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史記刺客列傳讀後感2篇

史記 閱讀(3.0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記刺客列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刺客列傳讀後感2篇

史記刺客列傳讀後感1

於中國而言,忠良死節之士定如繁星一般閃亮奪目。”就車而去,終已不顧”的荊軻或許內心中惟念家國,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聶政在完成刺殺後爲使姐姐不受牽連便將尖刀指向自己,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多次刺殺但最終失敗的豫讓,被重兵包圍之時請求得到大王的衣服,拔劍三躍而擊之,遂伏劍自殺。臨死之前還喊出”吾可以下報智伯矣”的感人之言;面對齊國國君,曹沫毅然上前挾持桓公,毫無懼色,逼迫齊歸還魯多次戰敗失去的土地。雖不及荊,聶二人那樣失去性命,但亦不失爲一位視死如歸之士……

《刺客列傳》中一共描寫了五個刺客,“人氣”最高,但業績最低的就是荊軻了。荊軻是刺殺最沒有成效的一個。刺秦不但一無所獲,反而損失慘重,不僅丟了自己的性命,還喪失了燕國督亢地區圖,樊於期的性命也白白搭了進去。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可能是他劍術不精,可能是失去了幫手,也可能是想要效仿曹沫挾持齊桓公一樣挾持秦王。荊軻可以要挾秦王,做出對燕國有利的事,如若不成,再刺殺也來得及,可是事情連第一步都沒有進展成功,他就被秦侍衛所殺。荊軻爲人慷慨,臨行前,燕太子,高漸離等人爲他送行的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體現了荊軻刺殺秦王的決心。可能荊軻的腦子裏想法太多,到底是刺殺還是挾持,讓他猶豫不決,最終成了遺憾。或許他“感情用事”不適合當刺客,如果他果斷一點,就會成功。司馬遷這樣評價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使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爲餘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明也。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我們聽過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卻也曾見過辛棄疾筆下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呼喚英雄似乎是那個時代的聲音。而今,時代變遷,有人說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還有人說這是一個沒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或許只是因爲時代沒有給當代人一個人去拋頭顱灑熱血,殺身成仁、英勇就義、慷慨赴死的機會,但我想這絕不意味着是英雄的缺失,而是當代的英雄們就在我們身邊默默的奉獻着。指揮交通的交警,城市美化的環衛工,奔波大家小巷的外賣員,建築城市的工人……不正是他們這些人才撐起了我們的這座城嗎?或許並沒有那樣的光彩奪目,但着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對有無英雄的質疑,是否又像食馬者與千里馬那樣呢?正如太史公言曰: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史記刺客列傳讀後感2

有這樣一本書,它被魯迅先生稱讚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這樣一個人,在逆境中磨鍊意志,心懷理想併爲之奮鬥,最終實現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宏偉目標。他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而那本書也正是他所撰寫的史學鉅著《史記》。

很多人讀史記都是被書中描寫的帝王霸業與世家傳奇所吸引,我卻獨愛《刺客列傳》這一篇。許是因爲我自認有些懦弱,對於這些有勇之士便格外敬佩,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俠義精神更令我爲之動容。《刺客列傳》全篇共描寫了五個刺客的故事,始於曹沫,終於荊軻,中間依次爲專諸、豫讓和聶政,讀來使人震撼不已。而其中最打動我的,當屬豫讓和荊軻了。

豫讓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在成爲智伯的家臣後,受其重用,得到了“國士之遇”。後智伯被趙襄子殺害,豫讓爲報知遇之恩,決心要殺掉趙襄子爲智伯報仇,矢志不渝。他隱姓埋名,接受宮刑混入了趙襄子宮中,不料被發現,首次刺殺未能成功。此後,爲了再次行刺不被認出,他竟用漆毀了容,吞炭弄啞了嗓子,喬裝打扮使人無法辨認,連他的妻子都認不出來。不幸的是,這次他仍被趙襄子擒獲。豫讓自知生還無望,然智伯之恩未報,於是他請求趙襄子將衣服脫下一件,通過劍擊襄子之衣象徵性地達到報仇的目的。趙襄子感動於他的義氣,答應了他。豫讓於是拔出寶劍擊刺襄子之衣,仰天大呼:“吾可以下報智伯矣!”後伏劍自殺。豫讓的刺殺行動雖然都沒有成功,但他的這種知恩圖報、“士爲知己者死”的精神卻深深感動了當時的人們,“趙國之士聞之,皆爲涕泣。”從他勇敢的行爲中,我也看出了他可貴的精神,並深受鼓舞。

而說起荊軻,“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我就不多加贅述了。《史記》中詳盡的描述了整個刺殺過程,儘管最後刺殺沒有成功,但荊軻在秦庭不畏秦王、英勇抗爭的英雄事蹟卻被歷代傳頌,直至今日。

在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閃光的品質。他們有着“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爲了實現承諾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更有一種知恩圖報、捨生取義的俠義精神,他們不畏強暴,爲實現自己的任務將生死置之度外。正如孟子所云:“生與義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讀《史記·刺客列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刺客的勇敢,感受到了易水送別的悲壯,更感受到了荊軻刺秦王的驚心動魄……太史公筆下的刺客,有着些許中華民族遠古以來的尚武精神,爲中國崇尚中庸的文化傳統注入了“匕首”的剛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作爲少年的我,雖然還沒有能力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也應該受點俠氣的薰陶,做個勇敢的小男子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