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共爲脣齒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1.79W)

共爲脣齒比喻兩個人關係像嘴脣與牙齒的關係一樣,缺一不可,互相依靠。那麼這個成語出自什麼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爲你介紹的共爲脣齒成語故事,希望幫助到你。

四字成語故事-共爲脣齒成語故事

共爲脣齒成語故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鄧芝傳》。

三國時,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了修復與東吳的關係,共同抗魏,派鄧芝出使吳國。鄧芝到了吳國,孫權稱病不見他。鄧芝料到孫權變了心,不打算與蜀國友好,而可能要依附魏國,就寫了一封信,送給孫權。信上說:“我這次來不單是爲了蜀國,也是爲了吳國。”孫權這才召見鄧芝。

孫權直言不諱,說蜀國弱小不足以抗衡魏的攻擊,一旦失敗自己還保不了自己,怎能爲他分憂。

鄧芝說:“吳、蜀兩國擁四州之地,這是成就王業的基礎。諸葛亮乃當世英傑,蜀國有險要地勢,十分牢固;吳國有三江之阻,也是固若金湯。如果把我們兩國的優勢合爲一股,共爲脣齒,進攻可以兼併天下,退卻可以鼎足而立。這不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嗎?假如吳國屈服於魏國,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孫權之所以猶豫不決的原因也在於怕魏吞併了吳,加上鄧芝的一席話,使孫權痛下決心,拒絕了與魏和談的要求而答應聯合蜀國。

過猶不及成語故事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

有一次,孔子與他的學生子貢閒談。談到對他的弟子看法時,子貢問道:“老師,顓孫師(子張)和卜商(子夏)兩個人,誰更好一些?”

孔子回答說:“顓孫師呢,做事好過分;卜商呢,做事有點不夠火候。”

子貢說:“那麼,是顓孫師好一些嗎?”

孔子說:“過分了和做得不夠同樣不好。”

子貢細細品味,覺得老師確實說得對。他明白,老師說的不是這兩個師兄弟的爲人品德,而是說他們性格上的弱點,兩個人都有缺點,只有把各自的缺點改正過來,才能完善自我。

同類相求成語故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

孤竹國是商朝末年的一個小國,伯夷和叔齊是當時國君的兩個兒子,他們都很奇怪,對王位他們誰也不願繼承,爲了逃避王位,他們躲進山林。後來,他們聽說周文王懂長壽術,便去找他討教。到了周國,恰巧周文王剛死,武王繼承了王位,正準備出征討伐殷紂王。伯夷和叔齊勸諫說:“你父王剛去世,你應守墓盡禮;你是紂王的臣子,應該服從他的統治。現在你這樣做,是不仁不孝。”武王的隨從聽了大怒,上前要殺這兄弟倆,但被周武王攔住了。

時過境遷,商朝最後終被周武王滅掉,繼而代之的是周王朝,一代君王一代臣,伯夷和叔齊由於是商朝臣民,加上他們自視清高,爲盡忠而餓死於首陽山上。

伯夷和叔齊死後默默無聞,直至孔子大力宣揚他們以後,才爲世人所知。漢朝賈誼爲此發了一通感慨說:“貪婪的人爲錢財而死,英烈的人爲氣節而死,有野心的人爲權力而死,有德行的人爲名聲而死。伯夷和叔齊雖然賢良,但如果不是孔子爲他們樹碑立傳,今天還有誰能知道他們?孔子爲什麼要給他們樹碑立傳呢?那是因爲同類相求呀,道德相同的人才會心心相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