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國小美術說課稿(15篇)

說課稿 閱讀(1.43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說課稿(15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知識就是力量,而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載體。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美術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節課主要內容是瞭解喜、怒、哀、樂四類表情的特點,掌握不同表情的五官特點,學會用線描的方式創作一幅表情豐富的人物頭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體會造型的樂趣,養成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好習慣。

二、說學情

只有瞭解學生,切實的爲學生着想,才能真正的上好一堂課。五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創新精神,他們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但對細緻觀察和刻畫人物神態的方法還不夠了解。因此我會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同學表情、神態的變化,鼓勵同學們大膽地運用線描的方式進行創作。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地位與作用的分析以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人物常見的喜、怒、哀、樂四類表情,觀察不同表情的五官變化,掌握不同表情的表現方法,嘗試用線描的方式勾畫人物表情特徵。

過程與方法:觀察美術作品中人物的表情變化,體會不同表情變化所帶來的情緒,分析不同表情五官變化的特點,用線描的方式創作一幅有表情的人物頭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對於表情特徵的感知能力,養成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線描的'方式創作有表情的人像畫。

難點:在創作中能夠準確地抓住人物的表情特點。

五、說教學方法

只有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所以本課我將採用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和示範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準備了水彩筆、畫紙、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工具。

七、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堂好課的具體展現,每個環節必須嚴謹、認真的對待。我將重點講解這一部分:

活動一:趣味情境導入

生動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爲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會設置“情緒過山車——我來說你來做”的遊戲,請學生代表根據我所描述的情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如:收到禮物、吵架、丟失心愛玩具等。其他學生仔細觀看並思考問題:你看到了哪幾種情緒變化?學生表達觀點:有開心、憤怒、悲傷等情緒。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往往會通過面部表情呈現出來,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題目《喜怒哀樂》。

活動二:作品圖像識讀

圖像是視覺的基礎,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源泉。爲了讓學生掌握人物表情的要素,我會展示列賓的代表作品《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帶領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表情並猜測人物的心情。學生可以準確的答出:有擠眉弄眼的憤怒表情,也有開懷大笑的表情來表現愉悅心情。接着我會請同學說一說:人物的表情是通過哪些五官變化表現出來的?學生暢所欲言,進而總結出:表情主要是通過是眉、眼、嘴的微妙變化表現出來的。

學生要準確的表現人物情緒,還需要抓住五官的變化特點,因此我會設置“表情拼拼拼”的活動,請學生以美術小組爲單位,把不同表情的五官組合成帶有“喜怒哀樂”四種情緒的人物頭像,並在完成後討論問題:不同的表情分別展現出什麼樣的五官特點?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人物表情可以用口訣來表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淚下落;畫人怒,立眉瞪眼牙緊咬;畫人愁,皺眉縮眼嘴角掉。”

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表情變化的特徵,對於如何表現人物表情卻比較模糊,我會通過展示學生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形式及其變化特點,總結出:在進行線描人物頭像創作時,要結合線條的長短、曲直、疏密的不同變化來表現人物表情。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活動三:技法表現探究

爲了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創作難點,我會給學生示範帶有表情的人物頭像線描寫生步驟:

第一步:觀察寫生對象面部表情,勾畫臉型輪廓;

第二步:添加五官特徵,進行細緻刻畫;

第三步:調整人物髮型和服飾;

第四步:整理細節,完成作品。

活動四:美術創意實踐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教學亦是如此,所以我會請學生認真觀察身邊小夥伴的表情,完成一幅有表情的人物頭像線描稿。在學生創作期間,我會進行巡視,並從人物表情刻畫以及線條的運用等方面加以指導。

活動五:多元展示評價

創作結束後,我會設置“表情大師”的情境,請學生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並從表情、情緒刻畫、線條運用等多方面評價作業。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樹立創作的自信心。

活動六:小結昇華作業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在課程最後,我會帶領學生結合板書回顧重難點,並從觀察生活,關注同學的角度進行情感昇華,最後,請學生課後裝裱自己的人像作品,互贈留念。

以此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並感受到美術和生活相聯繫的樂趣。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輔助學生創作的重要依據,因此我的板書結構清晰、佈局合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國小美術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七冊中第六篇課文。《玻璃水彩》旨在讓孩子們體驗應用多種材料作畫的樂趣,根據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畫能產生許多特殊效果,產生許多肌理,這會讓孩子們感到特別新奇,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水與色的趣味性點畫稱之爲玻璃水彩.是一種探索性繪畫方式。與紙上水彩畫不同,它強調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與色的浸潤、滲化、交融並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於學習,易於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編排上從欣賞畫家作品進入,創設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畫《春山》是用水彩顏料加水在玻璃上適當點畫之後用專門水彩畫紙覆蓋轉印而成,稍用畫筆添加便成了這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

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潤、滲化、流動、變化,增進對色彩美的審美體驗。

3.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創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掌握在玻璃上點畫轉印水彩畫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種美妙效果。

教學準備:玻璃、水彩顏料、筆、鹽等。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欣賞一組圖片。①張家界風光②一塊奇石③一個樹根

2、教師提問:這是什麼?

學生回答:山峯、石峯;教師提問:像什麼?

學生討論;

小結:對,像老人,像;從“山峯”到像“老人”是同學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去想像的結果,使人信服.從這裏讓我們認識到: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想像。在我們的繪畫中,有時沒有用往常的方法卻在不經意間發現和創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再看一張圖片,聽老師作簡要介紹。這是在一塊玻璃板上塗的色,灰紫色濃淡相間,略有變化,然後將畫紙覆蓋上,輕抹,揭起來,玻璃上的彩色轉印到了紙上。

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畫面上有什麼具體形象或者說經過稍微加工後,可以成爲一張什麼圖畫?

學生討論:

小結:剛纔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請看第六課加工後的作品《春山》。樹幹挺拔,枝葉斑駁,溼霧繚繞,小鹿乖張,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這種運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機玻璃)抹印色彩,製造紋理的繪畫方法,又好看,又好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玻璃水彩”。(板書課題)

3、教師演示,請學生髮現形象或命題。(師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塗色,稍濃。b.點水滲化開來c.覆蓋紙張,輕抹。d.揭紙(運用不同的方法揭紙,會產生不同效果,如一張紙分幾次揭起,邊拖邊揭起,改變揭紙方向都會出現不同效果)。e.發現形象:①揭紙後,教師改變紙的方向展示,師生共同發現紙上偶然出現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點染加工。②如果無任何具體形象出現,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溼採用補救措施製造形象。向學生介紹幾種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彈水;c.撒鹽。6.學生爲老師演示的作業命題。

(三)、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①請每位同學按教師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張玻璃水彩作業。②轉印揭紙後同座兩人可以共同討論捕捉形象和命題,相互合作,相互幫助。

2、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1.請作業完成的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自我評價作業。

2.其他同學欣賞臺前學生作業,學會欣賞評價他人作品。

3.教師總結。在這節課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循序導入的方法,欣賞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現的兒童畫導入新課,讓學生自學課本發現玻璃水彩製作的基本方法,並彙報總結,接着我示範講解玻璃水彩的表現方法,讓學生樹立信心,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合作進行第一次嘗試作畫,接着欣賞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並進行示範。採用小組探究的方法進行第二次試畫,體驗不同材料、不同技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充分體驗作畫的樂趣。我的說課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國小美術說課稿3

下面我從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教法學法等三方面來說一說《有趣的拓印》這一課:

一、 教學理念與思路。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課型,本課例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學生學會認識,欣賞各種紋理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在我看來,紋理的美感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深受孩子們喜愛,教材中雖只選了不多的幾種圖片,卻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凹凸不平的美,這讓我瞭解到緊扣學生生活興趣的教學活動,才能讓孩子們易於掌握,只有根植於生活,併爲生活服務的課堂,纔是有強烈生命的'課堂。本課我讓學生從中學會運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中的色彩,放大生活中的趣味,品嚐生活中的快樂,創造生活中的美麗。

在上述教學理念與思路的指引下,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 知識目標:尋找、發現、認識生活中美麗有趣的各種紋理。

2、 能力目標:能運用正確的方法拓印花紋。

3、 情感目標: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因此,教學重點:在於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紋理。

教學難點: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清晰的拓印出花紋。

二、 說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的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我依託學生生活環境,藉助學生生活經驗,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緊相連,在課前佈置學生走入生活,在身邊尋找很多表面凹凸不平、紋理有趣的實物,並選擇有代表性、易攜帶的物品(鑰匙,書夾,樹葉等)走入課堂。讓孩子們通過觸摸、感受它們的不同之處,教學中,教師應用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學生熟悉並掌握紋理拓印的過程、步驟和方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啓發他們的創造思維,同一實物也可以採用多種顏色拓印,也可以同一實物重複拓印或重疊拓印,紋理的排列可以是隨意或有規律地進行組合。

在教學實踐中,師生互動,共同參與,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基本達到了本課的知識目標,併爲能力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巡視指導時,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個別問題個別解決。

評價小結時:

今天,大家都親手拓印了這麼多精彩的美麗形象,把原本不起眼的生活物品變得如此美麗,你們都有一雙巧巧手,以後,你們會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一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明天!

國小美術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國小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係,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徵進行初步研究,並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瞭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爲完善,成熟的人物畫。

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徵、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爲兩課時,第一課時爲講授課,第二課時爲技法練習課。但爲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於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爲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①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人的臉型特徵和五官的位置關係,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徵和性格特徵,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授課部分<引入新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餘觀看影片,並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爲後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後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並能說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麼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誌。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瞭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擊"開始",進入課件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徵、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徵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徵",進入《臉型特徵》,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麼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

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完成臉型特徵的講解後,爲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二、五官位置(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後,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麼接下來又該畫什麼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

①鼠標進入髮際區域,出現"髮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2、五眼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爲五個眼睛長。

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隻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係)"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於這一標準,則成爲其明顯特徵。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於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麼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牆,在牆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今天這裏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着在牆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麼?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麼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麼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麼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裏可能還沒有底,哪麼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四)步驟演示屏幕出現一張白紙。

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麼呢?今天我專程爲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麼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於什麼臉?五官的比例有什麼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於"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裏,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複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國小美術說課稿5

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彙報我的這節課。

本課是冀教版美術第xx冊第xx課的內容,是一堂xx課。按照《美術新課程標準》,我將本課略加改動,成爲集欣賞與技能訓練於一體的綜合課。以審美教學爲主線,加以必要的技能訓練,使它能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相聯繫,更具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本課的設計可以說是對前面所學的知識技能的鞏固與深化。

一、學情:

xx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xx。

教學難點:xx。

三、說教法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並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x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本課我主要使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學法。

2、直觀演示法。

3、隨堂欣賞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轉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本課我主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是:

1、發現學習法。

2、討論法。

3、合作法。

四、說教學用具:

學生需要準備xx

教師xx

五、說教學過程(必須說出設計意圖,即爲什麼這麼做)

這節課我一共安排可xx個環節,分別是xx

第一個環節:——開設情境,趣味導入

導入的好是成功的一半,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照片,引導學生通過體會照片的意義,引出本課課題———《》

在學生進行作品欣賞時,我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存在問題的作品,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突破難點,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第二個環節是自主探究,學習新課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探討,使重、難點得到了解決。這裏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這個環節體現了合作,討論的學法。)

1、教師首先進行示範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較弱,這時教師的親自示範,必將能讓學生很好地獲得直觀的視覺信息,激發了興趣,增強效果)。

2、下面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大膽創作。要求:大膽創作,細心裝飾。

(在創作過程中同時,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第三個環節:學生展示,自主評價

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評、互評。

1、自評你畫的是什麼?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哪裏最棒?

2、互評誰的作品最美?誰的作品哪一點給你印象最深?

(引導學生髮現美,把握學生的閃光點。)

3、教師小結,好的作品要給學生激勵,肯定,表揚。要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對存在不足的作品可以對他們說“怎麼才能把自己的作品變得更美呢?”等。

第四個環節是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學生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業: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六、板書設計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七、說教學預評估:

在本節課中,xx環節學生可能xx,我在xx的同時可能xx去做

總之,本課從新課標出發,從學生實際入手。力求做到導課體現一個“趣”字,授課體現一個“活”字,創作體現一個“新”字,評價體現一個“巧”字。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國小美術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十二生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五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這是一節工藝製作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我根據教材要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第二課時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這裏,我將第二課時內容作爲我的說課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剪紙或拼貼製作,不僅是讓學生們接觸傳統剪紙方法,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誇張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在學習中體會手能創造美的樂趣,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將童稚娛樂活動融於美術學習活動中,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創造,寓教於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爲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認知領域:

1、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拼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通過教學,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用拼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學難點。

把握紙質造型的技巧,拼貼平整、牢固。

教具預備:彩色水筆、卡紙、鉛筆、彩紙、刀片。

五、教法、學法

爲了真正讓美術課活起來,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特點,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預備採用“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啓發式教學”以及“示範教學法”。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我採用“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我還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通過這些教法、學法,指導學生用紙條拼貼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更增強美術課的綜合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們通過學習,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學流程

(一)、謎語先導,目標定向

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我在教學用謎語導入“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正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集中學生的留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佈滿好奇心。)

在學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後,我告訴學生:

“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鼠,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接着,讓學生交流十二生肖的 排列順序: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是怎麼樣的?(這裏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製作作品,讓學生辨認十二生肖。

最後師生合作,動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二)、聽講故事,竟猜生肖

我通過講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時,要手下送禮的`故事,讓學生猜猜知縣老爺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三)、演示創作,明確方法

1、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生肖。在動手做之前,請學生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慾望。)思考回答,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

2、在學生明白是用紙貼上去的後,讓學生明白製作步驟: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在此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板書。)

(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卡紙板上畫稿;三、剪綵紙; 四、粘貼 )

3、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簡單說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殊該留意的地方。通過現場演示,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輕易把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接受把握製作技法。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還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的“面”與“度”,通過讓學生自己回憶、感受,再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相信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能得到張揚,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 四)、指導製作 培養能力 。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的課堂教學纔是成功的教學,我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拼貼比賽,拼貼自己最喜歡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通過比賽,使整堂課的教學形散神聚,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一步一步引導中、學習活動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昇華。

( 五)、品評欣賞 培養情趣。

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爲了能讓美術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除了精心設計導入和各種教學活動外,在評價過程中我首先讓設計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爲主動參與者,這樣既使美術教學與生活融合,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喜歡美術課。

(六)、總結:

1、總結學習情況。

2、佈置課外作業。

利用課外時間,拼貼全家人的生肖圖有順序地掛在房間裏。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爲主要方式,讓學生布滿信心與自信,更有愛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七、板書設計

好的教學板書的效果是衆所周知的,教學板書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設計本節課的板書 是爲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因此,我的板書是 :

十二生肖

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製作步驟:

1、選畫;

2、畫稿;

3、剪綵紙;

4、粘貼

國小五年級美術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風的魅力》,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風的魅力》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

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科學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一個課時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國小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本節課的設置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五、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爲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啓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具學具準備:

爲了使學生能成功的製作風箏,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多媒體資料、老師和學生風箏作品等。

學具:紙、細竹條、彩紙、細線、剪刀等。

七、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體驗活動,導入新課

1、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會飛的玩具——風車、各式各樣的紙飛機、飛碟等。

請同學們現場演示一番,學生會爭相演示,會飛的玩具成爲課堂的景觀。

經過體驗,讓同學們說說它們爲什麼能飛起來呢?小組討論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及時補充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如風能發電,風帆助航,風車提水,風力致熱等等,風能在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還會帶來一些災難,如龍捲風、颶風等,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強大的風能,爲人類造福。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玩會飛的玩具,體驗風的作用,引出本課。本環節用時4分鐘)

(二)、設置情境,探究學習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視頻,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課前收集到的風箏節資料進行解說: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濰坊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

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2、問題: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放過

製作過風箏嗎?——沒有。

3、技法點擊:(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1 將竹條綁紮成十字形

2 用兩根竹條做斜杆,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風箏

(本環節通過觀看濰坊風箏節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並且以學生自己當解說,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對風箏有了更多的瞭解。通過現場示範製作步驟,使學生明確製作方法。)

(三)、學生創作,老師輔導

先請同學們欣賞別班同學的作品,並提議用和他們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集體討論創作構思,根據各自帶來的材料,進行製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並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

(四)、體驗放飛,總結經驗

製作完成後,風箏帶領同學們到學校操場,進行試飛活動。

有的小組的風箏不僅製作漂亮,而且飛的很好,有的小組的風箏可能會飛不起來。大家一起幫他們查找原因,並及時調整。

然後讓同學們集體選出最喜歡的風箏作品,並說出爲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以及最佳工藝獎等。然後,讓製作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成爲主動參與者,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本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體驗風能的作用,並感受成功的快樂。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

(五)、課後拓展

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風能玩具。

國小美術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生活中冷色》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認識色彩冷暖的相對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正確運用冷色調畫一幅畫,初步瞭解冷色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是:知道冷色調所表達的感受,提高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畫、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激趣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因爲興趣是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中,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色彩感覺,爲後面設計冷色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2、引導啓發

瞭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先感受什麼是冷色,然後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然後我設計了一個小測試,讓學生自己區分冷暖色,以此來引出色彩的相對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到這裏學生都會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注意力開始分散,所有我隨之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學生自己判斷畫面的冷暖,也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生情況。在這些畫中我有意選擇了幾幅冷暖色兼具的畫,引導學生探討冷色調畫中有暖色出現,有什麼作用?然後就是畫法的不同表現,嘗試不同的畫法,體會不同造型特點的樂趣。

3、大膽創作

設計一個情境,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符合本課的要求。在整堂課中,播放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4、展示、交流、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交流評價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5、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與家人共同分享。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國小美術說課稿8

一、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營造寬鬆自由,熱烈緊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引導學生在掌握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本課從課題到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學習活動的方式等都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友愛、協作的精神。

全課通過觀察比較——討論指導——遊戲表現——賞評啓示四大教學環節實施教學。

教學的第一環節,首先用親切、簡短的師生交談,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接着看螞蟻的錄像,使學生對螞蟻的形體特徵有所瞭解,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然後畫一畫,描述、記錄螞蟻的長相。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積累了對螞蟻的一點感性認識,進而利用形象直觀的CAI課件,與自己感受的“活螞蟻”進行對比,理性、科學地認識螞蟻的外形與結構,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

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討論,增強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師生有聲有色的範畫,指導學生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組織孩子們開展集體遊戲和表演活動,行爲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同時引導他們大膽地想象與表現螞蟻搬家的情景,讓學生的體驗有情趣,美術課堂生機勃勃。用集體合作的方式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悅。

賞評啓示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主要從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現是否大膽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並通過集體欣賞的方式自由交流,引發思考,從螞蟻搬家的故事裏得到啓示與教育。

二、說課稿

一、教材研究

(一)課題傳遞的信息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爲,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說她的過程。

2、這個故事體現了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節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採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爲宜。

(二)教材引發的思考

1、本課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

2、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及動態的表現。

3、創設好情境,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

4、教學評價側重於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如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知水平、交流表達能力等。美術說課稿

(三)教材的把握與處理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

情意目標: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相互友愛、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開展“螞蟻搬家”的集體美術創作活動。教學通過組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有關螞蟻搬家的活動來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啓發學生把想象的“螞蟻搬家”情景用繪畫語言大膽地表現出來。教學通過創設情境,組織遊戲表演進行螞蟻搬家的行爲模擬,同時展開學習討論來實現難點的突破。

4、教學環節

(1)觀察比較:瞭解螞蟻的外形與結構。

(2)討論指導:學習螞蟻動態的表現。

(3)遊戲表現:展開螞蟻搬家情節的大膽想象與表現。

(4)賞評啓示: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二、教法與學法

(一)本課較多地通過教師的演示(比如錄像、動畫、音樂等),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二)談話與討論法結合。教師提出富於思考的問題,由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三)通過一些實踐、表演活動,如扮角色活動,讓學生以體驗、表現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交流。

三、主要的教學理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像、電影、動畫、遊戲、表演、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螞蟻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通過動畫、音樂、表演等設置螞蟻搬家的情境,整個教學就象在講述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國小美術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基礎和依託,正確理解教材有助於課程的順利展開。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美術六年級下冊第1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展示了素描中的幾何體描繪的特徵,並引導學生通過素描的方式表現幾何體的關係。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物象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素描寫生的基本功。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我授課的重要依據。六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審美觀念開始逐步形成,在生活中接觸到很多物體都是由幾何體演變而來。因此,在接觸幾何體的過程中,較容易理解,爲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將通過幾何石膏的實物展示,讓學生多角度觀察,掌握用素描的方式對植物進行寫生。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明暗色調的.形成規律,掌握利用明暗色調錶現物體立體形象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實踐,體會明暗的規律;運用不同的明暗色調錶現技能,嘗試創造出具有立體感的素描作品,提升造型表現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藝術獨特的魅力和美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我設置瞭如下重難點:

重點:認識物體的明暗基本規律,掌握素描的表現方法。

難點:根據觀察到的明暗規律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五、說教學方法

爲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本位思想,我將採取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示範教學法這幾種教學方式。多種方法有效串聯,能夠將課堂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帶給學生更豐富的體驗。

六、說教學準備

美術課堂相比其他學科需要更多直觀的工具幫助學生理解,因此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幾何石膏體、手電筒、素描繪畫的相關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首先我會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則素描繪畫視頻短片,同學們比賽看看誰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畫的是什麼。同學們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結論:畫的是一塊非常逼真立體的手錶。接下來我會提問:視頻中的手錶是如何體現出立體感的呢?你們想不想學習這種方法呢?順勢引入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活動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將用多媒體出示立方體真實圖片以及素描立方體作品圖片,提問:兩件黑白色調的作品,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卻都給人一種立體感,這種立體效果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呢?學生思考後,自願舉手發言,由我總結: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如果我們用筆把這種深淺不同的明暗表現出來,就能畫出具有立體感的物體,這就是素描。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理解光影變化與物體形體結構的關係,我將拿出一張白紙,在右側打下一束光線,通過卷、折、揉等方法變化紙張,並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紙張的明暗變化,並且提問:物體的明暗變化受什麼影響?學生觀察後,踊躍分享,最後由我總結:當白紙是一個平面時,明暗變化不明顯;對摺白紙,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有對比強烈的明暗變化;把紙揉皺,有了更加分明的明暗變化。所以明暗變化受到了形體結構的影響。

素描作品中的明暗變化非常豐富,爲了更清晰直觀的讓學生髮現物體明暗變化層次,接下來會設置一個小組探究的活動,以美術小組爲單位,拿出手電筒在立方體、圓球體、圓柱體上找一找光線與物體的黑白變化是怎樣的,有什麼規律?小組積極討論,小組代表彙報研究成果後,由其他小組補充。最後老師總結:光線越遠、越弱,明暗對比越弱,反之,光線越近、越強,明暗對比越強;在恆定光線下,受光的面會比較亮,就把它叫作亮面;背光的面由於受不到光照比較暗,就把它叫作暗面;平行於光線的面介於亮暗之間,就叫作灰面;物體的轉折處,亮面與暗面交匯,光線對比最爲強烈,此區域被稱爲明暗交界線;在暗面部分,因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還會有反光區域;物體在桌面上投下的影子叫作投影。而這些都是素描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通過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既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吸取了其它同學的思維亮點。充分體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互相啓發的教學理念。

活動三:示範講解

在學生創作之前,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作畫步驟,明確操作過程中的注意點,我將以球體爲例進行示範,讓學生了解素描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即先構圖起形,再深入刻畫,最後調整。這一過程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對學生的引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素描的理解。

活動四:實踐展評

我會佈置課堂任務,用鉛筆畫立方體或者圓柱體,並表現物體的明與暗。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解決個性化問題。

在學生作品完成後,我會請學生自願將作品展示出來,並請他們介紹自己作品中的幾何體的描繪方法,同時請其他學生從畫面內容、明暗過渡等角度欣賞交流,並和學生一起拍照留念。這一環節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最後,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主動彙報本堂課的收穫和體會,來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並進行情感昇華,讓學生認識到幾何體對於我們人類生活的美好和重要。作業是請學生課後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嘗試用素描的方式把它們描繪下來,熱愛生活。這樣開放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美術和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八、說板書設計

爲便於學生掌握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國小美術說課稿10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啓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教育過程成爲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教學中既要啓發學生思維,又要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將新型的“發現學習”與傳統的“接受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作爲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在設計教學時教師呈現的學習材料,採取的是間接提供方式,讓學生依據提供的事實或線索去獨立發現事物的意義,從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們身邊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紀教材國小美術第八冊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它與本冊《我的老師》形成一個單元,本課目的是通過對植物的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習慣,並讓學生學會用線表現植物葉片間的遮擋關係,以及疏密、朝向、翻轉等變化,體會植物帶給人的美。爲五年級《精細的描寫》跟《奇異的組合》做了鋪墊,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會了用簡單的線條表現物象,例如他們從學過廚房的一角,學會用線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與遮擋,但是在刻畫細節或者物體前後穿差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並且他們觀察方法也需要老師的訓練與指導。

學生在本課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由於學生不大會用線表現複雜的物象,應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分析,引導學生細緻、認真地觀察、感悟植物的形態特徵。

2.學生在作業中往往把線條畫得比較死板,植物的葉子千篇1律、缺乏變化,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葉子的變化,引導學生多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把植物畫得更生動。

3.學生不會表現葉子的翻轉變化,而且枝葉的穿插畫的不好,前後關係表現不出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觀察植物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徵及其前後關係,並學習用線造型的方法表現植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線造型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觀察植物生長產生的美和美術作品中植物的美,瞭解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植物的生長特點及表現。(通過學生觀察、分析,欣賞課件解決。)

教學難點:

用線造型的方法表現植物的葉片不同姿態、翻轉變化以及葉子間的遮擋穿插。(通過學生實踐、研究及分析作品解決)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認知階段

通過了解植物的作用、認識身邊的植物的小遊戲,調動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促使教與學的共鳴。利用白板輔助課堂教學環節能促使教與學的共鳴,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得到最佳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利用白板的基礎功能:藉助電子白板拖拽、克隆、批註等功能設計活動。選擇相應的詞語對號入座,學生興趣盎然,主動參與意識大大增加,吸引了學生跟隨着老師一步步走進植物的世界裏。

(二)審美感受階段

美術教學中關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我通過以下兩個環節,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感受身邊植物的姿態美,學習運用美術語言來判斷藝術作品,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審美感受。

1.學科整合——用語言描繪植物的特點。

老師有一句描寫植物的句子,你們猜猜看,我說的像哪盆植物?

“彎曲延伸的枝條,柔軟碧綠的枝葉,像一個個小精靈在跳着歡快的舞蹈。”生:——綠蘿

我們課前也收集描寫植物的詞句,老師將這些詞句精簡,展示給大家,你能用這些詞句形容一下身邊植物帶給你的感受嗎?

生:我們這組植物可以用粗粗壯壯,像伸開的寬大手掌來形容。

作家用語言描繪出植物豐富的美感,也表達了對植物的喜愛,咱們看看畫家是如何表現的。

2.嘗試用美術語言欣賞評價藝術作品。

欣賞兩張作品,一張是中國畫家黃永玉的,另一張是法國畫家盧梭的作品。問題:這兩張作品哪裏最吸引你?給你怎樣的感受?

老師這有一些平時評價美術作品的語言,看看他們能不能表達出你對作品的感受?……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學生們對於身邊司空見慣的植物有了更加細緻的觀察,並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植物的美感,理解藝術表現需要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才更具有藝術美的價值。

(三)自主探究階段

遊戲——連連看,讓學生觀察判斷哪種線條更適合表現葉子的外形特點,在利用白板直線連線的.過程中,學生本着有趣、好玩的心態主動參與,積極主動的思考,尋找正確的答案。通過連線引導學生細緻、認真地觀察、感悟植物的形態特徵和葉片的變化,讓學生通過比較葉片外形變化的差異,體會如何表現不同植物的方法。

藉助電子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在預設的葉子世界裏,請學生找出葉脈的變化,並作深入細緻的觀察,它們的排列方式是怎樣的等等。白板發揮了它的巨大魅力,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探究,一種嘗試,一種發現,一種創新的樂趣,使美術課堂充滿活力與創意。

(四)實踐解惑階段

在課前預習中同學們尋找了自己在畫植物時的一些問題與疑惑,學生提出:

1.怎麼畫出植物的立體感?

2.反面的葉子怎麼畫?側面的葉子怎麼畫?其實,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依據學生的實際問題,藉助錄像引導學生觀察一片葉子在變化角度時,它的外形發生了翻轉變化。學生初步體驗表現方法,再由師生共同示範的環節,重點解決根據葉片的外形變化,線描穿插轉折的表現方法。

在教師示範時,我利用白板筆直接操作進行構成方式的排列。這一切在紙上演示時則是一個相當煩瑣的示範過程,而在白板的強大功能的支持下顯得那麼的迅速那麼的神奇。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舉手上來進行嘗試。這樣的教學環節由教師示範時的靜變爲學生參與性的動,突破了理解構成方式的難點,既節省了時間,他們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真是一舉兩得。

白板的回溯和重現操作過程功能,可以邊重現操作,用畫筆修改,添加的功能,讓學生直觀瞭解畫植物的方法,並解決了葉子間的遮擋與穿插。由於課件與白板的有機整合,使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得到較好的落實,而學生的思維也較好地被調動起來,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拓展評價階段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美術課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賞析、評價美術作品是重要的美術素養之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評價環節“給我一個小笑臉”,以“尊重學生的選擇權”爲先,“人人蔘與”爲主要目的。請學生將自己手中的三顆小笑臉送給自己認爲畫得很好的小朋友。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選擇,使學生在互動點評中尋找分享點,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共同進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同學們都畫完了,現在我組織一個“送我一張小笑臉的活動”,請你看看你的作品以及你組裏同學的作品,把你認爲符合以下要素的作品貼上小笑臉。

國小美術說課稿11

我說課的內容是贛教版美術第四冊的第1課《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我認爲這是一節最佳的欣賞課,因爲卡通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形象。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兒童最熟悉、最喜歡的卡通形象爲題材,啓發引導兒童進行欣賞學習。卡通是音譯詞,它囊括了動畫片和漫畫。那些生動、誇張、個性鮮明的卡通形象、跨越了國界、跨越了民族,成爲全世界小朋友們共同的財富。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神態各異、特性鮮明的卡通明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受,並說出原因。然後再將自己最喜歡的形象試着畫出來,並對其進行深層的瞭解,感受這一形象設計的精妙之處。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對本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欣賞,瞭解卡通畫中形象的特徵。

2、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試着用大膽、誇張地表現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

4、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瞭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點,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感受到美術的獨特價值和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樂趣,並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方法:

我在本課準備了動畫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給了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獲得了良好的審美體驗。我還結合了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等方法,課前讓學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對生活中的卡通形象進行欣賞與評述。這就是在生活中體驗、在實踐中積累,最終通過美術創造,來提升生活的境界。雖然有些語言和想法稚嫩,但閃耀着孩子們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三、學法指導:

以低年級學生爲主體,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學法運用得當學生將會更感興趣,更主動參與學習。我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提供豐富的材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學會們在認知、情感、語言等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四、教學過程:

1、欣賞,體驗感受。

在新課開始,我播放了一連串學生喜愛的中外卡通作品,通過展示卡通形象,播放一連串學生喜愛的卡通片,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動畫片裏的主角形象和故事情節,學生爭先恐後地各抒己見,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2、討論,各抒己見。

三個和尚、哪吒鬧海、機器貓、貓和老鼠、寵物小精靈等經典動畫引發了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

如:“我是孫悟空,我會七十二變!”

“我是小哪吒,我有乾坤圈!”

“機器貓真可愛,真聰明!”

…………………………

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們興高采烈地表達自己對卡通形象的獨特感受。從這些富於時代精神、健康有益的卡通形象中,學生可以獲得智慧的啓迪和美的陶冶。

4、想,漫無邊際。

想象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給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以在以後的生活或在學習中怎樣運用這些可愛的卡通形象,比如畫一幅卡通作品裝飾自己的房間,做一個卡通頭飾表演小話劇等等去體驗創造和表現的無窮樂趣,充分感受到美術的獨特價值和藝術魅力。

5、畫,盡情享受。

把課前從生活中收集的卡通圖片帶到課堂,小組內學生採用自我交換的方式,極大地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因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美術學習也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爲一種文化學習。

6、評,多元評價。

展示作品的挑選緊密聯繫課題,通俗易懂,使教材內容得到有機補充,並使這一課的教學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採取師評、生評、互評相結合,個人評和小組評相結合等多元化評價模式。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就是美術創作的源泉”這一理念,緊扣學生生活興趣的教學活動,真正讓學生“心動”。只有植根於生活,走入生活,貼近生活,才能使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永遠都生機勃勃,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國小美術說課稿12

我說課的內容是xxX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X冊第X課《xxX》一課(課件),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xxx》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X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思想目標:體會x的意義,形成xx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x,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教學重點是:xxx.

教學難點是:xx合理性和協調性。(將x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欣賞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爲後面設計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的意義,懂得珍惜x,引出本課課題—x

(二)引導啓發

瞭解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 瞭解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x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衆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

製作x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x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國小美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啓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瞭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並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後,我會緊接着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祕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置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並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爲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爲對比色。通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置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爲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迴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的能力。所以我設置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爲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於對比色的認識。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並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國小美術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國小美術五年級上冊第9課,從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劃分,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並且學會製作自己喜歡的面具,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具這一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隨着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觀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已經初步認識了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會使用各種美術工具,體驗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爲“萌芽寫實階段”,能大膽地表現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他們對美術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創造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面具的文化內涵以及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有表情的面具。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與討論,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大膽描繪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激發對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傳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不難分析出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並製作一個面具。

難點:結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新穎的有表情的面具。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提問法、講述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面具圖片等相關資料。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爲動,融聲、形、色爲一體,爲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播放視頻《變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後,教師總結:豐富多樣的面具愉悅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還給我們帶來了神祕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有表情的.面具》。

通過多媒體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盒子面具》,並提出問題:面具有什麼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出面具的概念、特點。《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五個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傳達出來的情緒也各不相同。在學生對面具有個初步的感知之後,我會繼續展示《青銅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現情緒呢?通過圖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銅、硬紙、獸皮、木板等,並且可以通過對眼睛、嘴巴的誇張描繪來表現面具的情緒。

之後,爲了提高學生對於面具文化內涵的認識,我會播放視頻藏戲選段,請學生思考:藏戲中的面具有什麼寓意?面具由古至今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什麼?在這裏我會設置一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合作交流。討論結束後我會讓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結合小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靈的庇護;面具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藏戲已經列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中的面具具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面具的趣味,瞭解面具的深層寓意,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示範講解

美術課程同樣具有實踐性,所以我會示範面具製作的方法,重點講解對錶情的誇張表現,以及製作過程中的剪刻、粘貼、彩繪等製作方法。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面具的製作步驟,爲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教育家弗萊登塔曾說:“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因此,我將佈置這樣的練習作業: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個有表情的面具。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積極的糾正學生存在的技法問題。在大部分學生創作完成的情況下,我會設置一個化妝舞會的場景,並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面具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進行昇華情感,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爲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課後蒐集外國的面具資料。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最後的蒐集資料的作業是爲了讓學生以課堂爲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八、說板書設計

爲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國小美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家鄉的橋》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12課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記憶中故鄉美麗的小橋,展現了江南水鄉那份優雅的意境。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掌握二類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致。

2、過程與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聯繫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

重難點與關鍵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三、說教法

自讀自悟法,朗讀體會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入情入境。

1、師:江南水鄉河湖交錯,小橋流水,如詩如畫,一起去看看吧!

2、齊讀課題

3、審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內容?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生字組詞。

2、,理解預習3的詞。

3、通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初識家鄉的橋。

1、指名讀課文,你對家鄉的橋有哪些瞭解?用文中的詞語概括。

2、學生交流

①故鄉江南的小河多。(板書:河多)

②小橋的數量多。(板書:小橋多)

③小橋的造型千姿百態。(板書:造型多)

④小橋的名稱美,來歷多,字體各不相同,關於小橋的故事多。(板書:名稱美)

⑤小橋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是孩子們的“樂園”。(板書:樂趣多)

⑥作者最憶家鄉的橋。(板書:憶橋)

四、欣賞家鄉的`橋

(一)數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鄉江南,彎彎繞繞的小河,象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着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接着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着籃子趕集去,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纔怪哩!

2、那麼多的橋造型卻各不相同,千姿百態。

最簡單的是過戶橋,一塊長石板擱兩端,把兩戶人家連起來;最漂亮最有氣派的數單拱橋,橋洞像個大大的圓餅,兩邊的幾十級石階形成個大“八”字,一對對石獅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裏,你撐條小船過去,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導朗讀

(二)橋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鑿就的橋名字體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隸或楷或草,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

(三)橋趣多

整個炎熱的夏天,家鄉的橋也成了我們的樂園。我們在橋頭下棋、猜謎、講故事,我們在橋邊釣魚、摸螺螄,碰得巧,還能從橋洞捉一對毛蟹呢!

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__________,我們________我們____

五、配樂朗讀,拓展感悟

1、此時,故鄉的橋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現在眼前。配樂朗讀全文。

2、當年的孩子長大了,他時常想起家鄉那千姿百態的橋。他愛的只是橋嗎?

3、款款的思鄉情,濃濃的戀鄉意,隨着彎彎繞繞的小河,象一條條血脈,網布在作者身上。這一座座小橋,不正將作者和故土相連嗎?

六、課堂小結,感悟鄉情

是啊!家鄉的橋是那麼千姿百態,富有情趣,他給孩子帶來快樂。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橋,童年的回憶就是對橋的回憶。時間可以讓人淡忘許多東西,但對家鄉的感情,對童年的記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這就是鄉情!

七、作業設計

選家鄉的一種事物寫一寫

板書設計:

12.家鄉的橋

河長 橋多

故鄉江南 橋千姿百態 孩子們的樂園

橋名 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