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正襟危坐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3.06W)

正襟危坐即正其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恭敬嚴肅的樣子。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正襟危坐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四字成語故事-正襟危坐成語故事

正襟危坐成語故事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西漢時,有一個叫司馬季子的人,通天文地理,見識極高。他遊學長安,以賣卜爲生。有一天,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在一起談論先王聖人之道術。賈誼說:“我常聽說,古之聖人,不在朝廷爲官,必然在卜醫者的行列中。現在朝廷中的三公九卿我們都見過了,不知卜者中是否還有能人。於是,他們二人便來到市井的卜肆中。當時,剛下過雨,肆上人很少,司馬季子正由三、四個弟子侍候着在那裏談天說地。宋忠和賈誼很恭敬地拜見了司馬季子。司馬季子請他們坐下之後,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語數千言,無不順應天理。

宋忠和賈誼深爲司馬季子的博聞強記和表達才能所折服,二人攬其冠纓正其衣襟,恭敬嚴肅地說:“看先生之狀貌,聽先生之言辭,實在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們接觸了許多知名人物,沒有一個比得上先生的,你爲何要身居卜肆幹此卑賤之事呢?”司馬季子聽罷捧腹大笑,說賢明的人是不和不肖之輩同流合污的。

歸遺細君成語故事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伏日,詔賜從官肉,大官丞日宴不來,朔獨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賜肉,不待詔,以劍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謝。上曰:“先生起,自責也。”朔再拜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

漢武帝宰了幾頭牲口,準備把肉賜給他的隨從吃。東方朔聽了武帝這個命令,便不管別人,自己拔出劍來,劈了一大塊拿回家去。看守這些肉的人,不敢阻止,只得將這事告訴給武帝。武帝心裏不高興,便叫東方朔來,問他:“你爲什麼不多等一會兒,等到叫你拿的時候再去拿呢?”東方朔是個很聰明的人,他不慌不忙地說:“你既然是賜給羣臣的,而我又親自聽到了,還用得着叫我去領纔去領嗎?這算不得是無禮。我見了肉,不等別人來割,自己拔劍來劈,這纔是壯士的本色啊!”漢帝和羣臣聽了都笑起來。東方朔接着說:“我把肉拿回家去,留給妻子來吃。這又充分表示我的愛。既不失禮,又有壯士的本色和感情,這沒有什麼不對吧?”漢武帝聽了便沒有再說什麼。

後來人們把“歸遺細君”比喻贈送財物給別人。

白衣送酒成語故事

【出處】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喜歡喝酒,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他曾在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裏說自己生性最愛好飲酒。但隱居山鄉,家境貧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親朋故舊知道他的嗜好,有時便備辦了酒菜請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盡興之後,便立即向主人告辭。他性格中的灑脫豪放,也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南山清晰可辨,秋風吹拂,飛鳥翩然。這麼美好的佳節,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這天陶淵明家中一滴酒也沒有。他只好無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從中,有意無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來消磨時光。正在百無聊賴之時,陶淵明遠遠望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來。走近一看,此人手裏還抱了一大壇酒。原來,這個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僕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給陶淵明送來一罈酒。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他連忙向白衣人表示對朋友王弘的謝意,收下了這壇酒。

白衣使者剛走,陶淵明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壇蓋,陣陣酒香向他襲來,他立即開始喝了起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纔心滿意足地回到屋裏。

後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贈酒、飲酒。或詠重陽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