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唐前詩詞>屈原詩詞>

屈原—《天問》

屈原詩詞 閱讀(2.25W)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屈原—《天問》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爲?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墮,其衍幾何?

崑崙縣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裏?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闢啓,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臺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胡爲嗜不同味,而快朝飽?

啓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何啓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鞠,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

啓棘賓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化爲黃熊,巫何活焉?

鹹播秬黍,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白蜺嬰茀,胡爲此堂?

安得夫良藥,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撰體脅鹿,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何之遷之?

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湯何殛焉?

舜閔在家,父何以鱞?

堯不姚告,二女何親?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臺十成,誰所極焉?

登立爲帝,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終然爲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敗?

吳獲迄古,南嶽是止。

孰期去斯,得兩男子?

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下逢伊摯。

何條放致罰,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臺,嚳何宜?

玄鳥致貽,女何喜,

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幹協時舞,何以懷之?

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云何而逢?

擊牀先出,其命何從?

恆秉季德,焉得夫樸牛?

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成湯東巡,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惡之,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勝心伐帝,夫誰使挑之?

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蒼鳥羣飛,孰使萃之?

列擊紂躬,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何周之命以諮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爭遣伐器,何以行之?

並驅擊翼,何以將之?

昭後成遊,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何罰何佑?

齊桓九會,卒然身殺。

彼王紂之躬,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讒諂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開何順,而賜封之?

何聖人之一德,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箕子詳狂?

稷維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何逢長之?

伯昌號衰,秉鞭作牧。

何令徹彼岐社,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婦,何所譏?

受賜茲醢,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昌何識?

鼓刀揚聲,後何喜?

武發殺殷,何所悒?

載屍集戰,何所急?

伯林雉經,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墜,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尊食宗緒?

勳闔、夢生,少離散亡。

何壯武歷,能流厥嚴?

彭鏗斟雉,帝何饗?

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中央共牧,後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驚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卒無祿?

薄暮雷電,歸何憂?

厥嚴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處,爰何雲?

荊勳作師,夫何長?

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餘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賞析:

這首詩很出名,然而相信現在已沒幾個人看得懂了。聊收錄於此,註釋暫闕。

賞析:

《天問》從來就被認爲是首難讀的詩。其所以難讀,最主要的原因是整首詩都是由神話、傳說、歷史交織構成,但卻全由簡短的詰問來表達。由於年代的久遠,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其中許多句子的含意與所包含的故事就已經不爲人所曉了。再加上這首詩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簡和傳抄錯誤,更加劇了理解的困難。東漢時王逸在爲《天問》作注時曾這樣來介紹《天問》產生的背景,他說屈原被流放後,彷徨在山間,無意中發現山裏有許多楚國楚民族先公先王的祠堂宗廟。屈原因爲疲倦而休息其中,看見牆上畫着許許多多的畫,有楚民族先人的歷史,也有許多奇奇怪怪的事物,屈原因此受到觸動,就這些壁畫內容了出了自己的一連串質詢,有時還充滿了憤懣。當地的許多土著百姓十分心痛屈原的遭遇,就坐下來與屈原一起討論講述壁畫的故事,因此《天問》的整個內容就顯得很凌亂。總起來說,王逸的說法(除了關於內容凌亂的解釋)是可靠的。因此就對上古史的研究,對神話的研究而言,屈原的《天問》堪稱寶庫,是極其值得重視。

儘管難讀,但是還是可看出,整個《天問》的內容,大約可分爲七個大部分:問天文、問地理、問四方奇怪之事、問夏史、問殷商史、問西周史、問春秋與楚國史。當然,七個部分中,問夏、殷、西周三代史實是全詩主體部分,問楚國史則是全詩提問的根本宗旨所在。

在詩歌主體部分,即問夏、殷、西周三代史產,有一段文字是討論舜、鯀的。舜和鯀是夏、楚民族傳說中帶有神性的祖先,二人一則屢遭陷害而終究登立爲帝;一則雖漲水有功,但卻因違抗天帝命令而遭到不測,屈原通過充滿感情的對二人事蹟的質詢,暗示了冥冥中的主宰上帝上帝及其天意是靠不住的,能爲後人所懷念、紀念,關鍵在於自己的作爲,從而說明了無論其最後遭遇如何,“民德”者(即爲人民所敬重者)終將永遠享受人們的祭祀。這實際上是通過舜、鯀的事蹟作爲一段樂曲的引子,已經引出了主題即所謂天意、天命是靠不住的,能否保持長久的統治,關鍵還在自己的政治是否開明、正確,也就是說是否施行“美政”。

引子既已有了,主旋律隨之而來。如果我們將《天問》中所問夏、殷、西周三代史實作爲一個整體看待,那麼這個三代史有幾點共同之點。首先是屈原在敘及三代史時,都提到了夏、殷、西周民族的誕生:啓生於石、契生於鳥卵、稷生於臣人足跡。屈原把他所知道的關於三代之始祖都生而有神靈保佑的故事情節擺了出來,然後對這些都提出了疑問之詞,從根本上否定了傳說和典籍中宣揚的夏、殷、週三代都受命於天的說法。其次是三代史的結尾,於夏史,屈原問道:“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 ”?於殷史,屈原問道:“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於西周史,屈原問道:“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這些問題,既是深刻的質問,又是沉痛的歷史嘆息:夏、殷、西周三代不都是說君權神授,是上帝的旨意嗎?何以頃刻之間就被推翻,大權旁落了呢?看來所謂“天命”是沒有固定的啊!再其次,在上述每一代史實的首尾都發出上述對“天命”質疑的同時,結夏、殷、西周三代其所以興起,乃在於得人的史實也作了揭露,如夏啓其所以能從益的拘禁中逃脫, 不是因爲得人嗎?成湯能打敗夏桀,不是因爲有伊尹嗎?周武王能取殷天下,不是因爲有呂望嗎?與此相反,夏、殷、西周其所以亡敗,不也是因爲羿、浞、澆、桀 亥、紂、周昭、周穆、周幽等人君或眈於女色、或沉湎淫樂、或陷害忠賢造成的嗎?至此,我們可以知道《天問》的基本旨意了,實際上也就是用歷史的基本事實來說明:“天命”是沒有的,不可靠的,人君要能取得成功,根本關鍵還是在於實行“美政”。因此,把《天問》與《離騷》中第一大部分第二段、第二大部分第二段、第三大部分第二段等參照起來讀,對於我們上述分析的《天問》問旨就更清楚了。

《天問》是一首形式上奇特的長詩,它是由一百七十餘個提問構成的,這些問句,大多以“何”作爲疑問詞。而衆所周知,“何”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分別可以表示“哪裏”、“爲什麼”、“怎麼”等等意思,這也是導致古往今來,對《天問》解釋衆說紛紜,沒統一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我們緊緊把握住屈原整個作品所包含的主要思想,應該說,對其大致的思想脈絡的把握還是做得到的。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爲?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於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墮,其衍幾何?

崑崙縣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裏?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闢啓,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臺桑?

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胡爲嗜不同味,而快朝飽?

啓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何啓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鞠,而無害厥躬。

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

啓棘賓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封豨是射。

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浞娶純狐,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化爲黃熊,巫何活焉?

鹹播秬黍,莆雚是營。

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白蜺嬰茀,胡爲此堂?

安得夫良藥,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撰體脅鹿,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何之遷之?

惟澆在戶,何求於嫂?

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湯何殛焉?

舜閔在家,父何以鱞?

堯不姚告,二女何親?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臺十成,誰所極焉?

登立爲帝,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終然爲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敗?

吳獲迄古,南嶽是止。

孰期去斯,得兩男子?

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何承謀夏桀,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下逢伊摯。

何條放致罰,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臺,嚳何宜?

玄鳥致貽,女何喜,

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幹協時舞,何以懷之?

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云何而逢?

擊牀先出,其命何從?

恆秉季德,焉得夫樸牛?

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眩弟並淫,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成湯東巡,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惡之,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勝心伐帝,夫誰使挑之?

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蒼鳥羣飛,孰使萃之?

列擊紂躬,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何周之命以諮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