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關於蒹葭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34W)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蒹葭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蒹葭的教學反思

蒹葭的教學反思1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唯美而浪漫。但離孩子們比較遠,尤其是農村孩子更是缺乏基礎。孩子們都是喜歡唱歌的,而音樂又是萬能的溝通工具,所以我在導入就採用了這首詩歌的優美歌曲來引起學生學興趣,也能很好的營造詩歌中描繪的氛圍。孩子們有了學習慾望,自然就沒有了畏難情緒。

在整體感知中我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掃清字詞障礙,讓孩子們結合註釋疏通詩歌大意。因爲課本註釋很詳細,所以這個也不是很困難。在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導地位。在接來的環節中我依然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一步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體會詩歌內涵與意境,盡我所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唯美與浪漫。在這裏我非常注重朗讀。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爲主,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有感情的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來感受詩歌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的文化美。

情景交融是詩歌慣用的手法,在這首詩裏景物描寫也很好的'營造了唯美浪漫的氛圍,襯托傳達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失望悵惘痛苦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所以在體會詩歌意境時我從景物入手,循循善誘,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把主人公放到既定的情境中,在幫助孩子們重現當時畫面時才能更好的體會詩中主人公的心境,所以我又一次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腦中浮現的畫面,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體會更深,意境自現。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亮點在於用歌曲來輔助學習詩歌,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形式的輔助下快樂輕鬆的學習了畏難的古詩詞。唱詩歌更容易記憶,也更容易理解,優美的旋律更增添了詩歌的美,讓人陶醉。這節課在音樂聲中開始,在音樂聲中結束。孩子們對詩歌有了更大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背誦了整首詩歌。下課了,他們還不願離開,繼續跟着音樂哼唱着……

蒹葭的教學反思2

這堂課,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誦。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爲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

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文化,又用優美的《在水一方》設置情境,課堂氣氛好,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了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覆詠歎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另外,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自讀法、朗讀法、探究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綜合方式,效果不錯。

存在的問題:由於《蒹葭》詩歌文字較爲古奧,教學中準備還不夠充分,功底又淺,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時課堂也略顯散亂。

蒹葭的教學反思3

曾經王有才總是教導我們說,課堂要有生成,課纔會熠熠生輝。今天上了《蒹葭》,有些東西覺得還不錯,稍作記錄吧!今後重拾這貝殼的時候,或許會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詩亦與《關雎》有着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追求。只是這女子在這首詩中稱之爲“伊人”。那麼,這位伊人又有着怎樣的特點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學生的回答讓我更讓我爲之動容,“飄渺的”“神祕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麼如此的一些感覺又是通過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師經常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細讀細讀,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觸從表面滑過與走進文本帶來的質的區別,進入文本再走出來,帶給你的將是全身心的愉悅,將是內心的釋然,將是專注後的超脫。我想,此處學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變換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祕、飄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麼,詩歌又是通過什麼來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繪。那麼,詩人描繪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緻呢?這些景色又有着怎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一個學生說,蒹葭即是蘆葦,大片地生長着,帶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一個學生說,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瑩剔透,象徵着這美好的愛情。一個學生說,霜乃是深秋之物,帶給人一種涼涼的感覺。故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是或許便是課堂的生成。雖然未必是你想要的點,但是或許這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就會帶給人無窮的快樂。那麼,霜帶給你涼涼的感覺,露何嘗不是嗎?大片大片的蘆葦在深秋長在水邊,不亦是帶給人一種悽清之感嗎?故一切的景語即是一切的情語。爲何詩人不將情景設置在溫暖的春日,而是有點涼涼的,有點悽清的秋日呢?或許這正昭示了詩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蒹葭的教學反思4

今天講了《詩經》中的《蒹葭》,看着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現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蒼蒼萋萋采采未曦未已水之湄水之涘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躋右水中坻水中沚。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爲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並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麼。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上了一些想象。緊接着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麼?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着的。

緊接着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爲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思考:這裏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代表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的內容幾乎是重複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複,實際又不是完全重複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鬆,結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許多年之後,他們經歷一些事後,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