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人生勵志散文文摘3篇

勵志文章 閱讀(2.4W)

把自己逼上絕路!在絕路上求得新生,這不僅是一種僥倖,更是一種智慧。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伴隨我們,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人生勵志散文文摘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人生勵志散文文摘3篇

人生勵志散文文摘: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舞臺

每一個人的際遇和客觀條件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一生風平浪靜,沒有大起大落的驚喜和傷悲;有的人一生則跌宕起伏,波濤洶涌。

當自己處於那種險惡境遇的時候,應該以怎樣的心態看待?是心平氣和、坦然受之,還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或者責怪命運的不公?

在古印度的智慧中,有一句話是,不同的際遇,都是上天給你的不同考驗與磨練。人活在世上,必須有一種想法:有結果的努力是鍛鍊,沒有結果的努力是磨練。不論處於什麼境遇,都應該咬牙挺過來,因爲每一種際遇都是成長必須的元素。

有一個佛教的故事。在大森林中,有一個兔子家族,因爲常常遭受其它獸類的攻擊,而它們又沒有任何能力對抗敵人,幾乎每一天都有成員喪命,每一天都在爲躲避攻擊而疲於奔命。它們實在難以忍受這種顛沛流離的日子,一致決定去不遠的一處懸崖邊,跳到深不見底的湖水裏自殺。

不論老幼的兔子們都同意了這個決定,都很悲壯地跟隨着兔子王去懸崖邊。

可是,就在它們來到懸崖邊,一起要跳下懸崖去的時候,那些正在湖水的邊上玩耍的青蛙和魚看到那麼多的兔子站在懸崖上,個個驚慌地逃開水邊游到湖水的深處去了。

正準備帶領子孫們跳懸崖的兔子王突然領悟了。它回身對兔子們說:大家看到了嗎?還有比我們更膽小的生命呢,它們害怕我們,我們爲什麼要死呢?

兔子們也一下子領悟了,跟隨着兔子王,原路返回,歡天喜地的跳躍着奔向它們世代生活的森林,而且,它們從此變成了一隻只快樂幸福的兔子。

這個故事告訴所有那些在生活中失意的人,總是悲觀地怨天尤人的人,總是抱怨命運不公的人:你永遠不是最不幸的人,你也永遠不是最幸福的人。不論你的處境多麼優越,總有人比你還要優越;不論你的處境多麼悲慘,也總有人比你更加悲慘。

當我們爲自己的眼睛不夠大而煩惱的時候,也許,我們的身邊正有一個盲人經過。當我們爲自己沒有挺拔的身材而自卑的時候,也許正有一個侏儒向我們走來。當我們爲沒有錢買一雙高檔名牌皮鞋而憂慮的時候,也許我們的身邊正巧有一個失去雙腿的人以手當足蹣跚着前行。當我們爲自己沒有洪亮的聲音無法成爲一個演說家而憂心的時候,你想到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聾啞人了嗎?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當你感覺自己多麼不幸的時候,世界上比你更加不幸的人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只不過不同的是,他領悟了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哲學,學會了珍惜,所以,儘管他只擁有一點點小小的優點,他的臉上卻是燦爛的笑容。

世界上永遠沒有完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侷限,也都擁有讓別人羨慕不已的東西。一個樂觀向上的人,總是把自己哪怕很微小的優點當做寶貝,像呵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一個悲觀的人,總是看到別人的優點,而對於自己的優點則熟視無睹。

明白了這些以後,我們的世界上,就永遠是明媚的陽光,我們每一個人的臉上,就都永遠洋溢着美好的笑容。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舞臺!我們每一個人,就都是快樂幸福的人。

人生勵志散文文摘:把自己逼上絕路,置之死地而後生

很多哲理名言都這樣說:別把事做絕,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但我卻覺得,要做,就把事做絕;要走,就走絕路。把自己逼上絕路!在絕路上求得新生,這不僅是一種僥倖,更是一種智慧。

據說老鷹是這個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它可以像人類一樣活到七十歲。但是,想活這麼久,它必須從四十歲的絕路上走過來。

四十歲,老鷹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準確地抓捕獵物;它的喙又長又彎,幾乎啄到自己的胸脯;它的翅膀更是因爲羽毛濃厚而變得沉重起來,甚至於難以飛翔。

老鷹此時面對的是生命的絕地,它必須經歷一個漫長的蛻變過程。

此時老鷹會拼卻全力飛到山頂,在懸崖上做巢。之後,它開始用自己的喙擊打岩石,讓蒼老僵硬的喙完全脫落。它要耐心地等在那裏,直到新的喙慢慢長出。

兩個月後,新的喙終於長出來了,老鷹就用這新的喙一根一根拔掉鷹爪上拙鈍的指甲。等到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再把羽毛也一一拔掉……五個月的痛苦涅槃,換來生命裏新的韶華。被覆一身嶄新羽毛的老鷹開始飛翔了,它終於擺脫了絕境,獲得了新生,贏得了三十年的光輝歲月。

中國古詩裏也有這樣的哲理句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錯的,絕路有時恰如一扇門,只要輕輕一推,就會打開,讓我們看到別樣的風景。

曾經有一位朋友,她有個幸福的家庭,和老公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可是好日子過了幾年就走到了盡頭——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公與老闆的女兒走到了一處,糾結之後只好離婚,在不大的一個單位,每天看老公與另外的女人卿卿我我,那份尷尬與傷痛自不必說,更可氣的是,爲了巴結老闆,連同事們也有意疏遠她。那段日子她心碎、孤寂又絕望,走到哪裏都是無法擺脫的黑暗,連睡覺時都會從夢裏哭醒。

最慘淡的日子,她整天想的是用哪種方法自殺最能刺激那個負心的人,也讓那些勢力的同事心懷愧疚。

當然,想到了死,也想到了生,最終,她選擇逃離。

因爲到了絕路,她知道此時只能靠自己,以前不肯放下的架子也放下了,不肯求的人也求到了。當初覺得做不到的事,在她努力一番之後,竟然一一化解,不久她就離開原單位,去了省城一家更大的公司。

再見到她時,她容光煥發,再也不是那個可憐的怨婦了。走過絕境,她變得從容豁達,處變不驚。心胸開闊了,智慧的大門也打開了,她成了能幹的部門經理,並且即將組成新的家庭。提起前夫,她亦釋然,說,從前我恨他,現在我感謝他。

是的,沒有那個男人的背叛,沒有他製造的絕境,她大概一輩子都只能做他斂首含眉的小婦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光輝燦爛的人生。

有個水手曾給我講過一個關於壓力的勵志故事

那是他第一次航海,他們的貨輪卸貨後,在返航的途中突然遭遇了大風暴,大家異常恐怖,急得團團轉。

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的貨艙,立刻往船裏灌水。

水手們都以爲老船長嚇懵了——往船裏灌水,這不是自找絕路嗎?但懾於老船長的威嚴,還是半信半疑照着做了。

那天,風暴猛烈,但隨着貨艙裏的水越來越滿,貨輪卻越來越平穩,直至度過險境。

水手說,那一次,他懂得了什麼叫絕處逢生。

事實就是如此,有時候,生路就藏在絕處,絕境不過是一個短暫的盲點。因此,千萬不要低估那些無路可走的人!那些無路可走的人,只要還有勇氣擡起腳來,並且堅定地落下,就會踩出千萬條嶄新的路來。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敢於把自己逼上絕路的人,往往能找到一片異彩紛呈的生命綠洲。

人生勵志散文文摘:我們該怎樣權衡放棄與堅持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關於“人生勵志”的帖子,標題是“現實中,我們該怎樣權衡放棄與堅持?”

這篇文章的正文向一位勵志大師請教:“老師,在我看得許多有關勵志方面的書中,有些裏面提到要學會堅持,而且舉了很多因爲堅持最後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書中,裏面也會告訴你要學會放棄,學會轉身另闢蹊徑,然後重新尋找適合你的道路。可在現實中,我們身處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很難分辨我們到底是該繼續堅持還是重新回到起點,做出新的選擇。在此,還請老師幫助指點迷津。”

看到這個帖子,我也深有感觸,畢竟這也是很多人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和放棄,到底如何權衡?

人的一生當中要面臨很多選擇,這並不是問題,因爲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而變得成熟。問題是正如文中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麼選擇纔是對的,什麼纔是錯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而哪些又是應該堅持的?

勵志方面的書籍,大家並不陌生。他給了普通人一個偉大的夢想,並告訴你,在遇到難時,一定要堅持。同時書中還會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案例告訴你:他們都是通過堅持,最終達到了成功的彼岸。

現在回到現實,我們身處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到底是該堅持還是放棄?我想,這無非要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們爲什麼堅持?

目標是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源自內心的最原始的驅動力。有了目標,我們纔不會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夠堅持不懈20xx年,行程5萬餘里而不放棄,是因爲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普渡衆生,把佛教發揚光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於生活的激情全部來自於目標的追求:有的人是爲了成就事業而堅持,在商場上忘我地打拼;也有的人是爲了讓女兒上學能夠背上一個新書包,起早貪黑賣茶葉蛋。不管目標是什麼,也不管目標的大小,但只要目標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撐我們前行。

對於大多數在校學生而言,也同樣要問一下自己:“我們爲什麼要堅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沒有動力,到了職場上依然是這種狀態,其根源便在於目標的缺失。而目標,則是支撐我們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有這樣一篇調查似乎也說明了什麼:有一年,一羣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

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20xx年,他們穿越玉米地。20xx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羣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又是這樣的:

3%的人,20xx年間他們朝着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爲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爲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0xx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爲什麼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結,具體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爲我看到的時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寫。不過,在這裏,我們的確看到了人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將這個規劃細細拆分,我們馬上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發呆。而對於那些還在困惑、迷茫、鬱悶、無聊中虛度光陰的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呢?

如果是我們生命中追求的東西,我們無疑要堅持。而對於那些無所謂的東西來說,過度堅持,則會更多地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把精力花在你認爲該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義。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錯的,一味堅持,只會把我們推向深淵。

第二,我們憑什麼堅持?

一旦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我們常常會聽到來自親朋好友的勸慰,“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

對於堅持,我同樣深信不疑。因爲堅持的過程,是對我們毅力的一種考驗,也是我們成功的必經歷程。“磨杵成針”的典故,更是說明了這樣一種道理。我們都渴望“平步青雲”,但那種機率,還不如買彩票中500萬更爲現實。

回頭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個典故:“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鐵杵”之所以能夠磨成“針”,是因爲“功夫深”。這個道理,世人皆知。但大家卻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前提,那就是“鐵杵”。要想磨成針,只有“功夫深”是不夠的,還需要“料”——鐵杵。如果是一根木棍,到最後只能磨成一根棒槌。所以,在強調“堅持”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還要問一句自己:“我到底是不是這塊料?”如果不是這塊“料”,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你到底是哪塊料?如果放對了地方,木頭也會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則,鑽石也可能一文不值。

那麼,決定“料”的性質的因素又是什麼呢?主要有兩個:一是性格,二是優勢。

首先來看性格。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有一個驚人的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對每一個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給了別人那樣的天性,就一定會給你這樣的天性,他讓別人在這個領域成功,就一定會讓你在那個領域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有的人擅長這一行,有的人擅長那一行。無論是哪一種性格,你都應該接受它,並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着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

性格無好壞優劣,只有合適與否。如果找對職業,每一種性格都能成功。本人一直信奉一個觀點:天下無不可用之人,關鍵是用在什麼地方。這種用人觀念,在一些優秀的外企,比如IBM,應用得非常成功,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也異常地高。而國內的企業,在這方面則連是起碼的認識都不具備。他們更多地相信“磨杵成針”,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就會取得成功。由此造成本土企業效率低下、員工積極性不高,根源之一也就在這裏。

所以,一定要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種類型。有人向我求助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時,我通常第一步就是要看看他們的性格類型。在這裏給大家推薦我在第一職場論壇常用的《DISC性格測評》,一是因爲這個工具比較實用,分析起來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二是因爲大多數的世界500強都在使用這個工具進行人才測評。許多想進世界500強的朋友們,一定要想清楚應聘的職位是否與性格相吻合。這樣錄用的可能性也會更高一些。同時這也爲大學生的自我修養提出了新的挑戰:一定要認識自我,纔有可能獲得成功。

其次看優勢。

蓋洛普將其稱爲“才幹”。而中國人更習慣將其稱爲天賦。我們常常會發現,做同樣一件事,有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而易舉地完成,而且相當優秀;而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則仍然不能達到要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在於後者不努力,而在於後者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你的天賦,那麼,你極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成功率。同樣,中國與此相反卻非常盛行的則是“木桶理論”:更強調補短的重要性,而忘記了長處的發揮。

不是說補短不重要。相比較而言,補短能夠使我們達到“及格”,而發揮優勢則能使我們達到“優秀”。在現實工作中,“及格”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一個起碼要求,讓我們不被淘汰;而“優秀”則會爲我們的事業成功貢獻更多的砝碼。

奧托·瓦拉赫是1920xx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爲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爲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同學,大部分老師認爲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爲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在同學當中,這位在文學和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爲公認的在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找準屬於自己的道路,踏踏實實幹適合自己的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就是奧托·瓦拉赫給我們的啓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這是你今生最大的缺憾。

自尊和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優勢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確認自己的優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你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自我,把握你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

切記: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賦。在中國,有一位無師自通的指揮天才——舟舟。這位重型先天愚患者,500萬分之一的發病概率,卻在音樂指揮方面取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成績,這足以說明天賦的重要性。

所以,對於堅持還是放棄,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所做的事符合自己的目標,並且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困難對你而言只是暫時的,堅持下去,你會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

如果目標本身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建議你放棄,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目標、性格、優勢三者吻合,纔是最佳的選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那就做你適合的,同樣會獲得成功。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人生勵志散文文摘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