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寓言故事>

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寓言故事 閱讀(1.11W)

如果說童話是孩子對外在環境的幻想的話,那麼寓言就是生活所要傳達給孩子們的智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古代的寓言故事篇一: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濟南府的秦瓊因公事到潞州辦差耽誤了幾天,身邊的銀子全部花盡,又不幸染病於店中,無奈之下,牽着他心愛的坐騎黃驃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驃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

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

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

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他叫王伯當。

王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

離別時單雄信爲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爲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儘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

《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爲“祠堂”,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人在囧途時總會遇到一些事情,所謂患難見真友,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你渡過難關,而且跟你不計較,都是一輩子對你有幫助值得深交的朋友,我們要一輩子珍惜。就像有一直留在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都是對我們有影響的,小朋友多叫朋友,同時也要選擇良友,朋友不在多,而在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古代的寓言故事篇二:司馬光砸缸

有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兒捉米藏,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結果不小心摔了下來,正好摔到大水缸中。

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兒很快就會被淹死。別的小朋友有的嚇哭了,有的嚇跑了。

只有一個叫司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地上一塊大石頭狠勁兒向水缸砸去,水缸破開了,水嘩嘩的流了出來,缸中的小孩兒得救了。

司馬光機智勇敢的舉動,受到了大家誇獎。

由於司馬光從小勤奮好學,又喜歡讀歷史書籍,使得他博學多聞,二十歲時考中了進士。

他在朝中做官期間,努力收集歷史資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後編成了《資治通鑑》,後來還當過宰相。他也成了我國宋代有名的史學家。

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應該沉着冷靜思考,遇事不慌不亂,在面對別人發生的危險的時候還能幫助別人,這是一種機智救人的表現。發生任何問題都應該找問題的原因和辦法,慌亂是沒有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司馬光那種勇於打破成規,勇於創新的精神。

古代的寓言故事篇三:蘇武牧羊

蘇武是公元前一世紀中國漢朝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20xx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朝皇帝爲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行。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裏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裏,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爲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爲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父母給了我們教育和做人的機會,讓我們有了機會獲取更多的知識,回報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即使備受煎熬我們也會堅持下去,因爲我們有一顆愛國愛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