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爲人處世>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精選集

爲人處世 閱讀(1.38W)

只要肯去付出,一定會收穫成功!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精選集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1

她叫黛比·弗爾慈,20世紀50年代生於美國加州的一個普通農家。結婚後,作爲家庭主婦,面對日益拮据的生活,她想到創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但做什麼呢?一沒有雄厚的資金,二沒有一技之長。於是,她想到了自己最拿手的就是現烤軟餅乾,不如就開一家這樣的專賣店。

產生這種想法的當天,黛比找到了她認識的一名行銷專家。他在一家公司擔任高級主管,瞭解市場經濟,熟悉市場行情,更重要的是這位專家曾經吃過她做的餅乾,對她的餅乾讚不絕口。

黛比一見到這位行銷專家,就對他說:“你一直很喜歡我做的現烤軟餅乾,現在我想投放市場,你認爲怎麼樣?”

“這根本行不通,沒人會買你的現烤軟餅乾。”

聽了這位行銷專家的話,黛比有點不死心,專門請教了不少食品方面的專家,他們大多還沒顧得聽完,就連連擺手,一致表示反對。她知道,他們提出的問題和困難,不論誰創業都會碰到。

於是,黛比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他們經常吃自己做的現烤軟餅乾,會有更親身的感受,一定會理解和支持她開餅乾店的想法。

想不到媽媽一聽到黛比的想法,就滿臉慈愛地說:“我不希望你每天站在熱得要命的烤箱旁邊去賣現烤軟餅乾,還不知道能不能賺到錢。”

婆婆一聽,立即提高了聲調,對黛比說:“那根本行不通。你從沒有做過什麼生意,家中的這點積蓄投進去,一旦血本無歸,你們可怎麼生活得下去。”

黛比想不到自己在家人面前又碰了一鼻子灰。於是,她找到了周圍的鄰居、同事,逢人便講自己想開餅乾店的想法,想多方徵詢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沒想到,他們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樣,都異口同聲告訴她,這主意太怪了,你去做根本不會成功的。

後來,黛比把這一想法告訴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溫蒂·馬克斯。她想自己最忠實的老朋友即使不怎麼支持,也會給她說些令她寬慰的話。想不到溫蒂·馬克斯一聽她的話,馬上告訴她:“我根本無法想象這點子成功的模樣。”

面對大家投來的懷疑眼光,黛比沒有選擇放棄,1977年8月,她孤注一擲地開了第一家現烤軟餅乾專賣店。

開張當天,黛比的餅乾專賣店真的沒有迎來一個顧客。在當時,一般人家都會自制餅乾,就算要買,大家總是買已包裝好的、咬起來脆脆的餅乾。難道自己開這種店,真的如人們所說,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

在極度沮喪的情況下,黛比想到了採用免費試吃的方法來吸引顧客。於是,她面露笑容地從店裏端出一大盤餅乾,走到街上請來來往往的行人試吃。在讓人們免費試吃的過程中,拉拉家常,交流一下做餅乾的心得,創造了一種溫馨友善的氣氛。時間一長,人們都自願到她店裏購買她做的現烤軟餅乾,很快就有了回頭客。

隨後,黛比的餅乾專賣店顧客越來越多,規模不斷擴大,她想到了開連鎖店,從第一家開到第二家,一直開了幾十家。最早的連鎖店由她授權本店員工去經營,她自己則專注於餅乾的質量管理。後來,她的餅乾店越開越多,從美國開到世界各地,已先後在全世界1400多個城市開了餅乾連鎖店,年營業額逾4億美金,成爲世界最大的“現烤軟餅乾”店的創辦人。

另外,由黛比本人完成的第一部著作《黛比廚房的一百道食譜》,印刷成書,至今銷售已超過180萬冊,成爲第一部躍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食譜。她成功的創業歷程,受到美國各方的讚譽和好評,先後榮獲“全美十大傑出創業女性楷模”等榮譽稱號,因而邀請她到各地演講的邀約不斷,她還成爲美國知名的勵志演說家。

這就是黛比,相信自己,專注一心去經營是成功的關鍵。正如她本人常說的一句話:“只要認爲自己是對的,就沒必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只管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了。”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商道吧。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2

她,是位不走尋常路,特立獨行的女孩;是位集夢幻、可愛、實幹、堅毅於一體的女孩;更是位充滿愛心、具有大智慧,幸福快樂的女孩。她對成功的詮釋是:走在路上的每一步,都有利於別人,就是成功。

三十歲後要做最喜歡的事

學印染的上海女孩張燕,畢業後沒做過跟專業有關的工作。這位有夢想且感性的女孩早就給自己的人生定好了計劃:三十歲前要打各種工,做各種嘗試,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鍛鍊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三十歲後選擇一樣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必須專一,持續地去做,並把它做好。

她曾到化妝品公司做銷售員,這是份相當辛苦的工作,每天要跑很多地方,找客戶,講解化妝品的功能和特色,常常受別人的白眼和冷落。但她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後來她進入上海一家著名的西餐廳,從最底層的服務員開始做起。西餐廳就像社會的小縮影,每天會發生不同的事情。因爲是抱着體驗的心態,張燕在工作中比別人多了一份思量與琢磨,隨着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她向老闆提出了不少節約成本的建議,得到了老闆的欣賞和信任。不久,她被破格提拔爲經理,月薪上萬,管理着30多名員工。

雖然在別人的眼裏,張燕已是令人豔羨的白領,但她一直有自己的事業定位,希望今後能從事一份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事業,有一種與衆不同的工作及生活方式。

工作之餘,她喜歡寫詩、旅遊。當她來到雲南、貴州一帶的苗寨,看到漂亮的苗族服飾,就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甚至覺得苗族服飾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之最。因爲苗族支系有100多個,每個繫有自己的特色服飾。苗族女孩子從6歲就開始學繡花,善於把自然景物加以藝術概括及誇張,因此苗繡裏一些花卉、蝴蝶、龍鳳圖案都是變異的,非常豐富和多元化。她們會把自己所崇拜的圖騰,或者把對愛情、人生的全部理解及信仰都繡在衣服上。苗繡的各種繡法和花紋,都有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及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苗族的蠟染、刺繡、銀器都很精美,在大城市是看不到的。

張燕像着了魔似地每年都往貴州鄉間跑,收購各種苗族服飾,還潛心研究了苗繡文化。

這時,上海泰康路正在形成綜合性的藝術街,是集設計、製作、生活於一體的國際化的開放式區域,許多藝術家都在那裏安營紮寨。這個創意街區與張燕一直以來夢想的生活方式一拍即合,張燕覺得開創自己事業的時機到了。她辭掉那份高薪工作,在泰康路開了上海首家純苗族手工藝品店——盈稼手工苗繡坊。她終於有了自己最愛的事業,可以爲之付出全部精力的事業。

寫詩來勉勵自己堅持下去

“盈稼苗繡坊”裏所有的物品都是張燕從苗族村落裏搜尋來的,分成兩類,一類是原汁原味的各種苗服、頭飾、項圈、擺設;一類是把苗繡的精華提煉成各種繡片,用苗家手工布做成的實用家居用品,如靠墊、檯布、筆記本及裝飾品。此外,她還爲客人定製改良的苗式服裝及來料加工,如在圍巾、衣裙上刺上苗繡。

張燕認爲,開苗繡坊既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又可以進行持續發展,如將苗繡推陳出新、改良整合、開發新品等,也把她以前學過的染織知識應用起來。爲了讓都市人更瞭解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感受苗繡工藝,爲了不讓這古老的繡藝荒蕪掉,張燕還開設了苗繡班,專門請了苗族繡娘來教學。這在上海乃屬首創。

張燕說,如今都市人離自然、原始的東西越來越遠了,人們都在大都市匆忙生活着,都在追尋物質方面的東西,很難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平靜。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上海是多元化城市,“盈稼”可以讓大家認識苗繡這一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傳承一些藝術修養,同時有個讓女孩學做女紅的場所,這也是一種靜心的方式。苗繡非常簡單,一塊布,一根針線,就可以繡出你自己想繡的圖案。

剛開始創業時,張燕有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她說,如果早知道“盈稼苗繡坊”的預算這麼大,就沒有膽量開了。當時的泰康路還沒像現在這樣著名,知道的人不多,客流量很少;請繡娘到上海來,除了給她們工資外,吃住都得解決,房租與水電費都得按時交付。所以開店時投入的30萬資本,前幾年一直在虧損。但她的信念就是不能後退,沒錢了就從朋友那兒借一點,家裏也資助一些。她到處跑業務,在最辛苦的時候,累得路也走不動,她就寫詩來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如果沒有信念的支撐,張燕早就放棄了——誰能經得起連年的虧損?但她終於挺過來了。隨着時間的推移,媒體的報道,泰康路藝術街熱了起來,買苗飾、學苗繡的女孩越來越多,並在白領麗人、外籍女子中成爲時尚。張燕開始贏利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盈稼苗繡坊”如今已成了泰康路藝術街的一塊特色招牌。

張燕說,創業是個積累的過程:自身的積累,客戶羣的積累。她在經營的同時,自身也在成長。成功是需要堅持的,是要用一定的時間去等待的。

幫助別人是最幸福的事

“盈稼”如今已六歲了,事業穩定的張燕,並沒有坐享其成,反而比以前更忙了。

張燕發現,苗寨的空巢現象很嚴重,村莊裏都是老人和孩子,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苗寨建在高坡上,偏僻閉塞,當地的平均年收入只有200——1000元。一般家庭都有兩三個孩子,因爲孩子要讀書,費用大,媽媽們不出去打工賺錢的話,家裏就會入不敷出。

張燕感覺到這些孩子不快樂,很孤獨也很無助。孩子在0歲到15歲之間,是最需要媽媽的階段,如果這時媽媽不在孩子身邊,對他們的身心成長很不利。

苗族繡娘告訴張燕,很多苗族媽媽不識漢字,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出去打工時被騙被拐的情況常常發生。

孩子無助的眼神及苗族媽媽的遭遇給了張燕很大的觸動,她希望媽媽們能夠留在家裏,在孩子需要媽媽的年齡,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怎樣才能更多地幫助到貧困媽媽及失學兒童呢?張燕苦苦思索,這已不是開店的經營範圍了,開店只能幫助幾十個苗族媽媽,如果將業務擴展,把苗繡應用得更廣泛一些,將它發揚光大,作爲一種民族特色走出國門,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貧困媽媽了。

經過醞釀籌備,張燕與外籍朋友于今年初成立了“嫺燕穎褒貿易有限公司”,從事服裝方面的苗繡加工,將苗繡推廣到國外去。她在苗寨設立苗繡專業村,給媽媽們一份在家加工繡片的工作,既增加了她們的收入,也讓她們留在孩子身邊。此外,她決定將貿易公司利潤的60%拿出來,回饋給苗族貧困失學兒童及殘疾或單親的家庭。這60%的回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用現金救濟失學兒童,另一部分買各種實物贈送殘疾或單親家庭。雖然她的個人力量有限,但隨着公司的成長,會幫助更多的人。爲堅定自己的決心,她已將“盈稼苗繡坊”改名爲“碩勇房間”。

張燕覺得,能對社會盡一份責任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她說,成功是沒有定義的,如果走在路上,能攙扶別人一起走好,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嫺燕穎褒貿易有限公司”現已幫助到300個媽媽,張燕的心願是能幫助20xx個媽媽就業。

現在,張燕每個月都會到苗寨去,她除了教媽媽們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外,還告訴她們苗繡對她們今後生活的意義。

張燕說,真正的財富並不在於錢多不多,而是看自己的幸福指數高不高。雖然自己現在沒有很多錢,但她感到很幸福,很快樂,因爲能幫助到別人,是件特幸福的事情。

讓張燕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留在村莊裏的媽媽越來越多,她們都打心眼裏感激她。這更推動她想發展更多的苗繡專業村,這樣就會幫助到更多的貧困母親和失學兒童了。她滿懷憧憬地說: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了有能力了,再回饋社會,那將是個多麼和諧的社會啊!

付出獲得成功的論據篇3

我想起了西塔,我在紐約任教時教過的一個學生。他當時骨瘦如柴。我問他,他的目標是什麼。他對我說,他想通過獲得籃球獎學金進入大學。這個孩子看上去提不起一袋5公斤重的土豆,他的腿上似乎只有骨頭和膝蓋,壓根兒就看不到肌肉。

我說道:“孩子,我很高興你有目標,我相信你。如果這是你真正想要的,那就永遠不要放棄。”

西塔讓我相信,他是一個很棒的籃球運動員。每天放學後,我都會花些時間和他一起打籃球。他打得並不好,但我讓他不斷嘗試並全力以赴。他的臉上寫滿了自信。我告訴他,只有當你樂於爲你的目標奮鬥時,這些目標纔會實現。他說:“是的,先生。”然後就繼續往籃筐裏投球。

我一直與西塔保持聯絡。多年後,他打來電話,說他參加了他們高中籃球隊的競選。他異常興奮地問我是否願意去看他的比賽。我答應他,無論如何我都會到場,我爲他感到驕傲。我讓他一拿到比賽日程就打電話給我。到了第二個星期,他仍沒有給我打電話,我就打了個電話給他。西塔在電話裏的聲音低得可憐,我幾乎聽不清他在說什麼。不過我還是聽到了一句:“我沒有被選上,克拉克先生。”

這句話重重地擊在我的心上。我告訴他不要擔心,即使邁克爾·喬丹也沒能在高中第一年就成功加入籃球隊。我提醒他不要放棄,要繼續努力。我告訴他,他在籃球中發現了樂趣,既然籃球給他帶來了那麼多快樂,那麼打籃球就是一種愉快的享受。他答應並保證會爲之努力。

兩年後,西塔打來電話,說他加入了一個籃球俱樂部,可以每週在那裏打比賽。他說那裏雖然不是校隊,但他至少可以參與其中,邀請我去看他打比賽。我告訴他,我早就迫不及待了。到那兒以後,我發現比賽是在一個休閒中心的小場館裏進行的。那裏沒有看臺,而我是唯一的觀衆。儘管如此,當我走進賽場時,西塔仍然喜出望外,好像對我的到來感到難以置信。他說:“您真的來了,克拉克先生。”看到他的時候,我同樣驚訝:他的個頭已經比一般人高出一大截來,而且長胖了一點兒。我坐在球場邊上,滿懷期待地觀看着比賽。

西塔興奮極了,以致在5分鐘內犯了5次規,並在15分鐘內就被罰下了場。他走到我身邊:“很抱歉,我太心急了。”

我說:“西塔,你要繼續堅持。孩子,我很享受這5分鐘,而且我會記住你在場上是多麼努力。這5分鐘教會我很多,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做的每件事盡心盡力。”

我和西塔一直保持着聯繫,並且每年都去看他好幾次。我們甚至不再討論籃球——直到某天深夜我接到他的電話。西塔告訴我,他高中畢業後進入了一所社區學院讀書,他仍然在社區籃球聯賽中打球,盡他的最大努力去做到更好。他當時已經22歲,仍然堅持着贏取籃球獎學金的夢想。他說:“克拉克先生,您還記得嗎?您對我說過您相信我,讓我永遠不要放棄!”

我說:“當然記得,小夥子。”他說:“其他人都說我瘋了,但您信任我,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克拉克先生,我沒有放棄,而且我想讓您知道,我剛剛簽了文件,接受了在今年秋天去大學打籃球的全額獎學金。”

想象一下,如果每個孩子都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們的社會會增添多少個醫生、考古學家、律師、慈善家……

想象一下,如果他們從不放棄,如果我們相信他們,並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很有信心;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們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將會發生什麼?他們將在自己身上發現這樣的潛力——這就是我們彼此都抱定信心的結局。

阿莉茲·比爾是我在哈萊姆區教過的第一個班——那個“低水平”的五年級班裏的學生。在我們的班級去南非旅行之後,她告訴我,她想去幫助別人,而且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國家,還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她說她想研究國際政治。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大膽和難以成功的嘗試,但我對她說,她會很了不起,而且我們需要像她這樣的人來負責做出重要決策。

她在上高中時曾打電話給我,說那次南非之行始終在她心裏揮之不去,而且她很想帶她現在的同班同學一起去一次,但是沒有老師願意發起和組織這次旅行。

我對她說:“你自己來,找到帶領團隊的辦法!你行的!”

一個月以後,我收到了一封從她所在的學校發來的郵件。郵件裏附有一張傳單,上面說,他們學校的一羣學生正打算去非洲發放蚊帳,那羣學生正在進行一場募捐活動,想要尋求支援。傳單的右上角寫着:“旅行倡議者:阿莉茲·比爾。”

我說道:“哇,你真的做到了,阿莉茲!一定要成功!”

幾個月之後,她帶着她的團隊去了非洲,這次神祕的援助之旅永遠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在我帶學校的學生去華盛頓之前,阿莉茲帶着我們參觀了她就讀的大學——哈佛大學。她在那裏攻讀國際關係學位,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她決心要成爲影響世界的人。

最近我瀏覽她Facebook的主頁時,看到有一張照片,她和副總統站在一起,笑靨如花。我立即打了個電話給她,得知她正在白宮做實習生。這個女孩正在獲得成功。

除了他們,我教過的其他學生還有數不勝數的故事。孩子們的潛力就在那裏,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發現潛力,鼓勵潛力,並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堅信他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