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神話故事>

帶水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 閱讀(1.74W)

神話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勞動者的願望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一層奇異的色彩。神話中神的形象 ,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 。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帶水的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帶水的神話故事

帶水的神話故事篇1:原初之水

對於原初之水的信仰,是三個系統之間的共通觀點,但又有各自不同的解釋。

關於赫爾莫普利斯是有八種意思,也是八位神只,而這八位神是用持有原初之水的四種特性的男女來表現,男神納烏和女神納烏奈得,表示“深淵”;男神富福和女神哈吾海得,表示“無限”;男神庫克和女神卡克維得,表示“黑暗”;男神阿姆和女神阿馬烏得,表示“不可視的”。

在這八位神當中,男神是青蛙之首的姿勢表現,女神則以蛇首的姿勢表現,據說這些神在原初之水中游泳,並此在此地產下了原初之卵,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爲這些卵是由巨鴨或巨鵝所生,此外在王位的傳承上,則說是由原初之水生出蓮花,由蓮花中飛出可愛的孩子,並由他來創造世界;而這個孩子意味着早晨的太陽,夜晚時再與蓮花合併。

在赫爾莫普利斯的神話中,宇宙之主曾說:我用我的汗做了各種神,用我的淚作了人類。在古代埃及的畫中,把人類稱作魯梅特,可以解釋爲淚。

在赫利歐普利斯的傳說中,認爲亞圖姆創造了世界各種神的力量,此爲也有一說認爲亞圖姆是原初之水-奴恩的兒子,表示大洪水後所產生的高崗或地面,亞圖姆站在岩石上,將男神休和女神特夫納從口中吐出,休和女神特夫納結合,生出了男神凱布、女神奴特;當他們兩個正要結合時,卻被他們的父神休拉開,並將凱布放在地上,將奴特送上天空,但後來還是結了婚生下了奧西利斯、伊西斯、塞特、妮芙蒂斯,爲四柱之神。

帶水的神話故事篇2:水神共工的傳說

水神共工姓姜,也是神農炎帝的後代。關於共工的故事,最有名的當然是共工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氏觸折不周山,先後有三次,是跟顓頊、祝融、大禹三人打仗失敗而觸折不周山的。至於共工氏,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名號,是與水有關的神的名號。

先說,共工與顓頊。共工的部落聚居在現在的河南北部,是以農業爲主的部族,特別着重於水稻的耕作,因而對水利抓得很好,也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許多好方法。

話說共工有個很聰明的兒子叫后土,他對農業生產也很精通,並且發明了很多農具。共工和他的兒子還有部族,爲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灌溉管理得很好,經常不辭辛勞地帶領族人一起考察部落周圍的土地情況。他們發現有的地方因爲地勢太高,田地的澆灌非常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又太低,發大水的時候,很容易被淹掉。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共工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領導族人高處的土地運到低窪的地方,把低窪的地方墊高。這樣,高地就不再難於灌溉了,低窪的地方也不會被水淹沒了。這樣大大地擴大了田地的耕種面積,也提高農業的產量。

可是,顓頊卻極力反對共工的這種做法,並且處處阻撓。顓頊心裏想,在部落首領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應該只有我,你共工要把高處的高山削平,這分明不就是暗示要爭奪我權威嗎!

各個部族都只能聽從我一個人的號令,共工你有什麼權利自作主張呢?

這樣,顓頊就以把山挖平會讓上天發怒爲理由,反對共工,不許他這樣做。爭來吵去,都沒有達成一致的協定。最後,顓頊與共工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戰爭,這場戰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鬥,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因爲顓頊是黃帝的後裔,而共工本是炎帝的後代。

共工和顓頊他們兩個人比起力氣來,共工要比顓頊大得多,但是要論機斷智謀,共工卻遠遠比不上顓頊。

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顓頊就驅使鬼神煽動各個部落的族人,到處散佈謠言,說共工的壞話,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當時,人們對鬼神之事都極爲相信,其中不少人都上了顓頊的當,站到了顓頊這邊。並且認爲共工把大地整治得太平整,肯定會觸怒天上的鬼神,引來災難的。

共工雖然不能得到很多民衆的支持,但是他堅信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於對族人的考慮,是爲全族人不再忍飢挨餓作打算,所以堅決不肯妥協。可是他又覺得自己要是真正跟顓頊大戰,會給天下的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而且很可能不會贏。於是,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他駕着坐騎飛龍,從半空中猛地朝下面的不周山(崑崙山)撞去。霎時,一聲震天巨響,不周山被共工攔腰撞斷,隨即,整座大山也轟地崩塌下來。

天和地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天上,日月星辰都向東邊傾斜;地面上,山川都在移動,江河的水也盡向地勢較低的東方流去。原來這不周山本是天地東邊的一根天柱,這根天柱折斷了之後,使得天和地都向東南方向塌陷。日月星辰從此每天都只會從東邊升起,然後到西邊降落;大江大河的水也就都只向東奔騰,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這次戰爭,共工雖然被打敗了,但是他那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公無私、英勇戰鬥的精神得到了後人的尊敬。後來毛澤東談到共工,都說他沒有被戰敗,並稱他爲“英雄共工”。他死後,人們奉他爲水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爲土地神。

共工怒觸折不周山的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大禹與共工之間。大禹奉命治理水患,但是,這裏的共工卻是上天派到地上來製造水患,用以懲罰人間的水神。爲了徹底治理好水患,禹和衆臣商議後決定,必須先逐共工。這樣,在共工和大禹之間,一場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其實自大禹來到地上,共工就一直在關注大禹的一舉一動,後來聽說大禹要驅逐自己,共工怒火沖天,大罵大禹不知天高地厚。隨即,共工率相柳等一羣水怪興風作浪,一霎時,狂風怒號,波濤沖天,巨大的水患,翻天覆地而來。

大禹看到共工如此囂張,當即命令童律、伯翳召集各地的神氏,聚集在東南方上的會稽山上,商榷討伐之事。最後,大禹派應龍率其部爲先鋒,自己率童律、庚辰、烏木由、虞餘、伯翳爲中軍,其他羣神爲兩翼,鋪天蓋地向共工發起了衝擊。

共工很快招架不住,大將相柳不敵應龍和庚辰、童律等的圍攻,首先敗下陣來。相繼,其他的水族也紛紛落馬被殺。共工見大勢已去,就憤然撞折了東南的不周山。

共工第三次觸折不周山,是在跟火神祝融打仗失敗之後。因爲世人那時供奉火神祝融,不供奉水神共工,共工不服,就跟祝融打了起來。可是無一例外,共工輸了,並且也是觸折了不周山。

這些是共工觸折不周山的故事。相傳,共工還有兩個很有名的臣子,一個叫相鯀,也叫相柳,長得人臉蛇身,渾身上下都是青黑一片,一共長着九個腦袋,能同時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另一個叫浮游,浮游死後變成了一頭紅熊,跑到了晉平公的屋子裏,把晉平公嚇出了一場大玻共工還有一個兒子,在冬至的時候死的,死後變成了厲鬼,常常來擾亂人間,他什麼都不怕,但是卻很怕紅豆,人們就拿紅豆來驅除他。

不知怎麼的,共工在後人的心目中總是留下不好的形象。

帶水的神話故事篇3:大禹治水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羣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裏。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爲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爲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裏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羣衆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裏,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爲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20xx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爲他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爲“禹域”,也就是說,這裏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