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文章>

行動哲理短文精選

優美文章 閱讀(1.74W)

哲理告訴我們:行動的人改變世界,及時行動的人才容易獲得成功。和所有美好的夢想相比,腳踏實地、及時行動顯得更爲重要。你必須行動起來。不然,只知道浮想,如停在鐵軌上的火車頭,那就連一塊小木塊也無法推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行動哲理的短文,希望您喜歡!

行動哲理短文精選

行動哲理短文篇【1】

1950年,20出頭的鄭小瑛來到當時最負盛名的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她似乎註定就是爲音樂而生,六歲學習鋼琴,十四歲精通各種樂器並且多次登臺演出。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裏,鄭小瑛的才華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她的曲子時常被學校交響樂隊拿去演奏。

有一次,在音樂廳看見指揮師正演奏她的曲子,她被那種意氣風發深深吸引住了,一個理想由此萌發:“我要成爲一位優秀的指揮家!”

從那以後,鄭小瑛一有時間就跑到音樂廳去看錶演,當然,最主要的是暗中學習指揮技巧,還時不時找機會向教授求教。回到宿舍後,她就對着自己的曲子開始練習指揮,同學們都取笑她說:“難道你想成爲一名指揮家嗎?別白費力氣了,因爲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同學的話其實不無道理,當時全世界的女性地位都不高,有機會接受音樂教育的女性已經很少了,更何況是女性指揮家?雖然不敢說全世界絕對沒有一位女性指揮家,但在當時,他們都沒有聽說過。指揮家,似乎是專屬於男人的職業。

“難道女性就不可能成爲指揮家嗎?”鄭小瑛在心中發問。沒人能給她答案,能給答案的人只有她自己!

此後,鄭小瑛在指揮上的學習和鍛鍊更加勤奮了,從表情到手勢,從眼睛到心靈……

機會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一次,學校裏組織一個音樂盛會,鄭小瑛所作的一首曲子被選進了演奏曲目中。而觀衆席中,有兩位響噹噹的人物:蘇聯國家歌劇院的指揮海金和莫斯科音樂劇院的指揮依·波·拜因。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正當音樂指揮走上臺子的時候,他居然扭傷了腳,一個踉蹌跌坐到地上,全場一片驚呼。工作人員很快跑過去扶住教授,同時還有人把椅子搬上指揮台,想讓他坐在椅子上指揮,但那同樣不行,因爲他扭到腳的同時也碰傷了肘部。教授搖搖頭,全場不知如何是好!

鄭小瑛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在一片驚愕的目光中,走到那位教授的面前一鞠躬說:“我以藝術的名義向教授申請接過您手中的指揮棒!”

面對這樣一張年輕而堅毅的臉,教授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他把手中的指揮棒遞給了鄭小瑛。她轉過身,對樂手們點頭示意,指揮開始了:只見指揮棒在她的手中時而急促有力,時而緩和悠揚,音樂就像是從她指揮棒上流淌出來似的,時而奔騰如雷,時而平靜似水,她那熱情奔放,氣魄雄偉的指揮蘊藏着無比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簡直無懈可擊,完美無瑕,就連那位扭傷腳的教授和觀衆席上的海金、依·波·拜因也頻頻點頭。一曲結束,掌聲四下雷起,海金和拜因更是對鄭小瑛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她,將來必定是一位卓越的指揮家!”

當天,海金正式向鄭小瑛提出邀請,讓她進入蘇聯國家歌劇院深造指揮藝術。“藝術應該屬於任何人,不應該有性別之分!”海金說。進入國家歌劇院後,鄭小瑛刻苦學習,先後成功地指揮了《托斯卡》、《茶花女》等一系列蘇聯經典歌劇,在蘇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幾年後,鄭小瑛藝成回國,爲音樂事業作出了不少偉大貢獻,最終成爲中國甚至是全球第一位卓越的交響樂女性指揮家。20xx年,82歲的鄭小瑛被首屆中國歌劇藝術成就大典授予終身成就榮譽獎!

行動哲理短文篇【2】

做一件事情,只要開始行動,就算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演講大師齊格勒提醒我們,世界上牽引力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爲了防滑,只需在它8個驅動輪前面塞一塊一英寸見方的木塊,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動彈。然而,一旦這隻巨型火車頭開始啓動,這小小的木塊就再也擋不住它了;當它的時速達到100英里時,一堵5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牆也能輕而易舉被它撞穿。

從一塊小木塊令其無法動彈到能撞穿一堵鋼筋水泥牆,火車頭威力變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別的,因爲它開動起來了。

其實,人的威力也會變得巨大無比,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障礙也會被你輕鬆地突破,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行動起來。不然,只知道浮想,如停在鐵軌上的火車頭,那就連一塊小木塊也無法推開。

行動哲理短文篇【3】

行動纔是硬道理

作者:文曲茜妮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在思考,而只用了百分之一的時間在行動!耳邊也常有這樣的聲音:從明天開始,我要看書學習了;從下週開始我要減肥了;從下個月起我要早起了……然而,如期而至的時間裏,並沒有見到其任何行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許願”式的唸叨,成了習慣,進而成爲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大學一同學,對新聞特感興趣,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要考上一所重點院校新聞系的研究生,大家都以爲他只是說說,一笑而過。四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那個學校新聞系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三點一線的生活看似枯燥無味,而他用百分之一的思考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動去追尋他的深造夢想,他的足跡踏遍了教室和圖書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常常寫着他靈感突發時的想法,他稍作思考便會行動,博覽羣書、看報、瞭解時政……他的行動促使他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進步,最終實現目標。

離異的女教師,要承擔兒子的學費,想擁有第二份工作增加收入。一直以來,她對心理學情有獨鍾,於是,決定考取心理諮詢師證,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圓了夢,白天在學校上班,晚上照顧家人,對她來說,幾乎沒法安排學習時間。經過思考,她想到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比較多,要是把這些時間加以利用,不是一舉兩得?於是,她將要學習的課程音頻錄下來,在上下班的路上一遍又一遍地“聽講”,幾個月後,她很順利地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證,使她如願以償。

或許我們已經聽膩了“心動不如行動”等話語,那爲什麼我們還是拿不出行動呢?原因有兩個:一是恐懼,二是懶。恐懼是情緒的一種,每個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懼,其實,恐懼像一層窗戶紙,感覺一捅就破,許多人感覺就差那麼一點點就突破了!可是,就是那麼一層窗戶紙,就有可能讓你付出十年、二十年的時間,甚至一輩子……實際上,恐懼感的突破需要不斷地鍛鍊,行動就是最好的方法,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用行動來練就的,要想吃一塹,長一智,行動是根本。用內心的勇氣去說服自己戰勝恐懼,用行動的汗水去澆灌出理想之花。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你對事物的惰性,其實是你根本不想要它。由此看來,沒有行動,說明對某事物的渴望程度不夠,可以找藉口逃避、可以得過且過,將夢想放在嘴上,而沒有放在心上。人的惰性是天生的,但是爲了實現目標,必須克服惰性,拿出行動,千萬不要爲做錯了什麼而後悔,而是要爲沒來得及做什麼而後悔。

許多人知道自己的問題,但就是缺少行動,常常是該拿勇氣行動的時候,拿出了無休止的“思考”,其實,只有用行動來驗證,纔可以收穫真知,才能真的改變!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