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魏書>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魏書 閱讀(6.3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1

我有幸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對於自己對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一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爲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整本書,魏書生以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內容豐富具體,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蘊含深刻的哲理,字裏行間閃耀着智慧的光芒。該書中記錄了魏書生在一線教學崗位上實踐和體會,可讀性很強,操作性很強,雖然其中記錄的故事已經過去近20年,但是現在看來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依舊很先進,讀來很有收穫,我真切地感受到魏書生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未來學家的眼光。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確實令人折服。讀了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一、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魏書生日記裏寫道:“改變自我,天高地闊;埋怨環境,天昏地暗。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客觀條件的改變上,不如將希望寄託於挖掘自身潛能上。”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其實,反觀自己,與魏書生老師相比,我們的辦公條件、環境要比他優越,時間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許多,但我們的工作成績遠不如他,不如他輕鬆。我想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態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師書中寫的那樣:“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細緻的工作態度魏書生老師一直堅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學根據本班實際制訂了一系列的班規班法,然後在檢查監督系統的保證下貫徹執行,確實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書中摘錄了崗位責任制、各種常規,確實是人人有事做。班上每個同學都有事做,細緻到班級的粉筆、水桶、每個桌椅上的緊固螺釘都有人管,這是班上固定財產的承包責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學習方面、紀律齋、體育衛生方面也有專門的負責人,魏老師善於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心理及容易出現的善,而且制定出這麼嚴格細緻的班規,學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來,常規怎麼能不好?

二、做一個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對於教學,有的教師只重於眼前應試能力的培養,只重於分數的魅力,其實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幫助是及其微小的。魏書生在他的教學中注重的是學生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養。而且就這些能力,跟學生做了專門的.訓練,例如:在培養記憶力方面,強調學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詩。他跟學生說:“我們讀書,目的不單是爲了考試,考試升學在人生旅途中不佔主要的位置。我們學習主要爲了使自己成爲四有人才,成爲自身與國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勵人上進,教育人忘我,引導人開闊,啓發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養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強自身修養的需要。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備,並提高了記憶力。”像魏老師的這種方法我和一些老師也用過,但我覺得沒有他的持之以恆和深入。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平時我們都說要培養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像一匹烈馬,怎樣馴服這匹馬,我們平時只重於整體而忽視了個體差異,所以收益的也只有一部分學生。魏書生卻能掌握好手中的繮繩,視不同情況而馴好每一匹“馬”。

三、教學生學會做“人”

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學生智力發展的前提是首先學會做人。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教師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可是魏書聲卻能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每一次錯誤。從書中字裏行間都透露出魏老師善待孩子的錯誤,但又有自己的“懲罰”方式。是啊,我們要幫孩子糾正錯誤,懲罰孩子都要建立在愛孩子的基礎上,更何況使用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既罰了學生又在學習上有所提高(當然不是呆板地罰抄課文或詞語)。“犯錯誤,做好事”學生 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寫說明書”幫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唱歌”在活動課上,讓違紀的、上課遲到的學生唱歌……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前提下。我們平時常說,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很多老師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

最後,我用魏老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埋怨環境不好,是因爲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狹隘,是因爲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爲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讓我們攜手共進,爲了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2

魏書生,一個教育界的神話,一個令千萬教育工作者無比崇拜的人物。他創造了教育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到底他的身上有着怎樣的魔力,把我們看來枯燥的教學工作經營的詩意盎然呢?懷中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他的《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彷彿是在燥熱的夏天吹來一股清風,給我飢渴的心靈帶來一絲滋潤,給我煩躁的心境帶來一份涼爽和愜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覺隨手在鍵盤上敲下一些雜亂的感言。

一、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已不知看過多少教育名家名師關於“師愛”的論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早就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是,真正對“師愛”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是這一次從魏書生老師身上體會到的。因爲前人的論述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理論上的。而魏書生對教育的摯愛、對學生的關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可感的。你想,一個正值青春創業大好年華的人,竟然一再辭掉優越的工作,拋棄仕途的誘惑,一心一意要去當“孩子王”。如果沒有對教育、對學生深厚的愛,怎會有這種別人看來似乎是傻子的舉動。更重要的是,魏書生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看他的教育實踐、教學理念和做法,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魏老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魏老師認爲“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絕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理你服從的`關係,而應該是互助的平等的關係”。我們大多數老師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就會擺起“師道尊嚴”的架子,我想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許就在於一個是“育人”,而我們卻只是在“教書”吧!正因爲魏老師事事從“育人”的角度出發,他才能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其實,“教書”和“育人”並不矛盾。仔細看一下我們的周圍,那些教語文成績好的教師,實際上都很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於“育人”。所以,爲了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讓我們從“育人”開始吧!即使僅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們也必須育人。“育人”更是語文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習慣,決定未來

好習慣,能讓人受益一生。所以讓學生在學齡時期養成一系列的好習慣就直接決定着一個人能否成才。在這一點上,我深爲魏老師對學生的習慣培養的嚴格要求而震撼。育人的關鍵在於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的形成靠在道德認識的支配下,實踐道德行爲,養成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最終形成道德品質。

我們都羨慕魏書生這個語文教師、這個班主任當得真輕鬆。那是因爲魏老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師的做法是,先帶領學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每位學生明確每天、每節課的任務,然後嚴格落實。起初是每天、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採取多種形式檢查同學們的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一旦發現不完成者,就讓他們及時補上。即使等到每一學期結束時,還要檢查一學期的作業保留情況,缺多少,補多少,絕不姑息遷就。真是因爲有了這樣嚴格的要求,學生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也就到了輕輕鬆鬆教書的時候。因爲學生無需老師去佈置任務、區督促學習、去檢查作業,這樣當老師能不輕鬆嘛。我們老師們也知道習慣的重要性,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去嘗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果卻總不能令人滿意,我想從魏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借鑑兩點:其一,師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知道幹什麼。二是制定了計劃就要嚴格落實。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過一本書上所說,“什麼每個班級都有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髮現不做作業老師對他們也沒有辦法”。這的確該給我們一些啓示。

三、用科研的眼光面對教學中的難題。

教師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職業。既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報酬,也沒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還要整日面對瑣碎的教學工作,處理問題不斷地班級事務。對此大部分老師都是抱着埋怨沮喪的態度來面對。其結果只能是用黃金般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對現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而魏書生老師卻是用一種“科研的眼光”來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把遇到的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題看做是一個個的科研小課題,這樣既讓自己心平氣順了,還在一個個的“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我把魏老師的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了;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

教育家的事蹟深深地吸引着我;教育家的魅力深深地薰陶着我,我將竭盡自己所能,沿着大師的足跡在教育的百花園中播種屬於自己的那一粒種子。相信將來終有一天,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3

讀魏書生的書,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體做法和措施,我敢說,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爲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個人魅力也不同。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魏書生在他的書中說,他一學期下來沒改過一篇作文,如果單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不可能這樣操作的。我們不但要改作文,而且還要精心指導,認真評講,重複訓練。當然教師不改,學生可以改,但學生改教師也要知道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和優點,在學生改的時候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指導。我認爲這樣纔是科學的方法,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效果。

讀他的書,讓我學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給予每一位學生的關懷是永遠值得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學習和效仿的,這讓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師職業的根本道德,從而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愛得很難”,教師的教育正像這句流行歌詞一樣,因爲有的學生表現可能容易引起教師對他的愛,而有些學生有時的'表現不僅不能引起教師對他的愛,反而會成爲教師反感的對象。比如一位學習勤奮,遵守紀律,對人有禮的學生,教師愛他是自然的。而一位學習懶散,成績不好,經常調皮搗蛋,不懂尊敬人的學生,讓人討厭也是自然的。這說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常常是愛好學生容易,愛差學生難。而教育的本身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愛“小天鵝”還要愛“醜小鴨”。

不僅要懂得愛,而且要愛得很有藝術。“教育上的愛不單是一種行爲,它更是一種職業責任,一種教育的藝術。”因爲它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春風吹綠學生的心田。這種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有一定相同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父母的愛養護性較強,教育上的愛教育性較爲突出,社會性更強,更全面。

在我的學生當中有這樣一位,他的父母經常外出工作,在家裏缺少監督,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青年在一起,沉迷於遊戲,夜不歸家,上課經常睡覺,多次違反校紀。有一次我上課時他又睡覺,我把他叫醒,他的態度非常惡劣。在班上我沒有批評他,下課後再找他談話。到辦公室,我先讓他坐下,遞上一杯茶,他的態度變了很多。問他:“很累嗎吧!”他點頭,“晚上沒睡好嗎?”他點頭,“有心事睡不着是吧!”他搖頭,“有什麼事可以和老師談一下嗎?”他說:“昨晚到外面玩,沒睡。” 我笑了笑說:“玩得開心嗎?”他低下了頭,說:“其實我都不想去”,“但爲什麼又去了呢?”“不想回家”。“我理解你,你可以也理解我嗎?”他點了點頭,“你剛纔在班上對老師沒禮貌,你明天在班上作個檢討吧。”他又點了點頭。從其他老師那裏得知,這是他頭一次這麼聽話。後來從他的週記裏知道,他同意檢討是因爲我遞給他的茶讓他感受到一種尊重。

其實這一類型的學生上課睡着了跟沒睡,從成績上來說是沒太大差別的。但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他認爲,管與不管完全不同,不管首先是對全班學生傳遞一種錯誤的信息,上課可以睡覺,其次也讓他本人覺得違紀沒人管,或者沒人敢管。這是一種危險信息,對班級管理是一種禍害,因此不管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管起來則需要講究藝術,因爲學生個體的差異決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像剛纔那件事一樣,如果我一開始就是厲聲批評,嚴肅處理,相信他不會接受或者儘管行動接受也會產生對抗心理。現在他退一步,充分尊重學生,讓他感受到自己對老師的不尊重;另外還主動和學生分擔那份苦惱,理解他的痛處,讓他自然地也理解老師的難處,讓他學會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正像我在他的文章《也來談“情”說“愛”》中說的:人都有不少難言之苦,他之所以難言是因爲沒找到傾訴對象而已,作爲老師不妨先打開自己的心扉,分擔一點學生的苦惱,再去做學生的工作,相信師生的距離會拉近很多。當我們泄一時之氣,持一己之見對待學生時,我們和學生的心靈之牆就會越築越高,某一天當心靈之牆讓我們都看不見對方時,才猛然醒悟,那已爲時已晚,愛的力量已無法跨越。要教育好學生就要負責任的去愛每一位學生,有藝術地去付出你的愛,才能得到愛的收穫。

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雜亂無章。正如魏老師所說的那樣,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如果你每天對着鏡子笑,它就會對着你笑,如果你每天對着鏡子哭,它就會對着你哭。有了這本好書的陪伴,我每天都在快樂中度過,一直在快樂的促使下努力工作,在工作的驅動下尋找快樂。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4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就顯得更爲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記得在講《老王》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前給同學們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然後讓學生暢談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愛的事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時間學生融入了一種愛的氛圍之中,課中對文章主題理解也就在不知覺中加深了。在講《說“屏”》一課時,因爲對於“屏”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於是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圖片讓學生去欣賞,古典精美的屏畫學生很感興趣,對“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陌生的《說“屏” 》一文學生學習也就不再感到那麼枯燥了。又如課堂中我們一個誇張的動作,姿態或表情,也能使學生在愉悅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樣一句真誠的鼓勵,可能會使一個滑入深淵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跟上集體的步伐。其實這些都是教師智慧的體現,只要我們細細的揣摩運用,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衆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佈置作業,佈置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纔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佈置作業來說,我認爲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佈置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爲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但基礎內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學可直接完成提升內容,作爲我們語文來說作業比較靈活,因此作爲成績突出的同學也可直接進行課外練習或寫作練習,這樣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督促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各個小組之間階段性的的評比使每個小組,各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了壓力和動力,感覺效果還是不錯。

另外一點值得欣賞的是魏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能力的培養,如在書中提到的觀察力,記憶力寫作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書中有兩個章節講到這個內容。確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我認爲這與學生自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正大力倡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的運用其實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很陌生,學生顯得很無助,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預習,學習。更談不上提問題。學案似乎只是一種形式,學生也不在意學案的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做法,然後我們幾個人商量,學生不會預習,我們可以先給他們設計,給他一個柺杖,於是我們就把學案分兩部分設計。第一部分是預習指南,這部分包括背景資料,作者簡介,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和關於文章整體把握的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比較明確,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也能依據課文來完成。同時在下面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空缺板塊,可以填你疑惑的問題,只要有相關的問題就行,雖然問題參差不齊,有時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碼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思路和意識,能夠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這樣不同學生都能有事可做。雖然我們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個別學生同學的思維,但對於基礎比較差的狀況來說,利可能要大一些,時間長了,習慣形成了我們可以進行適時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