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經名句>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

詩經名句 閱讀(2.81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世間有兩大遺憾,一爲英雄遲暮,二爲美人凋零。然而光陰似箭,即便當年怎樣少年意氣,臨老之時都容易嘆息過去歲月如何。

甚好,我還年輕,尚是美人盛放之時。

然而此之美人卻並非指我,而是指那些書卷中寫的才子佳人。而其中《詩經》無疑是佼佼者,以世間靈秀之物嘆這天下美人,即便過了千年,仍能從那靈秀神韻上,感受到美人一顰一笑之間的氣象。也許是因爲當世再難尋得如此採天地精華的美人,以至於每每指腹撫摸過那些流淌的文字時都深深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遺憾,但卻又每每遐想那些美人的姿態,即便在想象之中,也能得到一種無法觸碰的讚歎。

於我而言,美人一詞便說盡了世間佔盡風流者的神態。而美人一詞卻又不單單指女子,若廣義上講,男子也可以稱爲美人,這倒不是褻瀆,而是字形的優雅。比較了一下“男”和“女”這兩個字,突然發現兩個字都不怎麼好看,反倒寫出了“美”字之後,才真真發現“美”這個字俊俏到了極致,這個字看起來就像一個人散散站在你面前,頗有一股倜儻風韻在其中,所以看起來就極爲順眼,其實比較起來,一般字體帶有一撇一捺的大都有這種感覺,所以美人之“美”絕不是單單的柔美,而是融合各種賞心悅目姿態的集合。所以稱男子爲“美人”可能會有些冒犯,但於我而言卻只是一種韻味的表達。

《詩經》中描繪美人的詩句很多,從不同的詞語之間便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容貌不凡者的偏愛,但‘美’卻並不僅限於容顏。若“美”只是浮於表面的存在,那麼人們當初也不會雕琢它字形的瀟灑。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盛開,如火焰灼灼,宛若姑娘身上的嫁衣,燦爛如朝霞。豔麗的花色,正如姑娘年輕的容顏,引得旁人讚歎。恭賀的人們在旁邊追跑,孩子們嬉笑。而我則站在遠方的'桃花樹下,看見那羣熱鬧的送親者逐漸遠去。卻在心中嘆息。

好一幅難得的“美”色,比起當下的喧譁奢侈,這花瓣與人們欣喜的神色,纔是“美”之骨髓,“美”之精魄,即便千年之後,也能駐足。

踱着步,向着深處走去,才逐漸明白“美”之一詞,並非單指人,人之氣,如畫卷點睛之筆。與周身之景相映襯,以氣引導容顏之色,方得顏色之精魄,那樣才能匹配得上“美”之一字。氣之養成,也與成長的經歷有關,因此世上美之同音,卻因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經歷千差萬別。全然不像當下所謂“美”者,徒有一張麪皮,如盲眼之畫,無氣之引,便千篇一律。然而世人卻又連連拍手,捧得這無魂之“美”高居封頂之位,明明此等庸俗者,連“美”字邊角都未找到。

是了,天下美人便如畫卷風景,流動着愜意的神色。然而這美的點睛之筆,卻要憑藉氣才得精髓。《詩經》中大都有對美人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卻不是對美本身的描述,而是對德義的間接誇獎。無論是世家公子的貴氣還是世家女子的高雅,亦或是將軍士兵的勇武,平民的信守承諾,勤勞耕作,都是“美”這幅畫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點。這一幅名爲“美”的盛世圖卷,纔是無數文人墨客試圖模仿的存在。而《詩經》,只是它其中一個範本罷了。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便是對佳人的思念,也是唱不斷的歌謠,希望河水也能聽到他的相思,將情意送給佳人,讓他在河畔駐足的時候,能見到佳人回眸的一刻。

比起現在喧譁的求愛,不知又要盛景到何處。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層層疊疊的枝葉下,千年前德義之士在此居住,德育百姓。跟隨時間的軌跡,在這片土壤上生存的人們爲了感念他的恩德,將他休憩的甘棠樹留下,以作對他的感激。

有君子如玉,世人盛愛。若君子隕世,世人哀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之德義之景,又怎能說不是“美”的一部分。

世人追尋君子之義,尚君子之風。天下愛美者,多愛美之正,而非歪歪斜斜的失魂之物。朗朗明月,清風陣陣,便是君子的描寫。美之精魄,於人而言,不過是身上的中正之風,徒有皮囊,與無血肉的傀儡何異?

在此樹下睡上一覺,恍惚間便能見到那些人的歡聲笑語。慢慢睜開眼的時候,便覺得身側有“嘩嘩”的水流聲趟過,如同一道名爲流逝的溪水從身側穿過,逐漸將那些景象帶向遠處,直到再也不曾看見。

花開有時,花落終嘆。

那千年前的盛景,終究是隨着花謝掉落在了這片土壤上。

連帶着那些美人的身影,也消損在面前,化爲一道飛煙,無影無蹤。

行走得遠了,又看得許多風景。看那年年花開花落,年年如此,盛景卻依舊令人神往。花間盛景年年有歸來之日,人間盛景歸來之日卻無期。

然而走得歡快些,看着那些盛景的壯麗,卻又失笑自己何須嘆息盛景不在。花開之日無求何人來賞,花敗之日無勸何人去離,此番盛景在此,無論我是否在此處,都將在此盛放,它既已盛放,又何曾在意敗落的時刻。

既然在此處盛放,就先看此處的風景,不需在意它何時凋謝,花開便是花開,花落即放它花落,不需刻意。

此般想來,嘆息如今花落之景反而太過冒然,顯得自己不怎麼大度起來,不由笑自己太過執着。況且當今之景是否真是隻有花落而無花開,我未曾遍歷天下,自然難尋人間花開之景。美人尚且不說,便是故事都未曾聽夠,這幅現世的“美”畫卷都沒有機會探索個究竟。若是站在千年之前,怕是也要像現在一樣嘆生存之事匆匆,哪又像今日這般悠閒地高處閒看,說盡當時風流?

所以,且看且行,無論是花開花落,亦或是花已久落並未盛開,都是值得讓人期待的風景。

“我曾在花樹下閒坐,曾在沙漠盡處感受赤陽,曾聽吹着喇叭的人們簇擁着披着紅衣的年輕人伸手,看他眉角彎彎覆在紅轎伸出的白皙掌面,曾靠在樹上看着那些驕縱意氣者快馬踏過,捲起沉沉煙雲。曾站在古戰場的殘骸上,設想那些震天的吶喊聲。”

“雖然我不曾在這一世經歷過它,但生命若穿過數次輪迴,我也會在這紛亂的世道中見過它們,或者在那名爲前世的夢裏看到過他們,或者,在古人的書籍裏,親臨過這些地方。”

花開所告訴我的故事,便是從這一首又一首的詩歌傳達下來。無論美人如花,亦或是之後凋零,都是一場故事,都是這幅畫卷中的小部分。

這幅,名爲美的畫卷的一部分。

但看花開,不問花落。

只聽一場盛世美景

且在此處。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2

在寒假,我讀了《國學·詩經》這本書,使我深受感觸。再次翻開,“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幾個字引入我的眼簾。其中,就數第四單元——家國篇給我的感觸最深,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熾熱的家國情懷、人間真情,還寫出了遠在他鄉之人的思鄉之情。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這句話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飛呀飛,忽上忽下叫聲悲。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南邊。遙望不見姑娘影,心裏悲傷柔腸斷。寫出了兄長對妹妹的不捨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閉上眼睛,回想着書中的內容,可卻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個溫暖而又和諧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從未對我發脾氣,每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爸爸會耐心的.給我講題,不厭其煩的說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聽會了爲止。媽媽更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爲我做可口的飯菜……當我在外面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時,父母親會爲我排憂解難。

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長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可即使是再和諧的家庭,也不可能沒有爭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寫寒假作業,正在玩電腦,媽媽就開口說:“別玩了,快去寫作業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極不情願地答道:“知道了”嘴上這麼說,眼睛和身體從未離開過電腦,10多分鐘過去了,媽媽看我還沒有停止玩電腦,便生氣地喊道:“快去寫作業!不許玩電腦!”我只好慢悠悠的轉身,媽媽看我動作慢,就一下拔掉了電腦插頭。我當時也不情願,看到這就更生氣了,便把頭一扭,氣沖沖的去了臥室,把門用力的關上,門被弄得叮噹響,我寫完作業後無事可做,翻開了寒假讀物《國學·詩經》看到了家國篇中遠在他鄉之人的思想情懷,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現在和父母在一起,他們對我這麼好,我卻還不知足,還與他們發脾氣,我真不該呀!要是我長時間不見父母的話,還會這麼對他們嗎?想到這兒,我便跑過去對媽媽說了聲:“媽媽,對不起!”媽媽笑着說:“沒什麼事,我也有不對,不該魯莽。”我們都一起笑了起來,媽媽的笑容是那麼美麗,溫和,裏面包含着對我的讚揚,笑聲久久迴盪着,迴盪着……

家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們的一切。當我們內心受到創傷,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必傷心,因爲家成了我們的夥伴,我們的知己。家,是屬於我的,唯一的避風港!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3

沒有人可以否認詩經很美,可如果說將詩經必須成一位描眉畫眼的大家閨秀反倒是不合適了,詩經的美並非是精雕細琢刻意設計而成的美,它是一種粗糙的不羈和熾熱的真摯相互交織融合,字句的排列組合與重複好似是不經意,可是就是這樣的字句卻美的讓人心馳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極其耐看的姑娘,說對詩經百讀不厭真的也不過分了。

以前雖然十分傾心於詩經,可是閱讀卻是寥寥草草的閱讀,更多的是不知從哪裏看到一兩句說到心坎兒裏的詩句,便去找了原詩來讀,咂咂嘴品味來品味去就是覺得自己最初看到的兩句最有味道,別的詩句只是普通敘事,於是就這樣雖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時常拿出那兩句炫耀,實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該有的味道了。

比如說邶風中擊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所驚豔,只以爲這是天底下最真實,最鄭重的承諾,只羨慕詩句當中的男子與女子可以‘死生契闊’,甚至還膚淺的認爲,如果有人對我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必然會成爲他的加分項。可是我忽略了整個背景下男子對戰爭痛苦的`責任,女子對愛人熱切的思念,忽略了兩人被迫生離,一個不慎就會死別的無奈與絕望。再往深了一琢磨,那與之死生契闊的何止一個姑娘,分明是一個國一個家,亂世紛飛戰火,我心中一腔孤勇,卻沒有向前衝的方向,我心中一腔想要護家國於懷中的柔情,卻生生被戰火燒的焚身碎骨,既然我今生不能與家國同相守,那麼我便與你立下誓言,我必與你相守,若你有十年的時間,我便與你相守十年,若你只剩下最後一天,一天過後我也絕不苟活。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4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過去數千年,但依然能在我們耳邊迴響。如果說有一本書能夠讀一輩子,那麼我認爲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集,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詩歌。《詩經》分爲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有對愛情的期望,有對勞動的讚美,有徵夫對故土的懷念,還有受欺壓者的憤慨。雅,分爲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多爲貴族所做,爲了祈禱豐年,歌頌祖德。頌,就是宗法制的最好體現,都爲宗廟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們課堂上所學,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就是指鋪陳,我們從小聽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用了這種手法,直接表現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將衛國女子的風情寫了出來;興就是起興,先言他物,後吟所詠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將對愛情的浪漫和自由顯現出來,對詩歌渲染氣氛,創造與衆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愛情,是《詩經》一個很優美的主題,千年之前的情侶追求着自己愛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說有一種情感能一直延續下去——那就應該是愛情的純潔和美好。如《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描寫男女相互贈禮來表達對對方的愛,用“瓊琚”“瓊瑤”“瓊玖”來強化主人公對愛情的執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親情,在中華民族的傳承中從未中斷,《常棣》中“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講兄弟之間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襯托,常棣花顯得更加的光燦鮮豔,兄弟之間也更加親密。詩中詩人不斷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擊世人的靈魂,使人引起共鳴。

服役,每個征夫心裏都會有思鄉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鄉之心,雨雪紛紛飄過。縱然路途遙遠,思鄉之情,相思之苦,並沒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個不變的目標——故鄉。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園生活,與自己心愛的人一道歸家,一道勞作,路上欣賞一片片的桑林,陣陣輕笑聲傳便樹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適,環境的優美,人生的自由,這不就是我們現代人不斷追求的.理想生活麼?先人已然爲我們描寫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無論什麼時代都會有人感嘆時間短促,人生短暫,“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我們能感到詩人對人生短暫而無所歸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詩人用這種小昆蟲寫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麗以及即將離開時的困惑,使人所感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的感覺格外強烈。

詩經,我國文化的瑰寶,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學習詩經,不僅僅是對對文化的繼承,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涵養的一種成長,從來沒有人爲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中學生《詩經》閱讀心得5

悠揚而婉轉的歌謠,唱盡了西周至春秋的風華,最爲純潔而美麗的愛情,由此被頌揚,我們應當慶幸這一部《詩經》的流傳,因爲讀詩,能讓我們的心靈純淨,回到最初的起點,無關於任何的事物,從此心境安寧,與塵世的浮華分離,獨享着心靈一隅的心安之處。

《詩經》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它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的風俗,並率真的表達了思想感情,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詩經》是一部可讀的可深入體會的儒家經典。

孔子有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中大量的闡述了純潔的愛情,有朗朗上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的無怨無悔······沒有任何的掩飾,這就是愛情的純潔與美好,而這恰恰反映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質,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同這愛情一般美好,無謂世事的變遷,它依舊與《詩經》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簡單的含義,它是那樣的熠熠生輝,彷彿是夜空中那顆明亮的星,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我們前行。

孔子又云:“不學詩,無以言。”《詩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那純潔美麗的愛情,更甚於來自於心靈深處的碰撞,《詩經》也教會了我們爲人處世的道理。君子處事,應當投桃報李,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作爲君子應當有如美玉一樣溫潤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當同仇敵愾,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中的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品質,它猶如傲雪寒梅,在風雪之中傲然挺立,這是來自於中華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撓。我們的傳統文化由先人傳承,歷經曲折,卻依舊沒有埋沒於歷史的長流,因爲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就在一詞一句中傳承下來的,由詩至詞而曲,漫長而悠遠的歷史歲月中,慢慢傳承、幾經沉澱。而以現代來講,傳統文化是璀璨的,但傳承是艱難的,因爲現在的.人們,由於生活在這繁華而喧囂的城市中,浮華早已改變人們,於是,人們的內心的浮躁毀了一切。所以,傳承傳統文化便越來越艱難,心中的平靜越來越難求,但讀《詩經》便可撫平人們內心的浮躁,因爲《詩經》是最初始的。它沒有任何的華麗的裝飾,可它依舊是璀璨而華美的,依舊有着一種神奇的魔力,因爲這就是它的本質,最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本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傳承傳統文化來講,初心是最爲可貴的,亦是最難得的,若初心不忘,傳統文化便不會中斷。

《詩經》這一本書中,也許有着我們從未見過的字,有着難懂的意思和深遠的意味,但也許就是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靜心讀詩,你會有更深入的體會,會有來自於心靈深處的碰撞,這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一筆最爲可貴的精神財富

四字成詩,四字成言,言盡一切,悠揚深遠,唯願這一切美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