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

歷史故事 閱讀(2.4W)

歷史故事即生動又有趣,符合現代國中生的心理狀態,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國中思維發展的需要,同時,巧妙地講解歷史故事也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最後,講故事的題材也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篇一:荷花灣裏的鯉魚少年

嶗山柳樹臺下,有個荷花灣,灣四周的柳條鞭鞭兒,叫風一刮,撒歡歡兒,灣裏住着一條大鯉魚。

老人說:這大鯉魚有千年道行,這鯉魚兒愛戲水兒,每天在水皮上冒三冒,竄三竄,引得看景的人兒像趕大集。

荷花灣旁有個荷花村,村裏有戶大戶人家,家有好地千畝,房子百間,就是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名叫秋波。

這秋波,從小就像王母娘娘蹲天庭----坐的是那冷寒宮,眼看就是十八歲了,婚姻嘛,高不成,低不就,弄得爹害愁,娘害愁,一年三百六,全家都害愁。

這年春暖花開,秋波黑夜睡不着,擡頭看看天上那個圓月兒,明晃晃的像面大鏡子;那晴天兒,藍絨絨的像匹大綢子兒,她慢悠悠地開門出了村,來到荷花灣邊看光景兒,看着,看着,就見灣中間兒起了一點浪花兒,冒起了一股浪頭兒,好像一枝白蓮花兒,上面站着一個美少年,這工夫,就見浪推水,水推蓮,載着那少年,浮浮飄飄上了岸,嚇得秋波拔腿就往回跑,那個少年在後緊緊趕,一個不叫,一個不喚,只聽風颳衣裳嘩嘩響,出出溜溜進了莊。

秋波一進大門,“咣噹”一聲把門關上,她進了門還不放心,順着門縫往外看:見那少年在外不言也不語,光朝着她笑,笑的那個甜勁兒,就像那熟透了的紅蘋果。

從那往後,每當夜裏月光光的藍緞天的夜晚兒,秋波就偷偷從大門縫向外看,每次都看見門外那少年的笑臉兒,她越看越愛看,越看越仔細,看也看不夠兒,心裏想:這人可是個好人呀!

又是一個月明夜晚,秋波正從門縫往外看,只見一會兒雲遮月,陰了天,嘩嘩地大雨也就下來了,把門外那少年淋成了個落水雞,她心裏想:看看,人家不都是爲了我呀!想到這裏,把門一開說:“快進來吧,看你淋的多難受!”

那少年道:“能看見你一眼也就歡喜啦!”說着就跟進門來,不用說,秋波給他扭了扭衣裳,又烘又烤,眨眼間衣裳也就幹了,少年穿上衣裳說:“謝謝大姐姐。”笑笑就走了。

從那往後,有時候白天,有時候瞎晚兒,一陣清風過後,那少年就來了,來後,拉幾句家常,又一陣清風地走了。

天長日久,秋波問他:“你到底家住哪裏,怎麼不和我說說呢?”

“說出來恐你害怕。”

“你爲人挺好的,我怕什麼呀?”

“我是個鯉魚精呀!”

“我早有個八九兒,鯉魚精住灣底,來到人間幹麼的?”

“幹什麼的?想娶人間大閨女,大姐、大姐,許不許?”

“我願意,就怕老爹他不許。”

“你許、我許、咱倆許,不關老爹什麼事。”秋波一尋思可也對,於是小兩口就更好起來了。

你說城牆倒厚吧?它也透風啊,每晚小兩口兒拉呱到夜深,老爹還能聽不見個風聲兒?自打秋波把那少年留在家裏過夜,她爹聽見屋裏有兩人說話聲,每天夜晚在窗外偷聽話兒,三聽二聽,聽出個門道來,知道是荷花灣裏的鯉魚精作的怪,要打罵自己的女兒吧?就這麼一個獨生閨女又不捨得;聽之任之吧?若傳出去,叫人家知道,也就丟盡了老臉。

末了,他咬咬牙,跺跺腳,朝着大鯉魚下火了,就趁灣裏的鯉魚精白天正睡覺的機會,打發人拖馬拉,弄來了一個白灰山,一聲令下白灰全進了荷花灣,這可不好啦,大鯉魚還不等醒過來,就活活的給煮死了,漂上了水面來,鯉魚精被煮死了,他還不捨氣,又叫人弄上岸砍巴砍巴,每家分給一段鯉魚肉,村裏人不知這裏面有故事,一見有魚誰不愛吃?都說:“咱村‘善人’開恩了。”

秋波一見爹把心上人害死了,真是心如刀絞,她哭了三天又三夜,哭一聲心上人兒,噘一聲不長人腸子的老爹爹,她一邊哭,一邊挨家挨戶收鯉魚骨,收起鯉魚骨,她一段段骨、一根根刺,排成了一個鯉魚架兒,守着鯉魚架兒,她哭出了淚,哭出了血,滴滴血淚滴到魚骨上,這一來可奇了:鯉魚骨上滴上了血,長出了肉;滴上淚,生出了皮;皮肉全是活鮮鮮的,就是不能翻個身兒。

秋波見鯉魚長肉長皮活不了,還是哭、哭、哭……她靠近嘴邊和它說:“活了吧,活了吧,活了咱倆一塊兒走!”一口氣噴進鯉魚嘴裏,只見那鯉魚翻了一個身,又蹦了兩個蹦兒,一陣清風鯉魚沒有了,站在眼前的是那個美少年!

這時,只見那美少年摘下了自己的擋浪帽,脫下了自己的鳧水衣,給秋波穿在身上,兩人一塊出了門,關上了門,閉上了戶,手拉手地往荷花灣裏去了。

老爹知道了這件事,可傻了眼,再也沒法兒治了。如果再把白灰往荷花灣裏撒,連自家的閨女也就沒命了,只好長嘆一聲,成全了他倆。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篇二:千年老參

很久以前,葦子峪棒槌砬子村,有個叫劉軍的孩子,從小父母雙亡。鄰居尚大叔收養了他。

尚大叔家只有父女兩人,生活也很困難。

劉軍十三歲那年,尚大叔病了。劉軍很着急,想給大叔看病,可是沒有錢。

隔壁李大叔是個棒槌把頭,每年紅榔頭市的時候都要帶一幫人,去長白山放山挖棒槌。

劉軍與尚大叔的女兒小燕商量,要跟李大叔去挖棒槌,掙點錢好給尚大叔治病。小燕說:“你這麼小,李大叔不會帶你去的。”

劉軍說:“李大叔他們走時,我悄悄跟在後面,等到了長白山,他們也不能讓我自己回來。他們不讓我入夥,我就自己挖。”

小燕問:“能行嗎?”劉軍說:“行。”

小燕幫劉軍準備了要帶的東西。李大叔他們走的時候,劉軍就悄悄跟在後面,誰也沒發現。到了長白山劉軍才露面。

李大叔問:“你怎麼來了?”

劉軍說:“我要挖棒槌,賣錢給我叔看病。”

李大叔說:“你這麼小,能挖棒槌嗎?”

劉軍說:“你們能挖,我也能挖。”

李大叔要帶着劉軍,可是有人反對:“我們中途加人,不合挖棒槌的規矩,不吉利。”

劉軍說:“李大叔,我太小,和你們入夥,不公平。我自己單幹。你們別把我丟下就行。”

李大叔說:“好吧,這幾天咱們就在這住。你每天日頭落山前回到這裏。”李大叔又告訴他應如何找棒槌,如何挖棒槌。於是他們各幹各的。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李大叔他們挖了許多棒槌;劉軍卻是兩手空空,一棵也沒挖到。

一天晚上,李大叔偷偷找到劉軍說:“榔頭市已過了,再過兩天咱們就得回家了。可是你連一棵棒槌也沒挖到,不能就這樣空手回家呀。我這有兩顆棒槌,是我揹着他們拿的。你明天就說是你挖的。”

劉軍說:“李大叔,謝謝你。可是這棒槌我不能要。這是你們費力挖的。我不能不勞而獲呀。”不管李大叔怎麼說,劉軍就是不收。

第二天,劉軍一大早就起來放山了。他決心要在這最後兩天裏挖到棒槌。到了中午,劉軍來到一個小水灣旁。他又累又餓,想坐下休息一會。他剛坐下,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水灣旁有一隻蜘蛛在滾泥球,滾好後,放到一個小木匣裏。

劉軍覺得好玩,要拿回去給小燕妹妹看,連忙走過去,把蜘蛛裝到木匣裏,揣在了懷裏。他轉身要走,一擡頭,看見前邊一棵很粗的大樹的樹洞裏有一顆棒槌。他連忙跑過去,按照李大叔教他的辦法小心翼翼的挖了出來。

那棒槌很小。他想再:小也是棒槌呀。他扒了些楸樹皮,找了些苔蘚,把棒槌包好,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大夥見了,笑着說:“這棵棒槌這麼小,能賣幾個錢呀?”劉軍低下了頭。李大叔安慰他說:“劉軍,沒關係,再小也是棒槌。如果它的形狀好,一樣可以多賣錢。”

幾天後他們回到了家。李大叔對劉軍說:“明天你跟我們去鹼廠賣棒槌吧。如果賣不夠給你叔看病的錢,我幫你想辦法。”

第二天他們到鹼廠藥行時,日頭已經偏西了。可是藥行還沒有開磅收參呢。一問,人家說大貨還沒到呢,要等大貨到了才能開磅。

就在這時,聽行裏有人喊:“剛到的是誰?請到裏邊來。”李大叔帶着隨從走了進去。

掌櫃的說:“不是你。”

李大叔說:“剛到的就是我們呀。”

掌櫃的說:“和你一起來的是誰?”

李大叔急忙喊劉軍進去。“對了,這纔是大貨主呢。”

掌櫃的對劉軍說:“把你的貨拿出來吧。”劉軍拿出自己的棒槌,遞給掌櫃的。

掌櫃的小心翼翼地打開楸樹皮,剝掉苔蘚說:“你們別看這棵棒槌小,它可是千年老參呀!你們看這參的形狀不是人形的嗎?這參我也不好定價。小夥子,你開個價吧。”

劉軍哪知道它的價值呀。他轉身看李大叔。李大叔也不知道這參的價錢,他對劉軍說:“還是你自己拿主意吧。”

掌櫃的看了看劉軍,指着一個長條椅子說:“沒關係。你坐下慢慢想,想好了再說。”劉軍坐在椅子上,一點主意也沒有。他躺下,起來,又躺下又起來,一共躺了十次。

掌櫃的開口了:“好了,你別再躺了。我給你十唐銀子。我也就能給你這個價了。”在場的人都很驚訝,這參竟這麼值錢啊!

李大叔把自己的棒槌賣了,幫劉軍僱了輛馬車把銀子拉了回來。

晚上,劉軍拿出木匣想打開給小燕看。一打開木匣,驚呆了。木匣裏的泥球,都變成金球了。他急忙找來一些稀泥讓蜘蛛滾。第二天一看,那泥球又變成金的了。

後來,劉軍和小燕給尚大叔治好了病。買了土地,蓋了新房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短篇篇三:劉師爺巧改狀詞

清朝末年,泰寧縣苦竹鄉,有個劉行智,足智多謀,富有正義感。曾做過縣師爺,因不滿官場腐敗隱退家鄉。此人常常爲鄉親們寫訴狀,打官司,經他之手的狀子,官司十拿九穩。

當時鄉里有個惡霸,爲非作歹,橫行霸道。有一天,他闖進一百姓家,見一孕婦臥牀不起;便肆無忌憚的翻箱倒櫃,搶劫錢財;最後連孕婦也不放過,掀開被子,將她的手鐲奪下來;孕婦嚇得大聲呼救。

這時,恰逢村裏人趕集回來,聽到呼救聲,大夥急忙奔向孕婦家,將惡霸逮住,送到縣衙門。縣官馬上將惡霸收押,並讓孕婦之夫補寫一張訴狀。

她丈夫回到村裏,和大家反覆商議;覺得訴詞一定要寫好,擊中要害,才能致惡霸於死地;否則打狼不死,反受其害。

於是請了幾個秀才,點着燈,熬個通宵,終於寫出一份狀子;署名是揭被奪鐲。

第二天,孕婦的丈夫,準備將狀子呈送縣衙;忽然,村裏長輩提醒:狀子有無送劉師爺過目?丈夫一聽,趕緊租輛馬車,走了幾十里路,來到劉師爺家;摸出寫好的狀詞,請劉師爺過目。

劉師爺詳細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再看看狀子,思量着說:狀子寫得可以,只要改動一下,我包他出不了獄。隨後,他提起筆,將揭被奪鐲改爲奪鐲揭被。其夫接過狀子,連日直奔縣衙,將狀子呈送縣衙門。

縣官接到狀子,立即提審惡霸:奪鐲屬實?屬實。揭了孕婦被沒有?有。

即然你奪鐲揭被,知罪嗎?

知罪。那惡霸不知罪行嚴重,全都招認。

那就按手印吧,知縣丟下狀子,讓其按手印,然後說,'奪鐲揭被',是兩罪並罰,'奪鐲',搶劫財物;'揭被',是想xx孕婦;情節惡劣,故而應判重刑。

這時,人們才知到劉師爺改動一下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