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兒童故事>

名人勵志的故事300字【三篇】

兒童故事 閱讀(2.03W)

克林頓的三次放棄

名人勵志的故事300字【三篇】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裏,見到啦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後,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啦他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啦十天,拒絕啦,他厭倦啦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啦參選阿肯色州聯邦衆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衆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啦。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啦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願不惜代價爲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願爲阿肯色而戰鬥。”克林頓禮貌地掛斷電話,投入聯鄭衆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啦。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後,克林頓就說啦“不”。“既然我想爲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啦。1978年他又成爲美國曆最年輕的州長,並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爲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啦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如果當初我去啦華盛頓,我後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

以苦爲樂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啦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僕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纔會離桌休息。

巴爾扎克是舉世公認的觀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現實生活裏,他卻不太精明。在年輕時,他曾經商失敗,欠下啦六萬法郎的債務。等他成名後,儘管收入不菲,但由於奢侈浪費,最後弄得入不敷出。在這段日子裏,還發生一樁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爾扎克醒來,發覺有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問道:“你笑什麼?”

巴爾扎克說:“真好笑,我在白天翻啦好久,連一毛錢也找不到,你在黑夜裏還能找到什麼呢?”

小偷自討沒趣,轉身就要走。巴爾扎克笑着說:“請你順手把門關好。”

小偷說:“你家徒四壁,關門幹什麼啊?”

巴爾扎克幽默地說:“它不是用來防盜,而是用來擋風的。”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崙,“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啦,可惜他只活啦五十歲,留下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成爲全人類巨大的損失。

小編: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崙,“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啦。巴爾扎克的例子又一次生動的說明啦生活是一種心態。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張海迪,1955年9月出生於濟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擁有一個幸福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似小燕子般到處飛翔。可惜,蹦蹦跳跳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早晨,玩具室裏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着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記憶。

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非常難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張海迪,只能整天臥在牀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爲,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着夥伴們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爲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所有學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無情,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爲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頭髮,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頭髮,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學校。在這個特殊學校裏,聰明、好學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牀上,用胳膊支撐着身體抄書,學完了一本又一本國小課本,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更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競爭,全靠着自學。努力是加倍,成功喜悅也是加倍。於是,她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着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通過非同尋常努力,她還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1970年4月,張海迪跟着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父母,來到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農村生活。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羣衆缺醫少藥帶來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衆病痛念頭。她用自己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爲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爲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點兒,在自己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蘿蔔上扎。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她自己身上進針,她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曾有人問她,海迪是不是你腿沒有知覺,你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她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鍼灸時候,是扎自己最疼地方,比如臉上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爲羣衆治病達1萬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