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600字

歷史故事 閱讀(2.09W)

歷史故事是國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歷史課堂更有趣味性,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課堂還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6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600字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一:歷史上的最悲催的皇帝

中國歷史朝代中,有周朝這樣長達800多年的長命王朝,也有王莽這樣只有他一個皇帝的短命政權,這還不是最慘的。

在歷史上有一個朝代的兩個政權的皇帝們最慘,他們要麼被殺,要麼被毒死,還有這兩個政權同出一脈,甚是悲慘,這兩個政權就是南北朝的東西魏。

東西魏其實是源於北魏,這個還是要從北魏說起。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後期國內動亂,鮮卑人拓跋珪趁機自稱爲王,在公元386年建立國號“魏”,就是史稱的“北魏”,拓跋珪也是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

北魏初期,在當時政權中並不是很強。經過休養生息,趁後燕政權動亂,率兵討伐,成功吞併了後燕,後期也先後吞併了大夏、北燕和北涼,統一了北方,成了北方最強的政權。

在常年徵兵征戰過程中,北魏鮮卑人常常出現民族屠殺,民族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有所緩和,但是貴族由於過於剝削人民,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人民開始反抗,起義年年都有。

爲了緩和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馮太后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遷都洛陽、推行漢化,而對北方的邊防不再重視,邊防將領的地位大幅下降,他們對北魏大爲不滿。後來,胡太后毒死孝明帝,開始掌握朝政。各方勢力以給孝明帝報仇爲藉口,進軍洛陽,慢慢開始控制朝政。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正式滅亡。

東魏,由高歡把持,他立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爲帝,即東魏孝靜帝。高歡死後,他的次子高洋繼承父位,權力更大了,不滿足當人臣,逼迫孝靜帝退位,自己當皇帝,國號“齊”。自此,東魏滅亡,孝靜帝也被用毒酒毒死,東魏歷經一帝,共20xx年。

西魏,由宇文泰控制,他立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爲帝,即西魏文帝。元寶炬作爲傀儡皇帝,與宇文泰保持微妙的君臣關係,在位20xx年,最後正常駕崩了。

西魏第二位皇帝,廢帝元欽,繼位不久,就被宇文泰廢掉,在位4年,後被毒死。西魏末任皇帝,恭帝拓跋廓 ,宇文泰強制他改爲複姓拓跋氏,宇文泰死後,其侄宇文護逼拓跋廓把帝位禪讓給其子宇文覺,後拓跋廓被殺,在位4年。至此西魏正式滅亡,歷經三帝,共20xx年。

縱觀東西魏的皇帝,總共沒幾位,也都是傀儡皇帝,除了元寶炬能正常死亡,其他的幾位皇帝都不能善終,東西魏的皇帝們也是史上的最悲催的皇帝!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二:中國歷史上的足球狂人皇帝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說,足球的發源地在中國。現代足球,古稱蹴鞠。

《水滸傳》有個高俅,踢得一腳好球,是北宋末年足球俠。

“吹談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雜耍;亦胡亂學詩、書、辭、賦。”發跡之前,混在開封,陪一班公子哥兒鬥雞走馬,闖紅燈,拉皮條,搞點風花雪月,四處遊逛。後來犯事,捱了二十脊杖,被逐出首都,只能到淮西柳大郎處安身。

幾年後,哲宗大赦天下。老柳寫信,推薦小高回開封,投靠董將仕。但董將仕擔心這個破落客會帶壞孩子,於是修書一封,轉送小蘇學士。實誠人小蘇學士擔心惹禍上身,只留了他一夜,再轉送小王督太尉。

斯時高俅,像個皮球,被踢來踢去。幸虧某日,小王督太尉差他去給端王趙佶送篦子刀。趙佶正在興高采烈蹴鞠,一腳踢到了高俅身邊。

高俅一時技癢,忘掉磕頭,立馬盤、帶、挑、拉,那球像鰾膠粘在腳上、身上。趙佶大喜,引爲知己同道。高俅一腳定乾坤,暖了趙佶的心窩窩。

趙佶當即派人傳話給小王督太尉,謝謝你的篦子刀,俺老趙連刀帶人一併收下了。

不久,趙佶晉升爲宋徽宗,坐龍椅,順手扶了高俅幾把,小高被破格提拔,成了大宋三軍總司令。君臣從此不離不棄,演出了一場足壇雙雄會。

皇帝趙佶的愛好非常廣泛。其瘦金體書法獨孤求敗,工筆水墨富麗堂皇。其詩詞風格、意境幾可與南唐皇帝李煜媲美。作爲騎馬、射箭、奇花異石愛好者,接近專業水準。作爲足協主席兼球迷協會會長,不僅身先士卒,兢兢業業,在足球場上盡情奔馳,還利用權力規定:凡朝廷有大型宴會,必須有足球表演賽;喝到第六杯酒時,足球運動員必須上場(《東京夢華錄》)。

趙佶的家族血脈裏流淌着足球的基因。他的祖宗及子孫,均是足球狂人。

《宋史》說,太平興國五年三月,趙光義忽然青春勃發,帶一班親王、宰相、淮海國王、近臣,在莊肅的大明殿舉辦了一場足球友誼賽;隆興四年九月,孝宗趙昚坐在選德殿,興致勃勃檢閱了一場足球邀請賽。

《武林舊事》說,宋理宗趙昀過生日,舉國大慶,舉行了一場足球祝壽賽,參賽隊員達二十四人,包括陸寶等超級球星。

這也充分說明,宋朝的足球氛圍熱烈健康、積極向上,只要練好蹴鞠技,貨與帝王家,可以徹底改變命運,飛黃騰達。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三:歷史上宋真宗曾“裁員”十九萬人

危機讓人失常,當下的金融危機也是一樣,譬如“財源滾滾”等許多善意詞彙因爲和“裁員”等詞存在諧音部分,所以,被很多人打入冷宮,不再使用。

其實,“裁員”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北宋真宗年間的大裁員一次性就砍掉十九萬人,規模之下、力度之狠,堪稱歷史之冠。

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雖然是軍人出身,但卻義無反顧地背叛了自己的階級。這是因爲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槍桿子裏出政權是常有的事。

趙匡胤靠武力獲得了政權,對軍人的危害性深有體會。爲此,他經過多年的摸索,建立一套史上覆雜程度僅次於遼國的官僚體制,而且這套制度比更年期的女人還善變。

這套官制看着麻煩,但作用是明顯的。這裏的作用分正作用和副作用,先說正作用。這套讓人抓狂的制度通過增設官僚機構層次、官官相互牽制的的方式,成功地分割了權力。但是,正作用後來逐漸淡去,副作用卻越來越大,因爲這套制度無形中增加了官員數量;同時,科舉取士的方式也使更多的人進入官僚階層,僅宋太宗當政的20xx年間,進士科取就達近萬名,而整個唐代290年間進士總數纔不過六千。

官職氾濫,造成了大批的閒散官員。在宋朝的任官制度中,實行了官職分離的任職辦法,既“名與實分”“官與職分”,官制分官、職、差遣的區別。

“官”只是表明級別和領取俸祿的依據,“職”是給文臣所加的學士、直閣一類的榮譽稱號。而真正管理事務是“差遣”。官員高俸祿必然使朝廷負擔日益沉重,至英宗時,已經出現了財政赤字,僅奔馳二年(1065)年財政赤字就多達1570萬貫。

在剛剛即位的宋真宗一籌莫展的時候,大臣陳彭年上書建議從五個方面調整政策,緩解社會矛盾,指出“此五者,實經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這有益於“經世”“致治”的五項方針中,就包括“省冗員”。

趙恆一看可行,就於鹹平四年(1001)六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裁員,共記下崗分流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第二年五月,又進一步“減河北冗官”。

事實證明,這是次治標不治本的裁員行動,因爲導致“冗員”的宋朝官僚體制並沒有絲毫鬆動,因而在不久之後,宋朝很快又回到了上身強大、下身癱瘓的財政困境中,即使王安石上臺,也沒有改變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