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子部>儒家>

《論語》——儒家思想鉅著讀後感

儒家 閱讀(2.1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儒家思想鉅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儒家思想鉅著讀後感

春秋戰國時期,正值百家爭鳴,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儒家可謂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個,而它的核心著作,就是這部由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編輯而成的《論語》了。

初次接觸《論語》是在國小,似乎不能算作是“接觸”吧,不過是鸚鵡學舌地複述幾句,至於它的意思,用“一竅不通”形容倒是絲毫不爲過,想想那時都是這樣,不論是現代文、古詩還是文言文,只需要把作者和背誦內容記住,就足以應付考試了。步入國中,我又一次“遇見”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論語》,同樣是在課本上,學習方法卻大相庭徑,原本主要的背誦成了次要,理解纔是最重要的,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論語》中的每句話都包含着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那是孔子畢生的思想結晶,也是君子基本的道德素養。

儘管由於年齡的關係和語文書的侷限性,我還是不能完全地去理解,去認識孔子的思想世界,那些明瞭的道理卻仍一次次地令我受到觸動。孔子講究孝道,“百善孝爲先”是我國從古至今都不曾變更過,只是逐漸變成了一種呼籲,而不是行動,如今有些人把父母的付出看做是理所應當,不懂得感恩父母,使得有些老人明明兒孫滿堂,卻因無人照看而活活餓死,有些老人已年逾古稀,卻還要掙錢養活自己,這些活生生的例子無不表明,我國的傳統文化已隨着時代的進步,慢慢遺失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對親人仁愛,對朋友仁愛,對敵人亦是如此,看似簡單的三點,能做到的人又究竟有多少呢?一、二兩點很好理解,第三點就不盡然了,敵人是傷害過自己的人,爲什麼還要對他們“仁”呢?敵人,換個角度談就是對手,一個人,即使他再優秀,沒有一個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那他面臨失敗也就不遠了,這樣去理解,孔子的“仁”就更容易接受《論語》如同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任憑我們從中打撈着智慧的甘露,即使我們從中提出上千、上萬桶,卻依舊取之不竭。了,感謝那些曾使自己進步的人,這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