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張九齡的詩詞《照鏡見白髮》賞析

詩詞集 閱讀(1.16W)

《照鏡見白髮》

張九齡的詩詞《照鏡見白髮》賞析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

賞析

張九齡從政之初,仕途通達,志氣高昂,他胸懷壯志,惟恐虛度光陰而一事無成。他曾因中書侍郎張挺之事而被認爲結黨營私,罷免了宰相職務,後又被貶爲荊州長史。這首《照鏡見白髮》詩是他爲自己青春年華流逝、匡扶社稷的壯志未酬而大發感嘆而作的。“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一是說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自己沒有說服唐玄宗,沒有阻止住唐玄宗用人不當感到遺憾;二是說自己被貶攆出京城,做了一個無所作爲的閒官而虛度年華。“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意思是說好心沒有得到好報,自己被打擊、排擠到孤立的境地。

此詩感懷身世,既抒發了作者自己的凌雲壯志,又感慨了自己一事無成,時光飛逝,透露出他爲美好時光空空流逝而深感惋惜之情。全詩語言樸素,文字簡練,寓意頗深。

擴展閱讀:張九齡的文學創作

初唐以來,文學變革的主要力量來自一羣社會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成功同某些具有遠見的權勢人物的支持有一定關係。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舉薦楊炯爲崇文館學士。楊以“薛令公朝右文宗,託末契而推一變”(《王勃集序》)之語,稱頌薛氏對他們的文學事業所起的作用,四傑因此能在一時間造成很大勢頭。四傑、陳子昂之後,到了中宗神龍、景鼠年間,應制之風大盛,詩壇有故態復萌的趨勢。在開元前期,身兼執宰大臣和作家雙重身份的張說、張九齡對扭轉這一趨勢起了重要作用。他們的詩,雖因地位關係不免常常作出努力報效君主的表述,但內中同時也包涵了積極求取自我人生價值的熱情,因而能脫出徒爲虛飾的宮廷文學陳習,具有感人的生氣。他們作出的表率和對衆多優秀詩人的獎拔,使得唐詩的變革和發展得到有力的延續和推進。

張九齡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後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並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可以說,他是張說之後又一個既有權位又受人欽慕的文壇宗匠。

張九齡的詩文創作在精神上和張說有一脈相承之處。他高度評價張說以王霸之氣充實詩文,在他的詩裏,也不時可以讀到“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遊園林見貽》),“弱歲讀羣史,抗跡追古人。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敘懷二首》之一)之類的句子

擴展閱讀:歷代評價

《舊唐書》:九齡文學政事,鹹有所稱,一時之選也。

贊曰:開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無守,嘉貞近名。嵩、齡、適、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極,半慚德馨。

新唐書》:人之立事,無不銳始而工於初,至其半則稍怠,卒而漫澶不振也。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及太平久,左右大臣皆帝自識擢,狎而易之,志滿意驕,而張九齡爭愈切,言益不聽。夫志滿則忽其所謀,意驕則樂軟熟、憎鯁切,較力雖多,課所效不及姚、宋遠矣。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若知古等皆宰相選,使當天寶時,庸能有救哉!

王方慶:此子必能致遠。

李林甫:九齡文吏,拘古義,失大體。

李隆基: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者輔相之臣。生則保其榮名,歿乃稱其盛德,節終未允於人望,加贈實存乎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其社稷,先覺合於蓍策,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命之秩,更進三臺之位。可贈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

崔羣: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頲、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