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人生感悟>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閱讀(5.57K)

不知道你們對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有什麼樣的看法,接下來小編爲你們帶來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供大家參考,希望採納。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一】

我寫我,真是一個絕妙的題目,但是,我的文章卻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我”,二者親密無間,因爲實際上是一個東西。按理說,人對自己的“我”應該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實上卻不盡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瞭解自己的,都是自視過高的。這在人類歷史上竟成了一個哲學上的大問題。否則古希臘哲人發出獅子吼:“要認識你自己!”豈不成了一句空話嗎?

我認爲,我是認識自己的,換句話說,是有點自知之明的。我經常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剖析自己。然而結果並不美妙,我剖析得有點過了頭,我的自知之明過了頭,有時候真感到自己一無是處。

這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拿寫文章做一個例子。專就學術文章而言,我並不認爲“文章是自己的好”。我真正滿意的學術論文並不多。反而別人的學術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後輩的文章在內,我覺得是好的。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心情呢?我還沒得到答案。

再談文學作品。在中學時,雖然小夥伴們曾贈我一個“詩人”的綽號,實際上我沒有認真寫過詩。至於散文,則是寫的,而且已經寫了六十多年,加起來也有七八十萬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滿意的也屈指可數。在另一方面,別人的散文,真正覺得好的也十分有限。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也還沒得到答案。

在品行的好壞方面,有我自己的看法。什麼叫好?什麼叫壞?我不通倫理學,沒有深邃的理論,我只能講幾句大白話。我認爲,只替自己着想,只考慮個人利益,就是壞;反之能替別人着想,考慮別人的利益,就是好。爲自己着想和爲別人着想,後者能超過一半,他就是好人。低於一半,則是不好的人;低得過多,則是壞人。

拿這個尺度來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認自己是一個好人。我儘管有不少的私心雜念,但是總體來看,我考慮別人的利益還是多於一半的。至於說真話與說謊,這當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個標準。我說過不少謊話,因爲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於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地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

我這樣一個自命爲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樣呢?我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也是興趣不少的人。然而事實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後,到頭來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乏味,乾乾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樹,只有樹幹和樹枝,而沒有一朵鮮花、一片綠葉。自己搞的所謂學問,別人稱之爲“天書”。自己寫的一些專門的學術著作,別人視之爲神祕。年屆耄耋,過去也曾有過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張,減少一點枯燥,增添一點滋潤,在枯枝粗幹上開出一點鮮花,長出一點綠葉;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時候整天連軸轉,“爲他人做嫁衣裳”,而且退休無日,路窮有期,可嘆亦復可笑!

我這一生,同別人差不多,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跨過。坎坎坷坷,彎彎曲曲,一路走了過來。我不能不承認,我運氣不錯,所得到的成功,所獲得的虛名,都有點名不符實。另一方面,我的倒黴也有非常人不可得者。在那駭人聽聞的所謂什麼“大革命”中,因爲敢於仗義執言,幾乎把老命賠上。皮肉之苦也是永世難忘的。

現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終點了。我常常回想八十年來的歷程,感慨萬端。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一輩子亦轉生爲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的自知之明少一點。

我喜歡的人約略是這樣的:質樸、淳厚、誠懇、平易;骨頭硬,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譁衆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不是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能多爲別人考慮;關鍵是一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二】

我從來就不是性善說的信徒,毋寧說我是傾向性惡說的。

古書上說“天命之謂性”,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發展,這難免引起生物之間的矛盾,性善又何從談起呢?幹損人利己的事是壞人,而幹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則是壞人之尤者。

空口無憑,不妨略舉兩例。一個人搬到新房子裏,裝修的方式極野蠻,倘若牆壁倒塌,樓下的人當然會受害,他自己焉能安全!這是典型的損人又不利己的例子。

又有一位“學者”,對某一種語言連字母都不認識,卻偏冒充專家,不但在國內蒙混過關,在國外也招搖撞騙。有識之士皆嗤之以鼻。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損人而不利己的例子。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

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而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裏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裏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

有時候,我簡直懷疑,天地間是否有一種叫做“壞人基因”的東西?可惜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或生理學家提出過這種理論。我自己既非生物學家,又非生理學家,只能憑空臆斷。我但願有一個壞人改變一下,改惡從善,堵住了我的嘴。

好譽而惡毀,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古代豁達之人倡導把譭譽置之度外,我主張把譭譽置之度內。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個人心胸開闊,但是,我有點擔心,這有可能表示一個人的糊塗或顢頇。

我主張對譭譽要加以細緻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誰毀你?誰譽你?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由於什麼原因?這些情況弄不清楚,只談譭譽,至少是有點模糊。

一個人最心愛的人,只有一隻眼。於是他就覺得天下人(一隻眼者除外)都多長了一隻眼。這樣的譭譽能靠得住嗎?

還有“黨同伐異”“臭味相投”等等。這樣的譭譽能相信嗎?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每個人都會有友,也會有“非友”,我不用“敵”這個詞兒,避免誤會。友,難免有譽;非友,難免有毀。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抱上面所說的分析的態度,切不要籠而統之,一鍋糊塗粥。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又能長只腳的程度。

有人把不講禮貌的行爲歸咎於新人類或新新人類,我卻要爲他們打抱不平。不過,話又要說了回來,新人類或新新人類確實在不講禮貌方面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他們發揚光大了這種並不美妙的傳統,他們(往往是一雙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車水馬龍之中,擁抱接吻,旁若無人,洋洋自得,連在這方面比較不拘細節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驚詫不已。

古人說:“閨房之內,有甚於畫眉者。”這是兩口子的私事,誰也管不着。但這是在閨房之內的事,現在竟幾乎要搬到大街上來,雖然還沒有到“甚於畫眉”的水平,可是已經很可觀了。新人類還要新到什麼程度呢?

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壓力呢?我認爲,是的。

佛家說,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壓力。過去的國王、皇帝,近代外國的獨裁者,無法無天,爲所欲爲,然而他們卻戰戰兢兢,時時如臨大敵。他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壓力比任何人都大。

大資本家錢太多了,擔心股市升降,房地產價波動,等等。至於吾輩平民老百姓,“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這些都是壓力,誰能躲得開呢?

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認爲是好事。

我舉自己做一個例子。我不是一個沒有名利思想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實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對我已經沒有什麼用,但是卻來了另一方面的壓力,主要來自電臺採訪和報刊以及友人約寫文章。

以寫文章而論,有的我實在不願意寫,可是礙於面子,不得不應。應就是壓力。於是“撥冗”苦思,往往能寫出有點新意的文章。對我來說,這就是壓力的好處。

壓力如何排除呢?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意外事件,屬於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於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爲。

我認爲,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壓力。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僞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只一個“考”字,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你只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瞭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范進爲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國小,考;國小升國中,考;國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我們的人生還談什麼完滿呢?

“人人有一本難唸的經”,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