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唐前詩詞>其他詩詞>

《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

其他詩詞 閱讀(4.98K)

全詩抒情明快優雅,節奏自由流暢。起句以愁比雪,構思新穎巧妙,飛雪如酒,好花賞懷,極富於詩意和浪漫色彩。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

《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1

詩詞作者:

曹操(魏晉)

原文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對酒》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雜言詩。此詩中描述了清明太平的社會環境裏,人們自由舒適的田園生活,表現了詩人“天地間,人爲貴”的人本思想。全詩用語靈活,句式自由,語氣頓斷,意緒連貫。

翻譯:

對酒高歌,天下太平的時候,官吏不會跑到百姓的門上大聲地催取田租和賦稅。

君王賢良英明,宰相及輔政的大臣個個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禮謙讓,老百姓之間不會發生爭奪訴訟的糾紛。

耕種三年,可儲備一年的糧食;有九年的儲蓄,稻穀才能真正地堆滿糧倉,才能真正地做到國富民安。

頭髮斑白的老人不需要揹負沉重的東西。雨水如此滋潤,莊稼因此獲得豐收。

駿馬從戰場上退下來,到田裏去運送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愛護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獎勵和選拔賢良。

諸侯、官吏像父兄養育自己的子弟那樣愛護百姓。如果有人違背了禮法,就按照罪過的輕重決定刑罰。

這樣,道路上沒有拾取他人遺漏之物的自私行爲。監獄將會空蕩蕩的,冬天來臨時也不需要處決犯人。

人年紀大了,都能長壽而終老;君主的恩德深廣無邊,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蟲。

賞析:

《對酒》屬於樂府詩《相和歌·相和曲》。同《度關山》一樣,都是表達作者政治理想的詩篇。此詩描寫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歡樂景象。

對酒高歌,激起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認爲,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君聖臣賢、訟獄不興、五穀豐登、國富民足、路無拾遺、人人皆得壽終。這些作爲詩人的理想社會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構想誠然是美妙的。然而,詩人卻不得不面對戰火不斷、百姓痛苦地呻吟的現實,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詩人描繪的社會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現實的基礎上生髮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淵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時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認爲,曹操尚法。從這首詩的內容看,應該說他具有外法內儒的`特徵。

人們對理想社會的憧憬,是由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曹操是一個想有作爲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亂世,皇帝昏庸,吏治腐敗,民不聊生。當時東漢社會非常黑暗,與詩中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無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無股肱之效;刑法混亂無緒,民事糾紛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政府不惜民力,勞役無度,連頭髮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倖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惡,苛榨百姓以爲能;牢獄人滿爲患,地方官吏濫殺無辜以爲功;兵連禍結,人命危淺;如是等等。詩人“憂世不治”,希望通過整治,能出現太平盛世。

全詩用靈活的、自由的句式,語氣頓斷,意緒連貫,“採用頌的形式”(陳貽焮《論詩雜著·評曹孟德詩》),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其中雖然涉及“雨澤如此”之類的自然對人的恩賜,但主要是人事以及與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選舉、禮法和人和人之間的親和等,表現了詩人“天地間,人爲貴”的人本思想。

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魏樂奏武帝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若樑範雲‘對酒心自足’,則言但當爲樂,勿徇名自欺也。”

《對酒》原文、翻譯及賞析2

對酒

新詩滿眼不能裁,鳥度雲移落酒杯。

官裏簿書無日了,樓頭風雨見秋來。

是非袞袞書生老,歲月匆匆燕子回。

笑撫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譯

眼前都是新詩的材料,可我一時無法表達;鳥兒從眼前飛掠,雲兒在天上飄浮,都倒映進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書堆案沒完沒了,使人厭倦;猛擡頭,樓前又是一番風雨,秋天已經到來。

是是非非,接踵不絕,書生漸漸老去;歲月匆匆,翩翩燕子,已倉促迴歸。

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腦後,含笑撫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頭,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覺,鼾聲如雷。

註釋

新詩:新的詩作。

官裏:衙門裏,官府裏。

簿書:官府的文書。

袞袞:相繼不絕。

賞析

據陳與義集前後詩作年,這首詩當作於宣和六年(1124年)秋。

詩首聯切題,但以倒裝出之。詩人對着酒杯,只見飛鳥掠過,浮雲緩移,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於是心中若有觸動,覺得這是極好的詩料,想寫出來,又似乎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來表達。江西詩派的詩喜歡拗折,這樣起句,將因果倒置,詩便顯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時人葛勝仲在評論陳與義詩時,曾指出他的詩“務一洗舊常畦徑,意不拔俗,語不驚人,不輕出也”,這聯詩便是很好的例子。詩寫的情況,是每個詩人都遇到過的。這樣的感觸,就是陶淵明《飲酒》詩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隱《錦瑟》詩所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茫然”,明明是極好的景情,詩似乎就在口邊,卻一下子說不出來。陳與義對這種境界體會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雲:“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又如《題酒務壁》雲:“佳句忽墮前,追摹已難真。”

第二、第三聯寫現實生活,抒發感慨。兩聯都一句說情,一句寫景作陪襯,進一步闡發情。詩人當時官符寶郎,到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罷,出監陳留酒稅。這時候,他或許已對官場的傾軋感到了厭惡,而自己已是三十五歲,官低位賤,展望未來,前程似漆,於是在這兩聯詩的出句中感嘆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於案牘文書之中,沒有出頭的日子;沒完沒了的是非恩怨,又纏繞着自己,伴隨着自己漸漸老去。與所抒發的心理動態相呼應,兩聯的對句便寫相應的景物,自成連續,說眼見到樓頭陣陣風雨,秋天已經來到,滿目蒼涼蕭瑟,使人感傷;燕子已經離開,飛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歲月在匆匆地流逝。這兩聯是名句,方回對此極爲讚賞,在《瀛奎律髓》中評說:“此詩中兩聯俱用變體,各以一句說情,一句說景,奇矣。”宋吳開《優古堂詩話》說:“近時稱陳去非詩‘案上簿書何時了,樓頭風月又秋來’之句。或者曰:此東坡‘官事無窮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爲本唐人羅鄴《僕射陂晚望》詩‘身事未知何日了,馬蹄唯覺到秋忙’。”方回則以爲本蘇軾詞“官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第三聯則與陳與義自己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的“世事紛紛人老易,春陰漠漠絮飛遲”同意,“是爲變體”。吳開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詩派宗旨,在“無一字無來歷”上下工夫,實際上,不論陳與義是否襲用前人,詩都寫得意深情深,格調高迥;其中以“書生”對“燕子”、“簿書”對“風雨”、“是非”對“歲月”,都很靈動,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發了一通感慨後,詩進入尾聲,迴應題目,說自己含笑把這些人世間的煩惱都遠遠地拋開,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後往牀上一躺,進入夢鄉。這聯雖然是故作達語,力求軒豁,但氣勢與上不稱。陳與義曾經提出作詩要達到兩個標準,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這聯卻寫得很俗氣,違背了自己的標準,所以清紀昀、許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這首詩屬於拗體,採用了特殊的結構形式,顯得兀傲奇崛,是陳與義學黃山谷詩的結果,因此被極力鼓吹江西詩派詩的方回贊爲“學許渾詩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後山三關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