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篇【實用】

讀後感 閱讀(2.44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篇【實用】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裏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尊重,小豆豆與校長見面的第一天,校長對她的尊重,便“口無遮攔”地跟校長聊各種“八卦”和瑣事。而校長,始終身體前傾,饒有興趣地聽這個小話癆聊了四個小時,直到她再也找不到話題,再也無話可說。如果不是出於尊重,誰又會有如此大的耐心,去聽一個孩子喋喋不休地、毫無邏輯地講一些大人根本不感興趣的話題呢?在後續的一些事情中也處處體現了校長對小豆豆的尊重,小豆豆要買樹皮,小林宗校長明知道任何人咬那個所謂的健康樹皮,都不會覺得苦,還是很開心的配合小豆豆咬樹皮。他用一個善意的謊言讓善良的孩子不用擔心身邊人生病。小林宗作校長細緻地保護着每一位同學的自尊心,他善於運用欣賞,激勵的眼睛發現每一位孩子身上值得肯定的'閃光點,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印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有個性的人。

處處體現了小林校長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學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視學生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學生生活習慣、心理健康、社會情理等方面的塑造。這樣,纔可以培養出“完整的人”。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2

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

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

《窗邊的小豆豆》記錄着一個被退學的叫小豆豆的小姑娘來到巴學園後發生的很多很可愛的小故事,這本書非常適合父母閱讀,因爲很簡單直白的語言,國小生也適合讀,甚至適合媽媽讀給年齡更小的寶寶聽。正如封底所寫:這本書記錄了她來到新學校後的一段真實時光,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小豆豆的故事,爲我們描述了巴學園的`創始人小林宗作老師爲五十個孩子們創造的童年天堂,他極富耐心和創意地設立各種融入自然和生活的課程,開發孩子們的興趣,給予他們鼓勵和信心,不論是標準學校的“差生”還是殘障孩子,都學會相互尊重和愛護,學會相處和支持,平等快樂地生長,愛上學習,愛上學校。不管是地鐵車廂教室,還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都讓我覺得自己也想回到童年,想要去這樣的學校好好體驗一次,也會發出“以後也要努力爲自己的孩子創造這樣的經歷”的感慨。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故事,一位老師讓一個年級裏水平靠後的學生從適合他們的更低水平開始學習,讓他們愛上讀書,引起了大家的爭論。有人說這是放棄孩子,應該按照五年級的水平要求他們。但是這樣的要求實在違背因材施教的原則,而這樣有耐心的老師真的不多了。中國的教育快走上"XX"模式了,其實知識可以慢慢學,但性格與人格則要從一開始打好基礎,已經落人一步,就給他們更多鼓勵和引導讓他們有信心繼續向前。

巴學園在二戰中被炸燬,總共存在八年。小林老師在廢墟上建立了幼兒園,卻未能在有生之年重建巴學園。小豆豆與小林老師約定以後要當老師,雖未能如約實現,但她將巴學園、小林老師的故事記錄下來,能激勵更多人追尋教育的根本。我們應感謝如小林宗作先生這樣、爲真正的教育付出心血的、可愛的人們。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4

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窗外不時飄來陣陣花香。我翻開新借的《窗邊的小豆豆》。讀了幾頁,我便沉浸在了書的海洋中。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自己燦爛的童年。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爲淘氣而被退學。她慈祥的母親帶她來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巴學園。小林校長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個怪怪的校長,極其注重對孩子自身個性的培養,並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在巴學園裏使小豆豆有了一個與衆不同而又幸福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使小豆豆獲得了真正的來自於心靈的感動。

我非常羨慕小豆豆,因爲她有一個爲他人着想的校長。我喜歡這個不起眼的校長,喜歡他與衆不同的教育理念。“每個人出世的時候,都有優秀的品質。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憑着小林先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把巴學園打造成了一個孩子們理想的樂園,他讓不愛讀書的.孩子愛讀書。因爲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師————小林老師。現在有些孩子的負擔很重,一天到晚就是補課補課,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因爲父母和老師只注重孩子的成績,根本沒有想過他們自己的感受。要是他們也擁有像小林先生和徹子母親這樣的老師和家長多好啊!不過我很幸運,因爲我的媽媽和徹子母親一樣慈祥,我的老師和小林老師一樣善解人意。所以,我的童年和徹子的童年一樣快樂。

讓我們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吧!一起去尋找自己的“小林老師”和“巴學園”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5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親身經歷過的一段真實的感人故事。作者小豆豆(黑柳徹子)因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學後,和媽媽一路訪問來到了巴學園。

第一次見到小林校長,小豆豆就喜歡上了他,覺得他很可親,校長先生也覺得小豆豆很可愛。

小豆豆本來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小林校長更是以優良的教育把小豆豆培養成了一個惹人喜愛的`孩子,長大了,曾經“怪里怪氣”的小豆豆成了日本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成爲了一個很棒的人。

這是多麼難得啊!我十分喜歡小林校長的教育方法,他時刻在爲孩子着想,就像我們敬愛的陳老師一樣。

書裏很吸引我的是小豆豆那善解人意、天真可愛的行爲。有一次,小豆豆戴了一朵十分美麗的蝴蝶結,美代也很喜歡。爲了不讓美代天天纏着小林校長去買,她便把這朵引以爲傲的蝴蝶結摘了下來。

我特別敬佩此時的小豆豆,她小小年紀就懂得在自己高興的同時,也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她真是一個好孩子呀!

小豆豆那可愛、幼稚、新奇的思想和行爲惹人發笑,巴學園的幸福教育讓人神往,使這本書成爲了經典的熱銷書,值得一看哦!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

這是黑柳徹子的一篇自傳。主人公是小豆豆,就是當時人們認爲無可藥救的小豆豆,長大後卻取得了很大成就。因爲她遇到了巴學園,遇到了小林校長。小林校長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教會了與衆不同的小豆豆。

讀了這書,我也好想遇見一個小林校長。小豆豆這個無可藥救的孩子被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的校長改變了。校長耐心地開導小豆豆,讓她把想說的都說出來。小豆豆把想說的都說了一遍,竟然說了四個小時。一般的老師看見小豆豆都會破口大罵。小豆豆一次次被退學,所以媽媽只好瞞着小豆豆把她送進了另一所學校一一巴學園。在巴學園裏,她快樂的學習,最終成就了小豆豆。

兩個與衆不同的老師,面對同一個學生,結果也是與衆不同的。當前的我也正遇到與衆不同的波波老師,期待我的成長蛻變!

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之後,受到了很大的啓發,童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像小豆豆那樣做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孩。長大以後,也可以像小林先生一樣做一個小作家和校長。

小林先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建造了一座與衆不同的巴校園,之所以說它不同的地方就是巴校園的'教室是電車箱,在教室裏你想坐哪裏就坐哪裏。孩子們可以在地板上畫畫,一天的課程非常自由,如果上課認真,下午就可以和老師一起出去散步。小林先生讓孩子中午必須帶"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這樣就能讓孩子們的營養均衡。

小林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可惜的是巴校園最後被美國飛機炸燬了,不過我長大了,一定要建造像巴校園那樣的學校。《窗邊的小豆豆》讓我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7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我們常常能聽到爸爸媽媽說:“好讀書,讀好書。”所以讀書就成了我最喜歡的事情。寒假裏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讓我意猶未盡。

這本膾炙人口的書是根據小豆豆在巴學院上學的經歷所創作的,它曾被譯爲了35種語言,感動了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讀者。這本書主要講了小豆豆上國小的時候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院,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別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打好了她一生的基礎。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我也十分嚮往能去到巴學院,因爲那裏的同學十分團結遇到什麼事大家都能挺身而出,校長先生也十分和藹可親,老師們更是善良美麗,巴學院是那麼的充滿活力。在整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校長先生》這一篇。小豆豆剛剛進入新學校,小林校長聽他講話的四個小時,在這之間沒有打一次哈氣,也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在他心中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把孩子愛在心裏,把他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尊重每個孩子自由發展的個性。我常常想,如果今天還有巴學院,可能就不會有孩子不喜歡上學了吧。因爲在巴學院放學後,孩子們一點兒也不想回家,第二天早上又眼巴巴的盼着早一點到學校去,巴學院就是這麼一所充滿魅力的學校。

在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很多感悟。我想,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建立一座像巴學院一樣的學校,我也要當一名像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我也要用特別的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在愛心中健康成長!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8

學校開展讀書周活動,校長推薦我們讀《窗邊的小豆豆》。我利用閒暇的時間3天讀完了。現在閉上眼睛回想,腦海中浮現的是教育的樂土——巴學園。在這裏,小豆豆學會了熱愛學習,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裏,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爲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像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

在巴學園,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每一個孩子都被肯定,被鼓勵,被保護。他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童年意味着快樂,學校教育,特別是國小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這樣,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應採取獨特的教育方法。這裏書中的學校——“巴學園”已經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對於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裏,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裏游泳,可以帶着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巴學園作爲一所學校成功在於,當別的孩子說,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

《窗邊的小豆豆》書中有一個教育專家——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

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裏,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麼幸運,我也是。

我是一個國中的教師,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差距。作爲教師,面對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慚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爲讀者,讀完全部內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想起了那些老師,同學,朋友。看着揹着沉重的書包去讀書的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慶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師,而我們,真的也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希望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真締——愛和責任!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9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唯一被公開推薦的書,這本書我三年級就已經看過,但那時我並沒有能夠真正讀懂,只是覺得小豆豆犯下的種種錯誤十分可笑,如今當我再一次讀這書就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想。

故事主要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國小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與引導下,在大家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有了目標,她始終堅信着“我一定會有一項適合自己的才能”而不斷持挑戰下去,從而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孩子,小林校長的啓迪也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帶給了我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這本書中巴學園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給我印象頗深的.要屬《散步》章節。

小豆豆的學校通常在第一節課時,把一天裏要學習的知識全部寫在黑板上,如果大家努力,下午就可以去散步。可這散步表面是自由的,可以盡情玩耍,但實際上散步卻是可以學習理科、歷史、生物的好時機,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大家嬉戲的同時老師也會爲同學們講一些如油菜花爲什麼開花的道理等。另外,小林宗作老師熱愛學生的精神也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個人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師是很幸運的事,而我也象小豆豆一樣遇到了一位既象媽媽又象姐姐的好老師,記得每每我考不好時,老師總是會鼓勵我,爲我分析錯誤點,給予我力量,讓我知道,老師沒有放棄我,老師覺得我還是有希望的……就這樣抱着這個心理“下一次我一定要考好,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好,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於是我便加倍努力,考出一個令老師家長滿意的好成績!更讓我難忘是她沒有用任何大道理只是用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就讓我最深切體會到了信任的真實含義……

在這第二次閱讀中,我深有感觸----每個學生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特長,好的老師就善於發現並會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心從而成爲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0

暑假,我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

《窗邊的小豆豆》真實的記錄了作者黑柳切子在國小時的一段故事。小豆豆因爲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了,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呵護下,原本讓人覺得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得讓大家可以接受。在巴學園的生活裏,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正是這些事讓小豆豆變得更善良、守規矩。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一位好的母親和一位好的校長。小豆豆的母親並沒有在一年級時就告訴小豆豆退學的事。如果,母親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就罵她被退學了,小豆豆就不會那麼快樂了。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先生也沒有因爲小豆豆淘氣就放棄對她的教育。而是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小豆豆,讓她不會感到自卑。可以想像,如果小豆豆在原來的學校,她可能永遠都是別人眼中的“壞學生”,她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和小豆豆一樣,我們也是幸運的。父母照顧我們,老師教我們知識,讓我們快樂成長。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1

寒假的一天,因爲下雨,不能外出。於是信步到書房,拿起《窗邊的小豆豆》讀了起來。伴隨着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彷彿漸漸地走進了書中……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作品,可以說是作者國小時期的回憶錄。整本書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巴學園。在這裏,她開啓了她燦爛的童年時代:她學會了關心別人,尊重他人;同學們沒有任何的歧視、嘲笑,有的只是歡聲笑語,謙虛禮讓,遇到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解決……

當我看到奇妙的電車教室時,我不禁也想去體驗一把一邊學習一邊旅行的感覺。想象一下吧,明媚的春光裏,坐在電車一樣的教室裏,身旁是熟悉的同學,眼睛裏是自己最喜歡的學科,而窗外的春風輕輕撫動着頭髮,彷彿電車載着我們在學習之路上前進。多麼好的畫面啊,如果每天能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那麼一整天的心情想不好也挺難吧?

而最特別的`便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了。也許很多人會好奇“這是什麼東西”?其實,這只不過是巴學園的校長想讓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罷了,但他正是迎合了孩子們好奇心的特點,使孩子們每一次午餐都在盼望和開心中度過!合上這本書,我發出了一聲滿意的嘆息。我覺得,小豆豆在巴學園的經歷,是難忘的、純潔的,也是每一個小孩所向往的。我想,如果多一點像小林先生一樣的校長,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遭到別人的嘲笑;若是世界上多一點像巴學園那樣的學校,也許就會多一點像小豆豆一樣的孩子,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最後,衷心祝願每一個小孩都能如小豆豆那樣,度過生命中這段美好的時光!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2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小主人公,是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卻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孩子們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決定了長大做一個售票員!而直到昨天,小豆豆的志向還是一定要做間諜!怎麼辦呢?那我做一個化裝成售票員的.間諜,或者都不做了,做一個在街頭宣傳的藝人”多麼可愛跳脫的想法啊!讀到這裏,會心一笑。但有人會覺得,這都是什麼不上道的志向啊。更多的父母總習慣於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在他們身上,殊不知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真的有用嗎?孩子難道不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嗎?孩子誠然要學會適應社會,但適應難道就意味着個性的泯滅嗎?

幾乎每個幼兒都有異想天開的童年時光,但頑皮和淘氣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想要“糾正”的問題。從我們的小時候開始就被動接受了許多個版本的“成長故事”,而這些故事的最大共性也就是:統統都是大人們憑藉自己的理解和設計而藉助於故事的外殼表面意圖灌輸給幼兒的成熟理念。成長真正的循序漸進的微妙過程是被忽略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有可貴的天真特質也都是被漫不經心的遺失和隨意處置的。現實生活中,沒有多少幼兒能像小豆豆一樣遵從自己的個性長大,所以“小豆豆”在成長的話題上便顯現出了她獨有的意義。而我們能做的,只是關注幼兒的個性化差異,歸還他們個性化的教育。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五條中也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化地發展。”這裏體現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其根本就是要面向每一個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3

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我覺得故事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竅開朗的人,她能從微小的事情中,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到許許多多的小美好,讓人感動,覺得一切都是這麼的美好。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輕鬆愉悅,又帶着一些新奇,值得大家一看。

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和我去書中旅旅遊吧,首先我們一起去第一個景點看看,我們來到了書中的車站———自由之丘車站,小豆豆是第1次來車站,他看到售票員有好多車票,所以她說她長大後也要當售票員,媽媽說你以前的志向不是當一個間諜嗎?小豆豆說我有一個好主意,我當一個間諜,假裝成售票員的樣子......怎麼樣?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有趣?

第二個要帶大家去的地方就是電車教室,原來小豆豆的教室不是房屋做的,而是電車做的,車裏的天花板也好,地板也好,都是電車原來的樣子,車窗也是原來的樣子,要說有什麼不同之處,就是把司機的座位換成了黑板,把電車的長椅子換成了國小生用的桌子和椅子。小豆豆和小夥伴在裏面上課,覺得心情好極了。怎麼樣,大家是不是覺得小豆豆的教室很新奇呢?

真的,書中還有很多很多輕鬆愉悅心情的'時刻,比如說每天小豆豆會和同學們一起去外面散步,吃飯的時候會開心的說是山的味道還是海的味道,他們還會在學校裏露營,還會扮成妖魔鬼怪一起做遊戲,太多太多的趣事說不完......再次向大家推薦這本書,願我們都像小豆豆一樣,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微小的事情中,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感受到愛,歡心和滿足......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4

《窗邊的小豆豆》其實早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讀完這本書了。今年暑假,那時不懂事的我讀課外書只是爲了消遣那漫長的時間,但現在轉回去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孩子,她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子,她的表現跟學校格格不入,她還因爲上課淘氣被學校給開除了,所以完美的呈現一個“壞孩子”該有的樣子。但小豆豆並沒有改變她的本性,還意外的轉到一個跟以前比完全與衆不同的新學校。

這個學校給我們小豆豆的人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豆豆從走進校門,跨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她就充滿了好奇感:她的教室是電車模樣,她還可以自由選課,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小豆豆還可以在校園裏野炊。讀到這裏,我感到無比的羨慕:她可以在校園裏野炊;我們卻是在外面春遊,還要交錢,更讓我“羨慕嫉妒恨”的是學校對他們沒有任何的約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

每當吃午飯的時候,我們就在教室裏裝飯裝菜,在“巴學園”裏卻都煥然一新了!他們每當吃午飯的時候,校長都會大聲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都帶來沒?”讀到這裏我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但到後面“真相就浮出水面了”,其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校長大人不想讓小朋友們挑食,瓜果蔬菜樣樣都得吃。

“巴學園”的校長感覺是一飾二角的角色,既當校長,又當媽的。因爲他非常會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去保護孩子們自身地天性!比如有身患殘疾的高橋君,因此舉辦了一個運動會使他走出殘疾的身影。比如說:運動會裏面有一個項目叫做“鑽鯉魚比賽”,很多人——包括小豆豆在內,好幾次從鯉魚的嘴裏探出頭來悄悄外面,然後又急急忙忙地鑽回鯉魚的肚子裏去,而相對的,高橋君卻“勇往直前嗖、嗖、嗖”地過去了。

當時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用囫圇吞棗的方式去讀的,但現在卻恰恰相反,甚至覺得我是大錯特錯。因爲是她,讓我知道該如何去助人爲樂;是她,教會我如何成長;更是她,讓我更加理解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是我們的人生導師、良師益友,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算有再多的坎坷也會跟我們一起解決。但我更要謝謝的是《窗邊的小豆豆》,因爲這本書,所以讓我悟出了這麼多的道理。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5

《窗邊的小豆豆》本是小考拉的書,那天,小考拉作業的內容,跟此書有關。本是輔導作業翻起的書,然而,一頁變成兩頁,兩頁變成四頁,有點停不下來。

腦海裏出現了位小豆豆,跟着她歡快的一步一跳的腳步,來到了巴學園。那個寫着校名的牌子,是木頭做的吧,大門的兩顆樹,有纏繞向上的藤條麼?好想有個時空穿梭機,有機會參觀下電車做的教室,看一看讓小豆豆吃了個嘴啃泥的地方,還有,和可敬可愛的校長先生,說句您好。

小豆豆在這樣的學校,自然是幸福的。先放着學校不談,今天,主要想聊聊小豆豆媽媽。

當小豆豆媽媽被請到之前的學校,班主任直截了當的讓小豆豆轉學,小豆豆媽媽在大吃一驚之後,不是爭取或者辯解,而是着手於具體情況的瞭解。心裏唸的,也由一開始讓她好好注意,轉而驚訝又羞愧,到最終下決心轉學。

我相信,雖然跟老師的談話不長,但媽媽心裏,肯定有過鬥爭,有過煎熬。可是這些,媽媽並沒有告訴小豆豆,在新學校面試的路上,自己默默的承受着不安,不想讓她心裏有負擔,自卑,而是想辦法找到一所能理解小豆豆性格的學校,教會她學習。代替生氣和埋怨,關注於問題的解決,試想,這樣的媽媽哪能不可敬可愛呢?

阿德勒指出,孩子對事物的個體性的`理解決定着他的成長。兒童在情景中獲得印象的強度和方式,絕不取決於客觀的事實或者情況,而取決於兒童看待和判斷事實或者情境的方式。

如果小豆豆因爲書桌開了關,關了開,或者宣傳藝人的事情,被媽媽制止批評,也許,她會覺得做這些事情是不好的,好奇心,對事物的探索,也是一步步這樣消散的吧。更進一步,如果小豆豆知道自己要被學校退學,認爲自己是個壞孩子,產生自卑感,她會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呢?

從正面管教裏的錯誤目的表,我們可以發現線索,找到答案。當孩子自暴自棄,孩子行爲背後的信念可能是,我不相信我能有所歸屬,我要讓別人知道不能對我寄予任何希望,我無助且無能。當我們不能真實的解讀孩子的想法,一味的批評,訓斥,事情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呢?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願我們能成爲更好的父母致敬小豆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