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故事集>

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領悟哲學

故事集 閱讀(2.31W)

在課堂上引用生活中的智慧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迪學生的數學思維,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

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領悟哲學

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1:乞丐的美夢

每天下班,鮑比和女友麗莎都會結伴穿過紐約的中心公園,有說有笑地回家。鮑比注意到,一位衣着破爛的乞丐總是坐在公園的板凳上,靜靜地望着對面的豪華賓館,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好奇地走近乞丐:“請原諒,我真不明白你爲何每天都能如此開心?”

乞丐憨憨地笑:“雖然我沒家也沒錢,可每天都能討取到一些零錢,入了夜還有賓館的彩燈相伴,這樣我便總能夢到自己住進了那棟舒適的賓館。”鮑比對這種近乎自欺欺人的開心深感同情,於是大方地往乞丐的帽子裏放了100美元。乞丐顯然從未接收過這麼大額的施捨,他直愣愣地盯住鈔票,一個勁地道謝。

第二天,鮑比和女友路過公園時又遇見乞丐,鮑比擔心變了天氣乞丐會被凍着,便又仁慈地留下100美元。乞丐禁不住對麗莎誇讚:“你男友真是大好人。”到了第三天,兩人路過公園,乞丐已站在長凳旁等候:“我也想有機會能住一次豪華賓館,你能再幫幫我嗎?”鮑比點了頭,又掏出100美元。

那之後,每次下班,乞丐都會主動跟鮑比友好地打招呼,然後總以住賓館爲由伸手要錢。鮑比照例每次都慷慨地留下了錢。如此持續了十幾天,鮑比再沒有更多的錢救濟,便只能自個兒繞遠道而行,以避開乞丐。

回到家後,麗莎樂呵呵地說:“今天那個乞丐專門向我問起你,他擔心你是不是生病了?”鮑比沒吱聲,他當然明白乞丐並非真正關心自己的身體,而是因爲沒見着便無法討到錢……

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有一天,鮑比遠遠地看見那個乞丐一直跟着麗莎往自己家方向走,還反覆抱怨:“你男友是生病了嗎?如果不是,他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呢?以前我只會做住賓館的美夢,是他讓我產生了住進賓館的想法,可他卻消失了,真讓我痛苦無比!”鮑比這才知道,自己的慷慨施捨,一不小心竟然導致乞丐終結了快樂。

人生的痛苦,往往因爲設定的幸福標準和期待超過了自身能力,或錯誤地將它們寄託於他人。乞丐是這樣,常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2:貧困的乞丐

七月流火,連續多日的極端高溫天氣,使熱氣流竄到每一個角落,樹木也停止了舞動,只有知了此起彼伏的叫聲肆意喧譁着,似海潮般陣陣襲來。

街道樹蔭下匍匐着一個看不出具體年齡的乞丐,他有骯髒凌亂的頭髮,一張溝壑縱橫的臉,讓人聯想到北方水土流失極爲貧瘠的土地,衣衫襤褸,膝蓋上皮開肉綻,人看了憐憫之心頓生。乞丐的面前擺着一個吃飯的鋁盆,裏面散落着零星的小錢幣。

我手裏拎着客戶送來的新鮮無錫水蜜桃,走到他的面前、蹲下身,打開塑料袋,對乞丐說:“您拿二個水蜜桃吃吧。”乞丐伸出黑糊糊的手,從塑料袋裏拿出二個桃子,快速送到嘴邊啃吃起來,快得連在衣衫上擦拭一下的動作都免去了。

路上行人經過,責怪乞丐:“真沒有禮貌!人家給你桃子吃,謝謝都不說一聲。”

我立起身,笑着對行人說:“沒關係,他嘴巴太乾了。”

我看乞丐可憐,只是想盡自己微薄之力幫助他,他欣然接受,就是對我的回饋,在“給予與接受”的過程中,我已經得到了快樂。這時真的不必計較什麼,只要盡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後的坦然和快樂。“勿以善小而不爲”——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貼心的問候,都會使一個人感動,好比掌心花雪,滴滴晶瑩。

短篇教學哲理小故事3:做一隻充滿細節的蝸牛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架葡萄。從葡萄長出來的那一天起,我就一天天監視着它們。葡萄成熟得很慢,一顆,一顆,像蝸牛。我以爲我很快,因爲我搶在蝸牛爬上葡萄藤之前摘到了那一顆甜葡萄。可每次回味起來,舌根依然是酸的。

快,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很多。比如更早接近終點,把悵惘留給身後的競爭者。

那麼,在快中,我們失去了什麼?不知道。因爲這個問題,快的人沒有想過。就像有一天,你推開門,突然發現你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正在爲沒着落的工作和捉摸不透的愛情欷歔苦惱。而你出門的時候,他還在呼啦啦地玩着溜溜球。不是嗎?

據說,當人類還在叢林裏跟劍齒虎赤身肉搏的時候,發展出了一套快速應對的系統,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與行動,但是常出錯。錯不要緊,因爲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裏,快而錯比慢而對更安全。後來呢?我們進化成了猿,蹲在樹上,不用老想着被吃掉,於是就有空閒胡思亂想了。漸漸地,另一套審慎決策的系統發展起來。事實很明顯:在人類的進化史上,“慢”比“快”更高級。

工業革命以來,奔跑了好幾個世紀的人類,像一架一經發動便再也無法停歇的永動機,以速度爲終點,奔跑,奔跑!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甚至超越了預設的終點。可爲什麼我們的內心還是感到恐慌?更多的時候,一旦趕到盡頭,便發現所謂的終點,不過是人生虛線上的一個小小的圓點;我們總是發現,我們失去了過程中的細節。

我們是被歷史虛筆帶過的、缺乏細節的人。我們有追求,但沒有理想;我們有目標,但沒有信條;我們有慾望,但沒有要求。我們站在一個孤島上,記不清來時的路徑。我們努力,我們疲倦,卻不覺得充實。因爲,我們刪減壓縮了生命的經驗。我們雙手盈握着的,莫不是一個看似圓滿的空虛?

慢,不一定落後,而落後在今天不一定就會捱打。是的,有些事情說起來也許有點諷刺。很多古蹟之所以保存得完整,竟是得益於落後,得益於慢。於是,人們從中發現了宇宙的祕密,起點即終點。於是由圓見缺,於是自多及少,於是人們發現,快就是慢,而慢是另一種快。

慢,是放大後的細節。慢,是精確把握當下的最直接的方式。慢,是風流雲散後對前塵往事的端詳。慢,是對未來的回憶。

精確一點吧,請別太快。請向我呈現一顆葡萄的變化,流轉的光澤,酸與甜的佳釀。請向我描述蝸牛的慢,它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它的自信與謙卑,沉重與豁達,它帶着房子去旅行的樂觀,與那揹負着十字架的罪惡感。儘管在中國,蝸牛象徵着緩慢和落後,但在西方,人們卻視之爲恆定執著的堅持者。它指向未來,因爲人們會借蝸牛的行動來預測天氣。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很長,就意味着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詩人說得好:一隻追趕火車的蝸牛上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