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傳說>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_大禹治水的民間故事

傳說 閱讀(3W)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關於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希望您喜歡閱讀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_大禹治水的民間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禹隱去龍身,幻化成一個英姿勃勃的少年,額上長着三隻閃光明亮的大眼睛。他痛恨天帝殘忍無道,濫發大水淹死人民,又殺了自己的父親。他決心治理好洪水,完成父業,解救人民。水神共工知道鯀的兒子禹又要來治水了,就成心和他作對,掀起了更大的洪波,一直從西方淹到空桑,就是現今山東曲阜的地方。整個中原變成了一片水國。

禹見共工這般兇橫,十分氣憤,感到要治平洪水,必須先除掉這個禍害。於是就召集天下諸神,在東南海岸的茅山,共商討伐共工的大事。

四方之神應邀而來。衆鳥之神伯益,衆林之神烏木由,掌管天條天律的天神童律,掌管時辰的天神庚辰,按時到了茅就連天上的夔龍、應龍也瞞着天帝參加了會議。唯有防風氏姍姍來遲。

禹見事情尚未開始,就有人不遵守號令,爲嚴明紀律,就命人把防風氏殺掉。一兩千年後的春秋時候,吳王和越王打仗,越王被圍困在會稽山。仗打得很激烈,會稽山都被毀平了。會稽山就是古茅山,因禹在這裏會聚諸神,計議事情,後就改叫會稽山。

人們從毀壞的山中發現了一節骨頭,這骨頭大得出奇,裝滿了整整一輛大車,幾匹壯馬還拉不動。有人請教孔子,孔子考證,這就是大禹治水時殺掉的防風氏的殘骨。可見當年禹的神力和威力之大了。

禹率領諸神和共工展開的激戰。共工於的是殘害人民的壞事,沒有誰願意幫助忙,很快就被打敗。只得潛水逃跑,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禹爲治是洪水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爲對整個地形:眈勢有所瞭解,使派大神大章和豎亥將土地丈量了一下。大章從東極走到西極,量的結果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零七十五步;豎亥從南極走到北極,量的結果也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零七十五步。在:丈量中,他們發現在廣闊的大地上除了無數個縱橫交錯的河流之外,還有很多個三百仞(八尺爲一仞)以上的深淵。

禹認爲要治理好洪水,除了父親的阻塞法外,還要用疏導法,江河要流通,深淵要填平。他親自率領人員,跋山涉水,頂風冒雨,察看地形,尋找河源和可以泄導洪水的地方。禹走遍了九洲萬國,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到過許多無人去過的處所,也見到了許多奇聞異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於是禹對治理洪水心裏有了底。他一方面命人疏通原來堵塞的河道,一方面命令應龍走在前面用尾巴劃地,在應龍劃線的地方,開鑿新的河道,導引四面八方的洪水歸流東方的大海,挖出來的土由神龜馱運去填平那百仞的深淵。

當時,黃河一帶是水災最嚴重的地方,也是治理二作最艱苦的困難的地方。禹帶領治水大軍,親自到黃河勘察地形,制定治理方案。

一天,當禹站在高高的山岸上,望着奔涌咆哮的滾滾濁流的時候,忽聽水中轟然一聲響,一個人面魚身的怪人從水中跳出來。那怪人雙手捧着一塊青石板來到禹的面前,自稱是黃河之神河伯,特來獻圖助禹治水。

禹接過石板一看,見上面刻着一些彎彎曲曲的天然波紋,標誌着中原地方大小河道的流向和水勢的情況。啊。這是一幅治河圖。禹高興極了,趕忙去謝河伯,河伯已翻身跳入水中不見了。有了治河圖的幫助,治理黃河的工作很順利,速度也加快,不久,就到了龍門山。

龍綿延數百里,橫亙在黃河。"遊,擋住奔騰直一的贊河去路,河水流水這裏,又回溯上去,使河水不斷增高,氾濫成災。只有鑿通龍門,方能使黃河水暢通無阻。

禹不畏艱難,不怕險阻,帶領大家合力開鑿龍門。夏天烈日當空,熱浪襲人,脣焦口乾;冬天,寒風呼嘯,滴水成冰.手腳凍裂。整整苦幹五個年頭,終於,鑿開7龍門山,黃河呼嘯着穿過龍,一瀉千里,直奔大海而去i

新鑿開的龍門,從此成一個神奇的地方。每天眷天,黃河裏的鯉魚都要游到這裏聚會,爭已恐後地向龍門上游跳去二跳過去的魚就變成龍,昇天而去;跳不過去的往往碰得頭破鰓裂。但它們毫不灰心,第二年春天,義會重到這裏界跳"龍",龍鑿通之後,禹的心裏順暢不少。

一次禹在中繼續察看地勢.偶然發現一個奇花異草遮掩的洞口,不知洞裏自'些什麼。通向哪裏。禹撥開草叢向洞中走去,洞幽深黑暗,冷氣襲人,走小久,氧亮光在前匝閃現,越向前走,亮光愈大,近前一年,原來是一條黑蛇,口銜夜!珠在爲他引路二他跟隨黑蛇來到一座寬廣叫亮的殿堂,一個人面蛇身之人坐上面,許多黑衣人分列兩旁,那黑蛇也變成黑衣人站在一邊。禹人出這人面蛇身之人就是那兒河神殳4#胥氏之子伏羲,忙恭敬地七前問候。

伏羲拿出自己發明的"八卦圖",交給禹,告訴他天、地、風、雷、水、火、土 、澤等各種自然物的性質,和它互相之間的關係,並告訴他如何制服相利用這些自然物的途徑和方法。伏羲預知禹後將肩負管理國家的重任.故傳給他八卦幽,好讓他爲民造福。

禹得到八卦圖後.悉心鑽鈿,果然在舌的治水工作雨接替舜做天子時,受益匪淺,從中得到很大幫禹治水來到淮河的桐耗隊飢尚未駐紮穩當,就見狂風驟起,石滾動,濁浪滔天。人個個被颳得暈頭轉向,睜不開眼,直不起腰。

禹很是奇怪二不久,在風雨聲中一個猴子模樣的怪物從水中躍出。這怪物名叫巫支祈,長着白腦袋,青身子,高額頭,低鼻染,兩隻眼睛滴溜溜亂轉,放出金光,脖子一伸有幾百尺長,身子有九頭象那麼大,只聽他嘶聲叫着:"禹,你攪得我們元處藏身,我和你拼!"說完,像閃電一樣向禹撲來。

禹身旁的天神童律疾步上前,長戟一舉截住怪物大戰起來。那怪物行動迅速,步履敏捷,閃挪跳躍, 十分靈活,童律雖把長戟舞得飛轉,卻戰勝不了怪物。禹叫大神烏木由替換下童律。烏木由身高力大,每一刀砍去,都如泰壓頂,眼看就要砍倒怪物,又被它靈巧地逃開了。直累得鳥木由氣喘吁吁,汗流不下。掌管時問的天神庚辰在一旁急,叫聲:"烏木由,你歇一歇,我來對付它。"說完後舞雙劍向巫支祈刺去。巫支祈縱身一躲,剛躲過這支劍,另一支劍又刺來。巫支祈也毫不示弱地舉刀迎上去。兩個都身靈手快,行動迅捷。只見刀來劍往,你越我落,從水裏打到陸地,又從地上打到天上。巫支祈雖然行動迅速,到底不如時問來得快,漸漸氣力不支,剛想往水裏鑽,被庚辰一把抓住,摜向岸邊。童律和烏木由等大神忙上前緊緊按往,用條大鐵鏈鎖住,又在它的鼻子上穿上金鈴,鎮壓在淮陰的龜腳下。

降伏巫支祈,禹帶領大家疏川導滯,順利地把淮水引向大海。當禹治理洪水到達塗 的時候,已是三十歲了。他想:"我的年齡不小了。如果我應該結婚的話,就讓什麼東西來旺示吧!"他剛想到這裏,就見一頭長着九條尾巴的白狐狸出現在禹面前。禹記起塗的一酋民問歌謠:

誰見了九條尾巴的白狐狸,

誰就司以做國王;準娶了塗山的女子;誰就會家道興旺。禹很高興,訪得塗 有一美麗賢慧的女子,名叫女嬌,就請人說合,在臺桑結子婚。

禹婚後第三天,就離家繼續治理洪水。他的妻子女嬌甘願分擔丈夫自:勞辛,也跟隨禹。禹治水到哪裏,她就跟隨到鄖裏。禹治水到河南偃師東南的時候,遇到軒轅的阻擋。軒轅高勢險,怪石林立,樹林陰森,擋住水的道路。禹爲打通軒轅,便化作一頭黑熊,運用自己的神力來鑿山開路。禹化作黑熊的時候,不巧被給他送飯來的妻子女嬌看見了。女嬌大吃一驚,丟下飯籃轉身就逃。她一面逃一面落淚,不想自己嫁的丈夫竟是一頭熊。

禹見妻子跑了,連忙追去,怨向她解釋一下誤會,慌忙。忘記了恢復自己的人形。

女嬌見黑熊追來,心中更加害怕。雖然她已身懷有孕.行動不便.還是拼命地逃呀、逃逃到子嵩腳下,她實在跑不動了.就站在那裏化作一塊石頭。

禹見妻子化成子石頭,撲上去抱住石頭哭道:"女嬌,快變回來吧,我不是熊。我是你的大禹呀!"

但是。石頭屹立着動也不動,變不回女嬌了。禹更加難受地抱住石頭哭道:"女嬌,你變不回來,就把兒子還給我吧:"

石頭轟的一聲裂開了,生出一個白胖胖的嬰兒,禹趕忙上前接住兒子,緊緊摟在懷裏。他無限感激地對石頭說:"謝謝,女嬌你石生子。就給孩子取名叫'啓',作爲塒你的紀念吧。"

禹帶領着孩子.走遍了全中國,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終於把洪水治理好。

治平子洪水,人民又能安居樂業,過上美好的生活。人民感謝他,諸候們敬重他。當時的皇帝舜見禹有功有德,就把王位傳讓給他。

禹當了天子之後,克勤克儉,又爲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事。後來,禹死了,他把屍骸留在大地上,靈魂卻飛上了天,仍然做了神仙。

大禹治水遺蹟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爲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塗山既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爲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留有禹王宮、啓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啓之地的)臺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蹟,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曆史,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憑弔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

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爲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爲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爲邦本、科學創新等爲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大禹治水的經過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爲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衆被大水吞沒。我乘坐着四種交通工具, 順着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衆。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裏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種糧食,爲民衆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衆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着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餘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峯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爲“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羣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着、指揮着。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爲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爲石,方生啓。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啓生。

史記·夏本紀》“予娶塗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司馬貞索隱:“《系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亦稱“ 女嬌”、“ 女趫”。

《尚書·虞書·益稷》篇雲:“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呂氏春秋》曰:“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華陽國志·巴志》:“ 禹娶於塗,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啓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

《莊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爲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啓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和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

大禹的軼事典故

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啓正被母親抱在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塗山儘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爲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臺上,四方諸侯按着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爲禮,大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衆,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爲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爲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爲了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着九州,其中豫州鼎爲中央大鼎,豫州即爲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爲“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大禹的人物生平

早期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爲禹應爲顓頊六世孫)。出生地有爭議(一說在汶山石紐地區;一說在石坳。母親是有辛氏(今山東曹縣)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着禹被任命爲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爲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着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爲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裏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20xx年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氾濫的災禍。因爲治洪水有功,人們爲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爲“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爲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即位

《孟子·萬章上》載“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古本竹書紀年》載“禹居陽城” ,《世本·居篇》載“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史記·夏本記》則說“禹辭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從有關文獻看,夏禹與陽城、平陽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稱爲夏曆,以建寅之月爲正月。《說苑》記載大禹“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東行,到了會稽後去世(竹書紀年載爲四十五年),皇甫謐認爲禹享年一百歲左右。禹去世後,其子啓繼夏朝天子位。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關於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希望您喜歡閱讀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禹隱去龍身,幻化成一個英姿勃勃的少年,額上長着三隻閃光明亮的大眼睛。他痛恨天帝殘忍無道,濫發大水淹死人民,又殺了自己的父親。他決心治理好洪水,完成父業,解救人民。水神共工知道鯀的兒子禹又要來治水了,就成心和他作對,掀起了更大的洪波,一直從西方淹到空桑,就是現今山東曲阜的地方。整個中原變成了一片水國。

禹見共工這般兇橫,十分氣憤,感到要治平洪水,必須先除掉這個禍害。於是就召集天下諸神,在東南海岸的茅山,共商討伐共工的大事。

四方之神應邀而來。衆鳥之神伯益,衆林之神烏木由,掌管天條天律的天神童律,掌管時辰的天神庚辰,按時到了茅就連天上的夔龍、應龍也瞞着天帝參加了會議。唯有防風氏姍姍來遲。

禹見事情尚未開始,就有人不遵守號令,爲嚴明紀律,就命人把防風氏殺掉。一兩千年後的春秋時候,吳王和越王打仗,越王被圍困在會稽山。仗打得很激烈,會稽山都被毀平了。會稽山就是古茅山,因禹在這裏會聚諸神,計議事情,後就改叫會稽山。

人們從毀壞的山中發現了一節骨頭,這骨頭大得出奇,裝滿了整整一輛大車,幾匹壯馬還拉不動。有人請教孔子,孔子考證,這就是大禹治水時殺掉的防風氏的殘骨。可見當年禹的神力和威力之大了。

禹率領諸神和共工展開的激戰。共工於的是殘害人民的壞事,沒有誰願意幫助忙,很快就被打敗。只得潛水逃跑,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禹爲治是洪水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爲對整個地形:眈勢有所瞭解,使派大神大章和豎亥將土地丈量了一下。大章從東極走到西極,量的結果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零七十五步;豎亥從南極走到北極,量的結果也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零七十五步。在:丈量中,他們發現在廣闊的大地上除了無數個縱橫交錯的河流之外,還有很多個三百仞(八尺爲一仞)以上的深淵。

禹認爲要治理好洪水,除了父親的阻塞法外,還要用疏導法,江河要流通,深淵要填平。他親自率領人員,跋山涉水,頂風冒雨,察看地形,尋找河源和可以泄導洪水的地方。禹走遍了九洲萬國,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到過許多無人去過的處所,也見到了許多奇聞異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於是禹對治理洪水心裏有了底。他一方面命人疏通原來堵塞的河道,一方面命令應龍走在前面用尾巴劃地,在應龍劃線的地方,開鑿新的河道,導引四面八方的洪水歸流東方的大海,挖出來的土由神龜馱運去填平那百仞的深淵。

當時,黃河一帶是水災最嚴重的地方,也是治理二作最艱苦的困難的地方。禹帶領治水大軍,親自到黃河勘察地形,制定治理方案。

一天,當禹站在高高的山岸上,望着奔涌咆哮的滾滾濁流的時候,忽聽水中轟然一聲響,一個人面魚身的怪人從水中跳出來。那怪人雙手捧着一塊青石板來到禹的面前,自稱是黃河之神河伯,特來獻圖助禹治水。

禹接過石板一看,見上面刻着一些彎彎曲曲的天然波紋,標誌着中原地方大小河道的流向和水勢的情況。啊。這是一幅治河圖。禹高興極了,趕忙去謝河伯,河伯已翻身跳入水中不見了。有了治河圖的幫助,治理黃河的工作很順利,速度也加快,不久,就到了龍門山。

龍綿延數百里,橫亙在黃河。"遊,擋住奔騰直一的贊河去路,河水流水這裏,又回溯上去,使河水不斷增高,氾濫成災。只有鑿通龍門,方能使黃河水暢通無阻。

禹不畏艱難,不怕險阻,帶領大家合力開鑿龍門。夏天烈日當空,熱浪襲人,脣焦口乾;冬天,寒風呼嘯,滴水成冰.手腳凍裂。整整苦幹五個年頭,終於,鑿開7龍門山,黃河呼嘯着穿過龍,一瀉千里,直奔大海而去i

新鑿開的龍門,從此成一個神奇的地方。每天眷天,黃河裏的鯉魚都要游到這裏聚會,爭已恐後地向龍門上游跳去二跳過去的魚就變成龍,昇天而去;跳不過去的往往碰得頭破鰓裂。但它們毫不灰心,第二年春天,義會重到這裏界跳"龍",龍鑿通之後,禹的心裏順暢不少。

一次禹在中繼續察看地勢.偶然發現一個奇花異草遮掩的洞口,不知洞裏自'些什麼。通向哪裏。禹撥開草叢向洞中走去,洞幽深黑暗,冷氣襲人,走小久,氧亮光在前匝閃現,越向前走,亮光愈大,近前一年,原來是一條黑蛇,口銜夜!珠在爲他引路二他跟隨黑蛇來到一座寬廣叫亮的殿堂,一個人面蛇身之人坐上面,許多黑衣人分列兩旁,那黑蛇也變成黑衣人站在一邊。禹人出這人面蛇身之人就是那兒河神殳4#胥氏之子伏羲,忙恭敬地七前問候。

伏羲拿出自己發明的"八卦圖",交給禹,告訴他天、地、風、雷、水、火、土 、澤等各種自然物的性質,和它互相之間的關係,並告訴他如何制服相利用這些自然物的途徑和方法。伏羲預知禹後將肩負管理國家的重任.故傳給他八卦幽,好讓他爲民造福。

禹得到八卦圖後.悉心鑽鈿,果然在舌的治水工作雨接替舜做天子時,受益匪淺,從中得到很大幫禹治水來到淮河的桐耗隊飢尚未駐紮穩當,就見狂風驟起,石滾動,濁浪滔天。人個個被颳得暈頭轉向,睜不開眼,直不起腰。

禹很是奇怪二不久,在風雨聲中一個猴子模樣的怪物從水中躍出。這怪物名叫巫支祈,長着白腦袋,青身子,高額頭,低鼻染,兩隻眼睛滴溜溜亂轉,放出金光,脖子一伸有幾百尺長,身子有九頭象那麼大,只聽他嘶聲叫着:"禹,你攪得我們元處藏身,我和你拼!"說完,像閃電一樣向禹撲來。

禹身旁的天神童律疾步上前,長戟一舉截住怪物大戰起來。那怪物行動迅速,步履敏捷,閃挪跳躍, 十分靈活,童律雖把長戟舞得飛轉,卻戰勝不了怪物。禹叫大神烏木由替換下童律。烏木由身高力大,每一刀砍去,都如泰壓頂,眼看就要砍倒怪物,又被它靈巧地逃開了。直累得鳥木由氣喘吁吁,汗流不下。掌管時問的天神庚辰在一旁急,叫聲:"烏木由,你歇一歇,我來對付它。"說完後舞雙劍向巫支祈刺去。巫支祈縱身一躲,剛躲過這支劍,另一支劍又刺來。巫支祈也毫不示弱地舉刀迎上去。兩個都身靈手快,行動迅捷。只見刀來劍往,你越我落,從水裏打到陸地,又從地上打到天上。巫支祈雖然行動迅速,到底不如時問來得快,漸漸氣力不支,剛想往水裏鑽,被庚辰一把抓住,摜向岸邊。童律和烏木由等大神忙上前緊緊按往,用條大鐵鏈鎖住,又在它的鼻子上穿上金鈴,鎮壓在淮陰的龜腳下。

降伏巫支祈,禹帶領大家疏川導滯,順利地把淮水引向大海。當禹治理洪水到達塗 的時候,已是三十歲了。他想:"我的年齡不小了。如果我應該結婚的話,就讓什麼東西來旺示吧!"他剛想到這裏,就見一頭長着九條尾巴的白狐狸出現在禹面前。禹記起塗的一酋民問歌謠:

誰見了九條尾巴的白狐狸,

誰就司以做國王;準娶了塗山的女子;誰就會家道興旺。禹很高興,訪得塗 有一美麗賢慧的女子,名叫女嬌,就請人說合,在臺桑結子婚。

禹婚後第三天,就離家繼續治理洪水。他的妻子女嬌甘願分擔丈夫自:勞辛,也跟隨禹。禹治水到哪裏,她就跟隨到鄖裏。禹治水到河南偃師東南的時候,遇到軒轅的阻擋。軒轅高勢險,怪石林立,樹林陰森,擋住水的道路。禹爲打通軒轅,便化作一頭黑熊,運用自己的神力來鑿山開路。禹化作黑熊的時候,不巧被給他送飯來的妻子女嬌看見了。女嬌大吃一驚,丟下飯籃轉身就逃。她一面逃一面落淚,不想自己嫁的丈夫竟是一頭熊。

禹見妻子跑了,連忙追去,怨向她解釋一下誤會,慌忙。忘記了恢復自己的人形。

女嬌見黑熊追來,心中更加害怕。雖然她已身懷有孕.行動不便.還是拼命地逃呀、逃逃到子嵩腳下,她實在跑不動了.就站在那裏化作一塊石頭。

禹見妻子化成子石頭,撲上去抱住石頭哭道:"女嬌,快變回來吧,我不是熊。我是你的大禹呀!"

但是。石頭屹立着動也不動,變不回女嬌了。禹更加難受地抱住石頭哭道:"女嬌,你變不回來,就把兒子還給我吧:"

石頭轟的一聲裂開了,生出一個白胖胖的嬰兒,禹趕忙上前接住兒子,緊緊摟在懷裏。他無限感激地對石頭說:"謝謝,女嬌你石生子。就給孩子取名叫'啓',作爲塒你的紀念吧。"

禹帶領着孩子.走遍了全中國,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終於把洪水治理好。

治平子洪水,人民又能安居樂業,過上美好的生活。人民感謝他,諸候們敬重他。當時的皇帝舜見禹有功有德,就把王位傳讓給他。

禹當了天子之後,克勤克儉,又爲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事。後來,禹死了,他把屍骸留在大地上,靈魂卻飛上了天,仍然做了神仙。

大禹治水遺蹟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爲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塗山既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爲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留有禹王宮、啓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啓之地的)臺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蹟,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曆史,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憑弔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

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爲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爲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爲邦本、科學創新等爲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