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文章>

讀者哲理短文

優美文章 閱讀(2.77W)

在生命的哲理之中,我們要作爲永生永世的讀者,一生學習和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讀者哲理短文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讀者哲理短文

讀者哲理短文篇1:從開始到現在

一個點出發,沿着線的模擬軌跡行進,到達另一個終點,又或許回到起點。

理性的世界中,這兩個點間沒有距離,是謂零位移。好一個“零”,將那路程全抹殺成虛無!倒是軌跡更能吸引人呢,他代表了經歷、過程、路途等一切可持續的美好,是記憶的來源,亦是夢之素材。對於夢想家,位移的過分簡略與人生無關,只是跋山涉水的緘默罷了

從開始到現在,路上轉過經筒,繞過彎,又回到人間的羅馬大道上,此時的位移也許會短於開始的位移吧。所以,從困頓到正常行走其間經歷過的時間就應該自動清除嗎?當然,所以“位移”無權抹殺掉路上的風景。

綠皮小火車從大草原的湖邊,卯足了勁頭穿越地心,從另一片草原鑽了出來,身上原先鮮亮的綠漆早已斑駁,被烤焦成紅色。如果理性地找紅色與綠色的中間色來定位一片草原,只能找到暗淡無光的荒漠。聽油漆來緩說它與岩漿的大戰故事,沉醉其中,也許會發現地心處岩漿也開出天藍色的野花吧。

就像旅行的意義。

從一個地方出發,看過沿途的美好,又回到厭惡的環境,又是另一次全新的開始,這也許是循環的一種吧。路上風景用編成新鮮的冒險,一次又一次地用開始到現在間的時光,哺成它自生蒼老與重生,從時間到空間,從起點到終點,再從開始到現在。

無論多麼孤單,世界總有空間和時間陪伴,用亦步亦趨的勇氣,坦然走出循環的驚曳,一次次地重逢,一次次地未完待續,也許曾遠離當初既定的規劃,從一個岔口分開一點心思,回來時,軌跡又多了一份依然。

又或許,位移亦有其存在的意義,指引着我們莫要半途忘返,沿着雲端便站上另一片雲端。

於是,開始成了過去,現在又是一個開始。

讀者哲理短文篇2:青春

我堅信,青春並不僅僅意味着年齡或身體的年輕。只有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纔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不要幻想人生一帆風順,首先要培養敏銳地洞察人世、社會百態的能力。知識是一種力量。切不可輕易妥協、苟且偷生,而應該用勇氣和智慧與社會搏鬥,在艱難困苦的磨礪中成長。人間、社會確實矛盾重重,必須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但是,倘若把一切都歸咎於人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成長。使自己具有力量,不在世俗的惡流中隨波逐流,而且成爲一個推動社會進步、改變環境的人。人必須革命。

過去的價值在現在中流淌。未來的圖景也主要孕育在現在之中。老人不要用過去批判現在,而應該把比過去更加美好的東西投射到現在,青年人則必須正確把握現在,設計未來。現在的壯年人應該珍惜過去,正視現在,心懷未來。任何人都應該爲更加美好的現在和未來貢獻智慧。我以爲消除彼此的隔絕,不如拋棄各自的偏見,達到和諧的目的纔是一切的根本所在。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上,商談纔會有成效。

青年就是不斷建設和革新的象徵,就是頑強、純潔,而且包含着無限可能的年輕生命的躍動。

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像燦爛的太陽一樣明麗,像天空翱翔的年輕的鷹一樣豁達,像大海一樣包羅萬象,而在一旦需要的時候,會毅然奮起,如疾風怒濤般與邪惡戰鬥——這就是青年。

青年是打基礎的時代。在基礎打好之前,見異思遷,或流於懶散,就會永遠建不起房屋。在這一時期,總覺得接受別人的指導,不如自己隨心所欲痛快。然而,倘若以爲青春時代只是自由和輕鬆,那麼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最終是自己受害。對於青年自身的成長來說,激情和上進心是至關重要的。

一位政治家曾說過:“要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哀。”佛法就是終生與自我魔鬼決鬥的。德國有這樣一句格言:平靜的水和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青年要向靜寂的、深不可測水一樣深沉。要向與野狗迥異的、輕易不叫的狗一樣沉靜。雖然穩健持重,但一旦奮起,將爆發出無法估量的巨大力量。

從青年的特點來說,年輕人也應該志存高遠。沒有理想,青春則沒有意義。但是隻有理想還不夠,還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和孜孜不倦的努力。這一原則不管是在就業時,還是在工作之後,在人生的任何時候都適用。

失敗就是失敗,青年人應該有坦率地承認自己失敗的勇氣。這是光明磊落。如果不承認自己的失敗,而且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是卑劣的行爲。不僅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失敗,還要冷靜認真地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爲今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自然、世界、宇宙一刻也不停息。在你停下腳步的瞬間,就開始了人生的退步。不斷地開拓人生,不斷地創造、前進,纔是真正生存的標記。而這是青年的特權。

青年們對於充斥社會的虛僞、臆想極爲反感。很多東西只有抽象的概念,而沒有實際的內容。所謂的思想也失去光彩,所以從那裏到底能汲取多少生活的力量,令人生疑。青年們追求的不是虛像,而是實像,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真實的感覺。我們尤其要體諒青年們失去追求的目標,失去充實感,失去心中燃燒的激情,被氣餒所困擾。

我愛青年,以前曾與許多青年交談。結果我發現,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源於青年共同生活、一起前進的領袖。我認爲,要使青年們具有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得以進一步發展,必須改革社會體制。現有的社會體制,與其說是爲了青年的,不如說是爲了成年人的、保護既成體制利益的東西。甚至說成年人強迫青年走他們爲青年設計的生活道路也不爲過。對此青年是無法忍受的。我們有責任建立一個尊重青年,充分發揮青年所蘊藏的可能性的社會。即使不能馬上建立這樣的社會,這一意願也肯定會被後來者繼承。

人生有幾個季節。有必須忍耐的冬天,也有在明麗的陽光下,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的春天。特別是二十幾歲前後的青年,全身充滿了知識的養分,轉眼間就會嶄露頭角。

青春是人生的鮮花,是年輕生命的閃耀,是純真的結晶。激流般的熱情、幻夢般的憧憬、絕不妥協的堅貞——青春充滿了魅力,充滿了光輝,包含着無限的未來。青春開放的花朵,將鋪就你人生的道路。青春是寶貴的。諸君要珍惜這寶貴的時光,不可虛度,更不要誤入歧途。

必須給與他們與青春相稱的希望與夢想。領袖必須傾注全部的智慧,以便他們爲自己未來的建設竭盡全力。在年輕人已經完全掌握主導權的領域,要毫不遲疑地把火炬遞交給他們。

向着未來前進吧。那裏肯定會有希望。無限的可能性在你的身上隱藏。愉快地生活吧,爲了自己的青春,也爲了周圍年輕的朋友。那裏肯定充滿了歡樂。鼓起勇氣,頑強生活。在那裏,道路自然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我們在虛榮中生活,但不要被虛榮矇住眼睛。誠實地度過實實在在的人生是最可貴、最堅強的。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邁開堅實的青春腳步。

青春,是人生打基礎的時代。如果基礎不牢,上面不管建什麼都要倒坍。意識到這是爲了將來開放出絢麗的花朵而打基礎的時代,那麼學習、工作,一切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害怕失敗的人將一事無成。過去所有名人都經受了一個又一個的失敗。但是,他們在失敗的時候不是沮喪氣餒,而是不屈的拼搏,最後取得了勝利。青春時代的真正失敗,毋寧說是逃避艱苦的鬥爭,沒有目標,懦弱潦倒。艱苦奮鬥後的失敗,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希望你們不要害怕失敗,勇敢地度過青春。

讀者哲理短文篇3:《知足快樂伴,貪婪煩憂隨》

作者:彩雲追月

翻閱歷史的長卷,蹚過歷史的長河,極力的潛心凝神,搜索知足者的人生歷程,探尋貪婪者的人生結局,可得出這樣的結論:知足者常樂,而且快樂與其一生相伴;貪婪者常憂,而且煩憂與其一生相隨。

人的一生,如果從慾望層面講,亦可歸納簡易公式爲,多數人:不知足→知足;少數人:知足→不知足;極少數人:知足→不知足→貪婪→慾壑難填。

對知足者而言,本來不多,他卻會說不少;對貪婪者而言,本來已經很多,他卻會說很少。當一個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煩、身不疲、無所求、心能安時,快樂就在其中;當一個人感到吃得香、睡得甜、無牽掛、很滿足時,幸福就在其中。小草知足,它就明白春來我來,秋去我去;花兒知足,它就明白夏來我開,冬來我謝;風兒知足,它就明白當刮則刮,當停則停;雲兒知足,它就明白風來我走,風走我住;人兒知足,他就明白溫飽我笑,小康我樂。人的慾望不可能全被滿足,何必知其不可而爲之?一旦不能如願,就會落得個唉聲嘆氣,豈不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慾望的永不滿足,不斷的誘惑着人們追求物慾的最高享受,追求自己設想的所謂的最理想的目標、境界,然而,過度的追逐利益往往會使人迷失人生的方向,因此,凡事適可而止。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此便有益於健康長壽。曾國藩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爲人但知足,何處不安生?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貪婪者困境,甚至絕境!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貪得無厭,慾壑難填,自尋煩惱也!對於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人不可凡事求全,而應該知足,誰若在內心裏真正的知足常樂,他就會獲得真正的幸福。若要知足,必須戰勝輕浮和虛榮,因爲輕浮和虛榮是一個不知足的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慾之下。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知足者,布袍暖於狐貉。

人活着,就是要知足常樂,只有知道滿足的人才會快樂。明朝有個叫胡九韶的人,他家境貧寒,平日裏一面教書,一面耕作,僅可衣食溫飽。可他卻每天都到門口焚香,往天拜上九拜,口唸感謝上天賜予他家的幸福。其妻笑而不解:“家裏三餐皆菜粥,何談有福?”,胡九韶說:“一是慶幸生在太平盛世,無戰爭兵禍;二是慶幸咱舉家有吃有穿,不挨凍受餓;三是慶幸咱家牀上無病人,獄中無囚犯。這不是上天賜予的福嗎?”妻連連點頭稱是。

人的慾望無盡無休,你只要貪婪的拼命追求,哪怕到你生命終止的那一天,還會覺得遺憾呢!追求美好的生活沒有錯,但要適度。過度的貪慾,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堪稱不知足者貪婪的故事經典。故事中的老太婆貪得無厭,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爲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富有和繁華,最終又回到了清苦。這儘管是一個故事,但它概述和歸納的,卻是所有由不知足到貪婪的人們應得的下場。

金錢是一種很有用的東西,但它只有在你知足時纔會帶給你快樂,假如你貪婪成性,它只能給你帶來煩惱和妒忌。你有百萬覺得自己錢少,可你再想想那些不但無分文存款,甚至溫飽都沒有保障的人怎麼生活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思貪婪,但求知足。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則可進取,貪婪絕不可取!“知足”和“不知足”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知足常樂”並不是一種消極,而是對現實的一種正確反映。千百年以來,“知足常樂”一直勸慰和激勵着人們以良好快樂的心態,走向精彩的人生;而“不知足可進取”,則辯證的勸導和鼓舞着人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朝着人生的精彩“更上一層樓”!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