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 閱讀(5.65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範文

《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範文1

有人對王小波的評價是:“小波的寫作一直追求常識和有趣,在他的雜文中不遺餘力地普及常識讓人印象深刻”。讀完《沉默的大多數》,我認爲這評價是十分貼切的。

這本書剛開始翻閱的時候讀起來是有點昏昏欲睡,可能我當初是報着隨意讀讀的心態吧,後來再翻閱這本書,我發現書中對問題的剖析都很深刻和引人入勝,後面的文章我都是邊讀變思考作者對一個事件的分析,覺得越發有趣,對平凡的事件得出深刻的結論,確實讓我受益良多。

在其中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隻豬拜託了人對豬的生活做的種。種限制,到處遊蕩,模仿各種聲音,桀驁不馴,但是贏得了知青們的喜愛,但是老鄉和領導卻十分討厭它,後來因爲總是學汽笛叫使出工的'人提前收工,領導們準備圍剿它,但是它最後還是逃之夭夭。

知青們對於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的喜愛,大概源自於它敢打破規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吧。即使在現在,我們的生活還是被處處設置,從小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到大學要選個好專業以後纔有出路,大學畢業要找個好工作以後才能好好生活,戀愛結婚要經過父母首肯同意,要努力工作以便存錢買房,諸如此類。我們不能說這些都不對,但是很少年輕人會喜歡被這樣設置吧。衝破的人只是少數,並且被人們稱爲異類。我們對敢於衝破的勇者報以羨慕,欽佩,但讓我們自己來,我們總是不敢的,大部分的人已經習慣於這種設置,並且安之若素。確實,即使在如今的社會,特立獨行還是會被理解爲叛逆,耍個性。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想要設置別人生活,或者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或許正因爲這個緣故,我們一直懷念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吧。

《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範文2

讀完《緘默的大多數》,試圖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卻發覺我和作者的看法基本一樣,這樣寫下來只能照抄原文了。不是我自大,只是此時此刻的我已被作者勝利洗腦了!開口的權利好像被徵上了稅金。

一如作者的觀點,話語的世界可以分出兩級。一極是聖賢的話語,這些話是自願的捐獻。另一極是緘默者的話語,這些話是強徵來的稅金。在這兩極之間的話,全都曖昧難明,模棱兩可:既是捐獻,又是稅金。在那些說話的人心裏都有一個稅史。

既然談到納稅,不得不說一下那些開口讀書人。中國的讀書人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就是交納稅金。即使做納稅人也要做一個合格的納稅人——這是難聽的說法,好聽的說法就是以天下爲己任。

王小波曾經是一個緘默的人,不喜愛在各種會議上發言,也不喜愛寫稿子。然而當作者不再緘默時,卻有着劇烈的`感受,有如丟失了童貞。違反了他多年的積習,不再屬於緘默的大多數了。但作者還不至於感到苦痛,只是有點稍微的失落感。然而這並不代表自己也是一個合格的納稅人,滿意了自己的責任感。只是作者覺得假如這麼做,大家會看到一個最大的廢話簍子,這便是是另一種責任感。 談到廢話簍子,我就會聯想到那些雞湯和官話套話。他們有着最好的發言機會,順應着大部分人的想法,說着讀者喜愛聽的言語,一味的迎合讀者。這樣下來他培育了讀者,讀者也有可能成爲了下一代的他們。與其這樣,緘默的大多數該怎麼做呢? 首先緘默的大多數是一個巨大的弱勢羣體,他問保持緘默的情願多種多樣。有些人沒實力,或者沒機會說話;還有些人有隱情,不便說話;還有一些人,因爲種種緣由,對於話語的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作者就屬於最終一種。作爲最終一種人,也有義務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