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廖燕的詩詞《粵王臺懷古》註釋及賞析

詩詞集 閱讀(2.38W)

《粵王臺懷古

廖燕的詩詞《粵王臺懷古》註釋及賞析

粵嶠猶存拜漢臺,東南半壁望中開。

命歸亭長佔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

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圖在,檻外時聞繞電雷!

註釋

[1]粵王臺:即越王臺,趙佗所建。秦亡,趙倫自立爲南越武王。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封趙佗爲南越王。呂后時,趙佗又自立爲南越武帝。漢文帝時,趙佗接受漢使陸賈的勸告,上書稱臣。

[2]粵嶠:嶠(qiáo),尖而高的山。粵嶠,同“穗”嶺,即廣州的山,指越秀山。

[3]拜漢臺:指越王臺。因趙佗終於歸順漢朝,故說拜漢。

[4]“東南”句:東南半壁,即東南的半壁山河,此指嶺南。這句說,(登臺遠望)東南半壁山河全部展現在眼前。

[5]“命歸”句:命,命運;亭長,指劉邦,因劉邦參加農民起義前曾任泗水亭長。這句說,命遠註定要歸劉邦得佔王業,統一天下。

[6]“人起”句:人:指趙佗;炎方,南方。這句說,趙佗崛起於南方,也顯示出有稱霸一方的才能。

[7]“日月”句:這句說,日月在天空運行,是從地下轉過來的。日月,暗合“明”字。隱括含意是:抗清鬥爭還在繼續,復明仍有希望。

[8]“蛟龍”句:這句說,蛟龍入了大海,還會隨着潮水捲回。這句是上句的同義反復,隱括含意是:失敗的抗清勢力還會復熾,希望有朝一日,局勢會出現轉機。

[9]“山川”句:山川,此代指中國。這句說,中國有雄圖大志的人,自古至今,相傳不絕。

[10]“檻外”句:檻(jian),欄杆。這句說,(越王臺)欄杆之外,時有電光繚繞,雷聲不絕。共隱括的含意,是借用《易經》豐卦所說:“雷電皆至,豐。”因爲雷的威力大,電能產生光明,而雷電並至,故說“豐”(盛大)。

擴展閱讀:廖燕的簡介

廖燕(公元1644-1705年),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人。清初具有異端色彩的思想家、文學家,因一介布衣,既無顯赫身世,又乏賢達奧援,所以生前死後,均少人知。待道光年間,阮元主修《廣東通志》,其集已難尋覓。他一生潦倒,在文學上卻頗有成就。十九歲時補爲秀才,在武水西築“二十七鬆堂”潛心經史,攻古文詞。

廖燕著述頗豐,收輯爲《二十七鬆堂集》,共十卷,包括論、辯、說、記、序、文、尺牘、傳、墓誌銘、雜著、疏、書後、詞、詩等。共計文370篇(含卷一自序),詩551首。代表作是《金聖嘆先生傳》。廖燕多才多藝,善草書,如古木寒石,能戲曲。

廖燕的散文充滿強烈的批判社會的精神:對程朱理學,他持批判態度,揭露統治者“以夢愚天下後世”;對科舉制度,也持批判態度,認爲這套制度是爲統治者鉗制思想言論;他呼籲文章用世,提出布衣與人主平等,這在當時是非常可貴的。他的人物傳記往往能寫出傳主的精神氣質;山水遊記情景結合,表現自己的個性;小品文隨心所欲,縱橫自如。他對自己文章與統治者的矛盾有充分的認識,並看到這是纔是他所追求的價值所在:“不遇之文,其文必佳,……佳者必傳,是天將傳吾文也。”近代以來,廖文的思想內涵越來越受研究者的重視。

廖燕也使清代嶺南散文進入更高境界。其中“雜著”載雜劇《醉畫圖》、《鏡花亭》、《訴琵琶》、《續訴琵琶》等四種。其中《訴琵琶》是廖燕傳奇中思想性、藝術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