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民間故事>

杭州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 閱讀(1.73W)

說起杭州就會想起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風景這麼好,關於他的民間故事當然不會少。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杭州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杭州民間故事

杭州民間故事篇一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見山下有塊八卦田。八卦田齊齊整整八隻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種着八種不同的莊稼。一年四季,八種莊稼呈現出八種不同的顏色。在八丘田當中,有個圓圓 的土墩,那就是半陰半陽的一個太極圖。 傳說,這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闢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個沒出息的皇帝丟掉了汴梁京城,帶着一大羣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們看看 西湖這塊地方風景好,便留下來,在鳳凰山腳下建造起 宮殿和花苑,仍舊是吃、喝、玩、樂,過着豪華糜爛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見皇帝這樣昏庸無道,都大爲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風聲一傳兩傳,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亂,心裏有點慌,便召集文武百官來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一時想不出一個應付的辦 法。後來,有個文官想出一個主意來,他說:“皇上呀,百姓的風言風語,無非是怨宮廷裏生活 過得太舒服。只要皇上開闢一塊籍田,說是親自領頭耕種呢,老百姓知道後,就會心服口服了。” 皇帝聽聽有道理,立刻發下一道聖旨說: “寡人深知民間疾苦,甚爲不安。今後開闢籍田躬耕,當與庶民共嘗甘苦……”

沒幾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開出來一塊籍田。 籍田四周,齊齊整整地打下八個大樁,豎起八根粗柱 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圍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規定皇帝在裏面耕田種地,平民百姓不許觀看。過了一些日子,籍田開好了。裏面共有八丘田,種着稻、麥、黍、稷、豆……八樣莊稼。在八丘田當中, 留着圓圓的一個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們同樣耕田種地,議論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莊稼該要鋤草澆肥的季節,皇帝又要出宮來“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貼滿天下,然後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張起了牛皮帷幕,方圓十里路上,都有御林軍把住,不準老百姓走近一步。 當時,有個種莊稼的老漢,他不相信皇帝真的會親自耕田種地,這天他半夜三更起來,乘着天黑,悄悄避過御林軍,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來洞裏。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那老漢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幹活啦,可是在這牛皮 帷幕之中還是空空的沒有一個人。一直等到太陽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見有羣人從皇宮裏出來,到了玉皇山旁, 走進牛皮帷幕裏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鋤草啦。老漢 再睜大眼睛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幾個太監在那兒鋤草,而皇帝和妃子們卻坐在中間的土墩上飲酒取樂哩!老漢見了憋着一肚皮悶氣,好容易耐到天黑,仍舊悄悄地摸下山來。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情形講給人們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全城老百 姓都知道了。 皇帝見到自己的把戲已經被人戳穿,後來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這一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杭州民間故事篇二

早年間,杭州有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這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雕了一輩子石頭,鬍鬚頭髮都白啦。別的什麼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紀老了,背駝啦,眼也花啦,但他仍舊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那石頭彷彿映着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長在石頭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頭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頭好比姑娘媳婦剌繡的白綾,才描上花樣兒還沒動手繡呢。老石匠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捨不得離開,便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揹回家來。

老石匠對着石頭看石頭看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這石頭好堅硬呀!一鑿下去只崩起一粉未,一錘下去只冒出幾顆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沒餒氣,只管一錘一鑿地雕下去。錘呀鑿呀,十日雕個瓣,百日刻朵花,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終於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風,向着朝霞,白玉似地開滿一樹。老石匠的心血嘔尺了,老石匠死在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裏,將他最後雕成的這塊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現啦!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每年春天,別的樹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卻已經盛開;夏天,別的樹兒剛青,石碑上梅樹早已一片蔥鬱;秋天,別的樹上葉兒落得一片不剩的時候,石碑上的梅樹纔開始落葉;冬天,西北風把別的梅樹亂和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樹挺立在那裏一動不動。

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將陰時,石碑上霧霧、潮滷滷的;天快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溼漉漉的。人們從這塊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時令節氣,天睛落雨。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錯安排;出門人該歇該行心裏有定準。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着一羣手下人,一到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開着。他高興極啦,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築起一堵圍牆,把那塊石碑圍進後花園裏,還堂而皇之地貼出佈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說奇怪也真奇怪,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裏,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便漸漸隱謝了。以後,不論天睛落雨,石碑上始終是陰沉沉、溼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不但沒有一絲光彩,而且變得難看極了。爲了這事,大官悶得飯不想吃,悉得覺睡不着,整天在石碑前後打轉轉。狗頭師爺見了,便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溼的緣故,如果在石碑腳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乾潮氣便會好了。”大官聽聽有道理,邊忙叫人搬來乾柴木炭。在老石匠地墳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轟的一聲,便爆裂開來,熊熊的火焰噴射得好遠好遠;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便燒死在裏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杆。

這塊奇妙的石碑是就這樣毀掉的!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杆”。

杭州民間故事篇三

王皇山半山腰的那個紫來洞,原先叫“飛龍洞”,因 爲那辰光洞裏面住着一條飛龍。這條飛龍纔怪哩,每隔十天,到晚上,它總要飛出洞來,在天空中飛騰翻舞, 吐出火珠,吹呀吸的。火珠一忽兒遠,一忽兒近,飛龍就追逐着,撲打嬉戲。這樣,火珠就紛紛散落下許多火星星來,火星落到哪裏,那裏就火燒。因此,飛龍出來一次,杭州就有許多人家遭殃。

大家都恨死了這條可惡的飛龍,但又沒法子治它,只好計算着它飛出來的時辰,男女老少都爬上屋頂,在屋頂上澆水,整夜整夜地守着。一面又敲鑼打鼓地恐嚇 飛龍,想叫它飛得遠一點。雖然這樣,杭州還要常常鬧火災。

這一天,杭州城裏來了個老鐵匠,手裏提着一把鐵錘,來到一家小客店投宿。可巧這天正是飛龍出洞的夜晚,店主全家都爬上屋頂去啦,沒人招呼他。老鐵匠見到這情景很奇怪,也爬上屋頂去。他問明白了這回事後,就不言不語地爬下屋頂,提着鐵錘,走啦。

這天飛龍在天空翻舞很久,火珠的火星,紛紛散落下來。等到老鐵匠回到小客店時,那店屋也燒掉了。店 主人一家正圍着搶救出來的一些破爛,在嚎陶大哭。 老鐵匠見了難過極啦,對店主人說了些勸慰的話, 又把身邊的一些零碎銀子都給了他,並且說:“你們不 要難過啦。剛纔我在玉皇山上親眼見到飛龍了。” 店主人謝過老鐵匠,聽他說到玉皇山見過飛龍,驚駭極啦,忙問道:“這是真的嗎?” 老鐵匠說:“是真的。我看見飛龍從洞裏飛出來,在 天空中拍打火珠,還見着飛龍飛回玉皇山在飛龍洞口睡覺哩!” 店主人聽了更加驚駭。因爲玉皇山是飛龍盤踞着的地方,沒人敢上去。 老鐵匠想了一想,忽然用手敲敲腦袋說:“有法子, 有法子,我有辦法降伏住這條飛龍!” 店主人聽了,忙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法子?” 老鐵匠說:“只要杭州城裏每戶人家能給我一把萊 刀,我就能降伏住飛龍。” 店主人望望老鐵匠,不象是個說大話的人,相信他是有辦法的。 這消息傳開後、人們聽了既驚又喜。爲了滅火消災,誰不願意出一把菜刀呢!沒幾天工夫,送來的菜刀就堆得象座小山。

老鐵匠請來全城鐵匠,砌了個鍊鐵爐,把菜刀都放 到爐裏熔化了,大家齊心合力,三天就鑄成了七隻大鐵缸。 許多人都聚攏來看這七隻大鐵缸,感到很奇怪。老 鐵匠請大家來擡擡看,有些青年人就捲起袖口上來試試,一擡,哈哈!足足要十九個人才能擡起一隻鐵缸哩! 於是,老鐵匠獨自跑上玉皇山,到飛龍洞口一看, 嘿,飛龍還在“呼呼”睡大覺哩!他飛快地跑了回來,大聲叫道:“大家快跟我去降伏飛龍呀!先來一百三十三個年輕力壯的人擡鐵缸,十九人擡一隻,跟我上山, 後面的人都得提滿一桶水跟着,聽我招呼。大家不要怕,我有鐵錘,飛龍如果動一動,我會跟它拼命的!”

大家跟着老鐵匠爬上玉皇山,到了飛龍洞口,那飛龍還“呼呼”睡得正香甜呢。老鐵匠悄悄叫大家用鐵缸把飛龍的兩條鬚子、四隻腳、一條尾巴壓住,因爲都壓在鬚毛上面,所以飛龍還沒覺着,老鐵匠舉着鐵錘對準飛龍腦門,如果飛龍驚醒,便一錘打下去。老鐵匠又招 呼後面的人把桶的水倒進鐵缸裏。到第七隻鐵缸的水 也快要倒滿的時候,不料有個人提着水桶絆倒了,桶裏的水潑開來,潑進飛龍鼻孔裏,惹得飛龍打了一個噴 嚏,卻把老鐵匠噴得人都看不見了。

飛龍覺得鬚鬚被什麼東西拉着,仰不起頭,一掙,才知道被壓住啦,於是一聲大吼,就地一翻滾,掙傷了鬚毛,身子一轉,一頭栽進飛龍洞裏。從地底下,一直鑽到安徽境內才鑽出來, 抖抖身子,飛往天空逃走啦。從那個時候起,就再也沒見飛龍回來過。 傳說杭州的飛龍洞是直通安徽的。

飛龍逃走了,那七隻鎮壓飛龍的大鐵缸還在飛龍洞洞口,排列得象天上的北斗星一樣,因此人們就稱呼這七隻缸爲“七星缸”。據說如果當時七隻缸都裝滿了水,那條飛龍將永遠彼釘在玉皇山上動彈不得了。

直到如今,杭州人還有句老話,“七星釘飛龍,只差水一 桶”,就是指的這個故事。

說起杭州就會想起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風景這麼好,關於他的民間故事當然不會少。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杭州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杭州民間故事篇一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見山下有塊八卦田。八卦田齊齊整整八隻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種着八種不同的莊稼。一年四季,八種莊稼呈現出八種不同的顏色。在八丘田當中,有個圓圓 的土墩,那就是半陰半陽的一個太極圖。 傳說,這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闢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個沒出息的皇帝丟掉了汴梁京城,帶着一大羣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們看看 西湖這塊地方風景好,便留下來,在鳳凰山腳下建造起 宮殿和花苑,仍舊是吃、喝、玩、樂,過着豪華糜爛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見皇帝這樣昏庸無道,都大爲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風聲一傳兩傳,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亂,心裏有點慌,便召集文武百官來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一時想不出一個應付的辦 法。後來,有個文官想出一個主意來,他說:“皇上呀,百姓的風言風語,無非是怨宮廷裏生活 過得太舒服。只要皇上開闢一塊籍田,說是親自領頭耕種呢,老百姓知道後,就會心服口服了。” 皇帝聽聽有道理,立刻發下一道聖旨說: “寡人深知民間疾苦,甚爲不安。今後開闢籍田躬耕,當與庶民共嘗甘苦……”

沒幾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開出來一塊籍田。 籍田四周,齊齊整整地打下八個大樁,豎起八根粗柱 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圍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規定皇帝在裏面耕田種地,平民百姓不許觀看。過了一些日子,籍田開好了。裏面共有八丘田,種着稻、麥、黍、稷、豆……八樣莊稼。在八丘田當中, 留着圓圓的一個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們同樣耕田種地,議論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莊稼該要鋤草澆肥的季節,皇帝又要出宮來“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貼滿天下,然後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張起了牛皮帷幕,方圓十里路上,都有御林軍把住,不準老百姓走近一步。 當時,有個種莊稼的老漢,他不相信皇帝真的會親自耕田種地,這天他半夜三更起來,乘着天黑,悄悄避過御林軍,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來洞裏。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那老漢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幹活啦,可是在這牛皮 帷幕之中還是空空的沒有一個人。一直等到太陽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見有羣人從皇宮裏出來,到了玉皇山旁, 走進牛皮帷幕裏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鋤草啦。老漢 再睜大眼睛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幾個太監在那兒鋤草,而皇帝和妃子們卻坐在中間的土墩上飲酒取樂哩!老漢見了憋着一肚皮悶氣,好容易耐到天黑,仍舊悄悄地摸下山來。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情形講給人們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全城老百 姓都知道了。 皇帝見到自己的把戲已經被人戳穿,後來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這一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杭州民間故事篇二

早年間,杭州有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這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雕了一輩子石頭,鬍鬚頭髮都白啦。別的什麼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紀老了,背駝啦,眼也花啦,但他仍舊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那石頭彷彿映着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長在石頭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頭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頭好比姑娘媳婦剌繡的白綾,才描上花樣兒還沒動手繡呢。老石匠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捨不得離開,便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揹回家來。

老石匠對着石頭看石頭看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這石頭好堅硬呀!一鑿下去只崩起一粉未,一錘下去只冒出幾顆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沒餒氣,只管一錘一鑿地雕下去。錘呀鑿呀,十日雕個瓣,百日刻朵花,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終於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風,向着朝霞,白玉似地開滿一樹。老石匠的心血嘔尺了,老石匠死在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裏,將他最後雕成的這塊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現啦!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每年春天,別的樹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卻已經盛開;夏天,別的樹兒剛青,石碑上梅樹早已一片蔥鬱;秋天,別的樹上葉兒落得一片不剩的時候,石碑上的梅樹纔開始落葉;冬天,西北風把別的梅樹亂和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樹挺立在那裏一動不動。

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將陰時,石碑上霧霧、潮滷滷的;天快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溼漉漉的。人們從這塊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時令節氣,天睛落雨。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錯安排;出門人該歇該行心裏有定準。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着一羣手下人,一到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開着。他高興極啦,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築起一堵圍牆,把那塊石碑圍進後花園裏,還堂而皇之地貼出佈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說奇怪也真奇怪,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裏,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便漸漸隱謝了。以後,不論天睛落雨,石碑上始終是陰沉沉、溼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不但沒有一絲光彩,而且變得難看極了。爲了這事,大官悶得飯不想吃,悉得覺睡不着,整天在石碑前後打轉轉。狗頭師爺見了,便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溼的緣故,如果在石碑腳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乾潮氣便會好了。”大官聽聽有道理,邊忙叫人搬來乾柴木炭。在老石匠地墳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轟的一聲,便爆裂開來,熊熊的火焰噴射得好遠好遠;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便燒死在裏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杆。

這塊奇妙的石碑是就這樣毀掉的!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