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工作總結>

新課改總結15篇

工作總結 閱讀(1.14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改總結15篇

新課改總結1

這次新課程的改革,使高中數學從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很多舊的學生不易懂的內容,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爲了數學而學數學。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手段和思維的培養。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數學中有物理、化學、政治、經濟、地理及現代科技等各行各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而不是在於考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是學生在學習中明確目標,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課程的改革既是基礎教育的改革,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爲目的,把學生從觀察現象改變爲探索現象的觀念上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一個探索性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下面就這兩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我認爲要想更快更好的進入新課改,首先得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只有從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課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課改當中。剛開始,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好多老師對這次新課改還持有一點牴觸情緒,但隨着這兩天培訓的不斷進行,我開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課改,思想上進行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我們學習了怎樣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新高中數學課程在結構和內容方面也有比較大的調整,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功能,爲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服務。整體的把握高中數學課程是我們打好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函數思想、幾何思想、算法思想、運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數學課程的主線,它們彼此之間又有着密切的聯繫,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數學思想,這些主線可以把高中數學知識編織在一起,構成知識網絡。新舊教材的變化要求我們整體把握高中數學課程,瞭解一些模塊的設置涵義,這有助於發現數學課程的內在聯繫,使整體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新課改總結2

根據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於8月20日至24日舉辦了爲期五天的“新課標新課改培訓班”。學校對這次培訓工作十分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各有關部門分工實施,全體教師緊密配合,使培訓工作得以正常進行,取得了圓滿成功。整個培訓過程分兩步進行,20到21日,學校領導帶隊,率領我部語文、數學、英語、思品、體育、音樂、美術學科骨幹教師7人蔘加了教育局主辦的市級培訓班。22日到24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校級培訓。培訓過程中,廣大教師認真學習了兩位局長有關我市課改工作的總結和意見的報告,虛心聽取了兄弟學校課改經驗介紹和本校教師的典型發言,仔細領會了有關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培訓期間,組織了兩場座談會,教師們就學習內容和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理論越學越清晰,問題越辯越透徹,大家都認爲通過學習培訓,明確了課改方向,提振了課改信心,深化了課改理念。

一、堅定了新課改的信心。

xxx和xxx兩位局長的報告,深入分析了我市新課改兩年來的基本狀況、全面總結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深刻剖析了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爲今後的新課改工作指明瞭方向。通過學習,老師認識到新課改已經到了緊要關頭,回頭只能是死路一條,咬牙挺過去一片光明。領導的講話,堅定了我們堅持新課改的信心,鼓起了我們深化新課改的幹勁。

二、領悟了新課標的理念。

培訓過程中,參加市培訓的骨幹老師分別就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等課程的新課標作了詳盡的解讀。幾位教師對各學科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教學建議作出了深入的講解,特別對新課標的內容、目標、評價等方面的改變作出了詳細的介紹。通過學習,我們基本瞭解了新課標的有關概念和內涵,掌握了新課標的特點和核心理念,有利於教師們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學到了新課改的方法。

培訓期間,還聽取了幾所兄弟學校的課改經驗介紹。xx完小的學校各部門多方聯動,創建學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推進新課改;xx國小的年級、學科捆綁,提高教學質量,以質量促進新課改;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很多的啓示,只要大家羣策羣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校的課改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特色越來越鮮明。

學校優秀教師xxx和xxx也分別作了精彩的典型發言。xxx教師介紹了自己在課改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如學習小組的建設、語文“五層次”教學方法的嘗試,深受老師們的歡迎。當她談到課改中遇到的種種困惑,引起了大家的陣陣共鳴。xxx老師在會上就新課改毫無保留地做了十點經驗介紹。全體與會教師對兩位的發言紛紛表示贊同,都覺得受益匪淺。

四、激發了新課改的熱情。

三天的'培訓雖然不長,卻專門安排了兩次座談會。在討論中,兩位局長的專題報告、兄弟學校的經驗介紹、骨幹教師的課標解讀、優秀教師的典型發言,都引發了教師們極大的熱情。圍繞新課改,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總結經驗體會,有的提出問題困惑,有的爲發展建言獻策,這一刻,座談會熱鬧非凡,教師們熱血沸騰。整個場面,充分展現了敢爲人先、開拓創新的新課改精神和團結奮進、勇於拼搏的教師風采。

回首過去,我們的付出無怨無悔;

展望未來,我們的課改前程似錦!

新課改總結3

校園育人環境建設中,核心是文化環境的營造,制度環境是環境育人的保證,和諧人際關係是環境育人的潤滑劑。育人最根本的是營造新型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管理觀。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爲,校園育人環境的營造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而又艱鉅任務。我們的理想是給學生一個快樂成長的場所,把學校變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百草園。具有時代精神的校園文化,良好的育人環境,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物質基礎。下面對課題研究中所做所得進行總結。

一、進展情況

創設校園文化氛圍

1、校園文化的創設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啓迪的作用,一個佈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寧靜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一種環境的營造是艱難的,但其價值的有效利用程度纔是最主要的。我們課題組就如何發揮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作用做了認真調查和研究。並提出了相關措施。

①走廊文化的研究

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需要有課堂上和課堂外的交流。我校有一棟教學樓,建築質量尚好,進行了局部改造。由政府投資把原來的鐵窗換成塑鋼窗,走廊變得寬敞明亮了。師生的視野更寬廣了,心態也隨之更加陽光了。走進教學樓,躍入眼簾的是樓梯緩步臺的整個牆壁上畫着溫柔的雙手託着一個巨大的“愛”字,與門外的校雕遙相呼應。寓示着教師用全部的愛托起明天的太陽,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在這裏將得到師長的關愛、同學的友愛、培養自己的愛心。每層樓的中心平臺部分都設有吸引學生流連、休憩的休閒座椅的玻璃小桌,它既可以使學生課下活動其間亦不會影響教學空間的'寧靜,又可以用做教師候課之所,還可以接待家長來訪,十分溫馨愜意。校園的輕鬆氣氛也促進了師生的交流。在不同樓層的樓梯兩側分別貼着細心觀察、視覺換位、世界名勝和世界名品的圖片,十分有趣的階梯圖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也紆解了學生課業的壓力,同時增強了審美意識。結合我校開展綜合實踐課的育人特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我們在走廊上營造了這樣的文化氛圍:一樓展示了我與校園,二樓展示了我與家鄉,三樓展示了我與社會,四樓展示了我與自然。總體構想是通過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照片、調查報告及成果等等的展示,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瞭解社會,瞭解自然,培養動手實踐和細心觀察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樹立愛校愛鄉愛國愛社會愛自然的思想。

②、室內文化的佈置

我校除了重視校園的文化建設外,還特別重視室內的文化氣息。

每個教室的黑板上方都寫着“尊師守紀勤學上進”、“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勤學好學博學”等等警示語,時刻激勵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個專用室的警示語都體現出各自的特色,如:音樂室:“陶冶情操波動心絃”“請走進我們的歌聲”,勞技室:“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書法室:“藝術無止境墨海任遨遊”“學習書法藝術培養審美情趣”,美術室:“藝術文明人類”,自然室:“實踐出真知”“未來科學家的搖籃”。

每個教室的佈置,除了統一規定的隊角、讀書角、優秀作業欄以外,還設計了各班的特色陣地,如:“紅黃藍大比拼”、“蘋果園”、“豐收”、“新星陣地”等等,同學們隨時都可以把自己的傑作佈置到特色園地裏,展示各自的風采。

教室後面的黑板報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是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的主陣地,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小天地。我校堅持“中隊黑板報評比制度”,由學生自己組稿,版面設計,書寫,每月評比一次。可以說,每一期的黑板報都是同學們的傑作。

2、德育環境營造與開發策略研究

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以全面培養教育者高尚的品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爲宗旨,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打下基礎。因此,努力創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素質教育的育人氛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保證。我們課題組做了以下研究。

校園德育環境管理的制度的研究

①教職工管理制度的研究一方面要研究我們學校已有了何種制度,在新形勢下,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如何,另一方面針對我們學校的依法治校理念,還需要完善那些制度學校。如教職工評先選優條例,文明班級考覈辦法,教師道德手冊,班主任考覈方案、值周教師考覈方案等。

②學生管理制度的研究

各班教室環境佈置的同一要求和班級環境的個性化特徵、學校學生的一日常規、學生禮儀常規、日常行爲規範等。

3、學科教學環境營造與開發研究

①重點研究學科教學在新課標條件下,一是在教學中如何創設育人情境,二是在教學中如何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②和我校其他課題相結合,借用他們的成果,加快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如我校的研究性學習,環境教育等。

③以音樂課爲實驗學科,開展了情景式開放性教學的嘗試。以綜合實踐學科爲特色,開展了小組合作式體驗性教學實驗。

二、遇到的問題

1、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實踐發現,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不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相對滯後,這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教科研活動中,我們並不能創造新的理論。但我們可以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更重要的是這一課題吸引了我們學校的許多領導和教師,他們爲我們的課題提出了寶貴意見。課題開題以來,科研興校的意識在我校領導和老師心中開始發芽。

2、資金短缺也是我們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一些校園環境建設及活動的開展,都因資金問題難以實施。

三、研究的主要成效

1.初步爲我校的育人環境創設了良好氛圍

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各個班級的文化環境的創設和教學實驗的開展,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正在形成。

2.初步探索了我校育人環境的營造策略

初步形成了校園環境的長遠規劃和設計理念,建設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營造了良好育人氛圍。設立以綜合實踐爲特色的走廊文化,樓梯間和走廊設立名人名句、名人畫像、世界名品、學生書法作品等。也有結合學科內容精心設計出的語言環境,又有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的環境佈置,給師生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創設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了健康優美的校園物態環境。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教委下發的《中國小校園環境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設計和規劃校園環境建設,從淨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時要創設各種文化設施,開闢圖書室、閱覽室、美術室、少先隊活動室、德育展覽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陣地;懸掛張貼名人、名言掛圖、展出學生書畫作品;開闢圖書角、窗前讀吧;分班級建設小綠地、小動、植物園等,使學校的每個牆壁、每塊綠地、每個角落都成爲會“說話”的老師,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染與薰陶。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課外文化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化藝術、課外活動小組,佔領學生的業餘生活陣地。各班級利用班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小型的文化娛樂活動,活躍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學校每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如六一大型文化藝匯演,倡導學生人人蔘加,使廣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引導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建立了良好的校風,對本校的領導作風、教師教風、學生學風提出明確的目標,嚴格要求,長期堅持。結合了本校實際,通過制定校訓、校旗、校徽、校歌、弘揚校風,形成自己的特色。開展了校園文化教育,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聘請了專家、學者舉辦了專題文化藝術講座或報告會;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戲劇或影視片;開展“讀書、讀報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直觀薰陶或潛移默化的教育。狠抓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教育。根據不同年齡和學段學生的實際,把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進行細化,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分階段、分層次加以落實。在強化教育的同時,通過量化考覈、等級考覈等手段,把學生的操行評定與評比三好學生及畢業、升學直接掛勾。在學校普遍開展評比文明班級和文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養成文明、守紀、勤學、上進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積極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做爲學校德育的必要內容之一,建立起由學校領導、有經驗的班主任和校醫等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諮詢小組,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並組織開展必要的行爲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心理保護能力。大力加強法制教育,通過開設法制教育課,聘請法律副校長和司法幹部到學校做報告、舉辦模擬法廳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到防微杜漸,在校生違紀違法行爲的發生率爲零。加強了校園文化管理,建立健全校園文化管理制度,把建規立製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加強對學生學習、生活、食堂等管理;健全學校德育工作制度、學生一日常規管理、班級管理制度、學生操行考覈評定製度、課外活動制度;完善了公物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自行車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從嚴治校,維護校園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秩序。除強化行政管理職能外,還通過開展學生值周、建立學生文明監督崗等形式,增強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能力,從而養成自覺遵規守紀的良好行爲。

總之在德育環境營造上我們改變了觀念陳舊和被動狀態,在班級文化環境的營造上我們有了創新,在教學環境營造上我們開展了多種實驗,積累了一定經驗。

新課改總結4

“擂臺式”課型。公道國小根據新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運用課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國小生特有的年齡特點,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能過個人擂臺、小組擂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的氛圍中學習。

(五)

“現場操作式”課型。把課堂當作實驗室、製作間,教師根據那些適合動手做的教學內容,放手讓學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練一練。從中使學生在實踐中產生問題,帶着問題去實踐,再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的昇華。

這個學校,爲了讓社區瞭解課改與支持課改,還經常將家長請到學校來看課。有的家長們看了這些課型之後,十分高興地說:“以前課堂教師像私塾先生一樣,從頭講到底;現在課堂標標準準是‘學堂’,是孩子學習的'天堂。”“我們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來放心!”

新課改總結5

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近幾年,我們的語文課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理念,上升爲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創設者。尤其是現代媒體的綜合使用,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學也開始逐漸活起來,靚起來。今天我想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能較好的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鍛鍊設計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能滿足學生萌動的表現慾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自覺參與。表演內容的選擇非常廣泛,但力求要和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可以講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偉人的故事;可以配樂朗誦一首中外名詩或一篇優美散文;可以講一句我最喜愛的名人名言;可以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個人;可以以“環保”、“奧運”等爲話題演講;可以講我最喜愛的一本好書、一位作家;還可以對對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爲了這3分鐘的創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從材料的蒐集、篩選、準備到課前展示,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充實自我,提高進步的過程。3分鐘的表演,爲學生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創造了有效空間。每天的課前3分中,同學們都能欣賞到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在歡聲、笑聲、掌聲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

二、常備課堂PK戰

記憶是任何學習的基礎,且中學生正處於記憶力最旺盛階段。語文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積累,培養語感,鼓勵多讀,多背。規定國中階段背誦古詩文不少於80篇。因此,可以經常開展“接背名詩佳句”、“課下註解”、“成語接龍”、“名家名段”,“經典格言”等比賽。各組選手抽籤產生後進行現場PK。看誰在規定時間內背得最多。慢慢地,學生在每天晨讀,課間聊天,回家路上,睡覺之前……逐漸養成撿拾零碎時間背誦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古詩文和優美詞句,而且還可培養學生背讀,積累古詩文的好習慣。

三、巧設課堂競技活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善於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不同層面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如:哪些問題適宜搶答競賽;哪些經典片段適合朗誦比賽;哪些問題值得進行現場辯論;哪些文章適合縮寫,敘寫或排練成課堂短劇……教師都應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實際去引導。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鬆、愉快、自信的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

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複述美女蛇的故事;還讓學生上講臺表演捕鳥的動作,班上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頓時神采奕奕,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先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可是因爲過於緊張,“竹簍”翻了,“捕鳥”失敗。同學主動幫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訓,鼓勵他重試一次,結果第二次表現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學的熱烈的掌聲,他從而也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

這些競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主動意識,進取精神,鍛鍊思維,提高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作業的創新與延伸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農村校,過寄宿生活,課外資料又少,這些原因往往造成學生的視野狹窄,語文水平低。課外的補充就顯得重要了。教師就要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因此作業的設計尤爲重要。簡單抄寫性和重複性作業最好不留,最好多設計一些課外知識的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如:學孫犁的作品《蘆花蕩》後,引領學生欣賞孫犁“一字不該”、“惜墨如金”、“淡泊名利”這三則軼聞趣事,學生從中可以窺見孫犁高尚的靈魂和品質。同時,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孫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澱》,擴大閱讀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每週一書,每月一報。

語文課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學習中爲學生打開另一個更爲廣闊的知識天地。學生的所學不應僅侷限於課堂上所獲,還要課內帶動課外,讓課外成爲課堂的補充和延續。

每週一書,即每週全班同學都以某一話題爲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後經語文老師閱讀通過後,由課代表裝訂成書,再由班裏善於畫畫的同學設計製作封皮,這樣每週一本新書就會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讀後感》、《我最喜愛的一本名著》、《蓮文化的魅力》、《請您聆聽我得心聲》、《讓世界充滿愛》等。學海無涯,學以致用,貴在持之以恆。

手抄報是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之一。學生直接參與編輯、撰寫、製作的全過程,深受學生的喜愛。每月要求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主題完成一張手抄報:比如教師節,慶國慶,綠色環保、迎奧運、交通安全、文明禮儀等。手抄報從資料的蒐集、主標題的確定、報刊的整體設計、後期製作完成,能較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提升閱讀品位,拓展實踐能力。

新課改總結6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對反思問題最簡潔的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既爲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也爲教師今後的教學方法方式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作爲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上升到理性思考,儘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爲新課程推行的主體,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傳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學生消極地看做知識容器,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猜測、嘗試、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寓教於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的學生,“適度”地爲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恰當的引導方法與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和國中數學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的廣度、深度較之都有較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差異,往往容易使剛剛從國中升到高中的學生無所適從。由於學生並沒有爲這種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依然按照國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因而容易與高中數學教學脫節,進而導致學習情緒驟降,出現成績分化。

此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種現象,充分了解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與轉變。就方法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能力。

三、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對自己進行評價與定位。課堂教學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麼並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麼。”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啓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諸如此類。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着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五、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已經成爲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着誤區。

1.小組合作活動流於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教師爲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

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裏趕。

5.合作時間給予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宣佈“開始”,不到幾分鐘就叫“停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6.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與調控.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爲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7.評價體系沒有跟上,三重三輕突出,小組合作名存實亡。小組代表或個別優等生的發言,多數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合作學習結果變爲: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我們應明確,合作學習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爲和學習方式,要避免“將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學習之盤”。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體系,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激活內因真正促發展。

六、習題、試卷評講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僅停留於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階段,而應當着眼於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找“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數學教學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總結7

7個年頭了,我作爲一名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在這次新課改的洗禮中成長,同時也對新課改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和同行們聊一聊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一數學教學這一話題,僅供參考。

一、教學情境設計要有效

德國一位學者有一句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數學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做到“入口淺、寓意深”,使學生能在豐富的、與他們的經驗緊密聯繫的情境中感悟數學問題的產生背景、發展過程及最終目的。爲學生提供探索的平臺,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才能突破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整合,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感悟、理解與生成。例如“集合”可創設“軍訓”情境,函數單調性可創設“國中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中隨着的增大而增大(或減小)”情境等。函數概念引入教材創設的三個問題情境很有效,而指數函數的引入教材創設的“碳14”情境,學生很難理解,我認爲沒有效,可改爲“摺紙”等情境。

二、用好兩書,弱化資料

我在教學時,非常重視用好“教師用書”與“教材”,通過學習“教師用書”我們能清楚編者的構思與意圖,做到與編者對話,與編者的思維同步。教師用書上的教學設計案例也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典範,對我們在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參考價值(包含每一節課時的劃分等)。當我們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後,深入鑽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從而使教材變爲學材,使教師教有新意,學生學有創意。舉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中的累加法。

高一時間緊、任務重,資料要少而精,現在市面上買的沒有一本適合的,要發揮備課組的作用,對一本資料進行集體備課。學校這方面弱,單打獨鬥的多。

三、在知識的螺旋上升中把握本質

新課程特別關注知識的螺旋上升,讓學生多次接觸,不斷加深認識和理解,不搞一步到位,應做三年規劃。如“函數”這個高中數學大戶,教材安排:國中函數的定義、分類、特殊函數的圖像及性質→集合、對應刻畫的函數概念、分類及性質(特殊到一般)→特殊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一般到特殊)→函數的應用(把握本質:函數教學的本質是形成用函數處理問題的意識(如大部分學生遇到此類題:已知,求的取值範圍。沒有函數意識)→三角函數(豐富函數的內涵:週期性、對稱性、圖像變換與解析式變化的對應)→數列(離散函數的代表)→導數(函數如微的研究)。在高一不要深講“抽象函數”,只要講清楚函數的自變量代換就可以了。數形結合思想伴隨知識的螺旋上升而上升。特別提醒考試說明的每一個知識都有講到(如xxxx年安徽理科的立體幾何重點考查公理的記憶與應用找截面;江西理科考查了隨機數表的選號等),若遺忘將是罪人,死都交代不掉。

四、數學課堂教學的放與收

新課程教學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力求師生雙邊思維共鳴。因此,對問題的探索理應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好探索的角度和方向,最後經過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引導再回到教學目標上來,即有放有收才能駕馭學生的思維動向。當前課堂教學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放”不到位;二是“收”不回來。課堂教學提倡學生積極探索,並不是完全否定接受性學習方式,接受性學習方式仍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哪些地方以講爲主,哪些地方以引導學生探索爲主,取決於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舉例函數奇偶性教學。

1.教學目標

學生經歷畫圖探究,歸納,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奇函數,偶函數的意義,會對一些具體函數的奇偶性做出判斷,進一步領會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美,激發探究數學的激情,提升數學素養.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奇函數,偶函數的意義及具體函數的奇偶性判斷

難點:偶函數的導入及奇、偶函數對定義域的要求

3.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通過研究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圖像規律特徵引入並研究了函數的一個基本性質—單調性,並研究了它的一個應用—求最值,那麼以上兩個函數的圖像有無別的規律特徵呢?同學們願意與我一起探討嗎?請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學生探出“一次函數的圖像關於原點對稱,二次函數的圖像關於軸對稱”後.板書課題.

推動新課

師生共畫函數的圖像,並從數的特徵描述函數的圖像關於軸對稱.並推廣到一般得出偶函數的概念:(學生領讀)

一般地,如果對於函數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都有,那麼函數就叫做偶函數.

學生做出函數的圖像並用類比的方法得到奇函數的概念:(學生領讀)

一般地,如果對於函數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都有,那麼函數就叫做奇函數.

再讓學生交流奇、偶函數的區別與聯繫.

學生處理教材的思考並交流,共識如下:

圖像特徵:偶函數的圖像關於軸對稱;奇函數的圖像關於原點對稱.

應用舉例

例1: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1.;2.;3.

學生先做並交流,教師評價.

學生很快就得出答案:1.奇函數;2.偶函數;3.既不是奇函數也不是偶函數.

一位女生說:此題雖簡單,但有發展性.同學觀察3個結果完美嗎?若不完美差什麼結果,能把差的這個結果的函數找出來嗎?

一位男生說: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利用且得到,即關於原點對稱

例2若函數在上是奇函數,求的值.

學生做,師評析:所以

練習

教材練習(學生演板)

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奇、偶函數的意義及具體函數的奇偶性判斷,特別注意它的定義域要關於原點對稱,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體驗研究函數性質的樂趣.

作業

教材組6,B組3

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忽視奇、偶函數的定義域的對稱性.

五、注重學法指導

高中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點,造成了數學難學。若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將是雪上加霜,教師應多給予學生更多的學法指導。

1.記筆記

教會學生記好筆記:把一堂課中重要的東西記下了。

2.聽課

通過預習帶着問題聽課,多思考,感發言。

3.課後反思

每天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反思後,消化掌握。

4.作業

獨立完成,解題規範,有錯題本。

新課改總結8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能夠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很多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本事,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資料是學習整數的最終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很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我認爲適宜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某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爲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本事,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改善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教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供給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一樣特點,不一樣的理解本事,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佈置不一樣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構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本事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供給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進取,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爲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20xx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爲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爲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審覈,審覈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審覈後形成文本,任課教師對文本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爲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會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爲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塊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臺。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着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爲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設備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件的平臺,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新課改總結9

我校於20xx年3月申報並得到批准立項的課題“新課改物理習題課教學研究”,20xx年5月我們課題組在各級領導的指導、關心和幫助下,開始了新課改下物理習題課教學研究,到20xx年6月份我們結束了第一階段的研究工作,在這一階段,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擬開題報告,組織培訓指導,明確任務職責,採取多種形式,使課題研究順利地推進。爲了把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下去,先將階段性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實施方案和工作進展

(一)完善課題組織,明確分工與職責

1、明確分工:學校成立有“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由校長彭廣海同志任組長,由學校教務處具體負責管理,由物理組主要負責日常具體工作,組織各種具體活動,比如組織課題組教師聽課,檢查教師的教案及案例,蒐集各種有關的科研信息,收集資料,檔案管理等工作。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細緻的分工,參與的老師都安排了有山成玲.李濤徐波。

2、明確任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全面展開本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協調、培訓、檢查與評估工作。

3、明確課題組職責:

課題組成員以學科教學爲載體,在課題總的指導思想及計劃指導下,就自己負責項目進行實驗,並開展教學活動,適時進行調查、總結、彙報工作。課題領導小組每月開展一次交流活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新課改及習題課教學的有關學習教育理論或教育科研方法,每次活動定時間、定主講人、定討論題,進行課題研究情況交流,並督促教師做好研究的原始記錄,注意做好課題成果的總結工作。

(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其能夠從心裏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爲關鍵的一環。在課改教師從內心接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佈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集中學習及分散學習。學習的內容有《點擊新課程》、《普通國中新課程解析》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閱讀了《國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新課程典型課案例與點評國中物理》、《合作學習》這幾本書,並收集整理了一些習題課的教學方法。通過富有針對性的業務學習,主要明確了新課程究竟“新”在何處?習題課教學如何進行創新?爲此,我們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本課題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爲課題研究能夠順利地實施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轉變教師角色,重構課堂教學

現階段講評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習題課變成演說課,即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或聽衆,教師常陶醉在自己的角色裏,千篇一律,認真分析題意,逐步解答,學生被動接受,聽的頭腦發脹,糊里糊塗,整個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講的筋疲力盡,而學生獲得的知識極少。

2、把習題課變成演習課。課堂容量小,密度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極低。

3、教師提問缺乏設計意識。教師的提問有兩種,一種是比較隨意的,沒有明確目標的提問;另一種即使對問題有所考慮,所提出的問題也大多屬於封閉性的。此兩種提問可能會造成問題低效甚至無效。

鑑於以上問題,我們真正把教研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師們明確瞭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自身角色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的參與,要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教師在講評過程中就要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指導原則,採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靈活運用多種講評方法,提高講評效率和教學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不斷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另外課題組負責人深入課堂反覆指導實驗教師,經常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挨個過關。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課題及新課改的要求爲止。

(四)課題管理及時,課題組活動方式多樣

在一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的成員們自覺參加每月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並積極參加校內公開課或市裏組織的各項教學活動,大家通力合作、積極探討,探究意識增強,也嘗試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活動,效果明顯。

1.組織了幾次公開課,其中有山成玲老師的《九年級電學習題課》,李濤老師的《壓強練習》,徐波老師的《效率練習》。同時,爲了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的平時管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商議後,擬定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約定,對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保證各項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2.自課題立項批准後,我們組織本組教師從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撰寫了多篇論文。

3.在合作學習方面,做了以下探討:

(1)、構建學習小組,學習國小生的做法,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與作用。本着合理搭配的方式,每68人一組,將全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培養小組的團隊精神,使每位組員能以小組的大局爲重,形成巨大的核心力。這樣好管理,便於討論問題,預防錯誤問題佔上風的現象發生。

(2)、重視學習小組組長的培養,組長一定具備多方面的素質,不僅學習優秀,還要責任心強,樂於助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3)、要構建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學會尊重幫助別人,要學會在獨立思考問題基礎上進行交流,要樹立集體觀念。

(4)、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時,要及時作出妥善處理,抓住機會引導學生進一步的交流與學習。

(5)、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制,加強團隊精神的培養。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對合作學習較好的小組要及時表揚,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興趣,分享成功共帶來的喜悅。

4.在教案上進行了如下做法:首先明確考綱及練習的要求,講清出題趨勢,確定講評要達到的目的。講評課必須堅持“兩備”,一備內容,哪些題略講,哪些題重點評講,講到什麼程度;確定學生出錯關鍵及思維障礙所在,怎樣才能在今後不出或少出錯,措施如何;何時教師引導啓發,何時學生討論總結都應該心中有數。二備方法,既要照顧成績好的學生,又要特別注意成績差的學生,每堂講評課要使成績差的學生必有所得,使成績好的學生必有所悟。作爲教師,在上講評課前應認真思考,全面備課,不要拿了張試卷進教室對答案就行了,那是不負責的做法,長期下去,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5.在習題課講解時時刻關心學生心態。態度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到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靜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對學習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習題課教學中,他們總是把學習心態的知識貫穿於其中。同時在講解習題知識時,還關心學生學習的效率。時刻關注學生的細微變化,爭取在第一時間幫助學生調整心態。

(五)階段性成果明顯,提升了學生成績和教師素質

經過一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也有了較爲明顯的提高。由於在習題課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從答題技巧、答題思路來答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興趣大增,教學效果有了較爲顯著的提高。

二、下一階段工作目標:

1.下一階段要推出組內研討課、校內研討課。

2.繼續閱讀有關書籍、蒐集有關資料,做好理論準備。

3.積極撰寫讀書筆記、案例、論文等,從整體上取得突破,現成基本框架。

以上是我們對於課題研究的階段總結,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重點提高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多方領導的支持幫助下,在本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會更加完善。

新課改總結10

在新課改實施以來,全體教師善於把握機遇、立足本職、敢於開拓、勇於實踐,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課程改革的教學實驗工作中去。我們以“學生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爲中心,以師生的發展爲根本,現將本年的課改工作總結:

一、課改工作的回顧

1、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相結合,提高課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師把課題研究與新課程的研究融合起來了。當時我們正在研究學生在校內開展課堂學習及課餘學習活動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對學生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的改革,這一課題當時在市裏已經有了初步的影響,這爲後來我們課改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創造性使用教材

近幾年來我校的課改工作立足於課堂。首先進行了學習內容的改革。同時以校爲本,開展了校內實踐活動的公開課,

實踐課的研究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視野,增強了教師教研的能力,爲組後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20xx年我們感到實踐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應該把教師個人對的理解融入課堂,實現與編者的對話、與生活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課堂的對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真正使自己成爲了新課程的開發者。在研究課中教師們着力於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教師從學生感知、激疑、頓悟、深化四個環節對教材進行了處理。

3、基地建設與課堂改革相結合,做課改的先行兵

(1)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內容的探討、研製、開發,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跨學科的內容組合,使實踐活動成爲多學科、多能力的組合,加深對實踐活動外延及內涵的認識。實踐活動內容可分爲專題實踐活動與常規實踐活動的研究,使實踐活動長期化、長效展開,以實踐促進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以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多樣形式的研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力求創設教師導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生生連動的局面。關注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的意義、作用、方法、分配原則、適用範圍等問題的認識與研究,促進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學習中羣體提高與個體發展的關係。關注實踐活動中課堂的常規變

化。例如研究組織教學、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等一系列問題的變化。

(3)研究實踐活動中師生關係的變化規律。力求從師和生兩個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課內、外新型的師生關係。

4、校本教研工作的業績

(1)形成了穩定的專家指導團。

我校的教學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區教研員及相關專家領導組成的比較穩定的專家指導團,市區教研員每學期多次親臨我校,具體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另外市教研員還在我校定點開展實踐周活動,親自講學、上課、研討,專家們的指導大大加快了我們的成長步伐。

(2)構建了研究課體系。

我校的研究課已在逐漸摸索之後顯現了自己的特色。我們的校內研究課先要依據個人的研究課題確定研究的問題,其次是年級組內備課、試上,接着纔是在全校的上課、說課、評課、研討等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在活動的全過程中我們更多的強調全員的參與、平等的競爭、達成共識、共同進步。在每次教研活動之後再由執教的年級彙總資料,寫出活動小結。這樣的一條龍研究不僅培養了教師個體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增加了羣體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態課研究機制。

常態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採取對比實驗法。即在某個時期找到一個共性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使課堂不斷的良性循環發展。

(4)擴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拘限於課堂,我校開展的小故事、小遊戲、小報、小論文這些活動爲學生對的領悟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

二、課改工作的展望

實施課改以來,我們逐漸學會了用課改的新思想去科學的引導組的發展,去突顯教師個人風格的形成。學會了處理學校長遠的發展目標與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間的關係。我們開始學會了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體驗。也真切的體會到學校是課改的研究基地,課堂是課改的實驗田,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新課改總結11

我對新課改的理解是:新課改合理保留原來的教學內容,繼續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新課改把對學生的教育由原來的模塊式教學變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在的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與社會的飛速發展已有一些不適應,所以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轉變課堂教學,讓學生能適應社會,從而回報社會。現對本學期9年級數學新課改教學進行總結:

新課改的變化:

人們常常以爲課程改革就是改換教材,這是不正確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的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得到強化,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繫的“活”的知識。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爲“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爲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新課改學生能力培養

新課改下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數學能力,數學素養外,我覺得還有以下幾種能力也是新課改所培養的。

1.創新能力的培養

9年級的學生已經是大孩子,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2.批判能力的培養

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以教材和考試爲主體,學生被動的去接受知識,老師講什麼就是什麼,教材寫的都是真理,沒有一點點批判意識。而新課改提倡學生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主動去探索,去認識,並有意識地去培養批判能力,這是之前所做不到的。批判能力的培養有利於課程的合理,科學的發展,適合9年級這樣的學生去接受數學知識。

傳統數學教學與新課改教學分析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爲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爲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的只是數學的科學性,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建構,而忽視了數學知識的人文性、藝術性,缺乏對情感活動和情感培養的關注,加劇了教學的情感嚴重缺失,抑制了數學教學功能的整體體現,也是學生素質的一種缺憾,影響了真、善、美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教學而言,交往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

總之,新課改爲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我們如何把新課改的理念能和自己的實際教學合理的融合在一起,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梳理。我相信新課改最終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益匪淺的!

新課改總結12

通過新課程改革培訓、學習及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淺談我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認識:新課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隨着新課改的推進,我相信新課改的作用逐步顯現出來,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認可,它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上一個新的臺階,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如何推進新課改和一些教學反思總結。

一、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堅定推進新課改

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現在還有部分教師對新課改不理解,不配合。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以身作則堅定推進新課改。

二、將專家講解的普遍教育原理與實際情況相相結合,全方位的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切實落實好新課改。

馬克思主義認爲:“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峯,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作爲一名國小教師,爲提高工作的自覺性,避免盲目性,落實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更多更好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正確認識教育現象,認清教育與社會、教師與學生、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等各種基本關係,避免因認識的混亂帶來實際行動的偏差。正確的認識是成功的教育活動的前提。正確認識教育問題,必須正確的認識到:教育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是一種永恆的社會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表現出不同特徵。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又面對衆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發展變化着的學生,他們受到來自不同的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作爲一名國小教師,要想正確解釋教育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瞭解事情的原委,抓住問題的關鍵,作出正確的判斷。自覺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方式的自覺意識,使課堂教學走出“填鴨式”的泥淖。

三、要轉變教學方式,正確而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

新課程的標準,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過去授人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要體現以生爲本的現代教育觀,積極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大觀園”內主動參與,樂於探索,積極實踐。

在課堂上應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1、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將自己置於“發現者”、“探索者”的位置,通過自己的動腦、動手、動口,去思考、質疑、猜測、探索、實踐、評價,提出獨創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把學生當作朋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發言,認真地聆聽他們的提問。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敢於奇思異想,質疑問難。

2、激發興趣,寓教於樂。興趣是成功的先導。在進行教學時,應注意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選擇能力。

新課改總結13

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一班語文教學,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來說,優生特別適應教材的改編,注重了學生各方面的培養以及各方面的訓練,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但對於後進生來說卻加大了難度。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注意詞語的積累與課文結合

每篇課文都開闢了“我的詞語庫”這一欄。在課文的後面,把這篇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優美的或常見的'詞語都摘錄在其中,學生邊學邊積累,既理解了,又牢記了。有的還會運用。對孩子說句子,寫短文大有好處。

二、將說寫與課文有利結合

語文園地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了雙方互動的交流。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去興趣。

三、 課文多,生字多,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現在的語文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生字特別多。一課二十幾個生字。學期結束學生認識200個生字,會寫300個。要知道識字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雖然課堂中花樣百出,學生似乎當堂學會了,可是課文太多,每天一課書,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鞏固複習。結果聰明的、記憶力強、家長負責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可少部分孩子學了就忘了。學得多就忘得多。使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語文書每課都有“我會寫”這一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並會書寫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學生正確書寫拼音了。

新課改總結14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最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改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下面就近幾年對新課改的一點體會總結一下:

一、取得的進步

1.教師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除了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注重英語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主動融入創造的整體活動中。所以爲緊隨時代步伐,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一專多能,這樣才能適應新的要求。尤其是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普及,許多教師感到力不從心,自然會不斷調整自已的心態,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現代科技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技能儘快跟上時代潮流。

2.教材的合理應用

新教材語言信息含量的增加和涉及話題的廣泛,使教師不得不緊隨課改要求,不斷給課堂注入新活力,把教材內容鮮活地展現在教學中,讓課堂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展現東西方國家的不同廣文化背景,給教學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英語學習變得更有趣,使教材運用更合理。

3.學生能自主學習

課堂中人人平等參與,主動思考學習。這樣不但會使一堂課動起來,實現趣學求知的目標,而且還能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當然,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要改變以往“只要管好紀律就行”的態度,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如四人一組的討論、倆倆對話、全班遊戲、即興演講、個人才華展現等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並針對學生問題做出合理、公正的評價。

二、存在的問題

1.走課改之路,迎當頭一棒

年輕的教師總是身先卒,可迎面而來的卻是其他人的冷嘲熱諷。成績有所提高當然可平息一切,但如果稍落後一點,結局自然是家長、領導、教師、學生一擁而上,當頭一棒。

2.急於求成,事倍功半

大多數學校教師接到課改文件、政策就一哄而上,這是教學的大忌。作爲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不能因爲風吹草動就不假思索一擁而上。尤其是消息閉塞的農村中學,沒有機會接受新知識,掌握新動態,所以不知所措,人云亦云。課改後的現狀告訴我們,部分教師不是去研究新課改後到底該怎麼教,而是揚言改革,實際卻流於形式而已,效果從何而來?沒有成效,了不反思,卻大呼上當,有從自身找問題,怎麼能完善與提高?所以,面對新課改後的一系列問題,教師應從容面對,切勿急於求成,否則只能事倍功半。

三、改進的措施

1.轉變觀念,大膽創新

要真正走進新課標,教師應該從應試教學轉向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交際能力的形成對知識的運用。使新課程、新理念真正走進中學課堂,讓學生能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有健康的人生觀。作爲一名英語教師,要立足於新課標的任務,緊隨課改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好外語,使學生在今後能全面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與發展。

2.積極探索,不斷完善

面對新事物,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嘗試成功了可以指引自己信心百倍地繼續下去;即便失敗了也不應氣餒,更不能受周圍的影響,應該找到原因,吸取教訓,不斷更新,相信總會有成功之時。

3.謙虛謹慎,求全求進

保持一份平和、健康的心態是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當我們聽到新的教學方法時,首先,應從實際分析憑自身的水平能否應用好;其次,還要看學生有沒有這個接受能力。當雙方條件具備後,才能研究實施的方案,周全考慮,大膽地、有目標地嘗試。不要看到別人改得熱鬧,自己就生搬硬套,結果大失所望。一定要積極探索,求實創新,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作爲一名新時代的英語教師,必須要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盡力在課堂中創造真實的情景,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下,把自己融入課堂在,走進學生的心中,轉變觀念,更新知識,調整結構,樹立形象。

新課改總結15

一、新課改中的主體——學生,

學生在新課改中佔有主體地位,關注人更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每一們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新課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實施者,接受者是因爲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將決定教師們教學方法的使用,他們的表現在課改中尤爲重要。

一、由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合作學習,問題可以大家解決,心理壓力要小得多,思維反而活躍了,答案經常是讓我意外的、有見解的,感受到了學生潛力的巨大。與此同時小組式的學習,增加了學生對問題討論的時間,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更增加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

二、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部分學生不愛學習語文,但隨着教材中課文類型的多樣化,教學難度的降低,學生喜歡學語文了,把對語文的學習當作今後社會學習的一種鋪墊。

三、在廣泛地接觸課文、人物的品質後,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的感動與震撼,當我再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注意道德表現及發展,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社會責任感。

二、新課改中的主導——教師

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地位同樣很重要,只有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貫徹課改,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

一、隨着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已經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學生敢於在實踐中、討論中堅持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

二、教師應該由原來高高在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去發現、引導學生的學習和做人。尊重學生、讚賞學生,讚賞的過程,也是你在重新認識學生的過程。

三、新課改中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

新課改最終將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反饋,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因爲再好的教學理論、教材都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把語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間的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發現教學方式不再是單純的教和學,而是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裏師生間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認識,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於把學生放在和老師同等地位,敢於發言、敢於表達也許幼稚的感受,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學習語文課的方法,最終是喜歡學語文,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同教學是這次課改的標誌性變化,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爲核心和最爲關鍵的環節。學生在學習中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纔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學習。其次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創造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與其它同學進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同時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