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抒情散文>

有關家的散文

抒情散文 閱讀(1.49W)

家是生命的驛站,漂泊的歸所,家是親情的紐帶,溫暖的所在,家是心靈的港灣,力量的源泉。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家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家的散文

有關家的抒情散文:家

或許在有些人的眼裏,家只是人生的驛站,是累了臨時棲息的港灣。而我認爲家則是靈魂的歸所,是心中愛的火焰永不熄滅的地方,是生命中的若亞方舟。

懵懂無知,無憂無慮,在父母營造的愛巢----家裏,健康地成長。即使再貧寒,只是茅屋幾間,每日粗茶淡飯,心中仍是快樂的。

看着樑上的燕子銜泥築巢,盼望着有一天也能展翅飛翔。看一看天空的廣闊,闖一闖外面的世界。把家裝在心裏,無論海角天涯。

光陰彈指,瞬間芳華。心情還沉浸在孩提的無憂快樂中,年齡已至弱冠。如同長大的雛燕,終要飛翔。走出家門,奔向遠方。帶着父母的叮嚀,帶着祖輩的善良,穿上母親縫製的衣衫,把愛和家一同裝進心裏,去迎接未知的人生。

人生的風雨總是要面對,生活的冷暖終要去感知。無論陽春三月,還是數九嚴寒,看一看心中的家仍在,家中的愛依然,再大的挫折,再苦的煎熬都會勇敢地走過。

而立之年。每個人,都會有了自己的定位,在世間都會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像父輩一樣,腳踏實地,樸實善良,打拼着自己的人生。從心中的家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愛。像鳥兒一樣,銜草築巢,撿羽鋪窩,建起了自己的小家,迎進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養育着新的生命,延續着家的血脈。

世俗的壓力,利慾的煩擾,有時迷茫,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風飄搖,隨時都有傾覆的危機,是心中的家給了我力量,是家中的愛給了我希望,搏擊着風浪,駛向生命裏的若亞方舟。

幾近不惑,少了些許執念,多了一份坦然。心裏想要的無非是在家裏,品着一杯清茶,看着一本書,亦或是獨倚窗前,聽着純淨的音樂,眺望夕陽,賞着落霞,看鳥兒歸巢,炊煙升起。

家無需太大,有愛有溫馨就好,無需多華麗,老舊的桌椅,經久的茶具,簡單就好。在這樣的家裏使我自在從容,平和安寧。

有人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但無論走到哪裏,心裏都應有家,有家纔有愛;不要把家當成你人生的驛站,臨時的棲所,家是你生命的歸宿。

愛家的人,纔會愛國,海外漂泊的遊子,始終認爲祖國就是他(她)們的家,放在箱底的那抔鄉土就是家的見證,有了家,魂纔有所依,纔不會迷失方向,纔會在異國他鄉挺起脊樑。

有關家的抒情散文:家的感覺

轉眼間我離開原單位已五個多月了,間或也回家過幾次,但每次都是急匆匆地返回。無暇顧及,也沒有時間踏進自己曾工作過約二十年的單位,但心裏一直念念不忘那塊熱土,常思念那裏的人和事兒。

這次因外派我的工作暫告一個段落,把所負責的工作都處理完畢後,領導允我回家休息幾日。於是,我又踏進了原單位,廠區還是那個廠區,同事基本上還是那些同事。廠守衛的對我還很熟悉,用親切、和善的目光看着我,點頭一笑就進了廠區(如果是陌生人是不允許隨便進廠的)。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在落日的餘輝中我漫步在廠區,整個廠區瀰漫在煙霧中,轟鳴的作業車在緊張地忙碌着,廠區中央大道的兩則掛着醒目的兩塊大牌子,當然是向運營轉型要效益之類的目標語。還是那股刺鼻、嗆人且夾雜着些許有害氣體的氣味,是那樣地熟悉,那樣地親切。

這味道已陪伴了我約二十年,儘管深知這是一個大型冶煉重工業,污染也很嚴重,但即使我身居“世外桃園”般的地方,也會深深地眷戀這塊“黑土地”,因爲這裏有我熟悉的面孔,這裏有我的朋友,這裏有我的親人,這裏有我奮鬥的足跡,這裏留下了我青澀的面孔。所以在我眼裏認爲嫋嫋炊眼都是美麗的彩虹,刺鼻的氣味能讓我找到家的感覺,爲靈魂找到了棲息地,爲身心找到了港灣。

舉手擡頭間就能看到我熟悉的面孔,是那樣地親切、那樣地和善,不約而同地打招呼,他們還一直把我視爲“自家人”,邊走邊向廠區走去,聊着聊着,不時又要停下腳步與其他同事或朋友打招呼,噓寒問暖,言無隔閡,熟悉的笑容映入眼簾,溫馨的話語滋潤着乾涸的心田,使我找到了根的感覺,找到了家的感覺。

緩步來到了自己最熟悉、最喜歡去的地方,廠裏的“大浴池”,這裏是全廠所有女職工(約300人)洗浴的地方,內設幾十個淋浴,大家邊洗邊聊,暢所欲言,說到高興處就放聲大笑,這種氣氛是我在外漂泊多少年也找不到的感覺。以至於使我在外,常常懷念這種“場境”。也促使我每次回來,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到“大浴池”去洗浴。不僅洗滌了自己的身軀,感覺更洗滌盪了自己的心靈。

我環顧廠區四周,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因爲離開的時間短),一棟高聳入雲的“辦公樓”正在拔地而起,整個廠區顯得生機勃勃。從工友們那張知足的臉上能讀到他們的幸福。看他們是那樣地充實、那樣地忙碌,臉上抒寫着自信與知足。這就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真實寫照。

周圍的同事大多還是熟悉的面孔,我多麼希望、多麼希望在我每次走進廠區時都是那些熟悉、親切的面孔,一直把我視爲“自家人”,一起嬉戲、暢所欲言。友好的大門永遠向我敞開。

在夜色籠罩大地時,我離開了廠區,但我一步三回頭,一遍遍地看那夜色中的廠房,看那熟悉的廠區,嗅那熟悉的味道。我多麼希望讓這一幕定格!

在這裏,我找到了根的感覺,找到了家的感覺。自此,我在外的時間多,在家的時間少。像一顆俘萍,飄浮在異鄉他地,傾聽着陌生的、不同的方言。即使我身處繁華都市,身居“世外桃園”,也找不到這種感覺,這種親切的感覺。

我的根已深深地紮在了這裏,這裏有我的親人、朋友、同學,這裏有揮之不去的記憶。如果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我能爲我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做點什麼,我將會不遺餘力。

有關家的抒情散文:家的味道

近日,我總是在夜半三更的時候從牀上爬起來找些事兒做。就好比現在,夜已深人已靜,我卻在坐於電腦前,寫下這篇文章。

黑夜,是個很好的天然屏障,所以人們總是喜歡將脆弱的、感傷的、思念的情感交給它。這些被人們有意或無意的埋藏在忙碌的生活瑣事中的情感,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破竹而出,來勢洶洶的衝破那道人們爲自己所設下的心底防線。

最近,手機相冊裏有張照片兒總讓我百看不厭。它不是美女帥哥,亦不是自己心儀之人,它只是一張臘肉的照片。

臘肉,對於我、甚至是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我不知道當你看到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反應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家、家的味道、家的溫暖。

今年,因爲實習的原因,我過了人生當中第一個沒回家、沒家人在身邊的年,也是最辛酸的一個年,那幾天我過着不是吃泡麪就是啃麪包的生活。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放假回家,都能吃到爺爺特意爲我們留下的自家過年醃製的臘肉。蒸的、炒的、煮的,酸的、甜的、辣的,能做上十幾道菜,每一道都能讓人垂涎三尺。

醃製臘肉是我們家那邊過年的傳統習俗。除夕前,每家每戶都會屠殺家中的一頭豬,日期多在農曆二十五,屠殺的豬越重不僅代表着主人家這一年的豐收,更寓意着來年的收成會越好。

臘肉的製作過程,也是有一定講究的。煙燻前需要將豬肉用鹽、花椒麪和辣椒等香料醃製24小時,在除夕夜前掛到火盆上用小火煙薰、直至將豬肉薰幹爲止。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0天左右,沒有完全風乾的臘肉儲存時間不長,所以要確保這20多天的醃製過程小火不斷。

從小到大,關於臘肉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這二十餘栽的記憶裏。小時候家裏的情況不是很好,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吃到臘肉的。逢年過節、或是家裏來了客人,臘肉都會是餐中必備,再斟上一杯自家釀的香醇白酒,這便是主人對客人最熱情最真摯的歡迎……

關於臘肉的記憶太多太多,不知不覺,它早已成了融入骨血之中的味蕾。不管我走到哪裏,身處何方,我都會記住它的味道。它已滲到我身體裏的每一個細胞中,就算時間隔得再久、路走得再遠,當我再次吃到時,還是一口就能嘗得出來是不是記憶中的味道。

我不知道,像我一樣飄蕩在陌生城市當中的千千萬萬個遊子們,在你們吃過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之後,是否還記得那份讓你味蕾依然掛念的味道?那份有着媽媽、有着家的味道?就算是粗茶淡飯也依舊懷念的味道?

我是遊子,我在天空中飛翔,可不管我飛得有多麼高有多遠,總會時不時的回頭看看自劃過的天看過的風景。彼時才發現,不管一路上的風景再怎麼奼紫嫣紅,都不比那故鄉里的綠水青山來得溫暖。即便它沒有花團錦簇的風景,也沒有華燈璀璨的繁華,但我依然牽掛它,記住關於它的一切,它是我在彷徨中找到歸屬的燈塔。

我希望,在每一個人的記憶裏,都有一種讓自己牽掛的味道,因爲那將會在你走向遠方的路上最好的動力。記住它,便可記住一種溫暖、一種幸福。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