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

讀後感 閱讀(1.1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我絕不會向命運屈服,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句貝多芬的話語不知被多少千千萬萬有志之士引爲人生的至理名言。而《名人傳》中對貝多芬坎坷與苦難一生的描繪,更像我們展示了這位偉大音樂家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告訴了我們,唯有直面孤獨痛苦勇敢鬥爭,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沉醉於音樂的天才在中年卻慘遭命運的戲弄——耳聾。這對他無疑是巨大的災難,不僅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彷徨於孤獨與淒涼之間,甚至受到敵人的污衊。究竟是雜痛苦中死去,還是頑強一搏,貝多芬選擇了後者,於是得以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不休的《歡樂頌》。

這是何等偉大的'重生!我們周圍又何嘗沒有陷入命運泥沼的人們:他們或是因學業的受挫而自怨自艾,或是因親人的互不理解扼腕嘆息,或是因生活的壓力不堪重負而心生絕望……他們被無情的命運肆意擺弄卻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只能在痛苦中越陷越深,不得解脫。但同樣是失意坎坷,有那麼一羣人,他們不抱幻想,直麪人生,與苦難搏鬥,經受住了殘酷命運的考驗。例如曾感動過無數人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失去雙手,便以雙腳完成對鋼琴夢的追求,將音符直弾進人們心中,在座無不垂淚默然;例如肌肉萎縮的張佳歡,自學大學課程,以英語演唱的《雪絨花》英語寬廣,當她神采飛揚的在臺上高歌時,萎縮的身子高大如一巨人;最絕的是藝術總監邰麗華,失聰卻以更優於常人的技巧,使舞蹈臻於藝術的化境,讓人如飲甘醇,醉的難以自抑……他們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於絕境中涅槃重生,緊緊地將命運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命運給予有志之士的絕不是一片坦途,通向光明的路上必是荊棘叢生。直面打擊,捱過低谷,唯有痛苦與磨難能夠造就偉人,一如貝多芬般,隱忍着去於無情命運抗爭,才能爲自我爭得希望的未來。

因此,去直面自己的孤獨痛苦、挫折磨難!要去與命運搏鬥,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履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XX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沒法治癒,而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沒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體味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貝多芬,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創作了許多驚世名曲,他雖然耳聾,但他卻戰勝了這一困難,他的勇氣令我佩服不已。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名人傳》,對貝多芬這位作曲家有了深刻的瞭解,心中充滿了敬佩。貝多芬雖雙耳失聰,卻仍堅持創作。他爲藝術而獻身,把美妙的音符留給了後世。貝多芬是一個傳奇,他用心靈感受世界,用生命譜寫歌曲。貝多芬是一個巨人,是一位英雄,生活簡樸,淡泊名利。

一天晚上,當我合上書本,腦海中一遍遍想象着貝多芬的經歷,慢慢地……我進入了夢鄉。

忽然眼前出現了滿地的青草,一朵朵散發着幽香的`花兒,然後我看到了一位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長着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的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有震懾人的力量,他應該就是貝多芬吧。他正在彈奏着《月光曲》,而他彷彿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

他的手指剛勁有力,飛快地在琴鍵上劃過,他邊彈邊晃動着身子,表情十分認真專注,一點都看不出他耳聾。我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這美妙動人的旋律,我的心隨着音符而跳動。

過了一會兒,他彈奏完畢,慢慢睜開雙眼。他看着我,對我說:“音樂有着無窮的力量,它能使人們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撫。”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然後,我找來了一張紙,在上面寫道:你面對着耳聾的困難,是如何創作的呢?他舔了舔嘴脣,慢慢地說:“我的耳朵雖然聽不見,但是我的心還在,我是用心去創作的。而且,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能被困難和挫折打敗。”他剛剛說完,我就從夢中醒過來。

貝多芬,我想對您說:您的精神激勵着我,您的品格引領着我,您的音樂薰陶着我。有人說,命運掌握在上帝手裏。您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證明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這次在夢中與貝多芬對話,讓我明白命運不是由他人決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敬佩貝多芬,不僅是因爲他那和諧悠揚的音樂創作,更是因爲他堅強和敢於與命運作鬥爭的精神。今後,如果我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我會記起貝多芬的堅強,還會記起他對待挫折時的從容。他的精神會指引着我一往無前!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在這個假期裏,我看了不少本好書,《名人傳》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這本書描述了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美,讓我感覺到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吃苦難的經歷。

這整本書講述了三個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那不平等的社會中怎麼樣掙扎與存活。

貝多芬,一個在音樂範圍德高望重的人,但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

米開朗琪羅,一個著名的雕塑家,爲我們的作品揮灑了無數不朽的傑作。

托爾斯泰爲後人留下了經典的文學作品,用文字傳播愛的種子。

他們三個雖然在不同範圍進步,卻有一個一同的特徵,就是在苦難中堅持自己對理想的追求。這是多麼讓人敬仰啊!

在這三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衆人皆知的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畔的小城———波思。他出生於佛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

他的爸爸一直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爸爸就把他和一把小提琴關在一塊。11歲時,他加入了劇院的樂團。13歲時,他當上了管風琴手。

後來,貝多芬發現我們的耳朵聽力愈加弱,直至完全失聰。這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放棄,他依舊追逐着他的音樂夢想,創造了是他的一個無聲的音樂世界。在這個音樂世界裏,他譜寫了很多聞名中外的作品。

貝多芬告訴大家:“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祕籍。”他還說過:“藝術是高於所有的上帝!”可見貝多芬對藝術發自內心的.崇敬。

貝多芬過世了,他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豐富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

從這本《名人傳》裏我受益良多。原來,在這部分大人物的風光背後有着很多難以描述的苦難和艱辛。

我要以他們爲榜樣,在將來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握好目前,把理想化爲宏圖,把計劃付諸行動,蕩起理想的雙漿,與同學們同舟共濟,破浪前行!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名人,更大意義上是“明人”。何爲明人?說真話,辦實事,行正舉。名人很多,明人卻很少。這些少有的明人之間總有一種牽繫,無關時代,無關界域,無關信仰,只關乎頑執於真理。

《名人傳》的首譯者,傅雷先生說過:“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智者總是命運多舛。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是名人,更是明人。貝多芬十七歲便擔起照顧兄弟的責任,他的生活舉步維艱。十八世紀末,他離開故里,隻身前往維也納。四年後,貝多芬的聽覺日漸衰退,而他愛上的姑娘朱麗埃塔,也是有緣無分。在極度的消極中,一場法國大革命,又讓他重振旗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可光芒的背後就是黑暗。生活的苦難接踵而至,無力招架。他卻說:“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米開朗琪羅從小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家裏。他得天獨厚的.畫功,讓他受到歷代教皇的任用。但他的創作自由卻並不允許,或者說,他的思想被侷限在他人的思想中。他的生活和愛情都是無味的。直到他死時,他還在雕刻着一幅《哀悼基督》。可他說:“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 托爾斯泰九歲時父母雙亡,他便隨祖母遷至喀山。托爾斯泰是一個不受約束,思想獨立的人。他對周旋在上流社會中的生活十分厭倦,決然辭官,迴歸自然。幾年後,又同兄長參加志願兵,抗擊山民。

之後,托爾斯泰跨入文學界,他的一部《戰爭與和平》在俄國文學史中影響重大。他同情下層人民,憂心俄國前景,一生都在爲國家爲民衆考慮。他說:“科學的事業就是爲人民服務。” 無論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還是托爾斯泰。他們頑執一生所追求的,他們用自身所體現出的,無非是“自由”“平等”“希望”。概括點說,就僅僅是“真理”二字。這纔是,所謂,名人。

“竭力爲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爲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中國有一個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的人,不僅要有超凡才華、更要有堅韌不拔,"扼住命運咽喉"的意志。《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這句古訓。

作者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的偉大人物。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偉大的心魂猶如崇山峻嶺,我不能說普通人都該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該去峯頂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之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將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這是作者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的末尾,向閱讀這本書的世代讀者發出的呼喊,也是他寫作《名人傳》的根本目的。

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暑假作業,被一題困住了,我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來,我開始心煩氣躁,便關上作業,隨手拿了《名人傳》看起來,慢慢地,我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便愛不釋手。隨後,我的心開始平靜下來。

我又打開作業本,開始重新做那道我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到的題目,這一次,沒有用幾分鐘,就寫出來了,真神奇!

原來,《名人傳》是這樣的一本書: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當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找出來翻讀一下,你就會重新獲得勇氣和力量。

作者羅曼·羅蘭的目的並不是歷史和考據,他的目的是要給那些陷入絕望的靈魂以慰藉,看,超越痛苦抵達幸福的.道路在這裏,百年前,我們崇敬的大師們已做出了無謂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用痛苦換來歡樂”的精神;學習米開朗琪羅的“人,生來是爲了奮鬥”的自我砥礪和預言;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人皆是我的兄弟,馬車伕也是,農奴也是”的博大襟懷!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貝多芬強橫的推翻所有的音樂爆發力、米開朗琪羅懦弱天性中成長出的奇才之葩、托爾斯泰多變強硬的文風mdash;mdash;羅蘭先生在《名人傳》寫下了自己對這三位偶像狂熱但帶有理性的崇拜之情。三人之中,我最知道的是托爾斯泰。我拜讀過他的大作,甚至感覺自己與他有幾分相似。他文字傳遞來的溫厚關懷的溫暖,又怎是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所能比的?

娜塔莎的楚楚可人和善良可愛,是荒蕪歲月中長出的一朵玫瑰花;瑪麗公主的愛情是百花凋謝之後的寒梅;戰爭與祕密謀劃的一波三折,皮埃爾一直堅持自己高尚的信仰,是一個完美的革命者;墮落的貴族貪於享樂,視宗教虛僞的神父高於偉大的神,在戰爭時藉以麻醉自己,耽上一顆枯朽的心。《戰爭與和平》中的愛是最後所有人的團結,會讓我生髮出強烈的感動。

安娜的煎熬是痛苦的。她就好似一塊被身體、家庭、世俗狠狠拉扯的吸滿了髒水的乾淨海綿。她出身高貴,但生活卻比農奴還不快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是在分裂的混沌中一步步挨近峭壁的。這次托爾斯泰寄託在《安娜middot;卡列尼娜》中的愛是在失敗的列維形象中對我們的同情,對與自己相類似的一類人的悲憫。

瑪絲洛娃的傳奇經歷在當時的俄國社會上,前半部分數見不鮮,可最後找到真愛的少之又少。虛僞做作、攜帶醜惡嘴臉的紳士才合適與之相仿的社會,心回意轉或秉性善良的則是千載難逢了。《復活》中的形象,不再沉溺於不可終日的幻想,不再過分黯淡,他們有血有肉,會呼吸,會心跳,也就更牽動人的神經。托爾斯泰的愛是對那些能重尋美好的大家的讚許,是對迷途中沒出路的公子哥的最好警示,同時也給了他們擺脫這所有的勇氣。

同樣的,貝多芬譜的曲傳遞出的深鬱的生命力、米開朗琪羅繪的畫與雕的像,都體現出對普羅大家的無私的愛。他們生命價值的體現,就是如此。偉大的靈魂,這般百忙淬鍊的強壯的靈魂,做永遠的引路人,做一盞勇氣的長明燈。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驚大家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更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備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偉大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擁有高超技術、才藝雙全的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文筆出衆,風韻雄壯的文學家—————托爾斯泰。他們運勢曲折卻在一次次痛苦之後的.吶喊聲中,創造了無限價值。他們一次次的證實着“生命在於無止盡的創造價值。”他們做到了,大家在名人精神的號召下努力、奮鬥着。

大家眼裏的名人不止是他們頭頂的光環,更多的是名人背後的那些不爲人知的奮鬥故事。它就像看電影一樣,看到的是現象,看不到的是啓示。名人背後的的事情總是是他們精神的結晶。羅曼·羅蘭就想告訴讀者這部分。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如此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導致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宛若他用那句豪語來講明的mdash;mdash;那是可以概要他的一生,可以成爲所有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middot;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運勢的視線,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魔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資金拉攏的決心,是扼住運勢咽喉的勇氣!正是依賴着這部分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生活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生活最清醒的領悟。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大家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寫的,書中的人物分別是19世紀的音樂天才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的大文豪托爾斯泰。

最令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位天才,他的天分被父親發現了,他的父親想把他培養成一個神童,就整天強迫他練琴,甚至常常三更半夜酗酒回家後,還把他從睡夢中拖起來拉琴。這一切都在貝多芬的心裏劃上了一條深深的傷口。

貝多芬由於天分和勤奮,便很快成名,誰也沒想到沒過多久,不幸的事發生了,貝多芬的耳朵聾了,對音樂家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貝多芬經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

貝多芬在這樣的環境下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我們爲什麼就不可以?平時因爲一點點小事而抱怨時,我們就應該想想這位名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冷靜,遇到困難、麻煩時,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抱怨,而是去勇敢的面對它!

這讓我想到參加的一次七天夏令營,在那七天當中,讓我無法忘記的`是,老師讓我們攀巖的那一天,我站在隊伍中看見前面的同學攀得好慢,就在心裏想,這次的攀巖是不是很難,心裏忐忑不安,很緊張,輪到我了,我走上前,手一抓,腳一蹬,輕鬆就踩在了石頭上,心裏想,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正當我有所鬆懈時,突然身體向後倒了一下,幸好,我的反應還算靈敏,手急忙抓住石頭,於是,我攀得速度慢了許多,並沒有像剛開始那樣的掉以輕心,而是想我一定要攀上去,我可以的,要堅信自己可以,於 一步一個腳印,要踩穩,終於我攀到了最頂上的那一刻,我低頭往下看,爲自己堅持下來而感到高興,如果期間,我不那樣想,我有可能就攀不上來。

《名人傳》教會了我貝多芬的堅強,教會了我米開朗琪羅的勇敢面對困難,教會了我托爾斯泰的誠實和不屈的精神,他人三個雖然理想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吻合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理想從未有放棄過,這是多麼令人敬仰啊!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什麼困難也阻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於是,循着這句鏗鏘的序言,我打開了讀《名人傳》的好奇窗,打開了追尋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開了蛻變進行時的心靈窗。

作者在傳記中還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貝多芬,被命運捉弄的耳聾的音樂天才,於是他把自己包裹起來,表面的強悍掩飾了內心的孤獨。米開朗琪羅,患憂鬱症的雕刻藝術的巔峯,他恨不得給世界來一場雕刻的洗禮,只知道工作卻不肯去改善生活。托爾斯泰,文壇上一顆永恆的明星,近乎瘋狂的信徒卻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決心擺脫貴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人生不是來吃苦的,但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被苦難突襲。所以苦難把我們人生軌跡安排成了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怨天尤人,或者選擇直面苦難。這三位巨人在面對生命的激流時毫不妥協,所以成爲了被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那我們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難,還是乾乾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難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苟且偷生的活過有什麼意義呢,不如把苦難當做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像戰士一樣擷着希望去參與這場煉獄。過程乍一看很殘酷,實際上到了最後,說不定我們還能收穫一雙火眼金睛。當然,這個奇異果可是需要我們用信念去播種,用拼搏去灌溉,用堅持去呵護,用頑強去護理。

再悉數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頂着暴風雨前進的.呢?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體癱瘓、雙眼失明的情況下依然以筆爲武器,用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激勵後世青年;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39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但他的生命並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獲得了美國人民更高的支持率;同樣,身患盧伽雷病的物理學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進發的道路上,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長,便在這美麗的疼痛之中。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在名人的眼中他們是最耀眼的,在生命的歷程中他們是最勇敢的,勇敢的向前,勇敢的向夢前進。 ——題記

在我們眼中名人應該是耀眼的,奢華的,人氣高升的,但是你也許不知道,在他們絢麗的光環背後,是無限的'困苦與不公。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三個人,他們敢於與命運作鬥爭,懂的奮鬥,懂得爭取,同樣懂得珍惜。那真真切切的三個人,也許你熟悉,也許你陌生,不關你對他們成什麼樣的態度,他們終究偉大無比。他們就是:音樂天才貝多芬,文學作家托爾斯泰,與畫家才子米開朗基羅。然而他們的故事,就記錄在這本——《名人傳》中。

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這三個名人的人生經歷。他們人生無比的黑暗,他們的人生無比的挫折,他們的人生無比的坎坷。貝多芬家境貧寒,生活坎坷;托爾斯泰,家境富裕,生活幸福,但是他不安與享受榮華富貴;米開朗基羅,家境較富裕,卻向着夢想前行。人生路上的挫折有許多,困苦有許多,但是這三個倔強與執着的人,仍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夢想。雖然生活背景不同,雖然接受的教育不同,雖然成功時間的長短不同,雖然誰也不認識誰。但是,他們都擁有堅忍的力量,擁有與命運作鬥爭的勇氣與毅力。

很敬佩貝多芬的勇敢,在將近耳聾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己的信念。也許只有海倫凱勒纔可以與這三位名人媲美。一場大病使得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這如一場暴雨,向她壓下來,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是她憑着自己的毅力勇往直前,戰勝了病魔,還寫下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自傳體小說。更加是我們感嘆萬分。貝多芬的堅強,托爾斯泰的向上,米開朗基羅的勇氣,以及海倫凱勒的堅忍,使得他們在困苦與挫折下,依然勇往直前。

也許你努力了,但是你沒有成名;也許你努力了,但是你依舊困苦。但是,你堅持了,你努力了,你戰勝了自己,超越了自我。加油,還沒有成功的人,加油,還沒有勇氣的人,加油,還沒有戰勝自己的人。相信你已被激勵,向着夢想前進吧。

真心的希望,你夢想成爲現實。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20xx年暑期,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部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她們在人生道路又換困頓的上,爲了更好地尋找正理和公平正義,爲造就能主要表現真、善、美麗的不巧傑作,獻出了活力。

她們承受過病苦的摧殘,遭受的悽慘,心裏的惶惑分歧,深重的痛楚。這使基本上摧毀了理性,但她們一直堅持不懈自身的艱難過程,靠的是她們對人們和自信心。在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稱爲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在科隆周邊的波斯,一所陳舊房間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抗爭,他爸爸想發展他的歌曲天賦,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每天“釘”在鋼琴邊或小關在家裏。貝多芬沒有厭煩那樣的日常生活就早已十分萬幸了,但他爸爸還用一些暴力行爲的方式來驅使貝多芬學習培訓。在1787年,貝多芬缺失了疼惜他的媽媽,在貝多芬心中中媽媽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媽媽一樣,都是有,但他依然堅持不懈着變成了音樂家,世界最傑出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認爲,我比他幸福快樂到哪去也不知道。貝多芬他期盼母愛,而是我母愛,但還感覺不夠;貝多芬期盼有一個的人體,可是我儘管有時候會生點小病,但最少沒有像貝多芬那般,一病爲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道患了是多少種;貝多芬他由於性子怪異,沒人想要與他做朋友,可是我,有盆友,但有時候也要看不上盆友西看不上盆友東的。因此,我認爲,貝多芬的身上有過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難過忍耐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吃苦愈使我很喜歡”,托爾斯泰的“我抽泣,我痛楚,我只是欲求真知”,莫不說明傑出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作戰。我們的時代千姿百態,充斥着機會,大家期盼取得成功,但大家卻不願拼搏。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心浮氣躁和急於求成也許會使大家獲得曇花。

《名人傳》證實了一句我們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工作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強不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