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30篇)

讀後感 閱讀(2.7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傳》讀後感(通用30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着,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爲了奮鬥,爲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爲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爲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爲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啓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啓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爲一種崇高。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裏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爲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並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並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爲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着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於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於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作伴隨着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爲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峯。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裕,但他一直牽掛在受苦難的民衆。他甘願放棄自己的一切,衝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優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瞭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創造的,而傳記則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繪出來。就象這本由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一樣。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是一個音樂家,一個雕塑家。一個小說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爲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裏描寫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

他們堅信只要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一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告訴我們那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我們對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應當有所感悟。我們應當重新鼓起對人類的信心。

青少年朋友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麼讓傳記成爲你人生的伴侶吧。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爲我們譜寫了一部“英雄交響曲”。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啓示更多,獲得更多。

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

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着,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由於我也從國小習鋼琴,所以對貝多芬的童年遭遇頗爲感動,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爲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貝多芬的成長過程中堅定的意志值得我去學習。

米開朗琪羅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因爲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爲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纔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爲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這三位名人的成長經歷中都讓我們體會到了只有堅定的決心什麼事情都會成功。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在我心中,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僅因爲他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還有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力。所以我在翻開米開朗琪羅傳時,用的是一種崇敬的心態。正如羅曼·羅蘭所說:“我若是他,會有怎樣的宿命,他艱辛痛苦德顛沛流離和他的美德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福運!”

“大衛用他的彈弓,我用我的弓箭。”

——米開朗琪羅

這是一句意蘊深長的話,語句中透露出驕傲,自信與一種擁有榮耀的興奮。米開朗琪羅一生是艱苦的,畢竟,在文藝復興時期那種瘋狂的境遇之下,天才總是會被所敵對的人攻擊和排擠。

米開朗琪羅生於佛羅倫薩。佛羅倫薩是一個狂熱,驕傲,神經質的城市,動輒耽於盲目的信仰,不斷淫宗教與社會的歇斯底里動盪不停。佛羅倫薩也是一個動盪不安,充滿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這個動盪與和平共處的城市,米開朗琪羅也和這個城市的居民一樣,聰明、偏執、熱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開朗琪羅眼光開闊、志存高遠。他看不起他們那個藝術圈子。他對他們態度粗暴,但他愛他們。他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對家鄉的愛一直充斥着他的心,米開朗琪羅把他的天才歸於“家鄉那純潔的空氣”。他的家族在佛羅倫薩歷史悠遠,他對自己的血統和家族甚至比對自己的天才還要感到自豪。“他不允許別人把他看做藝術家:‘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

米開朗琪羅是精神上的貴族,由他的`話可見;“從事藝術的應該是貴人,而不是平民。”

他家族裏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熱,他都具備。他整個人就是用這些迷信和狂熱的泥土塑造出來的。但從這些泥土裏迸射出一道光焰,將一切都給淨化掉了,這就是;天才。

米蘭開朗琪羅純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奮之中,爲之所困。以至於他接受難以兌現的訂單。

米開朗琪羅就是在這種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爲了給他因爲這個天才而永無止盡的慾望得到滿足,他什麼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樣樣自己動手,什麼都想讓自己一個人完成。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滿足自己慾望和虛榮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於是他就在這種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樣轉來轉去,蜜蜂還有幫工而他基本上一個人,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問題。

他很有錢,非常富有,但他卻說自己貧窮,用這種臆想的貧窮來折磨自己。

他是孤獨的。他狠人也遭人恨;他愛人卻無人愛他。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米開朗琪羅猶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天,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書籍:《簡愛》,《名人傳》,《環球發明》……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名人傳》。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名人。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看了這本書,我體會出一個道理:有些事如果認真去做,可能難事就會變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變成難事。縱觀歷史上的許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夠正確對待這一問題的。

在這些偉人當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我不禁又想到: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是近代力學,光學,天文學的奠基人。也許你認爲他從小一定是聰慧超羣的神童吧?其實不然,牛頓小時候並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的,曾經還留過級,被老師認爲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他以堅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勤勤懇懇地做科學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終於成爲了舉世矚目的大物理學家。

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他的畫之所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練畫是分不開的。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的:“苦把時光挽畫禪,功夫深處見自然。”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如:愛迪生,愛因斯坦,李時珍,居里夫人……他們都是如此,這些偉人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

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吧!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名人是多麼偉大、多麼光鮮亮麗、多麼幸福,受到人們的尊敬,多麼優秀、完美。有些的確如此,但在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名人,在他們優秀的品質下面,卻有着並非常人能夠接受得了的遭遇。他們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缺點,這證明了常人所認知的偉大無缺點的錯誤觀點。這一系列說明,名人、偉人並非一生下來就是名人、偉大的人,而是奮鬥,是努力拼搏到的。

作品裏,作者一共就講述了三位名人的一生歷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

一、貝多芬。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就家境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時,就挑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二十五歲時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不幸耳朵又開始失聰,這一切的一切,並沒有將他擊敗,而是所有的磨難只是使他變得更加堅強、執着。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了全世界。聽吧!那從未停斷過的《命運》,那對生命的呼喚,是多麼悲壯,多麼悲壯!

二、米開朗琪羅。米開朗琪羅比較幸運,既無殘廢、又不貧窮,出生在頗有聲望的市民家庭。然而,他在精神上受的折磨比誰都多,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的光榮勞碌彈終身,拿他當牛馬使喚。然而,他也有弱點,軟弱、多疑、優柔寡斷,做事常常有始無終,不止一次屈服於強權。當然,這也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名人也是人,而不是神——但這無損於他們的偉大。然而,沒有人比米開朗琪羅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醉心於表現人的力量,尊嚴和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他的藝術理想是巨人式的。

三、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情況完全不同,他是名門貴族,地位優越,衣食無憂,總之,他是個“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蔑視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學聲譽,惟獨渴望擁有他的所未知的——生命的真諦。旁人眼裏的幸福生活非但不能給他帶來幸福感,反而成爲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他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而受到來自壓迫者和被壓迫兩方面的壓力,甚至得不到親人的認同和理解。

這三位名人的故事,讓我們受益匪淺,人這一生的價值,是靠自己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的捷徑,也不必乞求於神靈。生活是廣闊的,並非是到處陽光滿地,有時也會遇上風雷雨電。人生是平等的,只有靠自己努力奮鬥,幸福也就產生於奮鬥的過程之中。不經奮鬥得來的享受還會帶給人任何歡樂。要始終記住的一句話正是貝多芬所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名人與常人的區別,就在於:磨難打敗了常人,卻成就了名人。

——題記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託欠斯泰,雖然他們所處的時空不同,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和對藝術的貢獻也有所不同,但是,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名人、偉人,他們都經歷了百般磨難。這些磨難不但折磨着肉體,還考驗着精神。正是這種經歷,這些磨難,才讓他們成爲了各自領域裏的巨人。

《名人傳》利用大量文獻資料,讓我們在那些衆所周知的名人身上找到了與我們平凡人一樣的痛苦、矛盾與掙扎。在這本書中,作者羅曼·羅蘭提出了自己寫《名人傳》的寫作目的是爲了“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他用精神食糧去解救那樣正在或已經遭受苦難的`人。一個睿智的想法,鑄就了一個非凡的靈魂,造就了一本不朽的書,同時向讀者展示了諸位名人在磨難中的不屈不撓,讓我們在心靈上受到了洗禮。

在這本書中,作者羅曼·羅蘭認爲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他的想法顛覆了從古希臘神話開始的英雄都是戰功顯赫的神祇和將軍的說法。他認爲,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在殘酷的命運打擊下頑強前進,而這一觀點在《名人傳》中得到了極佳的印證: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不權在感情方面惆悵,甚至在社會上還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人們只知曉貝多芬的音樂成就,卻不曉得成就背後的困難;人們只知曉米開朗斯羅的造型藝術,卻不曉得藝術背後的冷眼;人們只知曉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卻不曉得文學背後的排斥……在這樣的條件下,三位名人還能不屈不撓的抗爭下去,實屬難能可貴,他們不僅給予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還給後輩們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

時間回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大思想、教育家、哲學家孟子在這時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至理名言在幾千裏之外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託欠斯泰身上也得到了極佳的印證。

在《名人傳》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磨難是老師,它運用自身的魔力,打敗了常人,卻造就了名人。正因如此,《名人傳》不僅僅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它對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充滿磨難的一生的描寫,還使這本書在提高人們對於歷史和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爲我們未來道理上的挫折與坎坷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題記

《名人傳》又稱爲《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其中對於我來說最爲熟悉的同時也是印象最深就是音樂家貝多芬了,他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熱情,他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爲樂聖。

可以說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身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雷鳴交響曲,在他不甘心而又無奈與世長辭的瞬間停止了節奏旋律,留給後世的是傑作與荒涼的背影。一發愣,似乎我看到了那盤旋在他頭頂上的狂風暴雨,肆虐站在風雨裏的他,而他仍堅持他的理想、原則與音樂。有些感傷,有些莫名的疑問,“爲什麼許多偉人要遭遇那麼多苦難?爲什麼天妒英才?”

於是,這個心結在我閱讀完《名人傳》後,解開了。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着這可怕的祕密。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但由於自己的殘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痛苦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最後,貝多芬在風雨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終年57歲。

之前的疑問也終有果了。那是因爲,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因爲他們將苦難當成錘鍊,在苦不堪言的旅途中認識與成長,最後找到自己所屬的那一輪月圓,在那之上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始終如一……這大概就是天才與偉人之間的差別了,也許天才可能是偉人,但偉人一定不是天才,因爲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才得來光榮、才得以在歷史篇章鍍上一層金邊。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書中的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矢志不渝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父親常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又在17歲時痛失母親,年紀輕輕就要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在1799年,他雙耳失聰,可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說無疑是生命。

然而,當這一切磨難降臨到他身上時,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一個人勇敢面對,留給後人大批世界名曲。羅曼羅蘭曾說:“這個世界沒有給他應有的快樂,他卻把自己創造的快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他的不屈,他的堅強,他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音樂事業的執着追求,都令我深爲佩服,我們應將這個身殘志堅,矢志不渝的偉人牢記於心——貝多芬。超凡脫俗,狂野不羈他,是米開朗基羅。他脾氣暴躁,不合羣,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

我不太認同他爲人處世的方式,爲了生活,他卑怯地在暴力面前低頭,甚至否認自己曾經的朋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傑出的雕塑家。與貝多芬相同,米開朗基羅的童年並不美好,父親性格暴烈,母親早逝,所以他自幼便認識到了人生的殘酷。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進取和自由,從未放棄對藝術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嚴格要求,他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歎的作品。而就在死神降臨的前一天,米開朗基羅仍在爲藝術工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只有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賜予的分分秒秒,才能挖掘出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我們應將這個超凡脫俗,狂野不羈的偉人牢記於心——米開朗基羅。目光犀利,心靈仁慈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與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不同,他出身於貴族,財富衆多,卻生就一副農夫臉。他並非因此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過於成熟的觀察使它擁有犀利的目光,懂得從別人的面容上探尋哀愁,不久後,托爾斯泰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衆,創作出了巔峯之作。托爾斯泰對普通民衆非常親近,也非常尊重他們。他努力去了解百姓的'痛苦和要求,領悟人民的道德情操和學習他們的語言,親自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努力接近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民羣衆有益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着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着的精神將成爲一顆啓明星,照亮和引導後人前進的道路。我們應將這個目光犀利,心靈仁慈的偉人牢記於心——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名人傳》,起初我是在百般無聊的狀態下翻開它,但當我讀完《貝多芬傳》這個部分,才真正的被深深地震撼。

翻開書的序言,譯者傅雷老師的一席話,映入我的眼簾,“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而貝多芬的一生,正是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

記得年少時我已對貝多芬的故事有所耳聞,只記得他雙耳失聰,以及那首廣爲流傳的佳作《歡樂頌》,如今細讀了他的故事,知道了,《歡樂頌》的創作背景,我不禁對貝多芬產生了一種敬意,在貝多芬創作《歡樂頌》時,自己的雙耳早已失聰,就連他最親愛的侄子,也未能帶給他快樂,我不能想象他當時是什麼心情?也不知道他是怎樣在那樣極端的情況下去創作樂曲的,這件事就像一個深淵,但就是在這悲苦的深淵中,他卻選擇樂觀面對生活,選擇真誠的謳歌歡樂,他將自己巨大的痛苦和苦難都轉化爲歡樂,將《歡樂頌》帶給世人,國小的'時候,老師教大家唱這首《歡樂頌》,那時的我們嬉笑玩鬧,現在再讀來,卻爲貝多芬的遭遇感到憐憫,對他的堅強感到敬佩。

他經歷了苦難,將快樂灑向世人,世界給予他無盡的黑暗,他卻努力尋找光明,忘我創作,奉獻自己,快樂他人。

縮短眼界,我們的身邊何嘗沒有這樣的人呢?看那醫務工作者,不分晝夜救治病人;看那軍人,奉獻自己救災於民;看那鄉村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動換來人民的歡笑。他們也是常人,有自己的生活,但生活中的痛苦,他們卻甘之如飴,他們用自己的奉獻感召着世人。

回到自己身上,我現在的困難又算得上什麼呢?不過是學習上的一些難題,不過是人生漫漫路途中的一隻螻蟻……

合上《名人傳》,我想起自己常哼的一句歌詞:“倘若世界已痛吻我,我報之最溫柔的歌。”現在我才真正領悟到它的含義。是的,就算這世界惡意昭昭,仍有人回報以歌對於生活中的苦難,我們都應該甘之如飴。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這個假期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主要講了音樂家貝多芬,米開朗基羅還有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的音樂之路十分坎坷,從小他就失去了母親,父親不可是一個酒鬼還經常逼着他練琴,他好不容易成名了,卻又受到了很大的打擊,28歲的他聽力開始減弱,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個多大的打擊呀!可是他並沒有對外公佈,反而還創作了許多名曲,如廣爲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貝多芬的精神很讓我感動。

米開朗基羅是大名鼎鼎的雕刻家,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他受到的`辱罵,可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但沒有放棄,並且還雕成了不少名作如大衛、創世紀等名作。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很有聲望的作家,他雖出身在富貴家庭,卻不肯享受,而是經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我的生命價值,我很敬重他。

這本書給我了很多啓發,也讓我明白了不管有多艱難都要堅持自我的夢想,必須不能虛度自我的一生。

《名人傳》讀後感 篇13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但是,即使如此,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

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爲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裏描寫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

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己。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爲其痛苦,纔有歡樂。”

《名人傳》讀後感 篇14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叫《名人傳》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的篇傳記。講述的是在藝術方面不同領域的三位偉人。他們分別是:音樂家、雕塑家、作家。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這本書詳細講述三個名人在以前那充滿了野心、邪惡等人人不平等的社會中如何生存,獲得榮譽和名利全失。貝多芬,是一個在音樂領域上德高望重的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米開朗基羅是一個高爾基說得好:“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名人傳》是法國小說家羅曼·羅蘭所創作的,這本書不僅讓我得到了知識,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昇華,讓我的精神家園得到充實,讓我受到啓迪。

最愛的是書中的貝多芬,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大師,他最需要的是敏銳的聽覺,但他還不到30歲時,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這在別人眼裏似乎覺得貝多芬的.生命太不幸了,都對他持有同情與憐憫之心。但是,在我的眼中,貝多芬的人生之路上雖然被上帝關掉了一扇大門,但是也爲你打開了另外一扇窗。貝多芬頑強的毅力讓他創作了一系列輝煌的作品。這是我最喜歡的他地方,因爲看了貝多芬傳,所以受益匪淺。

通過《名人傳》,我從貝多芬身上看到了另一個人的影子,這兩個人都給了我啓發,讓我明白人生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太多的坎坷和困難,不要氣餒放棄,即使上帝關了一扇門,但他會在另一扇窗前讓你看到生活的希望,成功的光芒,人生的終點。她就是海倫凱勒。

羅曼·羅蘭通過《名人傳》向全世界人民的心靈進行培養,使人民感到生命的烈火。我從這中間深受感觸。我要向貝多芬學習不屈不撓,高昂的精神,任何時候都不向命運屈服低頭;從米開朗琪羅身上知道了精神力量的重要。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看來想要有知識,就必須讀書,《名人傳》真是一本令人深受啓發的名著。

《名人傳》讀後感 篇15

閱讀了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後深有感觸。《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地抗爭着,最後成爲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狂熱,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雖然他對未來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降到了他的身上。在1846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很快惡化。那將意味着自己再也無法創作了!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能頑強地跟命運抗爭,這種對生命永不屈服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另一個名人貝多芬在生活中遇到的磨難,更讓我體會到了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這不僅令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地思考。作爲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在學習上的困難也越來越多,面對重重的困難和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回答是:當然!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李昊欣)

《名人傳》讀後感 篇16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名人傳》非常好的應徵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常做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河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痛苦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留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是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魄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歷史。

《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啓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鬥努力;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後感 篇17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名人傳》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着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他們在擾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爲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此傳記裏的三人,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思想家、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慘的遭遇,或有內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簡直令人窒息,毀滅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們的信心。貝多芬供大家享樂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米開朗基羅給後世的不朽傑作,是他一生血淚的凝聚。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裏,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諧,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傳達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上帝生存的人”;“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纔能有幸福存在。”

貝多芬:一個被命運作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時卻有着不爲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羣索居。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他也成爲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米開朗琪羅:憂鬱症患者,是一個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捨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作者讓我們瞭解到了米開朗琪羅十分矛盾而又複雜的心理,他有着對自己行爲的極端厭棄,因爲就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靈的折磨和奴隸般無休止的勞作,使他的一生飽受折磨,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

托爾斯泰:一個自我折磨,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了財富、名譽與地位,但他卻像一個瘋狂的信徒一樣,不斷地解剖自己,不斷地懺悔,以至於爲了自己的信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世俗的歡樂,最後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荒郊。

這本書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滅的人供給一種鼓舞和勉勵的源泉。

《名人傳》讀後感 篇18

《名人傳》一書講述了3位偉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一生。貝多芬爲人類音樂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米開朗琪羅把純美的心靈用聖潔的雕塑、絕美的壁畫留在人間;托爾斯泰用真理與愛創造了動人的文章。他們一生雖然經歷了無數的坎坷,但並未停下爲自己的事業奮鬥拼搏的步伐。

《米開朗琪羅傳》描述了天才人物米開朗琪羅的奮鬥歷程,他有着英雄的天才卻沒有英雄的意志。他的精神是軟弱無力的,只能掙扎而沒有勇氣和力量去奮鬥,1564年8月18日,米開朗琪羅孤獨的離開人世。

《托爾斯泰傳》結合托爾斯泰的作品和他的日記,爲我們講述了這位誠實、倔強的英雄的故事。托爾斯泰是文學的巨匠,但常因自己長相醜陋而自卑,甚至絕望,他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的一生是孤獨的,直到死亡。

《貝多芬傳》講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的'故事,也是給我心靈衝擊最大的一部分,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經歷了許多挫折,但從不屈服,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讀後感 篇19

我們都喜歡英雄,崇拜英雄。呼喚英雄也是人類永恆的情結。說起英雄,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衝鋒陷陣,保家衛國的戰士;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好漢;其實那些敢於直麪人生的苦難,甘願犧牲個人幸福而爲人類創建精神家園的人,同樣也是令人敬仰的英雄。

20世紀初,物質至上的觀念統治一切,功利主義壓倒了精神追求,社會陷入自私自利,污濁與腐敗的氣氛中,人類喘不過氣來。有感於此,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創作了《名人傳》,其中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借爲人類歷史上的精神巨人立傳,因此來激勵人們打開窗子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否認的英雄,但讀過傳記,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些令後輩高仰的巨人,心中也埋藏着不知多少的痛苦;貝多芬遭受失聰的打擊,愛情的'缺失,經濟的窘迫,讓他痛苦不已;米開朗琪羅的優柔寡斷,使他的一生都在受人擺佈;列夫·托爾斯泰擁有財富和地位,卻始終處在內心追求與現實生活的矛盾。

這個世界上缺少的不是名人,而是偉人,而是英雄!何爲偉人?又何爲英雄?一個人要成爲英雄,並不需要什麼特異功能,也不是先天性,而就在於他們即使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心中也始終守着自我所要實現的理想,不爲世塵所擾,不爲事實所退,既爲英雄。

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有物質,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的,一個從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質生活,提高物質條件,這個人便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生活一片迷茫。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生物,是因爲人有感情,有精神,有靈魂。物質固然重要,可精神卻是我們全部生活的支柱,更是我們活着的意義所在。何爲偉人,何爲英雄?就是在他們犧牲物質追求精神時,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堅守着理想。

挫折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門課!的確如此,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暢通,總是避免不了失敗與挫折,在挫折面前,是低頭還是擡頭,是退縮還是克服,這至關重要。何爲偉人,何爲英雄?就是在他人經歷各種困苦而退卻時,仍能負重前行,就像貝多芬以痛苦謳歌歡樂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去勇敢地抗爭。

偉大的心靈猶如峻拔的山峯他們將滿懷勇氣面對日常的搏鬥!對,心靈的偉大,纔是真正的偉大。

英雄,堅守理想,迎難而上,勇敢抗爭,這才叫真正的英雄!

《名人傳》讀後感 篇20

這天,我看了《名人傳記》,海倫·凱勒這位堅強的女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一歲半時,她生了一場大病,毀了她的一生,她變得又聾又瞎。她的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光明的天使,在她的.鼓勵下,海倫10歲時開始練習說話,當她14歲時她已學會了德語,20歲時她被哈佛大學女子學院錄取。海倫憑藉着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知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某年某月從哈佛大學畢業,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聾啞人。某年,她被任命爲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美國盲人基金會就是海倫努力參與下建立起來的。海倫還寫下了對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著作。

我們要學習她那種堅強的意志,想到自我在學習上得過且過、馬馬虎虎,常常是作業應付了事,遇到難題就退卻,缺乏堅強的意志,沒能持之以恆,感到十分羞愧。一個殘廢人尚能如此,我一個正常人真是無地自容,我要以她爲榜樣,多向海倫學習,不怕困難,刻苦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才。

《名人傳》讀後感 篇21

炎炎夏日,心情也變得煩躁不安,於是書變伴隨着我,《名人傳》深深打動了我。

《名人傳》創作於羅曼羅蘭先生之手,講訴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生平,貝多芬生活坎坷,童年淒涼,熱愛他莊嚴稱之爲“我們的父親萊茵河”,他熱愛養育他的祖國“我的祖國,我美麗的出生地,在我眼裏,始終與我離開她時一樣美麗,一樣的明亮。”但與此同時,痛苦扣開了他的生命之門,在1796年與1800年四年疾病惡化了,他由此失去了他身爲音樂創作者最爲寶貴的聽力,但他卻能在筆記本中寫道:“屈服,深深的屈服於你的命運,你現在不再爲自己生存,只能爲他人生存;對你而言,只有在你的藝術中才有幸福了,啊,上帝,賜予我力量吧,讓我戰勝自己!”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生沒有什麼歡樂,但仍舊創作了不朽的音樂傳奇。米開朗基羅是歐洲文藝復興傑出的.雕塑家之一,他也曾說:“愈受苦愈使我喜歡”這近似瘋狂的名言卻給予了他對命運抗爭的勇氣。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文學著作留於人世《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復活》,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爲“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人類藝術寶庫的珍珠,他也曾痛苦地呼喊過“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欲求真理。”

《名人傳》告訴了我們: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克服困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我們雖不能像他們一樣,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堅持,堅強,做一個努力的追夢人。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大部分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成名,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奢望一夜成名,終身受益,浮躁和急功近利是不可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的,因此,還是讀讀《名人傳》,這能讓我們更加清醒一點。

《名人傳》讀後感 篇22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收穫頗豐的經典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是源於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之手。《名人傳》之所以被叫做《名人傳》,是由於這本書包含了三位名人的故事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羅曼羅蘭記錄了他們的苦難和坎坷,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質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名人傳》一書看上去獨立成篇、互不有關,其實在時間脈絡這一主線之後,這本書裏面的三傳之間卻有着同樣的精神品格;熱情、堅持、執着。

讓大家看看《名人傳》中最令我入迷的'《貝多芬傳》。其主要人物有韋格勒、朱麗埃塔居奇亞迪與查理。其中,韋格勒是一名大夫,也是貝多芬的摯友。而朱麗埃塔居奇亞迪則是貝多芬曾愛戀過的人。查理是貝多芬那不求上進、自私的侄子。這部分人物對貝多芬的一生影響甚大。貝多芬從小就有了音樂才華,後來離開了故鄉到達了音樂之都mdash;維也納,開始了他的音樂創作。不幸的是,他的耳朵卻失聰了。可是他並沒放棄對音樂的熱愛,憑藉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的熱愛,創作了很多經典傳世的作品。

在我眼中,貝多芬是一個堅強、隱忍的人。他在面對悲慘身世與身心的很多不幸時,一直堅信這所有沒辦法征服他一個人,發出要“扼住運勢的咽喉”的吶喊。

所以,在《貝多芬傳》中,我掌握了不可以盲目的聽天由命,大家也可以戰勝天命。不可以一遇見困難就逃避,要給自己一個掙扎的機會。並且,我會永遠記住貝多芬說過的一句話:“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所有,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名人傳》中的《米開朗琪傳》和《托爾斯泰傳》在這我就不劇透了,期望你會成爲有一個《名人傳》的讀者。

總之,《名人傳》讓我感受了三位名人的人格之偉大。他們是世界的征服者。《名人傳》一書很好的印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名人傳》讀後感 篇23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牢牢把握住我的靈魂的是貝多芬。我深深地被他那傳奇般的人生所震撼:他出生在一座風雨飄搖的舊閣樓裏,童年在父親的酗酒與暴力下度過,被迫研習音樂。他十七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便不得不獨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自1796年起,他的聽力便開始逐漸衰弱,直到1815年他完全喪失了聽力。他的一生都在飽受着肉體上殘疾的痛苦以及精神上兩次失戀和不肖侄子所帶來的無限悲痛中度過,可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憑藉堅韌的毅力以及不朽的'才能譜寫出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佳作。

尤其是《第九交響曲》,那對歡樂的追求與歌頌,正是他面對命運,百折不屈精神的真實寫照。“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這是貝多芬對他人生的吶喊,也是他創造不朽佳績的動力所在!

《名人傳》讀後感 篇24

命運似乎是有意在總弄着貝多芬,他從一出生便與命運抗爭。他的父親酗酒不顧家、母親的傷痛去世,都一一打擊着貝多芬幼小的心靈,使他傷心悲痛,他彷彿是一個充滿苦難的生命體:朋友的背叛、家人的不理不睬都時刻纏繞着他,但是他沒有放棄音樂,直到一個更大的災難降臨了,他耳聾了!

這對貝多芬無疑又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一個音樂家失去了靈敏的`耳朵,就如一隻搏擊長空的老鷹失去了雙翅一樣,可是苦難讓他更加堅毅。他戰勝了疾病的痛苦,戰勝了世俗的平庸,戰勝了命運的悲苦。而一切都源於他堅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還有他爲之奮鬥終身、奉獻一切的音樂……

這也使我明白瞭如果熱愛一樣東西就要奮不顧身去追求,同時我也明白了在追夢的路上會有許多困難和攔路虎,當我們爲此傷心迷惘時,一定不能放棄,只有戰勝了重重困難我們纔會成爲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名人傳》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讀完了《名人傳》,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名人從小到大磨鍊的故事,米開朗琪羅是我在衆多名人中非常認可的一個人。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意大利卡森迪諾省的卡普雷塞鎮。這裏土地貧瘠,空氣清新,因此米開朗琪羅總喜歡說他的天才是故鄉“飄逸的空氣”所賜。

隨着年齡的成長,米開朗琪羅已經35歲了,人們交給米開朗琪羅一個艱鉅的任務,那就是雕塑一座四米多高的先知像。這個任務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敢接手,米開朗琪羅卻答應了。經過兩年半多的時間,《大衛》像雕塑完畢。隨後,米開朗琪羅對雕塑感上了興趣,又雕完了《最後的審判》、《哀悼基督》等作品。可是,這些作品卻大大的.消耗了自己的生命。最終,米開朗琪羅的靈魂終於飛向了燦爛的天國。

我從米開朗琪羅的身上學到了,只要堅持不懈,什麼事都可能辦到,更不可能超越不了難以逾越的高峯。

《名人傳》讀後感 篇26

他們的歷程總帶有神奇史詩般的色彩,可他們原本卻同我們一樣。他們出自民間,勝於民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寧靜。”

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一個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個是俄國的文學家。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國度,卻同樣的有着人性的真、善、美,同樣的爲了一份事業而獻出了畢生精力。始終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巔峯。

強者無畏

貝多芬“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正如作者羅曼羅蘭形容的“他的整個一生都像是個雷雨天”。年少的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可以說他是音樂的天才,並且他的父親也發現了這一點。但恰恰就是因爲這樣,在他父親強行的控制下開始學習音樂,也同樣開始了一個悲慘的童年。貝多芬卻沒有就此自暴自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接着,他又拜海頓爲師,潛心學習音樂。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就在聽力正每況愈下的時候,這位“巨人”也曾想過放棄,放棄作曲,放棄生活。但是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開始面對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在痛苦之中爲他人帶來歡樂,寫出了《英雄》、《田園》、《命運》等不朽的傳世佳作。可以說貝多芬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

忍者無懼

米開朗琪羅“愈受苦愈使我喜歡”。實際而言,米開朗琪羅的生活並不算是痛苦的。他出生於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不像貝多芬一樣受到身體上的痛苦折磨,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就像活在高壓鍋裏一般,巨大的壓力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爲教皇們服務。專制的教皇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七十餘歲的高齡居然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爲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爲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特定的時代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仁者無敵

托爾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爲“俄國革命的鏡子”,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他出生於貴族家庭,從小就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的生活。但是,托爾斯泰卻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這使他時常爲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自己身處社會的上層,心裏卻始終想着社會的下層。他同情下層民衆,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開始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托爾斯泰,要面對的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最終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古語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以及托爾斯泰,他們都是精神的傳承者,傳奇的締造者,世界的征服者。貝多芬的堅強;米開朗琪羅的隱忍;托爾斯泰的仁愛,無不謳歌着人性的光輝,書寫着真、善、美的華彩。他們不是傳說,但都是傳奇。他們就是一個個大寫的“人”。

生活中的我們十分平凡,甚至渺如微粒,在這世上宛如滄海一慄。時光一逝,這世上便再無我的痕跡。我很迷茫,於是執着而又絕望地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在這五千多日的日子裏,名人的事蹟棒頭一喝,清醒而又明晰的轉告着我生命的意義。即便我再平凡,在生活中就像透明,無人記掛,可我都有其生存的意義。而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計算,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只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認真做事,都是有意義的。而我認爲其實所謂的價值並非一定事業有成、家庭和睦、活得體面、衣着光鮮,而是讓自己變得“不凡”。

生命宛若長河,平凡的我們就像這河中的一滴水,苦苦煎熬,水與阻物衝擊,揚起水花,在太陽的照耀下,雖短暫卻美麗耀眼,正如我們。

因爲我是凡人,所以纔可以不凡。

《名人傳》讀後感 篇27

《名人傳》非常好的印證了一句中國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者,非帷有起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小說主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作者羅曼·羅蘭準確詳細的講述了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貝多芬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雖然他有時會給人一種很傲慢的感覺,尤其在失明時,但他內心深處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體會的,讀後感《《名人傳》讀後感———六月飛雪》。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快樂。"用痛苦換來快樂",米開朗琪羅也做到了這一點。"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爲了奮鬥,爲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卻爲之困擾,連他的心和精神也都無能爲力了。就這樣,他的一生神聖而痛苦,但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勇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托爾斯泰這個偉大的靈魂,用他堅強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傳奇經歷,讓我們在諷刺當時黑暗社會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他爲真理和正義所擁有的堅定信念。

三個傳奇人物的經歷在我面前一點一點展開,羅曼·羅蘭用他的筆爲他們或痛苦或堅持的一生鍍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芒,爲他們的奮鬥與堅持作了最好的詮釋。

《名人傳》讀後感 篇28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這三句話是,名人傳中三個主人公說的。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其中我想說說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喜歡打扮成流浪漢的樣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個小火車站的月臺上休息,月臺邊列車上的一位婦人誤將他當成腳伕,叫他去候車室取回手提包。他照辦了。婦人隨手塞給他五戈比小費。他先是一愣,而後自然地收起來。這時周圍的人認出了托爾斯泰,婦人由驚訝變爲了窘迫,請求托爾斯泰將那五戈比還給她。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用勞動掙來的正當收入,我要把它留下來。……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見吧,祝您一路順風,夫人。”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他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了他靈魂的崇高和人格的偉大。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啓示更多,獲得更多。

《名人傳》讀後感 篇29

《名人傳》這本書主要敘述的是:一些名人一生所經歷的種種事情,表達了一些名人在磨難中練出堅強的意志,正是這種堅強的意志,使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走向世界的舞臺,走向讀者的心中。激勵我們要學習他們那種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和頑強的精神。

的確如此,當我把這本書完完整整的看完後,在我的腦海歷久迅速涌現出他們一生的所作所爲,以及他們始終令人折服的.高尚品質,烙印在我的腦海裏終生難忘。

是他們啓迪我要努力學習,堅持到底,爲自己的一生而永遠奮鬥。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難,也不管途中經歷多大的挫折,只要記住是爲自己而學習的,是爲自己的一生而奮鬥的,那麼在你的心中就會埋藏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堅強的意志和難得的自覺性。因爲你認爲人生僅有一次,既然人生在世,就要贏得這一機遇,不要讓這一機遇失望,否則你會後悔一輩子。愧對你的父母把你養這麼大,愧對你的父母給你寶貴的生命,讓你生活在這個充滿神奇的世界裏,幸福快樂的成長。

《名人傳》讀後感 篇30

我坐在窗前,映着冬日的陽光,細細地品讀了《名人傳》,讀完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假如你還沒有讀過,那未免有些遺憾。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衆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爲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是她的理想一次次的破滅。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但他卻爲了自己的理想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很高文學天賦的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體現的是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人的生活是堅忍刻苦的,對於那些安然於平凡的人來說,他們一輩子註定要變成悽慘、沒有光華、沒有福祉,伶俜鬥爭的一輩子,貧窶、着急憂慮,沉重而沒情趣的勞動將充斥着他們的心。這些都在壓迫着他們的神魂,他們是受到災難者,他們也是對抗者,從他們身上,他們看見人的神魂之花最濃豔的兩朵——正義與自由。

這些人都經歷了長時期的痛苦,或是悽慘的命數在人的身體和神魂上煎熬着他們的魂靈,在貧窶和惡疾的鐵皮上淬鍊着他們的'心志,或是受着無名差辱和劫難的同胞們使之心碎,他們因爲鑑定有毅力而偉大,但也正是痛苦才使其偉大。所以那一些不幸運的許多人,切莫因爲生存的痛苦而情願悲嘆。

也許羅曼·羅蘭想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 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