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寓言故事>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閱讀(2.1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着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爲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還記得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1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 lei)。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遊玩。玩着玩着看見天上有一羣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羣鳥的後面,有一隻鳥吃力地在追趕着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着的鳥射下來。""會有這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隻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隻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隻鳥飛近了——原來是隻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託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對着這隻正飛着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隻掉了隊正飛着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麼將空中飛着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着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是怎麼知道這隻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着繼續對魏王說:"從這隻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更羸接着講:"這隻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爲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裏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裏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後就驚惶萬分,是因爲它身上受過箭傷。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於是就老是害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可以說是驚弓之鳥。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2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着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着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着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裏裝着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寓意:自己纔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3

宋朝有個丞相叫張商英,他有個愛好就是書法,他特別喜歡寫草書,閒來無事,他便提筆龍飛鳳舞一陣,甚是得意。其實,這張丞相的書法很不到家,字寫得不合體統,他還孤芳自賞。當時,很多人都譏笑他,而他卻不以爲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習慣寫字。

一天飯後,張丞相小憩片刻,突然來了詩興,偶得佳句,便當即叫小童磨墨鋪紙,張丞相提起筆來,一陣疾書,滿紙是一片龍飛蛇走,讓人還着實難以辨認。張丞相寫完後,搖頭晃腦得意了好一陣,似乎還意猶未盡。於是叫來他的`侄子,讓侄子把這些詩句抄錄下來。

丞相的侄子拿過紙筆,準備用小楷將詩句錄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認出一個字,時時碰到那些筆劃曲折怪異之處,侄子只好連猜帶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實在是怎麼也看不懂,不知從哪裏斷開纔對。他沒辦法,只好停下筆來,捧着草稿去問張丞相。

張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細看了很久,也辨認不清,自己寫的字自己都不認識了。他心裏頗有些下不了臺,便責罵侄子說:“你爲什麼不早些來問呢?我也忘記是寫的什麼了!”

有些人總愛自以爲是,既不虛心,又愛堅持自己的錯誤,還強詞奪理爲自己辯護,結果是越顯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4

合州這個地方有一座山神廟,廟中的山神是個不好侍候的鬼神,當地人每年按時供奉山神,絲毫不敢怠慢,山神稍有不如意,便一定有災禍降臨到人們頭上。特別是,每次祭祀山神用的祭品,都必須是牛、羊、豬三牲俱全。儘管這裏耕牛十分珍貴、緊缺,但人們被廟裏的山神嚇怕了,也只好忍痛殺牛貢獻,年年如此,苦不堪言,不知何日纔有個盡頭。

話說蜀地有個和尚,法名善曉。這善曉和尚早年本是個做官的,只因看不慣官 場黑暗,不願合流,感到做官不遂心,於是出家做了和尚,棄官換了個自由。這一日,善曉和尚雲遊到了合州,聽說了山神爲害四方、給合州老百姓帶來苦難的事,他心中甚是不平。

善曉和尚拿了板斧,怒氣衝衝直奔山神廟。他一腳踏進山神廟,便怒不可遏地用板斧指着山神塑像罵道:“祭天祭地,都不用三牲這麼厚的供品,你這樣的鬼神算個什麼東西!怎麼竟敢狂妄地超過天地的尊嚴呢?況且牛是耕地少不了的,是百姓過日子的依靠,你濫施淫威,逼人們把牛羊殺了,獻給你享用,也太過份了!今天,我要替他們來出出這口惡氣!”說罷,善曉和尚舉起斧頭,使勁向塑像砸去。他一陣左砍右砸,直到把塑像砸得粉碎,這才停住。他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山神,此刻不過是散癱在地上的一堆廢物,不由得痛快地“哈哈”大笑起來。

善曉和尚怒打山神的事,一下子傳開了,合州上下一片驚恐不安。人們全都爲善曉捏着一把汗,也十分擔心山神會來報復。有人竊竊私語:“這下完了,山神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不見有任何災難降臨,善曉和尚也一直安然無恙。老百姓這才如釋重負,再也不用殺牛宰羊去供奉山神了,他們都對善曉和尚充滿了感激之情。

可見,在勇敢者面前,鬼神也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我們首先是不能被所謂的鬼神在精神上壓倒,其次是要有敢於抗爭的精神,這樣,惡勢力就不可能爲非作歹。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5

晏子是齊國有名的賢相。晏子很有學問,足智多謀,善於諷喻又敢於直諫,他經常跟齊王一起議論國家大事或談論學問。

有一天,齊景公和晏子坐在一起聊天。齊景公問晏子說:"天下有極大的東西嗎?"晏子回答說:"有哇。大王想要我說給您聽嗎?"齊景公說:"我想知道天底下的生靈是什麼?"晏子說:"在北方的大海上,有個叫大鵬的鳥,它的腳遊動在雲彩之中,背部高聳入青天,而尾巴則橫臥在天邊。大鵬在北海中跳躍着啄食,它的頭和尾就充塞在天和地之問。它的兩個闊大的翅膀一伸展,就無邊無際看不到盡頭。"

齊景公驚奇地說:"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想象!那麼,天下有沒有極小的生靈呢?"晏子回答說:"當然有。東海邊有一種小蟲,它小到可以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築巢。這種小蟲子在巢裏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它們經常在蚊子的眼皮底下飛來飛去,可是蚊子連絲毫的感覺也沒有。"

齊景公說:"太妙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新奇的`事,那是什麼蟲子呀?"晏子說:"我也不知道它確切的名字叫什麼,只聽說東海邊有些漁民稱這種蟲子爲'焦冥'。"不能歪曲的。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6

中華民族十分重視兄弟情義,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愛,互相幫助,家和才能萬事興。有的人卻不懂這個道理,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謠《雞鳴》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不講兄弟情義的。

有一戶富貴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餘四個兄弟卻不聞不問。爲了不喪失自己既得的權利和富貴,他們竟互相攻擊,醜態百出。於是《雞鳴》作者借百姓之口諷刺這幫沒心沒肝的兄弟,全詩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

樹林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詩的意思是:桃樹生長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樹又傍依在桃邊生長。蟲子來咬吃桃樹的根。李樹挺身而出,替代桃樹忍受蟲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樹木尚會以身相代,而人類卻將兄弟情義相互忘掉。詩人熱情讚揚桃李共患難的美德,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不講兄弟情義的人。

後來,人們由此而概括出“李代桃僵”,以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互愛互助。後詞義轉變,現用來比喻以此代替彼或代替人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