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爲人處世>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

爲人處世 閱讀(7.75K)

成功需要你腳踏實地地付出,如此,你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1

一個年輕人向父親征求意見:“我想在咱們這條街上開店賺錢,得先準備些什麼呢?”

父親說:“你如果不想多賺錢,現在就可租兩間門面,擺上貨櫃、進一些貨物開張營業。如果你想多賺錢的話,就先得準備爲這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們做些什麼。”

年輕人問:“我先做些什麼呢?”

父親想了想,說:“要做的事很多,比如,每天清晨可以掃一掃街上的落葉,還有許多家庭需要得到一些幫助……”年輕人聽了覺得很奇怪,這些跟我開商店有什麼關係呢?雖然心存疑惑,但他還是去做了,他不聲不響地每天打掃街道,幫郵差送信,給老人挑水劈柴,漸漸的,這條街上的人們都知道了這個年輕人。

半年後,年輕人的商店掛牌營業了,讓他驚奇的是,來的客戶非常的多,很多人捨近求遠,拄着柺杖,趕到他的店裏買東西。他們說:“我們都知道你是個好人,來你的店裏買東西,我們特別放心。”

僅僅幾年時間,年輕人就成了擁有資產千萬的企業家。有一天記者採訪他,問他短短几年爲什麼能有如此大的收穫時,他想了想說:“在收穫前,先要學會付出!”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2

“知難而上,舍卒保帥”講的是敢於迎着困難上,善於舍小保大。李嘉誠遇到棘手問題,能夠知難而上、舍卒保帥,可謂是一個膽識與謀略結合的大商人。

1958年,李嘉誠的長江工業公司在塑膠業異軍突起,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李嘉誠也由此獲得“塑膠花大王”的美稱。也許,他應該在這個行業一心一意闖下去,將這個美稱繼續發揚光大,爭做世界塑膠業的泰斗。李嘉誠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心中的藍圖,豈是塑膠花所能包容?生產塑膠花,只是他賺錢的手段,是他基業的原始積累。他的最終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價值,看看一個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遠?

塑膠花的成功,滋長並堅定了他建立偉業的雄心。當然,他也不是草率擯棄塑膠業。在其後10餘年間,他在塑膠領域繼續處領先地位,爲開創新事業積累了數以千萬元的資金。李嘉誠不是好高騖遠之人,他總是腳踏實地,向既定的目標邁進。他亦不會魯莽行事,每一個重大舉措,都要經過長時期的深思熟慮,周密調查——除非機不待人的非常時期。涉足地產,孕育心中有數月之久,塑膠花喜人的利潤爲他的構想奠定了基礎。

在今天,香港百億身家的超級鉅富,90%是地產商或兼營地產的商人。可當時並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運、地產、貿易、能源、工業等諸多行業,地產商在富豪家庭中並不突出——這同時意味着,房地產不是人人看好的行業。李嘉誠以獨到的慧眼,洞察到地產的巨大潛質和廣闊的前景。

最明顯的現象,是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1951年,香港人口才過200萬,50年代末,逼近300萬。人口增多,不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經濟的持續發展,急需大量的辦公寫字樓、商業鋪位、工業廠房。香港長期鬧房荒,房屋的增加量總是跟不上需求量。香港是彈丸之地,不僅俠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無限的需求,加之港府採取高地價政策,寸土寸金,房貴樓昂。身爲一業之主,李嘉誠多次爲廠房傷透腦筋。尋找交通便利、租金適宜的廠房有多難?數次擴大生產規模,都是在現有的廠房重新佈局。車間裏,設備、人員、製品,擠得水泄不通。

香港工業化進程出人意料地急速發展,物業商喜笑顏開,趁勢提租。許多物業商只肯籤短期租約,用戶續租時,業主又大幅加租。用戶苦不堪言,李嘉誠亦然。李嘉誠曾多次構想:我要有自己的廠房該多好,就用不着受物業商任意擺佈。他的構想,經過長時間醞釀胎動,進一步明朗:我爲什麼不可以做地產商?

1958年,李嘉誠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1960年,他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的面積,共計12萬平方英尺。由此可見,經商應該敢想。許多現實和成就便是由夢想開始,經過努力而達成的。夢想可以是基礎,可以是動力,引導我們走向成功。關鍵是切實而行。

李嘉誠進軍地產業的壯舉就是源自一個“異想天開”的心願,由這個心願所觸動,進行踏踏實實的可行性研究,認準地產的廣闊前景,毅然挺進。此外,從這裏我們得到啓發,當我們紮實地看好一個行業的前景時,就應果斷地進入。不然,就會喪失先機。與此相應,當我們正從事的行業前景註定不妙時,應及時抽身。而這需要我們練就一雙審時度勢的火眼金睛。

李嘉誠雖吃準了房地產的樂觀前景,仍採取謹慎入市、穩健發展的方針,他沒有走捷徑預售樓花,而是將此作爲出租物業。李嘉誠最欣賞香港最大的地產商——英資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點放在收租物業。置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一直雄踞中區“地王”寶座,擁有大量的物業。只要物業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寶盆。資金再少,李嘉誠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加速建房進度;他儘量不向銀行抵押貸款,或會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他興建收租物業,資金回籠緩慢。但他看好地價樓價及租金飈升的總趨勢。收租物業,雖不可像發展物業(建樓賣樓)那樣牟取暴利,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物業增值,時間愈往後移,愈能顯現出來。李嘉誠總的原則是謹慎入市,穩健發展。

李嘉誠預測無誤。據港府公佈的統計數據,1959年港府拍賣市區土地平均價: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4.85港元;商廈、寫字樓、娛樂場等非工業用地1668.44港元;住宅用地164.75港元。地升樓貴,李嘉誠“坐享其利”。他擁有大批物業,儲備了大量地,逐漸成爲香港最大的“地主”。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3

一次演唱會上,當趙傳唱起成名曲《我是一隻小小鳥》,數萬名觀衆齊聲高唱,現場立時沸騰了。一個年輕人默默地坐在人羣中間,聽得如癡如醉,心裏滿懷幢憬,覺得這首歌就是唱給自己聽的:我這隻小小鳥,哪一天才能飛上青天,站在臺上演唱呢?

若干年後,夢想成真。第一次開個人演唱會,他終於站在了舞臺中央,還唱那首歌:“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觸景生情,往事歷歷浮現,洶涌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他哭得稀里嘩啦,泣不成聲。

任賢齊24歲入行,33歲成名,在青春逼人的娛樂圈,實屬大器晚成。還在上大學時,他就擔任了樂隊主唱,五個年輕人滿懷激情,對每一次演出機會都格外珍惜,可是並不受歡迎。最慘的一次,他還在臺上唱,臺下的人就開始退場,最後只剩下三名觀衆——一位老人帶着一個孩子,還牽着一條狗。他越唱越心虛,老先生到底是來聽歌,還是等着打掃場地啊?最後他想,只要有人聽,我就認真唱。

有時,樂隊會到很遠的地方去演出,有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只有一輛爛車,還要隨身攜帶不少樂器,每當外出演出時,五個人要以近乎擁抱的姿勢才能全部塞進去。一次演出回來,每人分到幾百塊錢酬勞,高興得不得了。但是第二天,車主就給另外四個人打電話,要求昨天發的錢全部上交,原因是車子被貼了罰單,一場演出又變成了“義演”。除了一腔熱情,這羣年輕人一無所有,有時連十元錢的汽車過路費,都要五個人一起湊。用“淒涼”兩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沒有名氣,沒有鮮花和掌聲,沒有收入,樂隊最終難逃解散的命運。其他隊員紛紛改行,各奔前程。只有他仍在繼續堅持,漸漸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被一家唱片公司看中,成爲簽約歌手。他以爲機會來了,鉚足了勁,準備大展拳腳。不料,又是好夢一場。

簽約沒多久,就到了服兵役的年齡,等他服完兵役回來,公司居然倒閉了!合約還沒到期,他連同公司裏的桌椅板凳一起,被打包賣給了新東家。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身不由已,又要從零開始,在人才濟濟的新公司,像他這樣的小歌手,一抓一大把。他不知道,何時纔是出頭之日,唯有默默堅守。

不出成績,就要面臨下崗。公司不養閒人,每年都要解約一批歌手,任賢齊幾乎年年出現在解約名單中。幸虧他遇到了恩師小蟲,數次力保,總算把他保住。他的時代終於到來,一曲《心太軟》,讓他的名字紅遍了大江南北。後來,談起這段朝不保夕的日子,他笑稱自己爲“年度解約歌手”。

往事如煙。早已功成名就,但是每當站在舞臺上,他依然無法控制情緒,動不動就熱淚盈眶。漸漸被朋友們拿來調侃,都說他是愛哭的男人。他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解釋:“我愛哭,是因爲常常被感動,但我從沒有因爲失敗和挫折而哭過。”

輕描淡寫的話,忽然重重地把我擊中。想起那句歌詞:“男人哭吧不是罪,嚐嚐闊別已久眼淚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種美!”當你爲了理想而奮力拼搏,受點委屈不算什麼,失敗和挫折也不算什麼,不要哭泣,唯有堅守而已。男人的眼淚,只爲成功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