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蘇舜欽的詩詞《題花山寺壁》賞析

詩詞集 閱讀(1.74W)

《題花山寺壁》

蘇舜欽的詩詞《題花山寺壁》賞析

寺裏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

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註釋

①地址不詳。從詩集中前後作品看,似在蘇州。②繁盛的鮮花。草縱橫--雜草叢生。這兩句說:花山寺本來因爲種滿各種花卉而出名,可現在卻是雜草叢生,一片荒蕪。③剪掉砍去,指除去殘枝敗葉。④凋謝。

譯文

花山寺本來因爲種滿各種花卉而出名,可現在卻是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種花要靠辛勤栽培,不然雜草叢生,花就容易枯萎凋零。

賞析

詩中就有名的花山寺變得荒蕪不堪的景象,指出:花木必須時刻注意修整,剔除糟粕,保持精華,只有這樣才能青春常在。這裏包含着萬物生長髮展的一個真理。“花易凋零草易生”,值得深思。

擴展閱讀:蘇舜欽的簡介

蘇舜欽(1008年-1048年),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北宋詩人、書法家,北宋景佑元年舉進士。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

蘇舜欽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爲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閒居蘇州。後來復起爲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

蘇舜欽在政治上傾向於以范仲淹爲首的改革派。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攬人才,準備實行新法。蘇舜欽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爲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對政治改革。時值進奏院祀神,[3]蘇舜欽按照慣例,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王拱辰誣奏蘇舜欽以監主自盜,藉以打擊範、杜。蘇舜欽被削籍爲民,與會的名士十餘人同時被貶逐。被廢后離開開封,於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慶曆八年(1048)復官爲湖州長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卒時年僅四十一。

擴展閱讀:蘇舜欽文學成就

蘇舜欽青年時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當時浮豔文風的束縛,與穆修等致力於古文和詩歌的寫作,在詩*新方面,對同時的許多作家有過積極影響。歐陽修《蘇學士文集序》說"子美之齒少於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後",高度推崇他在詩*新運動中的地位。蘇舜欽文學思想的基本觀點是"原於古,致於用"(《石曼卿詩集敘》),強調繼承儒家文藝思想中的現實精神,文學要反映現實。他對散文創作的主張,見於《上三司副使段公書》:"嘗謂人之所以爲人者,言也;言也者,必歸於道義;道與義,澤於物而後已。至是,則斯爲不朽矣。故每屬文,不敢雕琢以害正。"這和韓愈的文論一脈相承。他對詩歌創作的主張,主要見於《石曼卿詩集敘》:"詩之作,與人生偕者也。人函愉樂悲鬱之氣,必舒於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風教之感,氣俗之變,乃設官採掇而監聽之,由是弛張其務,以足其所思",因此,"弊亂無由而生。厥後官廢,詩不傳,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所向,故政化煩悖,治道亡矣。"這與白居易的詩論精神相一致。

蘇舜欽的文學創作,可以進奏院事件爲界,分爲前後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