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故事集>

最能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故事集 閱讀(2.95W)

最能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學藝在精不在多

最能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小龍大學畢業後,準備了六七個資格證書,去一家外資企業應聘,他以爲志在必得,誰知他報考的那個崗位竟讓只有一個資格證書的人搶了去。他不服氣,找到負責招工的人力資源部歐陽經理討說法。歐陽經理說,雖然你有這麼多證書,但這裏只有一種適合你的崗位,其他的證書對這個崗位而言,就是屬於應該丟掉的證書。

小龍還是不服氣,他有這證書,那人也有這證書,那人憑什麼被錄取呢?

歐陽經理笑了,隨手拿過那個人的證書說:你看看,他用你考六個證書的精力,只考了一個證書,但這個證書的級別卻比你高了兩個層級。

小龍終於明白了。

讀罷上述故事,我想起了另一則故事:

有個富家子弟外出學藝,他看到一位先生字寫得相當漂亮,遂拜其爲師學寫字。過了幾天,聽到一人唱歌極其悅耳動聽,就跟其學唱歌。後來,看到一位武師的武功非常了得,又跟他一起練武。最後,拜的師傅倒是不少,精力和金錢也沒少花費,結果仍是一事無成。

中國有句話說“藝多不養家”。

我想,這句話對於我們求職創業者同樣適用,學專業太多太廣未必就是好事,任何學問都必須下苦工夫,藝不在多而在精!

我們不求自己有多大本事,只要我們專攻一個專業或一門技藝,學深鑽透,牢牢掌握,那就必有用武之地。

最能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意志的力量

上個世紀末,英國牛津大學曾從當年度畢業的學生中分別選擇了500名考覈成績優秀的學生作爲實驗對象,對他們進行了長達20xx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其中35%的人後來在事業上都有不小的建樹,聲名顯赫;而剩下的大部分人默默無聞,活得很平庸。進一步探究其因,原來他們在意志品質方面有巨大不同:成就斐然的人,對於自己的事業具有熱愛的激情,執著追求的信念,忘我的獻身精神,即使遇到多次重大挫折磨難,仍一如既往不動搖絲毫;而碌碌無爲的那些人,則由於意志薄弱,往往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只是消極地等待着轉機有一天能從天而降。

最後,牛津大學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人與人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大人物與小人物之間的最大的差異不在於智力,而主要在於意志的力量,即所向無敵的決心。一旦確定上了一個目標,就堅持到底,不在奮鬥中成功,那就在奮鬥中死亡!

最能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那些不願被束縛的靈魂

一位表姐的女兒,正在讀高三,一向聽話懂事的她,在關鍵時刻,居然頻繁逃課,聽說還跟一名校外男生聯繫密切,這讓表姐憂心不已,讓我與外甥女談談,勸她以學業爲重。

撥通電話後,我天南地北地跟她扯了一通,最後悄悄地問,心中可有喜歡的男孩,是否約定一起考哪所大學?那邊沉默一會兒,說,又是來說服教育的,你是第五名。我說,不,絕對不是。姐姐我是給你傳授心得來了,人不瘋狂枉少年,大好的青春年華,如果不做點與之匹配的美好的事,經年之後,想想也會覺得有所遺憾。

鬆懈她的心理防線後,她道出了實情:逃課是故意讓班主任跟她媽媽說的。也根本沒有什麼校外男生。那只是她反對被安排生活的一種反抗方式,從小到大,她受夠了,這次大學聯考,她不想再接受被安排:考藝術類學校,畢業後,回來當個音樂教師,那是她媽媽的夢,不是她的。

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任何人都不應該爲其作決定,哪怕是父母,以愛孩子的名義,爲他們決定一切。因爲,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前幾天,一個朋友開着新買的車,帶着妻兒去看電影。把車泊在影城門口後,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進了放映廳。

當他們看完電影走出影城門口時。笑容迅速凍結在臉上,愛車四周密密麻麻停滿了別人的愛車,根本無法開出。一家三口在乍暖還寒的春風裏無奈地等了一會兒後,孩子困得睡着了,倆人又抱着孩子折回影城售票大廳避風。

漫長的一個多小時之後,纔有一個車主從附近的飯店走出來。把車開走。

第二天,朋友打電話告訴我,準備把車賣了。我說再賣就是二手車的價格了,得多虧啊!

他說,不賣才虧,買車本來是想方便出行,提高生活質量的,不是用來添堵的,不光停車難,在路上走的時間沒有堵的時間長,小城本來不大,不如電動車方便,自行車環保。

那一刻。朋友的這個決定,給了我不小的震撼,得與失之間,很多時候,失纔是得。

今天中午,從飯局上聽回來這樣一個婆媳之間的故事。

婆婆退休在家,喜研美食,力求把家人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尤其是媳婦懷孕後,一日三餐,甚至四餐、五餐,餐餐可口,不重樣。

週末,媳婦愛睡懶覺,一般情況下,婆婆就守在家裏,哪也不去,以防媳婦隨時起牀,能迅速地把熱飯擺上桌。偶爾,碰到有事必須外出時。婆婆就寫張便條輕輕地從門縫裏塞到媳婦房間,上面寫着:鍋裏有煮好的粥,菜炒好了放在微波爐裏,熱一下就能吃。

結婚三年來,媳婦不知道洗衣粉、牙膏、包括青菜、水果的價格。婆婆從沒有讓媳婦買過一根蔥,洗過一次碗,拖過一次地,在他們眼中,媳婦像古時帝王家的公主般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可是媳婦天天與老公鬧,吵着要與婆婆分開住。爲此,她老公不解,親戚朋友都不能理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她說,她只想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再苦再累她也願意。婆婆買什麼她吃什麼,買什麼她用什麼,從來都沒有不吃或不用的權利,在這個可以讓人身心放鬆的家裏,吃喝拉撒都由別人做主並奉上,這不是享受。而是受苦——被剝奪生活樂趣的痛苦。

所以很多時候,他的好心未必是對別人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