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中國皇帝故事500字

歷史故事 閱讀(6.87K)

歷史故事對於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歷史故事的選擇,必須遵循真實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探究性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明理啓智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中國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皇帝故事500字

中國皇帝故事篇一:李淵買戰馬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農曆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

農曆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

在此危急情勢下,李世民說:“事情緊急,可以舉事了。”

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

於是,李淵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時間裏便招到數千人。

就在李淵信心滿滿將要出兵的時候,突然大謀士劉文靜提醒李淵說:“唐公,現在兵員不是問題,關鍵是缺馬,沒有騎兵,平原作戰我們必將失敗。”

當時,中原大地非常缺馬,李淵陷入了沉思,問怎麼辦。劉文靜說:“可以以結盟的形式穩住突厥人,然後向他們買馬。”

李淵大喜,立刻寫了一封信,內容是: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派人帶着信和珠寶出使突厥。

始畢可汗看過信之後,他最恨隋煬帝,同意和李淵聯盟,六月十八日,始畢可汗的使者康鞘利來了,送來價格有些高的1000匹戰馬,很明顯始畢可汗知道李淵現在缺戰馬,想趁機敲一筆。

他想錯了,李淵雖然用很高的規格招待康鞘利,但對戰馬挑挑揀揀,只買了500匹,然後說什麼也不要了。

劉文靜、裴寂等人很着急,說:“唐公,咱們現在很缺馬,始畢可汗送馬上門,雖然價格貴了點兒,但咱們正在周馬之際,應該全買下來,如果您缺錢,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錢,把剩下的馬匹買下來。”

李淵對大家說:“突厥人有的是馬,始畢可汗爲了趁機謀利,才送馬上門。我之所以沒全買,不是買不起,而是擔心全買了以後,他們就會知道咱們的急迫,送來的馬不但不好,價格會越來越高,最終我們沒買幾批就買不起了。我現在只買一半,向他們示窮和挑剔,他們會一批一批送好馬過來,而且維持在這個價格上,我們就會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馬,這纔是長久之計。”

後來的情況和李淵的預想一樣,大家無不稱讚李淵的智慧。

中國皇帝故事篇二:歷史上宋真宗曾“裁員”十九萬人

危機讓人失常,當下的金融危機也是一樣,譬如“財源滾滾”等許多善意詞彙因爲和“裁員”等詞存在諧音部分,所以,被很多人打入冷宮,不再使用。

其實,“裁員”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北宋真宗年間的大裁員一次性就砍掉十九萬人,規模之下、力度之狠,堪稱歷史之冠。

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雖然是軍人出身,但卻義無反顧地背叛了自己的階級。這是因爲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槍桿子裏出政權是常有的事。

趙匡胤靠武力獲得了政權,對軍人的危害性深有體會。爲此,他經過多年的摸索,建立一套史上覆雜程度僅次於遼國的官僚體制,而且這套制度比更年期的女人還善變。

這套官制看着麻煩,但作用是明顯的。這裏的作用分正作用和副作用,先說正作用。這套讓人抓狂的制度通過增設官僚機構層次、官官相互牽制的的方式,成功地分割了權力。但是,正作用後來逐漸淡去,副作用卻越來越大,因爲這套制度無形中增加了官員數量;同時,科舉取士的方式也使更多的人進入官僚階層,僅宋太宗當政的20xx年間,進士科取就達近萬名,而整個唐代290年間進士總數纔不過六千。

官職氾濫,造成了大批的閒散官員。在宋朝的任官制度中,實行了官職分離的任職辦法,既“名與實分”“官與職分”,官制分官、職、差遣的區別。

“官”只是表明級別和領取俸祿的依據,“職”是給文臣所加的學士、直閣一類的榮譽稱號。而真正管理事務是“差遣”。官員高俸祿必然使朝廷負擔日益沉重,至英宗時,已經出現了財政赤字,僅奔馳二年(1065)年財政赤字就多達1570萬貫。

在剛剛即位的宋真宗一籌莫展的時候,大臣陳彭年上書建議從五個方面調整政策,緩解社會矛盾,指出“此五者,實經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這有益於“經世”“致治”的五項方針中,就包括“省冗員”。

趙恆一看可行,就於鹹平四年(1001)六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裁員,共記下崗分流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第二年五月,又進一步“減河北冗官”。

事實證明,這是次治標不治本的裁員行動,因爲導致“冗員”的宋朝官僚體制並沒有絲毫鬆動,因而在不久之後,宋朝很快又回到了上身強大、下身癱瘓的財政困境中,即使王安石上臺,也沒有改變這種局面。

中國皇帝故事篇三:晉文公重耳

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年老的時候,寵愛一個妃子驪姬,想把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爲太子,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太子一死,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險,逃到別的諸侯國去避難了。

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了內亂。後來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處逃難。重耳在晉國算是一個有聲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願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國住了十二年,因爲發現有人行刺他,又逃到衛國。衛國看他是個倒運的公子,不肯接待他。

他們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地方,實在餓得厲害,正瞧見幾個莊稼人在田邊吃飯。重耳他們看得更加口饞,就叫人向他們討點吃的。

莊稼人懶得理他們,其中有一個人跟他們開個玩笑,拿起一塊泥巴給他們。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動手揍人了。

隨從的有個叫狐偃的連忙攔住,接過泥巴,安慰重耳說:“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給我們送土地來啦,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嗎?”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臺階,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來到齊國。那時齊桓公還在,待他挺客氣,送給重耳不少車馬和房子,還把本族一個姑娘嫁給重耳。

重耳覺得留在齊國挺不錯,可是跟隨的人都想回晉國。

隨從們揹着重耳,聚集在桑樹林裏商量回國的事。沒想到桑樹林裏有一個女奴在採桑葉,把他們的話偷聽了去,告訴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對重耳說:“聽說你們要想回晉國去,這很好哇!”

重耳趕快辯白,說:“沒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勸他回國,說:“您在這兒貪圖享樂,是沒有出息的。”可重耳總是不願意走。當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隨從們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車裏,送出齊國,等重耳醒來,已離開齊國很遠了。

以後,重耳又到了宋國。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對狐偃說:“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們實在沒有力量發兵送他回去。”

狐偃說:“這我們全明白,我們就不再打擾你們了。”

離開宋國,又到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做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楚成王對待重耳好,重耳也對成王十分尊敬。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的時候,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將來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說:“金銀財寶貴國有的是,叫我拿什麼東西來報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說:“這麼說,難道就不報答了嗎?”

重耳說:“要是託大王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讓兩國的百姓過太平的日子。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聽了並不在意,卻惹惱了旁邊的楚國大將成得臣。等宴會結束,重耳離開後,成得臣對楚成王說:“重耳說話沒有分寸,將來準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還不如趁早殺了他,免得以後吃他的虧。”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見,正好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國(都城雍,在今陝西鳳翔東南)去了。

原來秦穆公曾經幫助重耳的異母兄弟夷吾當了晉國國君。沒想到夷吾做了晉國國君以後,反倒跟秦國作對,還發生了戰爭。夷吾一死,他兒子又同秦國不和。秦穆公才決定幫助重耳回國。

公元前636年,秦國護送重耳的大軍過了黃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