

3、瞭解文件下載的合法性

(1)網絡上文件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在使用網絡時要嚴格遵守有關版權法規。

(2)文件中有時包含不健康內容,我們應自覺抵制,做到不閱讀、不存儲、不轉播。

(3)在使用文件的時候還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壞。

在下載文件時候,要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引用他人作品時,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註明出處。 共享軟件允許用戶在一定範圍內使用和傳播,但未付費註冊的用戶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許試用多長時間或者在缺乏付費用戶的高級功能。自由軟件允許自由傳播,但仍要尊重版權,一般不得用於商業目的'。 提問:小A同學在某遊戲網站下載了一個小遊戲,但進入遊戲時,需要輸入一個註冊碼,小A在網上找了一個註冊碼輸入後順利進行遊戲,請問小A的行爲合法嗎?爲什麼?

4、課後思考

小A同學去網吧給自己的MP5下載電影,鼠標剛一點下,就下載完成了,小A一陣竊喜:網吧的網速真快啊!回去想看電影時卻發現打不開MP5裏面的電影文件,請思考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小A下載失敗了?

5、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是學習了文件的下載,瞭解了常見的文件的類型及文件名的構成,學習了文件下載的途徑、方法,以及瞭解了文件下載的合法性。我們在使用網絡上的文件時,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網絡道德。請同學們課後時間仔細思考老師佈置的思考題。

信息技術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上饒市一小的信息技術教師,很榮幸與大家共同交流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動畫—進球了》。

《有趣的動畫》是我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第九課中的內容,是POWERPOINT知識的精華,是在初步學習了製作動畫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一課,對於幫助學生學會設置圖片透明色;學會合理選擇素材用複製、移動的方法豐富動畫,以及掌握如何選擇合適並設置動畫效果,有着重要的幫助。整合了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體育教育,是一堂內涵十分豐富的信息技術課。本課時容量大,但難度不大,並受到學生的喜愛。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課前製作了一個學件,發送到每臺學生機的桌面上,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

首先播放一個98年世界盃背景

這些進球精彩嗎?你們知道嗎,在powerpoint中,老師也能讓進球的精彩瞬間重現,想看嗎?

播放(幻燈片2)“進球了”動畫

感覺怎麼樣?沒想到powerpoint也能做出這樣動畫吧,想學嗎?

二、主題探究

要學做動畫,先要理解什麼是動畫?一個個連續的畫面按順序播放出來那就是動畫。要設計這個進球動畫,先要有一個球場,然後再有一連串的足球在進球路線上每個位置按順序閃爍,這樣就可以實現進球了。

三、教師演示講解、學生嘗試製作

1、設置背景。

(1)我們先來建造一個球場,也就是設置一個背景,先看老師做。

(切換到幻燈片3)

(教師講解演示)在空白編輯區右鍵—背景—填充效果—圖片—選擇圖片—插入—確定—應用

(2)這是前面學過的,請同學們完成

2、插入圖片

球場有了,要實現進球還得有足球,我們來插入一個足球圖片。

(切換到幻燈片4)

這也是前面學過的,請同學們完成

3、設置透明色

接下來進入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了。爲了解決本課重難點,我採用分步教學,每步使用教師演示-個別學生演示-全體學生完成,並由小組長幫助個別差異較大的同學,回報本組同學完成情況。

足球插進來了,看看這個足球周圍是黃色的邊框,黃色邊框不去掉做出來的動畫會是怎麼樣的呢?誰來說一說(生:足球會帶着黃色邊框飛行)

(2)Powerpoint中有個有個神奇的工具可以把黃色邊框去掉,這個神奇的.工具就是設置圖片透明色的工具。

瞧老師怎樣運用神奇工具的。(切換到幻燈片5)

(教師講解演示)選中圖片—視圖—工具欄—圖片—(這是一個powerpoint簡單處理圖片工具箱,哪一個是設置透明色呢?圖標下面有文字說明,這個是.)設置透明色,點擊選中它,光標移到黃色邊框,點擊一下,黃色邊框不見了。

(3)同樣我要請一位同學上來把剛纔的足球圖片再插入一張,並把黃色邊框設置爲透明,哪位同學來? (一位同學示範,完成後鼓掌,再來一位同學完成,然後全體同學完成。)

4、添加閃爍效果

(1)背景、足球都有了,下面關鍵是讓它動起來。這可有點難度,請同學們仔細看,比比誰能記住老師的操作步驟。(切換到幻燈片7)

(教師講解演示)選中足球圖片—右鍵—自定義動畫—添加效果—進入—

其他效果—閃爍一次

在效果的選項裏,”開始”選”之後”,”速度”選”非常快”。

(2)同樣我要請一位同學上來爲圖片添加動畫效果,哪位同學上來?

(一位同學上臺示範,完成後鼓掌,再上來一位同學。如有不會的讓學生空手指導)

5、複製粘貼

先看看效果,3個足球動起來了,可是怎樣設計才能讓足球飛出美妙的弧線直入球門呢?(學生討論,生:再多次重複插入圖片,設置透明色,設置效果,並擺放好位置)

這裏再放兩個球,就可以實現進球了,請(剛纔回答問題的學生)上來做做,真是肯動腦子的電腦天才,現在有個問題,這個球比人還大,老師這個動畫有幾個球?(生:12個)讓你按剛纔那樣做,你會覺得怎麼樣?(生:很煩,太多了)

老師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想不想見識見識?

這裏第一個球設置好了,後面我只要複製再粘貼,並將複製好的足球往球門方向一個接着一個地放好,就會產生進球的效果(球的個數不是固定的,多一些,少一些,都可以,只是球快慢有些變化)(切換到幻燈片7)

(教師演示)把足球圖片複製並粘貼12張左右,並將複製好的圖片往球門方向一個接着一個地放好。

我們來看一看

6、完整演示

現在明白了球是怎麼進的嗎?

設置背景、插入圖片、設置透明色、添加閃爍效果、複製粘貼就這五個過程.

這時候請同學們來說,指導我來再完整製作一遍好嗎?。

再請一位同學可以在這張空白幻燈片上把完整的進球動畫製作出來呢?

全體同學完成完整操作過程

四、小節

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應用閃爍效果實現了動畫製作,除了可以製作進球動畫,還可以合理使用素材製作其他動畫,比如龜兔賽跑、氣球飛天,小鳥飛翔等,(播放幻燈片14、15)每個同學都來一試身手吧,將快樂與身邊人共享,讓我們一起在世界盃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的呈現,還是情景的設計,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欣賞中學習,學習中應用,分步任務驅動,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體驗感悟,是一定能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

謝謝各位,我的說課完畢。

信息技術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這節課的內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信息技術》的第一單元第四課---《Word的高級編輯》,在學這部分內容之前,同學們已經系統地學習了Word的基本操作、簡單文字處理與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內容,對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欄、功能設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在《Word的高級編輯》這一節課中將學習藝術字的設置,文檔頁面設置,文檔添加引用內容,以及公式編輯器等內容。這部分的內容相對於整本《信息技術》教材來說處於基礎知識的地位,是學習電子表格製作、幻燈片(PPT)製作、多媒體軟件等製作的基礎;但在第一單元中本節課的內容屬於重點內容,它是在前幾個課時的基礎上對Word文本操作的提煉與概括,以及學習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知識,比如給文檔設置頁眉、頁腳、頁碼、添加引用內容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教育作爲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小務必逐步推行信息技術必修課,該課的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面提高中國小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即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對信息技術積極的態度和價值觀,進而使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作爲支持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工具”。Word高級編輯內容是學生處理信息、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級編輯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能夠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Word中藝術字的插入與設置;

2、掌握文檔頁面設置的操作步驟,學會分欄、分頁、給文檔設置頁眉頁腳頁碼以及和給文檔添加題注、腳註;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編輯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操作,強化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習成果,並製作出個人成品;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分享,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以及實際動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認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感受Word高級編輯在學習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信息技術學習中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藝術字的操作方法;

2、文檔頁面設置的操作步驟(包括文檔分欄、分頁、分節、設置頁眉頁腳);

3、給文檔添加引用內容(添加題注、腳註)

難點:

1、文檔頁面設置的操作步驟(包括文檔分欄、分頁、分節、設置頁眉頁腳頁碼);

2、給文檔添加引用內容(添加題注、腳註)

二、學情分析

(一)一般特徵

七年級學生處於行爲規範階段,學習自制力相對國小階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學習時精力還不能完全集中,不過對形象生動、動手實踐的學習有很大的興趣。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大部分的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熱情較高,但不得不承認學生進入信息技術課堂的愉悅更多的來源於他們面對電腦與網絡的第一反應是娛樂而非學習,他們希望老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課讓他們玩玩電腦遊戲、上網聊聊天……課程的目標要求與學生的內心反應彷彿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二)入門能力

對於七年級第二學期來說,學生在國小階段以及七年級第一學期已經對信息技術課程有過接觸,尤其是在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已大致瞭解了計算機的啓動、關機、簡單系統軟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於一學期的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較大,以及學生家庭條件參差不齊,課後用電腦練習實踐的時間不均,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是很理想,對於Word高級編輯的認識和了解就更少,但經過前幾次課的學習,學生對Word的一些文本編輯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爲本節課高級編輯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學習風格

七年級的學生對於感知通道的偏愛主要是聽覺,缺乏學習動機,學習堅持性較弱,在學習時喜歡活動,更喜歡結伴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喜歡動手操作等。因此,在講授Word高級編輯時可以精心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多加組織小組學習、協作學習。

(四)個別差異

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的學生年齡都基本一致,不會相差很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程度也大都無異。但基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經濟基礎不同(家庭條件良好的可以爲學生提供課下電腦練習的設備,家庭條件較差的也許沒有電腦操作的設備),可以採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提問法、討論法

1、講授法與練習法

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對於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教師一般採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通過演示操作,講解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講解後,通過自己操作練習,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教師運用講授法可以系統的'講授知識,尤其是重難點的講解,學生也能清晰地瞭解知識的脈絡結構。信息技術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Word的高級編輯學習也是如此,需要學生及時地操作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印象。

2、任務驅動法

隨着信息技術的逐步普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操作技能、學習興趣等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單單是講授法和練習法並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面對這些問題,可以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創設情境、佈置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分層教學法

學生與學生的一般特徵、入門能力、學習風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教師的系統講解只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達到了本課基本要求,但有的學生在課下或在父母的指導下已經掌握了較高的Word編輯技巧;或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支持條件不足,對所學知識不能儘快消化,這時候就需要分層教學,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有餘力的同學超前學習新知識或自學其他軟件,挖掘其潛在能力,給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

4、提問法

每一門課的教學都需要教師在上課期間提問一些問題,一方面,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集中思考,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質量。

5、討論法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課本內容、數字資料、互聯網信息等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把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由信息技術程度好的學生和信息技術程度差的學生組成,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和分享,開展協作學習。技術掌握好的學生可以幫助技術較差的學生,技術較差的學生可以請教技術掌握好的學生,既發揮了信息技術程度好的學生的優越性,也彌補了信息技術程度差的學生的不足。

(二)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絡控制系統

2、足量的電腦

3、PPT課件

四、學法分析

1、探究式學習

基於任務教學法所提出的任務,學生可以進行探究式學習,以問題情境爲實破點,作出各種猜測,要想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然後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查閱文獻資料、檢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資料,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後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講Word的高級編輯中可以向同學們佈置任務或展示一些成品,讓學生思考探究怎樣操作才能達成目標。

2、自主學習

前面已經說到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學好這門課,學好Word的高級編輯僅僅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實時練習是不夠的,需要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後勤加練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

3、合作學習

七年級的學生更喜歡活動,喜歡結伴學習,而且在這門課中多采用任務驅動法或基於問題的教學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生生之間協作交流、互相借鑑分享,各抒己見,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出創新點。

五、教學過程

(一)引言

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以及同學們的課下練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對一些文字進行簡單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編輯表格,並且我們在《匆匆》那篇散文上進行了系統的操練,那麼大家想不想再學習一些Word的高級編輯技巧,讓我們的作品更加美觀呢?我們先來看一幅圖文混排的《匆匆》散文,這樣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們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麼大家思考一下,結合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講授新課

要達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還需要這節課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係統地學習Word的高級編輯。

1、設置藝術字

<1>插入藝術字:插入—文本—藝術字—選擇一種樣式

<2>設置藝術字格式:繪圖工具—形狀樣式—藝術字樣式—文本填充/文本輪廓/文本效果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同學們可以在之前練習過的《匆匆》這篇散文上練習一下,設置一些藝術字,對其進行美化一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部分同學的作品。

2、文檔頁面設置

<1>文檔分欄:

將鼠標置於需要插入分欄符的位置;

頁面佈局—頁面設置—分隔符按鈕—下拉列表中“分欄符”命令;

設置完成後,在光標處進行分欄;設置分欄格式(欄數、寬度與間距、分割線等)

<2>文檔分頁、分節:

將插入點定位到需要分頁的位置;

頁面佈局—頁面設置—分隔符—分頁符;

在打開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分節符;

選擇文檔所需的分節符完成相應設置

<3>設置文檔頁眉頁腳頁碼:

插入—頁眉頁腳—頁眉、頁腳;

插入—頁眉頁腳—頁碼—選擇位置和對齊方式;

文件—頁面設置—頁邊距、紙類、文檔參數—打印預覽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結合剛纔我們所講的內容,同學們可以接着在《匆匆》這篇散文上練習一下,給文檔分成兩欄,並設置頁眉頁腳和頁碼。幾分鐘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部分同學的作品。

3、文檔添加引用內容

<1>將光標移到要插入腳註的位置,在“引用”選項卡中單擊“腳註”組中的“插入腳註”按鈕,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輸入腳註內容,同理可以插入尾註

<2>選擇添加題注的位置,在“引用”選項卡下單擊“題注”組中的“插入題注”按鈕,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輸入題注內容即可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我們試着來在《匆匆》這篇散文作者後面加一個腳註,寫入作者朱自清的簡單介紹(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作家、學者、民主戰士),過後我們來欣賞部分同學的作品。

4、公式編輯器

<1>插入—對象—新建—對象—類型公式3.0—選擇相應模板、點擊應用

(三)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我們本節課Word的高級編輯就學完了,我們一共學習了四個模塊的內容(設置藝術字、文檔頁面設置、文檔添加引用內容、公式編輯器),通過老師的演示以及同學們在電腦上的動手練習,相信大家對本節課所講的知識、技能、方法、步驟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課後希望同學們勤加練習,在這裏老師佈置一個小小的作業: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這篇散文上運用本節課所講內容對這篇文章進行修飾,要求如下:將文章分成兩欄,將題目設置成藝術字,在文章最後添加題注(有關朱自清的簡單介紹)。期待在下節課欣賞大家的佳作!

六、教學評價

(一)教師教學評價

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是否對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正確恰當的預設,是否做好了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的準備(是否具有教育機智),是否準備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適量、適度的課堂例題和練習題等等。

(二)學生學習評價

新課程非常重視評價的多元化,七年級信息技術課堂,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主選擇、有效的主動實踐,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上也應多元化。比如:

1、項目活動評價法

因爲我們信息技術課的實踐性使我們的教學模式是以協作學習爲主,而這種模式的呈現又多以項目活動爲主,在項目活動中,學生運用與學習活動緊密相關的知識技能,同時其它的智力因素和個性特徵也會表現出來,比如,與同伴的協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續時間等。自我評價及同伴、小組互評一起運用,來考評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會使評價更客觀、真實有效。

2、自我評價法

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採取系列評價量表進行自我評價,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自己作爲學習者的理解,又有助於其對學習目標的認識,有助於對學習過程的控制,有助於培養和形成其對學習及活動的評價能力。

3、觀察評價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上機操作、探究學習、小組討論時的表現(發言能力、交流能力、寫作能力等)進行考評,可以利用觀察表格來記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特別技能、行爲及進步。

4、作品檔案評價

收集學生在這一科目學習過程中的作品,以學生的實際表現作爲判定學生學習質量的依據,這樣可以反映出該生的相關學習過程及結果,能積極促進學生參與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強烈的責任感。

5、總結性評價

一門課或一節課的學習過後,需要佈置一些練習題或測試題,這些試題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學生的學習結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對這些試題進行總結性評價。

信息技術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電子信箱的申請及使用》,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本節課的設計思想,請各位專家指正。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電子信箱的申請及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二章

第三節中的一塊內容。隨着網絡的普及,電子郵件已成爲當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現代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必備技能之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瀏覽網頁,搜索、下載資料後,已不滿足於只做一個網絡的看客,很想在網絡中開創一個自己的空間,證實一下自己的能力。這節課就是學生第一次在網上申請、註冊類操作,也是第一次帶有自己個性的網絡操作,所以本節課如果學習效果很好,會對以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對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網絡,瞭解什麼是電子郵件,掌握網上註冊電子信箱的通常步驟,能夠對知識歸納、總結,並培養學生具有收發電子郵件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創設情景法、激發興趣法、任務驅動法、指導歸納法、演示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維護網絡安全、不發、不看不積極健康的電子郵件的教育,並自覺抵制網上的垃圾郵件。同時培養學生小組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電子郵件的申請、發送及收取

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是我們信息教師的一個基本任務。利用互聯網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大家都在探討的一個問題。而電子郵件則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換。如何教會學生通過郵件實現與老師之間的資源共享,並將學習場所及時間延伸的教室之外則顯得尤爲重要。

難點:郵件中附件的巧妙應用

電子郵件中不僅僅是文字的傳遞,還可以有圖片、聲音、影片等資料,如何利用附件傳送這一類文件,如何收取、選擇和保存他人郵件中的附件是學生比較難弄清的問題。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在爲學生創設了網絡環境、提供了學習及操作的網址和這些情境後,用極具吸引力的任務驅動式教學引出問題,使學生樂於在這個情境中研究實踐,再通過演示法來達到教學效果。期間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2.教學環境

與因特網相連的計算機網絡教室、投影設備。

這節課的具體實現是在多媒體投影進行的。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主導,也能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師生互動。

三、說學法

觀察、實踐、交流和總結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望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合理的組織課堂教學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學設計應注意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啓發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因此,我在課前已經根據調查將以及就近原則將學生進行好、差搭配分組,確定小組的負責人(以前申請過電子信箱的同學或信息技術課上反映比較靈活的學生)。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分如下幾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比較導入,激發興趣

通過一段動畫顯示:同學們還有2年多的時間就將離開自己的家鄉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學讀書了,到大學後同學們有那些方法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同學以及老師聯繫?

引導學生先回答,然後利用動畫展示學生實際生活中已經瞭解和熟悉的一些交流信息的方式。(如QQ、打電話、寫信和E_mail等),讓各個小組根據課件內容展開討論這些信息交流方式的優缺點,然後教師抽個別學生回答,歸納得出結論:(使用E_mail交流的優越性)。

1、 傳遞信息速度快

2、 免費

3、 內容豐富

然後問學生知道如何利用E_mail具體的進行信息的交流嗎?部分申請過電子信箱以及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使用能力,基本能夠回答出要利用E_mail進行交流所需的前提條件(申請一個新的郵箱)以及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發郵件)。(這些學生已經被分散的分入各個小組並被確定爲小負責人)

(二)、任務驅動,滲透方法,自主探究,交流互助

利用投影展示,讓學生明確任務,並分組完成。

學校要搞一次民意調查,希望每個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校園環境。要求每個同學自己申請一個電子郵箱,以班級和姓名爲主題將這句話發送到教師的電子郵箱中。

同時教師通過投影把可以申請免費電子郵箱的網址展示出來,並截取一個郵箱申請的界面,提醒同學們申請時注意每一項右邊的說明文字,並提示學生只需要填寫左邊有紅色“*”號標註的選項。

由於現在申請免費郵箱的`界面都非常清晰,只要說明了申請的一些注意事項,以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基本上是能夠申請到一個郵箱地址的,同時各個小組中均已安插了個別操作水平較好的學生,能夠對其他學生進行幫助,再加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隨時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可以給予及時的指導。因此大部分學生在10到15分鐘內是能夠基本完成這項任務的。

大部分學生完成之後教師及時展示收到的郵件,持續激發學生興趣。

(三)、任務遞進,分工合作,鞏固重點,突破難點

利用投影進一步展示該情境的下一步任務。學校要做一個湖北省著名旅遊景點的專欄介紹,各小組以小組名義發送湖北省內任一風景區的圖片及該景點的文字說明。

學生先分組討論,如何將蒐集好的圖片及說明文字發給老師。(郵件附件,對於如何發送附件,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同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電子郵箱界面,除了剛纔已使用過的一些命令按鈕外,還有哪些東西。)

然後各小組成員分工在網上搜集相關景點的文字簡介及風光圖片。再以附件的形式發送到本組組長的郵箱裏;最後要求組長將收到的郵件整理後轉發到教師郵箱,所有同學一起來探討操作方法和觀察具體操作過程。

(四)、展示結果,歸納總結,深化知識,提煉主幹

利用投影展示各小組發過來的郵件內容和景點風光圖,讓學生有一種自豪感、成功感。同時詢問學生通過剛纔的操作,是否瞭解了利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信息需要的前提條件以及操作過程?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並解釋E_mail地址的格式要求及郵箱申請及發送的注意事項,同時教育學生網上垃圾郵件的危害。

(五)、注重實踐,強化運用

學完本節課的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以下任務

1、如果要把信件發給多個人應該怎樣發?

2、能不能在郵件中插入一段歌曲或動畫?

五、設計理念

在這節課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爲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思想、意識,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爲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動手能力。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去實踐與探索,爲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

信息技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節爲寧夏版《信息技術》九年級下冊第三節“命令、事件驅動、順序結構”中的部分內容。根據九年級下學期只有8課時上課時間的具體情況,我們嘗試將上下冊教材對調教學,因此本學期上的是下冊的教學內容。

九年級《信息技術》下冊只有一個內容就是易語言程序設計。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從順序結構開始的,在沒有接觸到其他結構的程序之前,講解什麼是順序結構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因此,在本節課之前,爲了使學生對順序結構程序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我們先學習了第四節“選擇結構程序和算法”,已對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做了一個對比,解決了本節中順序結構的教學內容。因此本節內容着重學習命令和事件驅動。我認爲把握教材,不是唯教材是聽,在本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原則下,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靈活處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冊教材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按照一般的的程序設計語言教程先講語法概念,而是直接從編程入手,第一節課就是“編制我的.第1個程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早早地體驗一下讓計算機聽話的愉悅感和能夠寫出自己的程序的成就感。如果開始就講編程的概念、語法等,可能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此望而卻步。但是這樣也就必然產生一系列的後果,比如學生對程序靈活的語法不知所以,不知道哪裏該加括號,哪裏該用等號等等,這些都是預料中的,完全可以理解。這也正是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說學生:

在學習本節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第1節“編制我的第一個程序”、第2節“數據類型、變量及表達式”、第4節“選擇結構程序和算法”,每個學生都編寫過5到6個小程序,但一直沒有接觸過可視化編程的概念和語法,因此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對易語言靈活的語法存有疑惑,這是很正常的。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錯誤體驗之後,然後再回過頭來學習可視化編程的概念和語法,這對於學生的思維認識是一個由模糊到明朗化的過程。

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本節課可以回答他們一直關心、追問的一個問題:易語言倒底有多少條命令?哪裏才能找到這些命令?

三、說教法:

本節擬採用演示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易語言編程環境,演示講解;然後佈置一個任務讓學生根據本節中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嘗試自己尋找答案,作業不必當堂完成。

四、說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①理解什麼是屬性、什麼是方法、什麼是事件;

②應用屬性和方法不同的語法特點;

③在易語言IDE中查看各種組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的幾種常用方法;

2、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應用屬性和方法不同的語法特點;

②在易語言IDE中查看各種組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的幾種常用方法;

難點:什麼是屬性、方法、事件?

3、準備:

①教師演示文稿《命令和事件驅動》

②教師演示程序、學生練習程序(下載)

4、教學過程:

①教師通過演示文稿講解可視化編程必須知道的幾個概念:對象、屬性、方法和事件。

突破難點:打比方

這些概念比較抽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一個組件放到了窗口上,它就成爲這個窗口的一個對象。就好比鈔票在造幣公司,它不是錢,而是產品,在市場流通以後才能成爲錢。

再用汽車打比方:汽車作爲一個對象:

屬性:就是一個對象本身所具有的各種特性:高度、寬度、顏色、品牌等

方法:就是這個對象可以做什麼:行駛、載人、載物

事件:就是在什麼情況下讓它產生動作:轉彎時、會車時、剎車時、倒車時

用一個編輯框對象來比較:

屬性:頂邊、左邊、高度、寬度、內容、可視

方法:加入文本()

事件:被單擊、被雙擊、獲取焦點、失去焦點、內容被改變

語法特點:

屬性:對象。屬性=值

如:編輯框1。可視=真;編輯框1。高度=50;編輯框1。內容=“你好”

方法:對象。方法()

如:編輯框1。加入文本(“未來的軟件工程師”)

事件:不能用在命令行中,只用來建立一個子程序,以觸發一個動作

如:子程序:編輯框1。獲得焦點

②教師演示:在IDE中查看屬性、方法、事件的三種方法:

1)在窗口中選中一個對象,在左側“屬性”面板中會看到該對象的所有屬性列表;在屬性列表的下方有一個下拉列表,打開會看到所有的事件列表(事件分兩欄,一欄爲公有事件,一欄爲私有事件)

2)在窗口中選中一個對象,右擊,在右鍵菜單中選擇“查看數據類型定義”,會自動展開左側面板中的“支持庫”面板,並且列出了該對象的所有屬性、方法、事件(屬性、方法、事件有不同的標識圖標)

3)在程序集中將光標指向一行,會彈出一個與該命令行相關的氣球提示框。

③展示教師作品:報名程序。e

本程序中用到了四個對象:編輯框、單選框、組合框、按鈕,其中單元框和組合框爲新內容。

用到了一個方法:編輯框。加入文本()

用到了一個事件:按鈕1被單擊

設計:當按下確定按鈕後,輸入的學生姓名、性別、班級自動加入到右側的編輯框中。

④學生自主探究:

找一找單選框和組合框有哪些屬性和方法?本程序中將會用到哪些屬性和方法?

怎樣把學生信息加入到右側的編輯框中?用到了編輯框的什麼方法?

試一試,你能不能把一個學生的信息保存到右側編輯框中。

教師提示:你可以先嚐試着一個一個解決:先把姓名加進去,再試怎樣把性別加進去,最後再試把班級加進去,一步一步接近最終目標。

⑤每完成一步,演示一個最先達到設計要求的同學的作品,評價得失,也給其他同學提供一個思路。

【課後反思】

本節課總體上來說是輕鬆愉快的,主要是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未知知識的慾望。學生也能找到應該用到哪些屬性和方法。問題主要是大部分學生不會根據提示查看參數。這個問題應在後面的作業中加強練習。

信息技術說課稿8

我說課的題目是《EXCEL中進行數據計算》,電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計算報表,本節課是Excel當中最重要的一節課之一,學生能否正確、熟練地掌握Excel的計算操作,與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相聯繫。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法、教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四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對象

本節課是重慶大學出版社編寫的中學信息技術八年級(上)第一節在Excel中進行數據計算,該節分兩課時,這是第一課時:使用公式、函數計算和統計數據。教材對象是八年級學生。

2、說教學作用地位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大量的數據信息需要處理,像學習成績的統計分析、電話費的收取、工資表格的統計等。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對處理數據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傳統的人工處理數據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計算機成爲最有效的數據處理工具。作爲中學學生有必要了解和學習數據的處理。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瞭如何在工作表輸入數據、編輯、修飾工作表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如何在Excel中進行數據計算,使學生對數據處理有個感性認識。

3、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數進行數據計算和統計。

(2)技能目標: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計算日常工作的各種報表(例如:工資表、成績表等)。

(3)情感目標:

讓學生親身體驗EXCEL強大的運算功能,通過系統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敢於動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斷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4)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公正、準確地做好各種報表;不要弄虛作假,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利用公式、函數進行數據的計算和統計

難點:能夠根據需求選擇和正確使用函數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輸入數據、編輯、修飾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如何在Excel中進行數據計算,使學生對數據處理有個感性認識。

2、學法分析

(1)採用多媒體互動教學手段,使學生在頭腦中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2)教師少講、精講、讓學生通過實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數據計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既有利於學習新東西,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強調實際應用的講述和數據處理問題的分析,通過對知識的鞏固,消化和運用,通過講練結合最終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三、說教法

1、自學法

對於內容比較簡單,並且教材有明確答案的知識點,採用自學法,既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例演示法與講授法相結合

爲了使學生更快、更容易地學好本節課的內容,我特別設計了幾個有針對性的、能夠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報表實例。通過一邊講解教學內容,一邊完成相應的課堂實例的操作演示,這樣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直觀的印象,讓學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識。

3、提問法與啓發引導相結合

在完成實例的過程中,我會通過“提出疑問”逐步引導學生,讓學生一起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逐漸提高學生自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一種積極面對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複習與引入(約5分鐘)

複習內容:Excel的基本操作(單元格的選定、移動、複製和刪除等)

引入新課:

學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國際奧運會前10強,請一位學生用Word計算該報表。(5分鐘)

(目的: 一方面回顧一下Word表格的計算,另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利用Word計算該報表十分麻煩。)

如果在Excel中計算該報表,應該怎麼樣操作?會不會比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說答案是肯定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操作的?

(目的:使學生對新課內容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一)利用公式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8分鐘)

教師將用公式計算出獎牌總數。(教師講解時演示操作過程。)

(二)利用函數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10分鐘)

教師將獎牌統計表表格用函數計算出獎牌總數。(既講述又演示操作過程。)

(三)學生練習操作過程(20分鐘)

在excel中,學生打開一個成績表格,並分別運用公式、函數形式計算出總成績、平均成績。

(目的:檢驗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奇特的繪畫天地》是人教版國小信息技術四年級的內容。它是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茹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畫圖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着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茹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繪畫工具箱"中前7種繪畫工具的名稱,使用方法。

難點:"奇異的繪畫天地"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根據皮亞傑的建構理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 "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2、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說媒體應用

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投影。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了茹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先訓練,後演示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詳細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漂亮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仿一個場景),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及時提出:"喜歡這漂亮的畫面嗎?打開課本你會發現自己很快也能製作這麼好看的圖畫。"利用這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目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爲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爲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先訓練 後演示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創作一幅作榀,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後讓學得好的學生通過投影設備演示操作過程。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於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這節課,我學會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會做……了"這樣的.形式來讓學生總結,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並且顯示相應的內容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使知識成爲一個體系。

五、作業

讓學生回家後思索一個問題:"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應用到生活、學習中的嗎?"

(突出說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孽比較有特色的是:

1、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爲舒暢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 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信息技術說課稿10

大家好!今天我彙報的內容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國小版第4冊第26課《認識計算機》的教學設計。本節課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深入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六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學內容及對象分析:

《認識計算機》是教材第4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介紹計算機硬件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系統組成,計算機主機,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內容。通過學習,教師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深入理解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分類,及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組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計算機了有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電腦鼠標、鍵盤等硬件設備,還掌握了常用的應用軟件操作。但孩子們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系統組成認識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課學習孩子們將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以及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經過本課學習之後,對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及瞭解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有很大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腦有着很強的好奇心,並且對學習電腦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由於以往我們只注重軟件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就成爲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爲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求讓學生多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多與同學間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二、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制訂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瞭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2、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3、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的`興趣。

4、提高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互相合作意識品質。

三、教學環境:局域網環境

本課需要教師通過傳奇或騰圖軟件進行演示操作,在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展示學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網環境中進行教學。

四、教法闡述

依據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着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爲以下三方面。

1、情境設計樂學、想學

自己用電腦演示:由於國小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對於簡單只是乾脆就不講,讓學生自己掌握,老師講給予適當點撥。教師將基本的操作規則告訴學生,就讓他們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後在總結時,學生對於剛纔自己的勞動一定很在意,無論是發言的同學,還是聽講的同學,都會十分認真,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2、任務設計 使學生會學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在這堂課中,每個小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學生通過對所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師的演示操作過程中,也只是點到爲止,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由學生被動聽,而變爲主動完成任務的過程。因爲是主動的做,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於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不但使學生情緒飽滿,而且將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操作中,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上網搜索、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任務驅動,激趣導入

(二)初步嘗試,探究新知

(三)教師引導,鞏固新知

(四)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五)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具體闡述如下:

(一)激趣導入 講授新知

首先,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問學生你喜歡電腦嗎?會用電腦幹什麼?同學們會這麼多呀!現在我可要考考你們了:看,知道這是什麼嗎?(課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簡單的總結:它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名爲埃尼阿克,它於1946年生於美國,它的主要元件是電子管。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的愛心,樂於助人的精神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爲全課奠定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教師引導,探究新知:

同學們,隨着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計算機就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你們能通過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嗎?

任務一:電腦發展史

如: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時期 組成器件 時間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0年~至今)

這一環節我把學生分成4人1小組,分工協作1位組長,2位搜索資料(不僅僅只有網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負責彙報。這個環節我放手讓學生看教材、或上網找資料自己完成任務。孩子們都有很強探索欲和表現欲,教師正是抓住了孩子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親自體驗,在探究中學習到蘊含在其中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可能有人會擔心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我認爲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這一環節他沒有完成任務反而會促使他帶着問題更好的學習。

講解完後教師出示幾幅現代微型機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再出示任務二。

任務二:計算機的分類(看書、老師課件)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一個完整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運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機 寄存器. 內存 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 計算機系統 外部設備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 軟件 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任務三: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

當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讓學生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你的未來電腦都有些什麼?學生會說有鍵盤、鼠標等。這時教師引出計算機中能看的見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標、鍵盤、顯示器等。

教師舉例:音樂、畫圖我們能摸得着嗎?那麼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們就把它叫做“軟件”。(板書)

計算機中也是一樣的,你能舉例說明嗎?(畫圖、Word、電子報刊等)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些都是軟件。可是我有個問題了,我想聽音樂,可是連計算機都打不開了,我還能聽嗎?那麼,這些能管理計算機的軟件就是系統軟件。因此,我們又將軟件分爲: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板書)

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講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爲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使學生很容易就區分出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三)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測試1:繼續收集你們小組探究的問題。

測試2:你能想像出未來計算機會發展成什麼樣嗎?能把它畫出來或描寫出來嗎?

測試3:小組間互相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機械練習充滿了生機,學生在亢奮的思維狀態下進一步鞏固新知,也促使學生樂學、善學。

因此,本課中我採用師評、生評、互評、自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教師在學生作業中找出有特點作品,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或讓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這樣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國小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本節課收集到的內容回家後製作成電子報刊或小動畫,然後當小老師講解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聽。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慾望,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饋機會。

總體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得更主動、更輕鬆;力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成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說課稿11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 》是江蘇省中國小教學教研室編寫的《信息技術》國小版第課。本課的主要內容是:…… 。

教學目標

《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在國小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本課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指導綱要》的要求和計算機課程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編排特點,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學會……

②使學生初步瞭解、掌握……

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爲了有步驟、有目標地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我認爲本課的重點是……,難點是……(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準備運用演示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巡視指導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信息技術課是屬於活動課的範疇,操作性很強,通過教師的演示,使學生對操作過程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如:……

而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爲了避免學生對操作計算機漫無目點,不知所爲。如在教學"……",能有效控制學生在"……"這個任務的帶動下完成,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巡視指導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個別施教的色彩,對於本課中,學生在練習操作"……"時,往往會出現"……"等問題,同時這些問題往往帶有個人因素,巡視指導能有效及時地把這些問題解決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

學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爲了使學生在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得到鍛鍊,掌握本課要求掌握的。各種計算機操作技能,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和激發。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參與,掌握本課"……"。

三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課時,我力爭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學習操作技巧。

第1課時:主要是……

第2課時:主要是……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一課時:(下面我重點來說說這課教學的安排)

(一)複習導入,引出新課

計算機學習的內容具有明顯的延續性,爲了保持其內容前後一貫性,我複習了前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演示,使學生在鞏固前課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本課內容。……

(二)演練結合,巡視指導

我演示了……操作步驟,從而使學生對……的操作過程有了清晰的瞭解,這樣接下來學生的練習就有了目點性,教師的巡視指導又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

(三)分析總結,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是本課教學的最後部分,分析總結……,對學生掌握……這些操作技能、方法,起到一個重要作用,使本課教學目標的昇華。並且在這個環節裏,爲了使WORD97的內容有一個邊續性,我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爲下一課的教學作準備。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潔明瞭,突出重難點,同時也要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

信息技術說課稿12

一、 分析教材。

《美麗的倒影》是九年義務教育河南基礎教研室編寫的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下)——畫圖軟件第十二課的內容。畫圖軟件帶領學生走進一個新奇的世界,幫助學生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從而掌握電腦的一些基礎知識和操作方法。而《美麗的倒影》這一課內容就是使學生掌握美麗的倒影。它既複習了前面所學內容,又爲今後的學習做鋪墊。所以掌握了這節課內容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一課時同時也體現了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相結合。通過對圖形的翻轉和旋轉,讓學生了解對稱圖形設計,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瞭解美、認識美、體驗美、創造美。正因爲作品的創作,它同時培養了學生創造力和思維想象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電腦始終是我們學習、工作的一個工具。設計了這個課時,我不僅僅希望學生通過繪製圖形而學會對美麗的倒影操作,更希望他們用自己已掌握的電腦操作創造美麗的圖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生活創造美。

二、 說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 瞭解“菜單欄”中翻轉和旋轉命令的作用。

2、 熟悉翻轉和旋轉這個對話框的運用。

3、 瞭解控制點的作用。

4、 理解水平翻轉、垂直翻轉與旋轉的區別。

(二)技能目標:

1、 學會對圖形進行水平翻轉、垂直翻轉和按一定角度進行旋轉。

2、 學會用控制點對圖形進行縮小和放大。

3、 掌握“湖面倒影”的畫法技巧。

4、 掌握圖片旋轉和縮放的應用。

(三) 能力和情感目標:

1、 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2、 培養學生思維創作能力。

3、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掌握對圖形轉動的操作。

(二)難點:圖形翻轉和旋轉概念的'區別。

四、 說教法。

這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學習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是帶領學生進入一個風車世界的情境,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文件的啓示下(自主探究學習)接受一個個任務,結合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這節課的內容,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 說學法。

在這節課中,學生主要用到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探究學習——嘗試操作——綜合運用”。

在信息更新如此快的時代,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引和“幫助軟件”的提示下完成這節課的任務。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同桌同學相互幫助等方式,自我探索,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六、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激發興趣、佈置任務;

2、 探究學習、落實任務;

3、 聯繫生活、拓展知識;

具體闡述:

(1) 激發興趣、佈置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從興趣入手。老師給出“湖面倒影”的圖例。讓學生討論說出該圖你認爲漂亮的地方(跟學生交流審美觀)。這時學生參與欣賞風景,並說出自己的審美觀。老師要肯定學生的觀點,並加以正確的引導。最後由老師總結出圖中美的三個主要點:

①風車一排排很整齊的排列;

②湖水倒影;

③風車由四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按一定的角度旋轉組成。

過渡提問學生:既然這幅畫這麼漂亮,那麼我們這節課就用畫圖軟件將它描繪出來。這裏需要提醒學生講究作畫順序。一個風車——排列風車——風車倒影。

意圖: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出明確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

(2) 探究學習、落實任務;

這個環節主要分三個小任務執行:

任務1:製作風車。

在這個任務中主要學習對圖形的旋轉,並且複習和鞏固了上一課時所學的複製、粘貼功能。風車的製作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突破這個重點對本節課來說是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裏採用師生互動法。老師指點性提問學生如何更方便的畫美麗的風車。學生陷入思考,並仔細觀察風車,從而發現風車是由四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構成——鞏固了複製粘貼操作。

提問學生:那怎麼樣讓這四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成風車?學生自然會想到“旋轉”這個功能,然後探索性尋找這個功能。——引導出“旋轉”概念。

意圖:在製作三角形旋轉時,採用的是學生自主探究法,在老師的提示下讓學生嘗試操作。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可能一部分同學會發現了操作的方法,但另一部分同學可以在“幫助”文件下找到祕訣。

任務2:製作排列風車。

(師生互動)如何製作一排整齊的風車?學生可能會說用複製的方法。可能一部分聰明的學生已經發現用先複製後縮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去思考並嘗試操作如何使複製後的圖片縮小?在學生嘗試操作過程中,提示學生:在改變畫紙的時候,也同樣有8個控制點,改變畫紙大小和改變風車大小操作是一樣的。但前提是選中對象。

最後請一位學生上教師機演示要點,並講解八個控制點和有關鼠標形狀的改變。

教師在巡視中,要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肯定,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可能一部分同學完成速度快一點,就讓他們嘗試去完成任務3。

意圖:在這個任務中,主要體現美術中觀看事物“近大遠小”的概念,從而引出了縮放圖形的操作。

任務3:製作風車倒影。

這部分內容主要利用湖面倒影的生活場景來學習圖像翻轉的方法。同樣也是提示學生探究學習、嘗試操作,自己去找答案,另一部分速度稍微慢一點的同學可以查看“幫助”文件。在這個環節中要注意的一點是:由於事物翻轉後原來的事物會消失,所以我們實現必須複製粘貼一份。

可能有部分同學對翻轉和旋轉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課堂上用實物來講解兩者概念的區別,同時用畫圖軟件演示兩者操作後效果的差異。——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通過以上三個小任務,我們已經達到了本課的學習要求,完成了本課的學習任務。但信息技術課的特點不僅僅要求我們做到這一點,他對我們提出了將信息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信息技術服務與生活。所以,我將知識應用拓展開來。

(3) 聯繫生活、拓展知識;

“湖面倒影”顯示的是對稱圖形的美麗。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你碰到哪些有對稱美的實物呢?(學生思考並積極回答)。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對稱美,比如:地板的圖案、花朵、臉譜、蝴蝶、剪紙、山間小路、碗、各種建築設計等。和學生一起欣賞,體驗生活中的美。

提問學生:看完這些圖片後,你有什麼啓發?請看這隻蝴蝶,它美麗嗎,它怎麼了?你能幫它美容嗎?

學生的心可能蠢蠢欲動,想自己設計。教師巡視,評比。

最後佈置一個課後練習,讓學生在家裏完成,要求是結合今天所學的“圖形的轉動和縮放”,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造力,去設計圖案。做好的作品可以直接交到老師處,到下一節課的時候再來展示給同學們欣賞。由此進一步激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說課稿13

一、本課是蘇教版《信息技術》(國小六年級下冊)教材第2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感受聽覺媒體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進行聲音的播放、錄製與應用(設置系統聲音),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的知識鏈。爲學生提供了有利於多元智能發展的智能環境。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聲音的播放與錄製"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的"錄音機"播放和錄製。wav聲音文件,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及對聲音文件進行簡單的處理(主要介紹效果(S)子菜單,如添加回音、減速等),操作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掌握。

二、作爲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能操作實物錄音機,知道錄音機的各個按鈕功能。能利用網絡查閱資料。

三、學會使用錄音機

(1)學會使用"錄音機"播放與錄製聲音。

(2)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和學會存儲錄製的聲音文件。

(3)初步瞭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

(4)學會系統聲音的設置。

四、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計算機的"錄音機"功能的操作,體驗多媒體計算機中聽覺媒體的功能,掌握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聲音信息、處理聲音信息和應用聲音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學會使用"錄音機"來播放與錄製聲音文件"。wav"。

1、學會查找聲音,學會存儲錄製的聲音。

2、初步瞭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能使用錄音機進行簡單的聲音編輯。

3、系統聲音的設置

六、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音樂教育、英語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主動與其它學科整合,如:用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音樂課程整合;讓學生用英語來錄製聲音,與英語課程整合。

七、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八、播放音樂

1、音樂教材第十二冊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找一學生錄製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下載幾首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如《老鼠愛大米》,並用。wav的格式保存在教師機中。

2、實物錄音機和錄音機按鈕的圖片。

九、想象意境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首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問:剛纔的歌曲好聽嗎?你還想聽什麼歌曲?(學生點歌)。好!等一會同學們自己點播。接着播放學生錄製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猜猜看,誰說的?(學生回答:xxx)讓學生產生好奇性。聽了剛纔的歌曲和xxx的一段英語,你想說點什麼?想知道點什麼?同學們發言,提出一些問題,如:"我也想在電腦上聽歌。""我想知道xxx的聲音是怎麼錄進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這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聲音的.播放和錄製"。好嗎?板書課題:聲音的播放和錄製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地讓學生提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

(二)播放聲音問:你在家裏是用什麼來聽歌的?(錄音機,教師拿出實物錄音機),電腦上的錄音機在那裏呢?讓學生找到後回答。板書:打開錄音機:"開始"—"程序"—"附件"—"娛樂"—"錄音機"。學生打開錄音機後觀察上面的按鈕和菜單,教師出示錄音機按鈕的圖片,讓學生比較。下面同學們可以聽音樂了,音樂在"教師機—D盤—流行歌曲"同學們相互交流,幫助學習有困難同學。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三)錄製聲音有的同學想知道xxx的聲音是怎麼錄到電腦裏去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錄製。行嗎?誰願意來先試試看,讓一學生上教師機試錄一段話,("大家好!我是xxx")。錄好後播放給大家聽。你學會了嗎?你是否也試一下。同學們合作學習,自己錄音。並播放自己的錄音。保存處的聲音在D盤自己的文件夾中。小結,誰來說說聲音是怎樣錄下來的。(板書:"文件"—"新建"—"錄音"按鈕—"停止"按鈕—"另存爲")此環節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

(四)師:我們還可以對錄製的聲音進行加工,在"效果(S)"菜單中的"提高音量(按25%)(I)"、"降低音量(D)"、"加速(按100%)(N)"、"減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對所錄製的聲音進行修飾。(演示)將剛纔錄製的聲音進行效果處理,並播放。

(五)設置系統聲音學生閱讀第6頁的內容。教師演示,(打開"控制面板"—雙擊"聲音"圖標—打開"聲音屬性"—在"事件"列表中選擇"啓動Windows"選項—按聲音"瀏覽"按鈕—找到剛保存的一句話聲音文件—選定後按"確定"按鈕—試聽效果—設置好聲音後單擊"確定。同學們合作學習,設置系統聲音。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學習,培養同學間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六)小結說一說用"錄音機"錄製聲音的過程。師:打開"錄音機"程序,單擊"錄音"按鈕,進行錄音,結束單擊"停止"按鈕。點擊"播放"按鈕,即可聽到錄製的聲音了。

(七)作業利用錄音機程序錄一段話,並播放、保存,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

信息技術說課稿14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九課——爲“世界地球日”宣傳。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一單元《編輯高手---word》第三課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頁面設置、邊框和底紋,表格的插入及修改,藝術字,這些都是word的基礎功能,所以這節課是基礎性章節,學生對它的效果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同時,這節課與生活緊密相連,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經過之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Word20xx的界面有所認識,能夠使用Word 20xx中完成一定的任務。大部分同學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感性思維豐富。根據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及思維特徵,創設良好情景,採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設置頁面和邊框的方法。

(2)掌握表格的插入、合併、設置。

(3)掌握填充表格的方法,設置藝術字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操作,採用範例教學法及任務驅動法,學會製作課程表,培養學習興趣和操作能力,及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體驗WORD的神奇作用,在實踐操作中體會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美學情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重難點

1.重點:掌握表格的插入及修改和藝術字的設置。

2.難點:正確合併單元格。

四、教法及學法

(一)教法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中主要採用範例教學法,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啓發學生積極思考。

(二)學法

學生學習中,重視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採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三個優秀的課程表,引起學生注意。其次,說明我們的學習中離不開課程表,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用計算機制作課程表。

2.範例演示

按照課本上課程表樣式用word製作一個課程表。

(1)設置頁面及邊框

(2)插入表格

(3)填充表格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通過學習老師的演示,讓同學們自學課本活動一、活動二和活動三知識點,嘗試製作自己喜歡的課程表。然後,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4.彙報交流,總結提高

讓學生說出自己做課程表時的收穫,談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感受。

5.作業

參考自我檢測,自制一張中學生學籍卡。

信息技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它是省編高一《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第一、二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信息、信息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爲止,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由於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信息的含義。

⑵、掌握信息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分信息和信息載體。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信息處理過程知識,培養學生對信息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絡上到底有些什麼,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重要性。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信息的處理過程,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信息”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四、說學生

我校是省級示範中學,每年面向全縣招生,高一新生的來源有兩大塊,一塊是農村初級中學,另一塊是縣城初級中學,來自縣城中學的學生,對計算機並不陌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而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瞭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並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記得上第一節課時,我曾粗略統計過,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以前學過電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多少接觸過電腦,還有三分之一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但所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都感興趣,課前早早到機房門口等候,課下仍是遲遲不願離去。課外活動如果機房向學生開放,總是座無虛席,堂堂爆滿。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後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願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縮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導入新課,提出本節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找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各自的長處。

5、最後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信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六、說教學準備: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上的如何,將直接影響着學生以後的學習,所以在上第一節課時,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備好課,做好課件。還要整理好機房,確保網絡暢通。課前還要向學生講清到機房上課應注意的有關事項。還要學生知道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性質,學年結束要參加省會考,從思想上搞高對這門課的認識。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話“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改變着周圍的世界,並影響着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信息技術已經成爲21世紀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麼是“信息”和“信息技術”呢?點出本節課教學大任務“信息與信息技術”,這部分內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處理過程,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具體小任務)。

(二)、讓學生帶着下列問題看書:(用課件展示問題)

1、除課本提到“信息”外?你還能舉出一些實例了嗎?

2、信息是以什麼方式被人感覺到?信息的載體有哪些?

3、請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況?

4、信息一般存儲在什麼地方?舉出事例。

5、信息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6、什麼是信息技術?它的核心是什麼?

7、觀察學生計算機,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還見到什麼?

8、信息在計算機中的流程是怎樣的?

9、你能說出計算機有哪些作用?

10、除課本提到因特網的功能外,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三)、分組討論上述各個問題

課件展示部分結果

(四)、組織學生上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稍微提一下開機,及怎樣上網,瀏覽信息的操作步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沒有上過機的學生,可能心理有一點負擔,這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操作,同時請有基礎的同學幫助,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對於這部分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更自覺的,更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從中體會“助人爲樂”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輔導學生的上機同時,教師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留意哪些學生學的好,哪些學生的只知道一點,哪些學生沒學過,做到心中在數,爲以後分層教學開展打下基礎。

(五)、說小結

小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並對學生上機操作情況給予肯定,順便提一下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是勤動腦、多實踐、善應用。教師再次鼓勵學生,相信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