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人物>

成功人士的事蹟11個

勵志人物 閱讀(2.44W)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練 一無所有時,他們靠什麼成功?看成功人士的事蹟,瞭解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看他們是怎麼走向成功的。

成功人士的事蹟11個

  成功人士的事蹟1:魯冠球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着車子轉,中午圍着盤子轉,晚上圍着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爲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20xx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裏,那麼你以後就可以在那裏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麪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麪加工廠。後來因爲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爲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20xx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爲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爲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事蹟2:劉永好

創業20多年的磨練對於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可以從頭再來。  ——劉永好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爲老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劉永行爲了讓哭鬧着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七年級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裏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並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着音響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就想,搞自己曾經做過的音響投資大,而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創業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雞、養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着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着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着鵪鶉蛋被一隻狗追趕,後來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因爲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於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希望集團誕生了,成爲本土飼料企業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佈和平分家,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

  成功人士的事蹟3:李嘉誠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爲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國小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爲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爲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爲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爲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爲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啓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爲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爲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爲“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人士的事蹟4:柳傳志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爲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爲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後來因爲聽說倒買一臺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爲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爲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溼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成功人士的事蹟5:比爾·蓋茨

從退學建立微軟,到成爲世界首富,蓋茨只用了20xx年的時間。此後,這個被美國人譽爲“坐在世界巔峯的人”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子上下來過,一坐就是20xx年。

互聯網仍然充滿魅力

其實,蓋茨作爲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斷。在1998年股票市場的互聯網泡沫出現前,蓋茨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00億美元。20xx年網絡股熱潮開始消退,微軟股價下滑了近63%,蓋茨的身價也隨之縮水了近一半。儘管蓋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與第二名的差距已經是越來越小,那時人們紛紛預測,隨着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蓋茨遲早要讓出“天下第一”的寶座。

然而事情發展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20xx年以來,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帶動了互聯網業的回暖。且不說屢創奇蹟的Google等後起之秀,微軟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也很搶眼,蓋茨的財富重新水漲船高。在過去一年裏,蓋茨的財富增加了近8%。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沃倫·巴菲特曾評價比爾蓋茨說:“如果他賣的不是軟件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爲世界漢堡大王。”言下之意,並不是微軟成就了蓋茨,而是其商業天賦成就了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

對於理財,蓋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對微軟公司前途的信心使蓋茨仍然把財富的絕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儘管他已經不擔任公司的CEO,但是作爲微軟的首席架構師,他仍然主導着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不過精明的他也會在好的價位適當地套現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記錄顯示,上個月蓋茨就在公開市場出售了100萬股微軟股票,獲得收入近2700萬美元。

當然,像蓋茨這樣的聰明人是決不會把“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具有遠見的蓋茨早在網絡股泡沫破裂之前就開始分散投資了。蓋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據瞭解,該公司管理的投資組合價值10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穩定的債券市場,主要是國庫券。

蓋茨看好代表新經濟的數字及生物技術產業,但在投資時並不排斥傳統經濟,尤其看重表現穩定的重工業部門。蓋茨曾通過自己的投資公司收購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7.8%股份,後來這些股票幾乎上漲了一倍;他對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投資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不到一年內股價就上升了大約1/3。此外,蓋茨也喜歡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很強的公用事業公司投資。而蓋茨對科學創新的興趣,也使他把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作爲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

自稱善用每一分錢

曾經有人計算過,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可以怎麼花,結論是:可以買31.57架航天飛機,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攝268部《泰坦尼克號》,買15.6萬部勞斯萊斯產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但是事實上,富可敵國的蓋茨夫婦生活很儉樸,唯一可稱得上奢華的只有他們位於西雅圖郊區價值5300萬美元的豪宅。不過據到過蓋茨家的人介紹,豪宅內陳設相當簡單,並不是常人想象的富麗堂皇。蓋茨曾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

在過去幾年裏,蓋茨把他的大量個人財富捐獻給了慈善事業。據統計,蓋茨至今已爲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捐出近290億美元的財富,成爲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蓋茨夫婦兩人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組織,其基金規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會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會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倫敦慶祝自己50歲生日的時候,對在場的記者表示,名下的鉅額財富對他個人而言,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他準備把這些財富全部捐獻給社會,而不會作爲遺產留給自己的兒女。

世人對蓋茨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成功的企業家,有人說他壟斷行業、欺凌弱小;有人說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說他是一個虛僞的人———他的慈善之舉只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公關活動;有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說他只會貪婪地在股市中套現,從微軟用戶的身上榨錢……但是就像美國人說的那樣:“不管你是愛他,還是恨他,你都無法漠視他———這就是比爾·蓋茨的魅力。”

成功人士的事蹟6:誠信立藥的胡雪巖

在杭州的胡慶餘堂,可以看到藥堂上掛了兩塊匾,一塊朝着顧客,上書“真不貳價”四個字,另有一塊對着櫃檯,上面是胡雪巖親手寫的“戒欺”兩字。旁邊還有一段小字:“凡百貿易均着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爲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願諸君心餘之心,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則造福冥冥,謂諸君之善爲餘謀也可,謂諸君之善自爲謀亦可。”據說在胡慶餘堂開張之日,胡雪巖還親自站櫃檯,並在店堂裏放下一隻大香爐,終年香菸繚繞,倒不是敬菩薩,而是給顧客來燒藥的。凡是顧客不滿意,拿藥來,一律扔進香爐,重新配藥。有一味藥叫“金鹿丸”,製造這味藥需要在鹿身上取30多種東西。爲了保證原料的質量,他便自己開闢了一個養鹿場,以保證原料絕對地貨真價實。在製作“金鹿丸”的那一天,店裏的夥計拉着將要宰殺的活鹿上街遊行,向大衆表明胡慶餘堂做的藥絕無假貨。

“胡慶餘堂”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畢生的心血。在世紀更迭、戰火紛飛的歲月中,無數金字招牌都未能倖免於難,“胡慶餘堂”卻以胡雪巖提出的誠信傳承到今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胡雪巖用誠信與良知經營胡慶餘堂,不但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而且成就了他“江南藥王”的美譽。胡雪巖對事業的態度、對生命的尊重也足以對現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所啓迪。

成功人士的事蹟7:在槍彈聲中練琴的馬克西姆

克羅地亞天才的古典鋼琴演奏者——馬克西姆,從小在鋼琴演奏上天賦過人。1990年戰爭爆發,他被困地窖八天。在此期間,他每天自我激勵:“我們的小鎮到處都是槍彈,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你必須生存下去,鋼琴就是你的唯一。”於是,在四周的一片槍彈聲中,他依舊堅持每天練琴七小時,並在戰火中舉行了音樂會。“我總是想嘗試些新的不同的東西。我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樂傳播給所有年齡段的,更多的聽衆。這是我的夢想。”這個有着俊秀臉龐的東歐男人如是說。

“逆風的地方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就像歌詞中唱到的那樣,馬克西姆不放棄自己的信念,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爲一名真正的“鋼琴玩家”。人在旅途就好像漁船在海上航行,總免不了遭受風雨的襲擊。困難的衝擊總會令人感覺難以忍受,但也唯有這樣的衝擊才能使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這樣的磨礪總會過去,心頭的苦痛也遲早會化作倖福的淚水。不要畏懼前方的路途有多麼黑暗,只要意志堅定,信念就會化作一盞明燈,驅散心頭的所有恐懼。

成功人士的事蹟8:虛心拜師的梅蘭芳

京劇大師梅蘭芳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爲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爲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自己是個名演員而自傲。梅蘭芳不僅拜名畫家爲師,也拜普通人爲師。有一次他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衆多喝彩叫好聲中,聽到有個老年觀衆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敬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爲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爲“老師”。

正如泰戈爾所說:“當我們大爲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梅蘭芳大師不滿足於自己取得的成就,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所以別人只要有一點長處,他馬上就可以看到並學習。同時,他也懂得尊重別人。謙虛和尊重使他的能力、智慧、人生的境界,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自然,他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成功人士的事蹟9:用美德約束自己的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作爲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畫家、哲學家的富蘭克林博學多才,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並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富蘭克林在年輕時就發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個條件:節制、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和謙遜。然後,富蘭克林決心獲得這十三種美德,並養成習慣。爲此,他設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項美德佔去一頁,畫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時若發現有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富蘭克林的一切成功與幸福可以說都來自於將美德化爲習慣的發明,那就是對習慣的控制。好的習慣,意味着遊刃有餘,舉重若輕;意味着淡定從容,處變不驚;意味着自由快樂,心懷坦蕩;意味着信守承諾,風雨無阻;意味着自強不息,勇於攀登;意味着良好的個性和一生的幸福。所以,成功絕不是偶然。

成功人士的事蹟10:斯皮爾伯格:從小就是“大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946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他從小就是一名“大導演”。12歲時,他成了家裏的“家庭攝影師”,先是用8釐米攝影機記錄家人的生活;不久,就開始試驗各種特殊效果,譬如夜空中的異光、玩具火車的撞毀等;後來更開始編排情節,自己搞起剪輯和配音來。

爲了滿足這位“小導演”的少年夢幻,他爸爸、媽媽和3個妹妹都成了隨喚隨到的免費而忠實的演員。有一次,他母親還用壓力鍋悶煮30罐櫻桃,讓它爆開來,將廚房噴得“血淋淋”,好讓他能拍些“非常恐怖的理想畫面”去參加攝影比賽,而他也真的奪得了獎章。

15歲時,他就完成了40分鐘長度的作品——《無處可逃》,後來又拍了十幾部作品,經費都來自假日打工。

至今,他已3次榮獲奧斯卡獎,並且是有史以來電影總票房最高的導演。

斯皮爾伯格自小就不與其他孩子思維相同,不沉溺於遊戲中,而是執着於自己的興趣,爲以後的藝業打下基礎。不一樣的思維,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愛好是激發我們努力的一種無形的催化劑,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但有了興趣還不夠,還要爲之努力,堅持不懈。如果父母能爲孩子的成才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創造有利的條件,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那孩子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了。

成功人士的事蹟11:以努力創造奇蹟的林書豪

20xx年夏天,林書豪大學畢業後沒能在NBA選秀大會上被選中,但隨後作爲自由球員加盟了家鄉球隊金州勇士,在效力勇士隊的一年裏林書豪並不顯山露水,還曾經三次被下放到發展聯盟。20xx年12月,NBA停擺結束後,林書豪被勇士隊裁掉,隨後短暫加盟火箭隊又被裁掉。正在他痛苦等待機會甚至考慮加盟CBA的時候,缺少控球后衛的紐約尼克斯隊決定在這個華人小子身上試試運氣。加盟尼克斯之後的一個多月裏,林書豪仍然表現平凡。但就在20xx年2月,林書豪突然爆發出了超級巨星的能量,在一週之內的連續四場比賽裏,以一己之力率領困境之中的球隊打出了四連勝,震驚了整個NBA。奇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儘管長期不能上場,林書豪仍早早來到體育館訓練並主動與教練溝通,令教練在沒有計劃用他時也會考慮給堅持不懈努力付出的人應有的機會。

在籃球明星大腕林立的NBA舞臺,當替補,坐冷板凳,時時面臨被裁員的威脅是家常便飯。也許有的人就被消磨了意志,放棄了夢想,而林書豪卻始終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麼,每天信心十足地進行體能訓練,聚精會神地“閱讀”比賽。機會往往會出現在不經意間,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林書豪抓住了微小的機會,用努力扭轉了命運。科比曾爲林書豪的表現折服:“那些具備真才實學的球員很多時候只是無展示之地,如果你回頭看看,你可能會發現,事實上他從一開始就那麼優秀,只是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練 一無所有時,他們靠什麼成功?看成功人士的事蹟,瞭解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看他們是怎麼走向成功的。

  成功人士的事蹟1:魯冠球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着車子轉,中午圍着盤子轉,晚上圍着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爲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20xx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裏,那麼你以後就可以在那裏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麪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麪加工廠。後來因爲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爲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20xx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爲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爲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事蹟2:劉永好

創業20多年的磨練對於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可以從頭再來。  ——劉永好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爲老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劉永行爲了讓哭鬧着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七年級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裏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並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着音響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就想,搞自己曾經做過的音響投資大,而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創業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雞、養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着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着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着鵪鶉蛋被一隻狗追趕,後來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因爲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於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希望集團誕生了,成爲本土飼料企業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佈和平分家,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

  成功人士的事蹟3:李嘉誠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爲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國小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爲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爲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爲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爲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爲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啓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爲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爲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爲“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