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3篇

勵志文章 閱讀(2.13W)

很多人一輩子有兩個追求:一個是有錢,一個是值錢。值錢之前,是你求別人;值錢之後,是別人求你。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伴隨我們,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3篇

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羋月傳》留給後人的成功啓示

有人說,羋月的成功並不是逆襲——她爸爸是楚王,丈夫是秦王,初戀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情人是草原之王義渠君,弟弟是秦相國魏冉,義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莫逆之交是縱橫家張儀……如此強大的親友團,焉能不勝?但同樣不容忽視的,羋月一出生就遭遇死亡威脅,幼年喪母喪父,在楚宮受盡折磨,在秦國也是多次遊離生死邊緣。

用一手爛牌贏得最後勝利,幾乎是所有宮鬥劇的標配。這也讓身陷競爭激烈職場的觀衆感同身受,頗有代入感。跟着羋月,普通的年輕人可以學到什麼?

分享一篇資深心理諮詢師譚洪崗的《羋月傳》觀後感文章,看看羋月給我們什麼樣的成功啓示:

總攬全局的眼光和心量

——羋月的心不屑於後宮這一小塊地方,而是天下

與羋月形成鮮明對比的姐姐羋姝,原本有一手好牌:她出生時是楚國的嫡公主,嫁人成爲秦國的王后,不久生下兒子是嫡子,後來兒子還當了秦王。羋姝的前半生可謂一帆風順,但最後失掉了一切,缺乏的可能就是總攬全局的眼光和心量。

無論後宮女子還是職場新人,一開始可能都只看到眼前的位置,希望在這個小天地中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羋姝的母親楚威後就是典型案例,她憑藉出身和子嗣站到了高位,卻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消除異己——誰擋了我的路,格殺勿論。羋姝後期的行爲也接近這個路數。這就導致別人一旦有機會翻盤,就是自己的末日。

相比之下,羋月從小危機四伏,她不會只顧自己,要考慮到包括母親、弟弟在內的很多人。當上太后後,羋月和羋姝之間有一段對話,大意是,“我爲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擁戴和支持?因爲我能給所有人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從來針對的不是你,我的心不屑於後宮這一小塊地方,而是天下。”這就是一種整體眼光。

很多問題,在狹窄的空間和角度內,是沒有解的。跳出去,是一個新的天地。

明確而付諸行動的人生目標

——抓住一切機會充實自己,免費的機會都有大把

羋月小時候的目標,是離開王宮,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到了秦王宮的目標是,帶着弟弟離開;有了兒子後,全心全意爲兒子打算,爭取生存、分封的機會;成爲太后,目標是強盛秦國,統一六國。

她一直比較清楚自己要什麼。有一個明確而堅定的人生目標,眼前的很多事情就都好辦。

當別的女孩都忙着女孩的事情時,羋月就有意願拜師學藝。她覺得,公子們都有老師,爲什麼我不可以。屈原本不想收這個學生,也是羋月努力的結果。在原著小說中,她還央求楚威王帶着自己去看三軍,有着與一般女孩子不同的眼光。在紙張尚未發明、書本還是稀缺品的戰國,羋月趁着姐姐出嫁的機會,特地挑了很多書來做嫁妝。

既然有成長的意願,就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抓住一切機會充實自己。現代的年輕人是幸運的,這樣的充電機會特別多,免費的都有大把。

直面危機懂得取捨

——如果有真心向往的生活、真心想要的東西,果斷取捨

羋月在面對楚王宮和秦王宮的死亡陰影時,本能地想要逃離。這是正常的反映,危機四伏,我們都想去桃花源。但其實一開始就直面會更好。

經歷了多番磨難後,羋月後期對取捨的果斷,超越很多同齡女性。在燕國做質子時,羋月已經準備好和黃歇離開,但同時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她的兒子可以當秦王,羋月毅然冒險回到了秦國。在危急時刻,羋月和義渠君結成聯盟,但後來當義渠威脅到秦國時,她雖然心痛,還是同意消滅他。

對今天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我們不是政治人物,不用面對這麼撕心裂肺的取捨。但如果有真心向往的生活、真心想要的東西,果斷取捨決定你能得到的東西。

比隱忍重要的是轉化和超越

——等你強大到能夠超越對手,就不需要忍了

新人初入職場,總覺得到處都是虎視眈眈的人。但譚洪崗笑言,人家羋月真是一不小心就掛了,職場新人儘管也會有如履薄冰的感覺,但最壞的結果不過是換一家公司,而且也並不見得是件壞事。危機感,就看你怎麼迴應。

的確有少數比較惡劣的同事和上司,但大多數沒有那麼可怕惡劣,也沒有人一定要針對你一個新人。一方面,如果真的遇到了糟糕的上司和爲難的同事,也不是單純的隱忍,而要用更靈活的方式轉化矛盾;另一方面,等你強大到能夠超越對手,就不需要忍了。羋月成爲太后之後,殺伐決斷,毫不手軟。

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女生加入了一家競爭激烈的公司,她也的確需要這份工作養家餬口。上司死命地壓榨她,但又怕她超越自己。女生就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待到上司後來不得不承認她的才幹時,她也有了更好的機會,微笑着揚長而去。

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留一份眼光,把真正好的留下來

好的合作伙伴至少是志同道合,最好是良師益友。比如張儀,比羋月更早一步看到她的才幹,這樣的夥伴可遇不可求。

不得不再次提到《羋月傳》中的反面教材羋姝。羋姝的母親爲她好,但因爲本身眼光侷限,教給羋姝的也沒有超越這點,同理還有跟隨羋姝到秦國的玳瑁姑姑,她們都對羋姝有善意和忠心,但效果不佳。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教給你的東西,或許是有限制性和偏差的。我們要不要全盤接受?好在我們不會生死攸關,可以慢慢思考培養什麼、放下什麼。留一份眼光,把真正好的留下來。

大家對《羋月傳》的熱切關注,原因之一是帝王處於人生境遇的頂峯,蘊含了大家對更好生活的嚮往,但如果我們的眼光能擴大到超越這些呢?

寫在最後:今天與歷史的最大差別,在於今天是提倡平等和自由的時代。“專制時代,出身決定一切,今天的機會則要多得多。儘管仍然只有少數人走到金字塔塔尖,如果金字塔指的是權力、財富,但同時,大多數人都有獲得平安和幸福的機會,這一點,人人平等。”

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與其有錢,不如值錢

很多人一輩子有兩個追求:一個是有錢,一個是值錢。

有的人運氣好,出生在富貴之家,一出生就像賈寶玉一樣嘴裏含着玉,有錢就不是問題。但有錢解決不了第二個問題,也就是你本人值不值錢的問題。

值錢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給你開出百萬年薪,那就表明你很值錢。有錢和值錢是兩個概念。有錢的人不一定值錢,比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纏萬貫,但除了揮霍什麼都不會,這樣的人“分文不值”。但值錢的人早晚會有錢,因爲值錢的人都有足可誇耀的某種能力,憑藉這種能力,他不僅可以安身立命,還能積累財富,這樣的人甚至連存錢都不需要。比如一個著名的畫家,他需要錢的時候只需畫一幅畫就行了。所以人們常說,不要把自己變成“儲錢罐”,因爲沒有人能夠靠儲錢變富;但一定要把自己變成“印鈔機”,需要錢的時候可以隨時靠能力去取。

一個人與其有錢,不如讓自己變得值錢。值錢的人才能體會到什麼叫成就感。成就感從哪兒來呢?來自於自己付出努力之後得到的某種收穫,收穫越大,成就感就越大。如果一個人的錢是伸手向父母要來的,那無論他有多少錢都不會有成就感。如果一個人的錢是靠自己賺來的,那不管賺多少他都會有成就感,而且只要來路正,錢越多,成就感會越大。成就感是幸福的重要基石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體會過奮鬥所帶來的成就感,那麼他的人生幸福值也必定要打個折扣。

現在,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爲孩子今後的人生準備好了一切,可謂用心良苦,但事實上卻剝奪了孩子的奮鬥空間,也因此剝奪了孩子原本能夠體會到的幸福。

一個人是不是值錢,有一個轉折點。大學畢業的時候,你急於找工作,四處求爺爺告奶奶,不管給多少工資都願意幹。這個時候是你求別人,你的個人價值尚未得到體現,也可以說,此時的你還沒有個人價值。當你踏上某一工作崗位時,因爲對工作內容尚不熟悉,需要央求別人來教你,這個時候你也不值錢。

之後,通過不斷的努力,你成了某一領域的專家或非常出色的管理者,這個時候就是別人來求你了,老闆會給你升職加薪,求你不要離開;別的單位會提供更高的職位和更高的工資,千方百計來挖你。這個時候,你纔算真的值錢。一個值錢的人就可以擺譜了,因爲有了擺譜的資本。

比如諸葛亮,他爲什麼要劉備三顧茅廬方纔答應出山?就是因爲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要擺一下譜,這樣劉備會更重視他,未來會給他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擺譜是需要能力作爲資本的,否則就是找死。比如《三國演義》中的禰衡,光知道擺譜和罵人,卻沒什麼治國才略,最終死於刀下。

一個人不斷努力的過程就是讓自己不斷值錢的過程:值錢之前,是你求別人;值錢之後,是別人求你。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這裏說的“別人求你”,不是因爲你有權,而是因爲你有能力。假如你碰巧有能力而且有權力,這個時候,不管你有多麼值錢,都得離錢儘量遠點兒。

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我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沒有嘗試

我的女兒先是在一所公立國小讀書,然後在北京的國際學校上中學。有一次我在餐桌上問她兩種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她想了想回答說:“在本地的學校,老師總是讓我們別犯錯誤;在國際學校,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誤。”

這種教育方式的差異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顯而易見。20xx年10月,在電視真人秀《最強大腦》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景:一位12歲的中國男孩與一位同齡的意大利男孩展開競爭,看誰能用最短時間記住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順序,然後用人偶復位。按照比賽規則,由意大利男孩先行報出自己的排列,結果是完全正確。就在同時,中國男孩開始低聲啜泣,繼而號啕大哭,主持人蔣昌建問孩子爲什麼,他懊惱地哭喊道:“我記對了,可是排錯了!”他太傷心了,幾乎癱倒在座椅上。在家長和現場嘉賓的百般勸慰下,他終於鼓起勇氣,帶着哭腔報出自己的排序,結果卻是——完全正確!甚至因爲用時較短,他成爲最終勝者。

這時,主持人發現那位意大利男孩也在落淚,就關切地問他怎麼了。意大利男孩答道:“我看他哭得這麼傷心,也覺得很難過。”原來,他是因爲同情中國男孩才哭的!兩個孩子都是真情流露,作爲觀衆的我卻不由感慨:中國孩子的壓力太大了,輸不起啊。

在我採訪過的人物中,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發明人伊隆·馬斯克曾說過:“誰喜歡失敗呢?失敗是可怕的。但如果你毫無風險,就意味着你不過在做一件稀鬆平常的事!”馬斯克的這句話可是真切的體驗。“失敗也是一種選項。如果你沒有失敗,那意味着你的創新精神不夠。”

1995年,他用自己和兄弟們湊的1萬多美元創業,開辦軟件公司。爲了節省開支,他把辦公室和公寓二合一,晚上人就睡在沙發上。31歲時,他已經把一家公司成功地賣給了康柏,另一家賣給Ebay,賺了20xx萬美元!而他的決定不是從此過上舒服日子,而是把所有資金投入新公司,再度創業。電動汽車和火箭運載在實驗過程中失敗率很高,馬斯克的情緒也隨之大起大落,甚至在一個聖誕節前的週日徹夜難眠,幾近崩潰!近乎奇蹟般的是,就在第二天早晨,他接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打來的電話,給了他一個14億美元的訂單。他激動得忘乎所以,對那個打來電話的人大聲說:“我愛你!”

讓他能夠不斷面對風險和失敗的是這樣的信念:“我希望有一天回顧過去時可以說,我對這個世界有過好的影響!”這話在“萬衆創業,大衆創新”的熱浪中,能給人帶來一份激勵和警醒。凡創辦企業,95%都以失敗告終,“你輸得起嗎?”是創業者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曾幾何時,我們用“贏家”“輸家”來評判別人、評判自己。《贏家通吃》(The Winner Takes It All)這首歌是ABBA樂隊的傑作,後來出現在《媽媽咪呀》音樂劇中,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的單親媽媽唐娜,面對曾經的戀人山姆唱道:“The winner takes it all,The loser standing small. It's simple and it's plain,Why should I complain?”(贏者通吃,輸家微不足道,道理就這麼簡單,我爲什麼要抱怨?)多麼糾結,多麼委屈,多麼不甘啊!

失敗者是否有資格要求尊重?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南方聯盟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向北方聯邦軍隊統帥格蘭特將軍投降,從而結束內戰。在此之前,由於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南軍曾在公牛溪戰役等較量中以少勝多,創下卓越戰績。他本人並非奴隸制的捍衛者,他曾說,如果美國400萬奴隸都歸他所有,爲了避免戰爭,他也會欣然給他們自由。1862年他釋放了家中所有黑奴,允許他們越過防線加入北方軍隊。他是爲自己的家鄉而戰的。但當他看到自己的士兵只能用野菜、爛土豆充飢,認識到繼續流血只會導致無謂的犧牲,於是下令打了白旗。他對手下說:“我可能要成爲格蘭特(北方軍隊總司令)的階下囚了,我想我必須使自己的儀表儘可能好一些。”

在簽署投降協議時他提出,敗軍也不能受辱,請允許他的士兵保留他們的馬匹,因爲沒有馬匹,他們就很難收穫下一季莊稼。而格蘭特將軍深知李將軍在南方軍隊中的威望,也決定給予對手體面的待遇。後來他表示,寧可辭去總司令之職,也不願逮捕李將軍並把他交給法庭審判。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李將軍致力於教育事業,1870年長眠於華盛頓學院的教堂。南北戰爭造成數十萬人喪生,但戰爭結束後,林肯總統與格蘭特將軍的決定,使民族得以和解,國家得以統一。如果他們當時決定清算南方所有參與戰爭的人的罪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人們常常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事實。賭場裏只傳出誰中了大彩的消息,更多人輸得傾家蕩產卻鮮有耳聞。同樣,我們喜歡聚焦於某些人物的成功並將之神化,而不太在意成功之前之後的許多失敗經歷。

20xx年10月,我採訪邁克爾·喬丹,被譽爲“飛人”的史上最偉大運動員(不僅是籃球哦)。他曾不可思議地帶領芝加哥公牛隊獲得六次NBA總冠軍,帶領美國隊獲得兩次奧運會冠軍,他自己則獲得五次常規賽“最具價值球員”、六次總決賽“最具價值球員”稱號。他的傳奇經歷,連同他扣籃時的吐舌動作都被球迷們津津樂道,他們稱他爲“披着23號球衣的神”。他的飛躍姿態成爲最成功的個人體育品牌,而在收購山貓隊(現名黃蜂隊)之後,他成爲歷史上首位職業球員出身的球隊大股東,其年收入超過他作爲職業球員時收入的總和。但是他卻說:“我起碼有9000次投球不中,我輸過不下300場比賽,有26次人們期待我投入制勝一球而我卻失誤了。我的一生中失敗一個接着一個,這就是爲什麼我能夠成功。我從未害怕過失敗,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沒有嘗試。”

在採訪中,他回顧了傷病帶給他的肉體痛苦——他伸開雙手,我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右手變形的關節;他爲圓兒時夢想,曾中途離開NBA去打棒球,在場上被噓的尷尬經歷,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全能的,但也不會爲嘗試而懊惱;父親被槍殺給他帶來的精神痛苦則更讓他刻骨銘心,在這之後他帶領球隊獲得了那個賽季的NBA總冠軍,奪冠後他在休息室的地板上痛哭不已;還有在華盛頓奇才隊被質疑、被出局的困惑與掙扎……面對這一切,他的法寶就是父母從小教育他的那句話:“誰都會遇到倒黴事,你的任務是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

人生如此豐富,豈能用輸贏一語概括?除了贏家和輸家,難道我們不能做個玩家,在對夢想的追逐中體驗一把挑戰自我的驚喜與刺激?萬一成功了呢?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成功與勵志經典日誌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