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瑣記》有感範文

讀後感 閱讀(3.49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瑣記》有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瑣記》有感範文

讀《瑣記》有感範文1

江南的雨夜,很靜。雨打芭蕉叩不開的心扉,一如流年似水。我凝望着日子發黴了,濾出回憶裏依然新鮮的故事,如夏日午後那穿透綠蔭的陽光,點點滴滴地灑在心上! 曾記否?那個楓葉還未紅透的九月,悄然翻開的日子。離愁在緊張的氣氛中醞釀,伴着會考臨近的腳步,發酵成一罈酒。我們品出不同的味道。各式的同學錄流傳開,筆墨麾下的友誼透着暗香。

繁花滿地,終須別離。我們一起摔破滿屏的回憶,卻摔不破熟悉的容顏。而後,幾羽落煙捎回我的牽掛,悄然兜落,循無痕跡。熟悉的'聲音彷彿依然在耳邊縈繞,可人已然遠去…… 曾記否?那個最後的六一張張笑臉在初夏的回憶中如花綻放,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我們總以爲能將快樂延伸到永遠。 當南瓜馬車載着王子和灰姑娘遠去,當寄託着兒時夢想的蒲公英越飛越遠,當映着笑臉的雲朵飄向天際,我們只是在童年的尾巴上做了最後的感動。殊不知無謂的掙扎擋不住成長的步伐。那時的我們什麼都不怕,相信自己是好孩子。看那咖啡色的夕陽要落下,拉着勾勾說着永遠。可那誓言和時間比要怎麼贏?說好的永遠只能孤單飄零……

雨聲漸稀,空氣一塵不染,夾雜着莫名的芬芳從四周攏來,撩動了紗幔。我將頭撇向一邊,看到了那本相冊。我把它捧在手心,輕輕掠去塵埃。年華耗盡,繁花滿地,一切成了往昔,我亦只能站在回憶中哭地笑着去感受。

花季始終蒙着揭不開的面紗,繽紛的落英彷彿舞蹈着我所熟悉的彷偟。時間不肯給我絲毫機會,我抓不住它。傻傻地問自己,這是怎麼了。

零零碎碎的回憶如散成一地的青花瓷片,那麼好看,卻隨時能給人留下傷疤。

當我把自己弄的傷痕累累後才明白,原來成長是一種痛。猶如小美人魚幻化成人時承受的裂尾之痛,痛得那麼徹底。生活也是一種痛,猶如在暗夜中摘着棘藜。

讀《瑣記》有感範文2

在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這冊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確實讓人覺得有點不同,那就是《瑣記》。不似前幾篇文章都有個明確的主題,這篇倒有點兒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瑣記》先從衍太太這一角色入手,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與和衍太太之間的故事。衍太太總是給我留了一個印象的,一個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種種劣根性的婦女,但是孩子們在她那兒總能得到百般的縱容,或許更是一種不負責任。最後竟然還從衍太太口中傳出先生偷偷變賣家當的謠言,此時的衍太太卻愈發的不可愛了。

文章還寫到了領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時,南京求學的事,在那段做做學生的`日子裏,先生對於學習的處所倒有個詳細的介紹,也說明了當時自己讀書的態度,對於一些先進的科學讀本均是喜愛的,對於一些陳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沒甚印象。這也得以看出當時先生爲何要倡導新文化運動。

文章就在這樣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中展開了。臨到最後的文章末尾,魯迅先生寫到了去日本留學的事情,4箇中國的留學生要去日本留學,文章的最有趣之處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過學的前輩特意指教了關於“襪”和“錢”的經歷,不成想,這些讓新留學生們紛紛遵命的經歷,到了日本,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總而言之,《瑣記》雖提名爲瑣記,但卻頗能展現那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文章很好地顯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很好的回憶性散文。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瑣記,爲什麼起這樣一個題目呢?是因爲他是魯迅先生記錄的生活中的瑣事嗎?

衍太太很疼孩子,魯迅很喜歡她,比方別的母親不讓孩子做的事,衍太太卻讓。後來魯迅漸漸長大,就不像小時候那樣貪玩了,他喜歡和衍太太那樣的大人聊天。

後來,魯迅跟衍太太聊起自己喜歡的書和食物沒錢買的時候,衍太太告訴他可以拿母親的錢,母親的錢就是魯迅的錢。可是魯迅說母親沒有錢,衍太太說可以拿首飾變賣,魯迅又說母親沒有首飾。衍太太說,也許是你沒有留心,到大櫃子的抽屜裏或者角角落落找找,應該可以找到些珠子之類的東西。

魯迅真的去找了,結果不但沒有找到,還聽到了人們的流言,說是自己偷了母親的東西,於是魯迅選擇了離開,來到了一所學校。畢業後他去了日本留學,拿着中國白襪子,後來要求換制服和皮鞋,一元日元也不用了,魯迅又只好換了半元銀元。

雖然是瑣事,但如果沒有這些瑣事,魯迅又怎麼能走過來呢?或許是經歷了這些瑣事,魯迅才長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