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爲人處世>

正能量作文

爲人處世 閱讀(2.93W)

正能量是現代的社會所提倡的,人們將帶有感情的話語和正義的事情統稱爲正能量,本站小編今天整理了一些正能量的作文,希望與大家分享。

正能量作文

正能量作文(一):

弘揚正能量

當下,中國人爲所有用心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期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籤。它已經上升成爲一個充滿象徵好處的符號,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着我們的渴望,我們的期盼。

在生活中,正能量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的心態,一個悲觀,對生活喪失期望的人,看到的世界只有欺騙,惡毒、骯髒。而一個樂觀、用心,對生活充滿想象的人,看到的世界充滿了快樂、幸福,美麗多彩。

記得今年有一個節目叫《舞出我人生》。裏面的舞者的人生經歷坎坎坷坷,讓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不禁潸然淚下。她們有的自幼習舞,爲了夢想努力數十載;有的是想用舞蹈撐起家庭的陽光少年;有的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仍不願放下舞蹈夢想的堅強女孩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懷揣舞蹈夢想的追夢人。聽着選手們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夢想,一個叫廖智的大姐姐引起了我關注。

她是一個28歲的女孩,她經歷了兩次大地震,第一次是5年前,汶川大地震當中她失去了婆婆和10個月大的女兒,她失去了自我的雙腿,失去了婚姻。5年之後,雅安地震發生之後,她戴着假肢去往災區參加救援,當餘震發生的時候,她帶着棉線手套,坐在地上搭帳蓬的樣貌,被人們稱爲“最美志願者”。她說,苦難不是人活下去的理由,快樂纔是。她的介紹使我震驚了。這個女人到底經歷了多少苦難?[由整理]

開學前夕,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廖智又一次出此刻了我的視野裏,這一次她更爲詳細的介紹了自我失去雙腿後的奮鬥歷程,這難道不是人們所追求,所讚頌,所弘揚的正能量嗎?像社會上那些拾金不昧、路不拾遺、樂於助人,爲救他人奉獻出自我寶貴的生命的好人們。難道也不是人們所追求,所讚頌,所弘揚的正能量嗎?

生活中的正能量無處不在,可能是隨手撿起一張廢紙,可能是給老爺爺讓個座。關鍵在於改變我們自我,我們改變不了社會環境,但能夠改變我們自我;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的遺憾,但能夠改變此刻的自我;我們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但能夠改變生命的寬度。改變了,正能量就撲面而來。

正能量作文(二):

傳遞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反映的是愛的傳遞,它才以加速度發酵,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溫暖,因爲它傳遞的是正能量,是一種強大的正能量。

猶太作家威塞爾曾說:“美的反面不是醜,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異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以前一度,因“小悅悅事件”、“彭宇案”……等極端事件,讓我們有過道德下降的擔憂和焦慮。同時,每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種渴望,渴望我們這個社會少點冷漠多點溫暖,渴望人與人之間少點戒備多點相助。任由世事變遷,愛與善終是社會的主流、時代的潮流。從這件小事的加速度發酵、傳播,不難看到它帶給人們內心的觸動和產生的共鳴。

大家對這種愛心產生溫暖的感覺,源於人與人之間那種最爲寶貴的理解和對善的認同。正是這種理解和認同,穿透了世間的冷漠與輕視,用一種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獲得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懷。

愛心,被看作是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類良知的生動展示,是社會禮貌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乏善心和愛心,只是在等待一個被觸發的機會。當一個人被感動之時,也是他的愛心和善心被觸發之時。讓人“一看就暖和”的溫柔,這是激發了我們內心柔軟與善意的溫情。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熱淚盈眶,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深刻銘記。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評論,“總期望自我是這溫暖鏈條上的一分子,讓這樣善的傳遞不在我身上斷掉”。正如有人認爲,此事釋放的是“正能量”,自我看到了,有職責傳遞下去。

在現實中,“正能量”帶來的正效應確實不少。我們身邊有阿里木帶給我們的感動,他靠賣烤肉資助貧寒學子,而不少人專程去“捧場”,那裏面有感動,也有“正能量”的傳遞。

社會需要愛,時代呼喚愛。對善行、對愛心的感動,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動,而是一種顯示感動的勇氣,一種傳遞感動的行動。傳遞感動,就是“正能量”的傳遞。愛心無價,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沒有強弱之分。愛心是春風,能夠溫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間;是火炬,能夠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愛心是擔當,是奉獻,也意味着收穫。愛心照亮四周,同時也溫暖自我,幫忙別人也就是完美自我,昇華自我,幸福自我。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相互的給予、共同的追求。

我們不盲目偉大,我們只做偉大的一個分子,我們的社會就會偉大,我們的民族就會偉大,我們的國家就會偉大,讓我們一齊傳遞正能量。

正能量作文(三):

釋放正能量

50歲的天津的哥馬志剛在他並不熟悉的網絡世界裏火了。社交網站上正在火速流傳着這位的哥兩天前的事情,儘管人們並不明白他的姓名: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車費,表示“我不偉大,我掙錢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堅持多付費給他,“我也不偉大,掙錢比您也容易點”。不少人表示,要“隨手轉發,傳播正能量”。擁有232萬粉絲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的點評是:“這種微博看着就暖和。”(4月19日《中國青年報》)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動,這是讓人“一看就暖和”的溫柔,這是激發了我們內心柔軟與善意的溫情。的哥馬志剛以及那個乾淨而實在的乘客,並沒有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卻結結實實地感動了我們。在斑駁的塵埃面前,感動彷彿變得稀缺,談論感動彷彿有些矯情,動不動被感動也似乎說明沸點太低,但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銘記與傳播。

我們爲什麼感動?感動,源於一種叫做完美的東西打動了我們。“我幹嗎掙你的錢?我不偉大啊,你別覺着我多偉大――我跟你說這句話你懂嗎?應對執意要付費的盲人,馬師傅有點急。”“我不偉大,我掙錢比你容易!”多麼真實的聲音,多麼懇切的情愫。雖是微善,卻蘊含極大的張力。其實,馬師傅拒收盲人的車費,並沒有醞釀,而是下意識――他對記者回憶,當時下意識感覺不能收盲人的錢。可這種感覺,他不會用語言描述。“你給他這點光亮,讓他起碼感受到這社會不黑。”

有網友評價道,盲人兄弟雖然看不見,但馬師傅給他描繪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何謂完美?這就是完美。應對這樣的完美,我們怎能吝惜自我的感動。

感動,源於呼喚,源於呵護完美的樸素情懷。央視主持人張泉靈轉發該微博時,評論道,“總期望自我是這溫暖鏈條上的一分子,讓這樣善的傳遞不在我身上斷掉。”相信這是每個轉發者共同的心聲。珠玉在前,人們感動於馬師傅的善良,亦感動呵護善良的無名乘客,無名乘客說的一句話同樣很經典,“我也不偉大,我掙錢比您也容易點。以後,您見到殘疾人,您就繼續幫他們吧。”這名乘客是不是比馬師傅掙錢容易,我們不明白,但他同樣善良,同樣充滿正能量,同樣懷揣着完美訴求――見到殘疾人,繼續幫忙。

我們沒有在現場,我們也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我們都有一個熾烈而雋永的冀望,這就是,期望自我成爲溫暖鏈條上的一分子,不掉鏈子,加入愛心長跑的隊伍之中,讓愛心接力沒有止境。正如有人認爲,此事釋放的是“正能量”,自我看到了,有職責傳遞下去。在現實中,正能量帶來的正效應確實不少,比如河北的“愛心小院”――農婦高淑珍多年來善待數十名殘疾兒童,激發了更多的人蔘與,“院內院外”大接力、“愛心小院”愛心涌。

一度,我們患上了當下的一種流行病:壞消息綜合徵。整天被壞消息所裹挾,沉浸在壞消息之中不能自拔,不相信完美也不願意踐行完美,比如做好事怕被誣陷,英雄流血又流淚。哲學家梁漱溟的追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在這天被無數人引以爲共鳴。這個世界會好嗎?我們的社會會好嗎?當正能量源越多,當越多的人感召於正能量,從而釋放正能量,我們沒有理由說社會不會變得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