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抒情散文>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

抒情散文 閱讀(1.73W)

瞭解了親情的真諦,每一個人都會爲擁有親情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失去了親情,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遺憾而蒼涼。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我 的 父 親

每隔一段時間,十天半個月的,我都會回孃家去看看去坐坐,陪父母親天南海北的閒扯,偶爾忘了,丈夫也會提醒我,甚至會拽着我,我們一路調侃着回去。生活是一種習慣,嫁給丈夫二十多年,有事沒事回孃家轉轉也成爲了一種生活習慣。

我和母親說些關於女兒璇子成長中的笑話趣事,丈夫則陪着父親看電視,扯談他們的話題,時不時地丈夫會插句拍父親馬屁的話,父親的眉頭會有瞬間想掩飾又沒掩飾住的舒展,時不時地我們兩邊的談話也交叉,但內容總又回到彼此原有的話題中。我們大多時候都選擇在晚上去,這樣就免得麻煩父母親給我們做飯。耽擱的時間稍長點,父親就“攆”我們走,“又住的不遠,再來再來,你們忙,你們忙你們的去吧,少擔心我們,我們還沒老,還能動。”接着又說;“有事情會打你們電話的。麻繩打草鞋,一代管一代,你們把孩子培養好就行了”。一年又一年,我習慣了母親的嘮叨,也習慣了父親的那一頭白髮,父親的白髮在夜風中與其說是白髮還不如說是銀髮更確切,在路燈下一閃一閃的,透着銀光,父親身板努力直着,步子卻多少有些蹣跚,語音還算爽朗,但聽力卻已明顯的差了許多。在女兒的心裏,父親還是當年的父親,但父親是真的老了,就算他再要強,心態再好,時光還是將蒼老毫不留情地扔給了他。

父親的一生,是簡簡單單的一生,但他的處事觀念、他的人生態度、他對生活的感悟足可寫成一本書,值得我們後輩用一生去回味。

舉目無親的父親是17歲那年挑着一牀被絮一口木箱進的城,那個年代,還是城鄉差距根深蒂固的年代。就在父親進城的前幾個月,一個遠房親戚給父親做媒說了房親事,男女雙方見了一面,就叫定親了。沒想到幾個月後,父親突然間跳出了農門,到縣城裏來當國小教員,這一點是村裏的人始料未及的,關於這門親事,大家誰都以爲黃了,媒人傳過話來,說女方家主動提出,“這門親事就算了,兩家也還沒怎麼走動,這事就不要再提了”,想必女方是免得男方爲難。祖父母疼兒心切,正好順水推舟,哪知我那老實本分的父親聽說此事卻堅決不同意解除這樁親事,他說這事是進城前說定了的,就不能不算數,人不能不講良心更不能忘根本,他要媒人給女方捎話,“大年八年級他會上門做節氣,要女方也就是我的母親放心,安心過年。”這句話也就意味着父親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從此和這個只見過一面的鄰村女子綁在了一起。這就是我的父親。父親的婚姻是個故事,但留給後人的是更多的反思,如同父親說的一句話:“我一輩子都讓着你母親,她一輩子跟着我沒少吃苦。讓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何況讓是讓的自己家裏的人,那更不叫吃虧。”我想他一生那樣做是因爲敬重母親,但對女婿常說這句話卻是因爲疼愛自己的女兒。父親老了,但父親一直在用特有的方式保護着他的女兒,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是凝重的,我想我那並不傻的丈夫他一生都會懂得父親這句話的用意。

父親一生沒有兒子,他視女兒女婿都爲兒子。他常教育子女說;“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也許人的一生都在選擇,在判斷,在得到,在失去,父親的“捨得”的含意,我想應該就是表達的“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爲你打開一扇窗”的某種含義,只是父親的文化水平沒有那麼高,字句無法上升到那種意境而已。

父親一生工作勤勤懇懇,爲人本本分分,做事小心謹慎,幹過國小教員,當過後勤管理員,在財政部門當過班子成員,不管在哪個崗位,他總是說;“老話說,人家坐車我騎驢,後面還有推車的。天高不爲高,人心第一高。如同烏龜爬行,翻過來翻過去就那麼高,不去在意爬不爬的高,也就不需要擔心跌不跌的痛”。如果說站得高是一種境界,那麼走得穩就是一種風格。人生有很多種過法,只要眼光平視,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個子比人家矮。

父親真的老了,但父親卻一點兒也不糊塗。

20xx年臨近春節的時候,母親被省腫瘤醫院確診爲甲狀腺癌,當着母親的面,父親顯得鎮靜自如,一邊幫母親辦理入院手續,一邊安慰母親,示意我們姐妹倆不要慌張。兩日後,母親被推進手術室,就在手術室大門被關上的那一刻,父親的眼淚再也忍不住的流了出來。望着老淚縱橫的父親,我的心裏無比的刺痛。父親或許一輩子沒有對母親說過一句動情的話,可此刻內心深處對老伴的擔憂和牽掛卻是無法用文字來描述的。我們在手術室外久久等候,誰也沒有說一句話。父親則在手術室外不停地徘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也不知道過了好久,還是父親打破了寧靜:“我去端點飯菜來,你們吃飽了好照顧媽!”這就是我的父親,他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安慰他的孩子們,但是他總是願意獨自頂着疼痛邁過每一個坎。對於和母親相濡以沫40年的父親來說,母親的病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幸母親手術非常順利。在父親和子女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身體終於好轉。經歷了這場劫難,父母親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父親的母親依然健在,今年已是87歲高齡了。祖母一直跟隨小叔一起生活,逢年過節,老父親都會去看望祖母,天氣好時便帶着她去公園石凳上坐坐,曬曬太陽或攙扶着祖母走上一圈,說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璇子考試進步了啊,豪哥又長多高了啊,老家誰家的孩子在哪裏哪裏工作了啊。儘管離開家鄉近50年了,說起那塊土地上的人和事,祖母和父親好像都年輕了好幾歲,那種笑不是一種呵呵的笑,卻有一種盪漾在皺紋中洋溢出來的滿足和愜意。

父親雖然老了,可卻比以前更細心了,或許在他們那輩人心裏根本不懂得浪漫是什麼,但父親總是在母親生日到來之際,讓我們帶着母親去買衣服,或帶着母親去飯店吃飯,或陪着母親出去走走,還必須是用他給的錢。前年母親六十歲生日,父親陪着母親出去旅遊,老兩口回來一致都說,再也不想出去了,母親說沒有家裏好,父親就說,你母親說不好就是不好!在父親的眼裏,母親是跟着父親苦了半輩子;在母親的眼裏,母親是跟着父親相依爲命了半輩子;在兒女的眼裏,父親母親是過了半輩子、累了半輩子。

要說父親一生有什麼愛好,那父親的愛好應該是和酒有關!父親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裏,酒量和酒德那可是屈指可數。即使年過六旬,仍然有很多人愛約父親一起喝酒,一是因爲父親喝酒豪爽,二是因爲父親在席間總能說說幾個精彩的段子,不僅讓人輕鬆,更能受到教育。曾有人建議父親將所說的段子、典故寫成書,父親只是一笑了之:“閱歷本身就是本好書,我老陶寫不好這本書啊!”父親儘管愛酒,偶爾貪杯,但從不亂來。出於對父親身體的關心,我們一直勸父親少飲酒,卻一直未果。直到去年,細心地我們卻發現父親喝酒很是有節制了。一日,陪着父親散步,問其原因,父親說道:“你們以爲我真的老了啊,我心裏明白着呢,璇子都上大學了,我這個老傢伙不能老讓你們爲我操心了!”父親喝了大半輩子的酒,以前我們是擔心他的身體,希望父親適量飲酒,百勸無解,沒想到如今,父親爲了我們能一心照顧好子女,自己硬是下了決心居然說出了這番“醒悟”的話。這就是我的父親,這就是一個看似蒼老,但心如明鏡的父親。這就是留給我們太多的感動,讓我們受益終生,豁達和寬容的父親!

我攙着父親,如同父親攙扶着祖母親一樣。我想,人的一生裏會有許多的過往,永遠值得珍惜的不就是這血濃於水的親情嗎!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爺爺,你是世間最暖的書

那時爺爺有滿肚子的故事。也曾一度以爲爺爺一定看過許多許多書,要不怎麼一開口都是那些讓我們流連的傳說掌故?

最喜歡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裏的老榆樹下,微涼的風從每一片葉子上滑落,爺爺的菸袋便點燃了滿天的星光。通常是我們一羣小孩子在嘰嘰喳喳一番之後,爺爺也已滿足地吸了一袋煙,把菸袋鍋在鞋底上輕輕地磕,然後再塞滿菸絲。這個時候,我們就全安靜下來,知道爺爺又要開始講故事了。

暖暖的夜,亮亮的星,還有圍繞着爺爺的我們,蒼老的聲音帶着奇異的力量,迴盪在院落裏,迴盪在我們心間。

多年以後,每次回望,心中都會有着一幅遙遠的畫面。低矮的草房,茂盛的榆樹,滿天星月,樹下長長鬍子的老人,幾個神情專注的孩子。那樣的情景就鐫在心上,任歲月也湮沒不了。

甚至在白天時,瘋玩兒夠了的我們,也會跑到田地裏去,提着水罐,等待爺爺休息。太陽明晃晃地在頭頂,爺爺終於從田間走出來,坐在地頭的樹蔭下,銜着菸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風。我們聚攏過來,將涼涼的井水遞上,然後等着爺爺講故事。爺爺看着無邊的田地,便能講出一個神奇的傳說。他心裏的故事,就像這些大地上的莊稼,不知生長了多少。

上學以後,我們才知道,爺爺其實是不識字的,那時每條麻袋上他寫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無數遍才練會。我們終於問起,他的故事都是從哪裏來的,他告訴我們,也都是聽別人講過的,聽他的爸爸他的爺爺講,原來,那許多故事,都是這樣一輩輩流傳下來。就像那些莊稼,一茬茬地生長,從不斷絕。

十六歲那年,爺爺去世。而彼時,我們已搬進城裏兩年了,爺爺依然留在鄉下。有多長時間沒有過那樣的夜晚了?有多長時間沒有再聽過爺爺講的故事了?而如今,爺爺墳上的草已經黃綠了多次,每次回去,都要在墳前呆上一會兒,一如當年坐在爺爺身畔,被他的故事縈繞。

去年駕車回鄉下,傍晚,雲霞滿天,駛過一個村子,看到在一個院子裏,一棵樹下,一個老人正給幾個孩子講故事。那一瞬間,在夕陽裏,在車窗後,眼睛竟是不能自持地溼潤。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爲母親理髮

午飯後,臥室裏的陽光很燦爛,溫度也上升不少。把椅子拉到窗邊,懶洋洋地窩在裏面曬會兒太陽。

閉目養神,迷迷糊糊到夢的邊緣,被手機鈴聲驚醒了。是母親打來的,問我什麼時候有空,去給她理理髮。

“有空,有空,現在就有空!”我馬上從椅子裏坐起來,換掉拖鞋,掂起包,拿起鑰匙,給婆婆說一聲,騎車就走。

十幾分鍾就到了。母親又在村頭等我,用小童車推着她心愛的小孫女。還沒下車我就喊起來:“媽——”

“哎——”

母女見面時的開心無以言表,都在這一喊一答之中。我下電動車推着,母親推着小童車,我們一起走過村頭那段路,慢慢地走回家。

到家了,父親看着小侄女,母親燒了一壺熱水,我幫母親洗頭。洗好頭髮,用毛巾擦乾,就開始理了。

我從堂屋搬來那把掉了漆的大椅子和一個圓凳子,放在院子裏,讓母親坐在椅子上面,剪刀和梳子放圓凳子上,先把那個紅格子的棉布大圍裙披在母親身上,圍一圈,掖在領口。

拿起梳子,給母親梳頭,頭髮並不太長。母親常說頭髮長一點兒偎着脖子就不舒服,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過來給母親理一次髮。其實,給母親理髮很簡單,就是上面的頭髮一綹一綹剪薄一點,再把脖子裏的頭髮與耳垂對齊剪一圈就可以了。

記得剛開始試着給母親理髮時,手不熟練,剪過的頭髮有豁處,看着不好看,也不自然,但母親從來沒有不高興。她堅持不去理髮店理髮,而讓我給她理。爲此,我後來去理髮店洗頭,看理髮師怎麼給別人理髮,偷偷用心記,竟然也學會了把頭髮有層次地剪薄的一招。就這一招而已,我也能給母親理出個髮型了。雖然是技術含量最低的又最簡單的髮型,母親卻很滿意。她總說比理髮店裏剪得還要好,自然,舒服。母親高興,我就高興。就這樣,我給母親理髮,有十幾年了吧。

輕輕地梳着母親的頭髮,偶爾掉了幾根,從梳子上揪下來,是銀髮,在我手心裏是那麼明顯,白得有點耀眼。爲這個家操勞幾十年了,母親的頭髮越來越稀疏了,也由青絲變白頭了。我輕輕拿起一綹銀髮中夾雜着黑髮的乾枯的頭髮,在手心裏撫過,澀澀的。是的,母親的頭髮澀澀的,我的鼻子也澀澀的。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爲母親理髮了。這一次,我理得很慢,很仔細,小心翼翼地,從母親頭頂偏額角處豎着梳起一綹頭髮,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間,齊着捋開,到髮梢三指處,右手裏的梳子換成剪刀,剪掉兩指長的髮梢,放下,梳一梳。然後,挨着這綹再豎着梳起一綹,再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間,再齊着捋開,到髮梢三指處,再把右手裏的梳子換成剪刀,剪掉兩指長的髮梢,再放下梳一梳。 這樣,一綹一綹地依次挨着剪,挨着梳,剪掉悠悠歲月流淌過的髮梢,梳理着濃濃的縷縷親情。身旁的圓凳子上,拿拿放放的梳子和剪刀,起起落落的聲音,那麼有節奏地交替響着。

剪完了一圈,上面的頭髮就剪好了。最後,從母親的右耳垂下面開始,齊着剪到左耳垂下面,簡單的髮型就理好了。看起來薄厚均勻有層次,摸起來也沒有一點兒不順手的豁處,很自然。母親連聲說好。

用毛巾給母親擦乾淨脖子裏的頭髮茬兒,我又跑到堂屋,翻出抽屜裏的染髮劑,是哥哥從新疆帶回來的純植物的草藥染髮劑,拿出被我收藏起來的一套染髮的設備----一個小碗和一把小刷子,專業一般熟練地把染髮劑活好,用小刷子把媽媽那花白的頭髮,一綹一綹地染成黑色。半小時後,再把頭髮洗乾淨、擦乾就好了。

“這人上了年紀,一染了頭髮,還就覺得心情好呢!”拿掉紅格子棉布圍裙,母親開心地笑了。

母親以前不染髮,這幾年日子好了,家也和順了,母親開始喜歡染髮了,她說染了黑頭髮比一頭白髮心情好。

爲母親理好發染好發,我要走了。母親又抱着她的小孫女送我到大門口,我揮着手不讓她們再送了。

回來的路上我很開心,想一想,還有什麼比母親開心更令我們做子女的感到幸福的呢?

瞭解了親情的真諦,每一個人都會爲擁有親情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失去了親情,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遺憾而蒼涼。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親情的中短篇散文:我 的 父 親

每隔一段時間,十天半個月的,我都會回孃家去看看去坐坐,陪父母親天南海北的閒扯,偶爾忘了,丈夫也會提醒我,甚至會拽着我,我們一路調侃着回去。生活是一種習慣,嫁給丈夫二十多年,有事沒事回孃家轉轉也成爲了一種生活習慣。

我和母親說些關於女兒璇子成長中的笑話趣事,丈夫則陪着父親看電視,扯談他們的話題,時不時地丈夫會插句拍父親馬屁的話,父親的眉頭會有瞬間想掩飾又沒掩飾住的舒展,時不時地我們兩邊的談話也交叉,但內容總又回到彼此原有的話題中。我們大多時候都選擇在晚上去,這樣就免得麻煩父母親給我們做飯。耽擱的時間稍長點,父親就“攆”我們走,“又住的不遠,再來再來,你們忙,你們忙你們的去吧,少擔心我們,我們還沒老,還能動。”接着又說;“有事情會打你們電話的。麻繩打草鞋,一代管一代,你們把孩子培養好就行了”。一年又一年,我習慣了母親的嘮叨,也習慣了父親的那一頭白髮,父親的白髮在夜風中與其說是白髮還不如說是銀髮更確切,在路燈下一閃一閃的,透着銀光,父親身板努力直着,步子卻多少有些蹣跚,語音還算爽朗,但聽力卻已明顯的差了許多。在女兒的心裏,父親還是當年的父親,但父親是真的老了,就算他再要強,心態再好,時光還是將蒼老毫不留情地扔給了他。

父親的一生,是簡簡單單的一生,但他的處事觀念、他的人生態度、他對生活的感悟足可寫成一本書,值得我們後輩用一生去回味。

舉目無親的父親是17歲那年挑着一牀被絮一口木箱進的城,那個年代,還是城鄉差距根深蒂固的年代。就在父親進城的前幾個月,一個遠房親戚給父親做媒說了房親事,男女雙方見了一面,就叫定親了。沒想到幾個月後,父親突然間跳出了農門,到縣城裏來當國小教員,這一點是村裏的人始料未及的,關於這門親事,大家誰都以爲黃了,媒人傳過話來,說女方家主動提出,“這門親事就算了,兩家也還沒怎麼走動,這事就不要再提了”,想必女方是免得男方爲難。祖父母疼兒心切,正好順水推舟,哪知我那老實本分的父親聽說此事卻堅決不同意解除這樁親事,他說這事是進城前說定了的,就不能不算數,人不能不講良心更不能忘根本,他要媒人給女方捎話,“大年八年級他會上門做節氣,要女方也就是我的母親放心,安心過年。”這句話也就意味着父親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從此和這個只見過一面的鄰村女子綁在了一起。這就是我的父親。父親的婚姻是個故事,但留給後人的是更多的反思,如同父親說的一句話:“我一輩子都讓着你母親,她一輩子跟着我沒少吃苦。讓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何況讓是讓的自己家裏的人,那更不叫吃虧。”我想他一生那樣做是因爲敬重母親,但對女婿常說這句話卻是因爲疼愛自己的女兒。父親老了,但父親一直在用特有的方式保護着他的女兒,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是凝重的,我想我那並不傻的丈夫他一生都會懂得父親這句話的用意。

父親一生沒有兒子,他視女兒女婿都爲兒子。他常教育子女說;“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也許人的一生都在選擇,在判斷,在得到,在失去,父親的“捨得”的含意,我想應該就是表達的“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爲你打開一扇窗”的某種含義,只是父親的文化水平沒有那麼高,字句無法上升到那種意境而已。

父親一生工作勤勤懇懇,爲人本本分分,做事小心謹慎,幹過國小教員,當過後勤管理員,在財政部門當過班子成員,不管在哪個崗位,他總是說;“老話說,人家坐車我騎驢,後面還有推車的。天高不爲高,人心第一高。如同烏龜爬行,翻過來翻過去就那麼高,不去在意爬不爬的高,也就不需要擔心跌不跌的痛”。如果說站得高是一種境界,那麼走得穩就是一種風格。人生有很多種過法,只要眼光平視,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個子比人家矮。

父親真的老了,但父親卻一點兒也不糊塗。

20xx年臨近春節的時候,母親被省腫瘤醫院確診爲甲狀腺癌,當着母親的面,父親顯得鎮靜自如,一邊幫母親辦理入院手續,一邊安慰母親,示意我們姐妹倆不要慌張。兩日後,母親被推進手術室,就在手術室大門被關上的那一刻,父親的眼淚再也忍不住的流了出來。望着老淚縱橫的父親,我的心裏無比的刺痛。父親或許一輩子沒有對母親說過一句動情的話,可此刻內心深處對老伴的擔憂和牽掛卻是無法用文字來描述的。我們在手術室外久久等候,誰也沒有說一句話。父親則在手術室外不停地徘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也不知道過了好久,還是父親打破了寧靜:“我去端點飯菜來,你們吃飽了好照顧媽!”這就是我的父親,他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安慰他的孩子們,但是他總是願意獨自頂着疼痛邁過每一個坎。對於和母親相濡以沫40年的父親來說,母親的病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幸母親手術非常順利。在父親和子女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身體終於好轉。經歷了這場劫難,父母親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父親的母親依然健在,今年已是87歲高齡了。祖母一直跟隨小叔一起生活,逢年過節,老父親都會去看望祖母,天氣好時便帶着她去公園石凳上坐坐,曬曬太陽或攙扶着祖母走上一圈,說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璇子考試進步了啊,豪哥又長多高了啊,老家誰家的孩子在哪裏哪裏工作了啊。儘管離開家鄉近50年了,說起那塊土地上的人和事,祖母和父親好像都年輕了好幾歲,那種笑不是一種呵呵的笑,卻有一種盪漾在皺紋中洋溢出來的滿足和愜意。

父親雖然老了,可卻比以前更細心了,或許在他們那輩人心裏根本不懂得浪漫是什麼,但父親總是在母親生日到來之際,讓我們帶着母親去買衣服,或帶着母親去飯店吃飯,或陪着母親出去走走,還必須是用他給的錢。前年母親六十歲生日,父親陪着母親出去旅遊,老兩口回來一致都說,再也不想出去了,母親說沒有家裏好,父親就說,你母親說不好就是不好!在父親的眼裏,母親是跟着父親苦了半輩子;在母親的眼裏,母親是跟着父親相依爲命了半輩子;在兒女的眼裏,父親母親是過了半輩子、累了半輩子。

要說父親一生有什麼愛好,那父親的愛好應該是和酒有關!父親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裏,酒量和酒德那可是屈指可數。即使年過六旬,仍然有很多人愛約父親一起喝酒,一是因爲父親喝酒豪爽,二是因爲父親在席間總能說說幾個精彩的段子,不僅讓人輕鬆,更能受到教育。曾有人建議父親將所說的段子、典故寫成書,父親只是一笑了之:“閱歷本身就是本好書,我老陶寫不好這本書啊!”父親儘管愛酒,偶爾貪杯,但從不亂來。出於對父親身體的關心,我們一直勸父親少飲酒,卻一直未果。直到去年,細心地我們卻發現父親喝酒很是有節制了。一日,陪着父親散步,問其原因,父親說道:“你們以爲我真的老了啊,我心裏明白着呢,璇子都上大學了,我這個老傢伙不能老讓你們爲我操心了!”父親喝了大半輩子的酒,以前我們是擔心他的身體,希望父親適量飲酒,百勸無解,沒想到如今,父親爲了我們能一心照顧好子女,自己硬是下了決心居然說出了這番“醒悟”的話。這就是我的父親,這就是一個看似蒼老,但心如明鏡的父親。這就是留給我們太多的感動,讓我們受益終生,豁達和寬容的父親!

我攙着父親,如同父親攙扶着祖母親一樣。我想,人的一生裏會有許多的過往,永遠值得珍惜的不就是這血濃於水的親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