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寓言故事>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閱讀(2.99W)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那麼古代勵志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古代勵志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篇一:師文學琴

古時候有個善於彈琴的樂師名叫瓠(hu)巴,據說在他彈琴的時候,鳥兒能踏着節拍飛舞,魚兒也會隨着韻律跳躍。鄭國的師文聽說了這件事後,十分嚮往,於是離家出走,來到魯國拜師襄爲師。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絃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無法可想,只好說:“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後,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絃,我所向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渲泄我內心複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準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絃。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師襄問:“你的琴現在彈得怎樣啦?”

師文胸有成竹地說:“稍微摸到了一點門道,請讓我試彈一曲吧。”

於是,師文開始撥弄琴絃。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着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

面對這金黃收穫的秋色,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迴盪,頓時引來花紅柳綠,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鐘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zhi)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蕤(rui)賓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

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祥雲繚繞,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這時,早已聽得如癡如醉的師襄忍不住雙手撫胸,興奮異常,當面稱讚師文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這令人着迷的琴聲相媲美呀!他們如果能來此地,我想他們一定會帶上自己的琴瑟管簫,跟在你的後面當學生哩!”

師文學琴的故事說明:學習任何技藝,都不能滿足於表面上的簡單操作,而要像師文那樣花氣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這樣,纔有可能達到得心應手的自由境界,從而取得常人難及的業績。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篇二:楚人學齊語

春秋時期,在現在河南省境內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纔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爲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着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麼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着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並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並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裏,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後,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後,戴不勝終於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篇三:貴在認真

封疆官吏出任長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學生子牢。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與子牢探討治理地方、管理長梧的方法。

古時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稱爲封人。封人和子牢談得很投機。他講到自己的治理經驗,認爲處理政務絕不能魯莽從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簡單粗暴。

從治理之道又談到種田之道。封人說自己曾種過莊稼。那時,耕地馬馬虎虎,無所用心,果實結出來稀稀拉拉;鋤草粗心大意,鋤斷了苗根和枝葉,一年幹下來,到了收穫季節、收成無幾。

聽了封人的講敘後,子牢很關心地打聽他以後的狀況。

封人吃一塹長一智,總結自己種田的教訓,第二年便改變了粗枝大葉的態度。他告訴子牢,從此開始深耕細作,認真除草,細心護理莊稼,想不到當年獲得好收成,一年下來豐衣足食。

有了種田的失敗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條道理,做任何事都貴在認真。現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這條做人的準則。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莊稼是這樣,幹其他任何事都是這樣。

只有認真負責,通過艱苦細緻的勞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認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證和前提。

古代勵志寓言故事篇四:不龜手之藥

宋國有個人善於炮製防止凍裂的不龜(jun)手之藥,他的家族靠着這個祖傳祕方,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爲業,始終勤勤懇懇,披星戴月,但由於收入菲薄,生活總是很貧困。

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聽說有不龜手之藥的祕方,願以百金求購。這可是個大數目!不龜手之藥的主人動心了。但想到祖傳的祕方要賣出去,也是件大事,於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員共商轉讓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議論,最後總算統一了思想: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爲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藥方,可以獲取大筆金錢,何樂而不爲?於是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把藥方賣出去。

客人得到祕方以後,立即奔赴吳國,對吳王說,今後將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爲凍手犯難了。不久,越國大軍壓境,吳國告急,吳王委任此人統帥大軍。此時正值嚴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於吳軍將士塗抹了不龜手之藥,戰鬥力特別旺盛,因而大勝越軍。班師回朝後,吳王大喜過望,頒詔犒賞三軍,同時將獻藥之人視爲有特殊貢獻的統帥,割地封賞嘉獎他。

同樣是這個不龜手之藥,宋國人世世代代用來漂洗絲絮,結果始終貧困交加;而吳國用來作戰,則可以戰勝敵國。由此可見,同樣一個事物,由於使用方法和對象不同,其結果和收效也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