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8.47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1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爲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嘆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爲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說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爲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童心決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二、愛心

李老師說“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爲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說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說“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三、責任心

常認爲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爲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爲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爲。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着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技術化、庸俗化,我們的理想正在漸漸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爲一種謀生的職業,這些人把金錢的多少作爲衡量的標尺,自然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就不會所謂存在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披荊斬棘的雙手,有遙望未來的眼睛,在他們的心中應有永遠燃燒着教育現想(責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爲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爲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爲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2

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心靈一次又一次與之共振。其中一句讓我印象深刻,“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

冰心曾經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作爲班主任,要對學生懷有一種一塵不染的博大的愛。讀了這本書李老師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做有“愛”的班主任,我認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

其一,對學生要細心。

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用細心,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冰雪;用細心,去喚醒他們向上的信心;用細心,去贏得他們的信任。自然也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細心”能使班主任不斷前進。在學習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出病因及時訂正;在思想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發現不良苗頭,應及時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採取有效措施,使學生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在學生的身體狀況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爲表現、臉色等方面,如有反常現象,幫其查出病因,儘快治療。

在讀此書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可。讀了此書,我オ知道,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於觀察學生,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讓我們努力成爲學生喜歡的老師吧!每一次與孩子們相遇,我都有一種農夫面對良種般的喜悅,一個個孩子是那一顆顆飽滿且不同品種的種子,等待我將土地鬆弛,輔助他們陽光和養分,給予成長的一份空間,靜靜地等待這些蘊含生命的種子最終成長爲最好的自己。

其二,對學生要耐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藝術,需要鐵杵磨針,滴水穿石的耐心,尤其是對於後進生。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和有信心。然而因爲習慣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屢教不改”。這時,班主任要以誠相待,和風細雨,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地當面表達激勵之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就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之振奮精神。

一個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沒有找到教好學生的方法。”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緻地瞭解。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智力水平、身體狀況、興趣愛好,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

對待學生,作爲班主任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點亮學生心中那盞燈,讓它不斷的照亮,直到照亮整個自己。

其三,要用“平常心”看淡成績。

新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看待學生。而現在的教育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我們比學生還在乎學生的成績,每次考試我們比學生還緊張。那一個個考試分數,彷彿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水平到底好不好。在這個“以成績論英雄”的時代裏,我們無法改變教育體制,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內心。保持一顆平常心,盡力而爲,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是幸福!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種,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只要我們用愛心去澆灌,用耐心去等待,用平常心去呵護,相信每一粒花種都會慢慢地長大,給世界一抹美麗。相信孩子,靜待花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正在鋪路!我將用自己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3

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句話是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序言中的一句話,教育智慧的產生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來說明有關的教育理念。

在書的一開始寫到了20年前畢業的學生組織的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很多同學都回憶起了當年李老師做過的一些事。

包括當年李老師暑假出行給每一位同學都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導同學辦小報,將同學的故事寫在書中等等。從這一場聚會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對於學生的熱愛,時時刻刻都想着每一位同學。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養而不是別人培養的。寫教育隨筆是自我培養提高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反思總結。

書寫教育隨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過程,並且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很容易會出現“厭倦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爲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的距離在不斷加大並且不願意改變已有的經驗。

每天生活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不能改變現實,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累。如何能夠增加自己教育學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職業,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事冷靜、寬容,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以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要胸懷坦蕩,豁達寬容。

只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職業。在對待學生時應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學生的情感去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多想一想學生正在想的。

在接到一個新班的學生時,李老師總會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在一開始與學生見面時,李老師讓每位學生給他寫一封短信,內容包括:你以前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是誰,他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向他學習什麼;你希望班級是什麼樣的集體、有什麼好的建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爲集體出力? 

這一封短信不僅能夠給老師提供學習的素材,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書中李老師提到,組織第一次活動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動員全員參加,利於展示學生個性並且最好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展示自己,增加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教育中的懲罰最好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樣帶有自我約束色彩的懲罰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李老師對於班級的管理是將“人治”變爲“法治”。讓學生們自己制定班規,並且與學生們一同遵守班規,實現讓學生們自治。

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們團結了起來,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民主思想。這樣一種同學們自己制定起來的班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在老師出差時也能夠保持住,讓同學們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書中的第三部分寫到如何能夠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視來向老師傾訴的學生,要能夠真誠的去幫助學生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當有學生來找老師傾訴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訴說。

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困惑、悲傷表達出來,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聆聽,通過一些眼神和動作的示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

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問題,遇到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多給學生提建議,積極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少一些對學生的訓斥。並且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是自由獨立的,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要將學生完全塑造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僅是在發現了問題之後才進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裏多一些與學生的交談。

在對於“優生”的培養中,李老師寫到對於“優生”的定義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於同齡人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志向,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並且要訓練“優生”的受挫心理。

在寫到轉化“後進學生”時,李老師寫到面對這些學生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改變,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氣,多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感情傾斜,先幫助他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融入自己的集體,對自己能夠進步有信心。

在書中這一部分內容李老師具體舉了兩個學生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錯誤以後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這些學生有所改變。這需要老師耐心去關注學生,並且通過集體的教育來引導學生。

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學生的素質教育如果少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是很難成功的。如何影響學生家長? 

首先可以通過閱讀來讓家長有一些啓發,能夠讓他們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鑑的好方法。其次,要時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多交流多關注。

最後可以通過孩子以及其他學生家長來轉化家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關心着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發生的事,及時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同時可以將一些家長的優秀做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鑑,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4

自從放假開始。我利用空閒時間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鎮西先生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爲正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二是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爲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着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三是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爲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二是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爲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着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三是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爲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記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着要出書什麼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認識不夠,特別是“拜小孩爲老師”和“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這“四心”給老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於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於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5

魏書生老師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家,其教書育人的藝術,尤其是語文教學及班級管理策略可以說深深地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教學工作者。利用閒暇的時間,我閱讀了魏老師編著的《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通過再現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經驗和智慧的案例,魏老師帶領我們走進了教育家們的內心深處,聆聽他們對如何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的感悟。在學習、借鑑中外教育家的感悟和智慧的基礎上,魏老師爲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

魏老師的思想,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對於一個班級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級中所處的核心作用,在教師隊伍中所扮演的中堅力量,決定了班主任角色的關鍵而特殊。在認真閱讀了書中三十二位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內心感言之後,我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是高效率的班級管理。

第一,建立民主、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

魏書生老師在班級管理制度上提倡民主與科學性。他班級管理中最鮮明的特徵之一就是在管理中採用的“民主”管理和以“法”管理的策略。魏老師班級管理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自我管理”,他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並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不都是被管理者”。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規章,”融入到教學中,並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大膽轉化了管理的機制。我想,傳統的教育方法的確需要改革。魏老師的讓學生人人蔘與班級管理的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魏老師說:“一名好老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裏其實都埋藏着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裏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這學期,我就學着嘗試魏老師的做法,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讓每個學生都去承包一件小事,人人蔘與班級的管理,人人當老師的助手,我想這樣既能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責任心。

第二,管理班級需要愛心和責任心,需要一種享受的心態

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爲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魏書生老師永遠抱着“用一顆平常的心,實實在在做自己的事情,在平凡中享受到生活帶來的快樂與幸福”的思想觀念,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看成是一種享受,並且把這種觀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們體會。我想:魏老師一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他具有這種積極樂觀的思想境界。努力學習是一種享受,辛苦勞動是一種享受,助人是種享受,被老師批評也是種享受等等。學生們有了這種以苦爲樂的思想境界後,就會不知不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通過對《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的閱讀,讓我明白,作爲一名班主任,不僅要保證完成備課,授課,批改等基本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班主任代表着一種平和而陽光的心態,代表一種積極而不懈的追求,不斷超越自己,儘可能的努力提升自我,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爲一名班主任,班級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關心,事情繁瑣。如果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像魏老師所說那樣把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看成是一種享受,做每一件事情都會認認真真,任勞任怨,極端負責,那麼我們就會從中享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閱讀魏老師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老師的思想是對自己思想和靈魂的昇華。通過這次對魏老師教育思想的學習,我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端正態度,爭取更好地去體會魏老師所說的 “無論幹什麼事應該是一種幸福與享受”的崇高境界!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6

《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後,給我最大的啓示是:

一、“苦”中之樂,樂之無窮

一直以來,我總認爲“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成就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爲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李鎮西老師連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不放過,他給學生安排座位的原則是:“尊重學生,有力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想想自己,別說尊重學生了,輪換座位基本上是兩週一次,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有時學生想調位,我總是怕他和新同桌講話耽誤學習而蠻橫地拒絕他的要求,想想真是霸道。

三、“嚴愛”優等生,“溺愛”後進生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們口中的'那一部分“後進生”。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再談優等生。對於他們,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們的意識。因爲在我的觀念中,他們學習優秀、習慣良好,甚至在學習之餘可以幫助老師分擔管理班級的任務,是老師的好助手。面對這些優等生時,誰會不流露出喜愛之情呢?但是,在李老師告訴我:優等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只不過對於他們,我們的側重點應該轉移到品行上來。在李老師的班中,每位優等生都上了一個臺階。可以這樣說,他們在李老師處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這,纔是真正的優等生呀!

四、堅持寫教育日記

他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女兒寫成長日記、寫信交流溝通,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學生寫教育日記,教學隨筆,教學反思,與學生家長通信,爲他的學生編輯班級史冊,他把一個個教育智慧,教育故事記錄了下來,讓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輝煌的業績,他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最打動我的心。我常感嘆自己的平庸,感嘆自己荒廢時光,而讓自己感嘆遺憾的正是自己,自己總抱怨工作太累,生活太辛苦,把許許多多美好的時光讓他平庸的流逝,於是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平庸了。

書看完了,有一句話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接下去,我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真正喜歡的好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7

對李鎮西老師聞名已久,但真正拜讀他的作品,通過閱讀他的作品而感受他獨到的教育智慧,這還是第一次。李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情洋溢、激情滿溢的班主任,這本書便充滿“平凡的詩意”地記敘了他獨到的教育哲學和教育人生。

一、品味閱讀人生

初讀李老師的這本著作,我便被他洋溢着溫馨氣息、閃耀着智慧火花的文筆所打動。都說李老師是一位充滿書生氣、書卷氣的班主任,不僅如此,他字裏行間又何嘗不折射出一種老師特有的哲學氣、浩然氣、人文氣呢?不管是對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如數家珍,還是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教育理論的信手拈來,都表現出李老師的文學底蘊之深厚,這自然離不開李老師長久以來手不釋卷的閱讀積累。不光是讀,李老師也堅持筆耕不輟,天天毫無功利之心地堅持寫教育隨筆,已經成爲他難以捨棄的習慣,就像他對教育的執着那樣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竇桂梅老師也曾說過,是閱讀給了她飛翔的翅膀。李老師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做最好的班主任,首先要學會閱讀,熱愛閱讀與寫作。

閱讀是成就一名優秀班主任的必需條件。只有善於閱讀,喜愛閱讀,才能在課堂上“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有足夠的話語和思想來啓發學生,引導學生。作爲一名班主任,雖說不上“日理萬機”,但每天的雜事瑣事經常讓人心力交瘁,時常因爲這樣的藉口而放棄了閱讀,遺忘了那一份沉浸在書海里的寧靜與美妙。古人有言,士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其容可憎。如若這樣,望望鏡中的自己,該是多麼的面目可憎了。老師要讀書,班主任更要讀書,擬一份書單,覓幾本值得久讀咀嚼品味的好書,從現在開始,與李老師共同沐浴於智慧的燈下讀書。

二、品味大愛人生

李老師是一位有大愛的人,他愛學校、愛老師,尤其愛學生。當他將凌飛從不太優秀的學生轉化爲優秀學生的典型,當他充滿耐心地教育好張超威,當他勸回那位厭世抑鬱的小閔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展示了李老師毫無保留的師愛。他常常在繁忙的旅途中給學生寫信,與學生分享快樂與憂愁。他也會在百忙中抽空與學生在QQ上無拘無束地交心長談,爲他們解開心結,排憂解難。他與學生的關係,甚至比友誼比羅曼蒂克的愛的體驗更能深刻地影響學生。

論起愛學生,我也許還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但是,我能擁有像李老師那樣“一個也不能少”的耐心和毅力嗎?假如我遇到李老師的那些學生,也許只會無謂地發火,將師生矛盾激化,讓問題更加嚴峻而已。教育智慧的差異難道不就是師愛的差異嗎?不能教,教不好,那便是愛得不夠,對學生傾注的心血還不夠。這也許就是李老師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題中之義吧。

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李老師這些充斥着滿滿師愛的話,總是在我耳邊繚繞,令人時刻難忘。

李老師從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一位著名的校長,他不光愛學生,他還深深地熱愛着自己的.同事,熱愛着所有的班主任,所有的老師。他總是不斷地思索着教師的幸福,班主任的幸福。在外出講學中,他總是坦然而堅定地表示,他從未對教育失去興趣和幸福感。他竭力主張提高班主任待遇,甚至曾經提出,在一個學校,同等條件下,收入最高的應該是班主任。他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不斷支持着班主任和老師們。

三、品味智慧人生

李老師的智慧,是一種將心比心的理解智慧,是一種以心換心的談話智慧,是一種厚積薄發的教育智慧。他秉承着“教育——這首先是人學”的理念,在與學生的心心相印中,不斷昇華發展着他的教育智慧。他善於思考,這從他那一篇篇內容充實的教育日記上就能明顯看出來。處處留心皆學問,李老師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使自己成功成爲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典範。

像我這樣的班主任,最大的不足,也許就是缺了那點教育智慧。有時候,明明能看見能清楚地知道學生的難處,但苦於沒有良好的補救和應對,只得擱置下來,待耐心耗盡,便就此作罷。多思考、多學習、多理解、多求學,如此我也能滋長些智慧,收穫些能解學生燃眉之急的方法了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讓我們跟隨着李老師的步伐去“路漫漫其修遠兮”,也許“上下求索”的路上並不是那麼平坦,至少有李老師與我們一路同行。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8

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非常有深意,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一、以“苦”爲樂,幸福其中。

一直以來,我總認爲“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實際行動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一顆顆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後,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有“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爲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一堂班級民主管理的班會課》,在這堂課中,李老師和學生們平等交流,民主對話,詢問學生該不該制定班規,由誰制定班規,制定班規應該遵循什麼原則,違反班規應該怎麼辦,班規的內容是什麼……這樣的班規制定方法打破了老師擬定學生去執行的常規,班規由學生制定、學生執行、學生監督、學生獎懲,真真正正做到了民主。

三、“嚴愛”優等生,“溺愛”後進生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們口中的那一部分“後進生”。李老師對“後進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與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去換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對於優等生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們的意識。因爲在我的觀念中,他們學習優秀、習慣良好,甚至在學習之餘可以幫助老師分擔管理班級的任務,是老師的好助手。面對這些優等生時,誰會不流露出喜愛之情呢?但是,李老師告訴我:優等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只不過對於他們,我們的側重點應該轉移到品行上來。在李老師的班中,每位優等生都上了一個臺階。可以這樣說,他們在李老師那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這,纔是真正的優等生呀!

四、工作要有“耐心”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爲一個班主任,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是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師教育學生很有耐心,他從來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的。他認爲,要一個平時習慣遲到的同學改掉這個缺點不是一兩天就行的,要讓他慢慢適應時間。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五、要與家長密切配合

再看班主任和家長的配合中,李鎮西老師談到在第一次家長會上,他都會對家長們說:“我們是同事關係。我們也許在社會角色、專業知識、性格特徵、品質修養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我們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們的教育對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李鎮西老師還給家長們提出了四條建議:“1.成爲孩子人格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請你先做那樣的人;你希望孩子善良正值,那麼你是否善良正直;你希望孩子勤奮上進,那麼你是否勤奮上進。2.成爲孩子知心的朋友。你們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嗎?你們和孩子有共同的興趣嗎?成爲孩子知心的朋友不能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平等民主地和他們相處,成爲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傾聽孩子心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引導孩子。3.和孩子一起閱讀。通過讀同一本書,讓親子之間能夠平等的對話,能夠互相的影響。4.和孩子一起寫作。每天給孩子寫幾句話,可以是鼓勵,可以是批評,可以是期望,可以是傾訴……不在於寫多少,甚至不在於寫什麼,關鍵是天天都寫,以這個行動告訴你的孩子,爸爸媽媽每天都在關注你!”

書看完了,其中有一句話讓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有人說:“沒有從事過教育的人生,是遺憾的;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爲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我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