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_關於名人爲理想而奮鬥的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48W)

人生的價值最寶貴的便是可以爲理想而奮鬥,青春是爲理想奮鬥的最好時期,想知道名人青春時期是怎樣去爲理想而奮鬥的嗎?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有關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看完也應該學習名人的拼搏精神,放飛自己的理想!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_關於名人爲理想而奮鬥的故事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1:馬克思

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馬克思爲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鬥一生。他積極投身於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

國家的語言。他不斷在圖書館鑽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化學家諾貝爾爲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明炸藥。廢寢忘食,四年裏做了幾百次試驗。最後一次試驗時,他聚精會神地盯着燃延的導火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卻從濃煙中跳出來,面孔烏黑身上還帶着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那些傑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激勵着他們去刻苦奮鬥。

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爲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裏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爲人民深深喜愛的鉅著 《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2:童第周

童第周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山東大學動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職。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近半個世紀,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 知識 ,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矇矇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 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去比利時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童第周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獲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極爲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 工作 。

沒有電燈,他們就在陰暗的院子裏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顯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極細的玻璃絲;實驗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從野外採來的。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裏,童第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若干篇有關金魚卵子發育能力和蛙胚纖毛運動機理分析的論文。

解放以後,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佔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

到了晚年,他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係,他們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一種既有金魚性狀又有鯽魚性狀的子代,這種金魚的尾鰭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種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3:托爾斯泰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 小說 《琉森》(1857)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爲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爲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 小說 《哥薩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爲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xx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20xx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崙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衆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鉅製。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 藝術 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 藝術 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爲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20xx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4: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 藝術 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 英雄 》、《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爲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啓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 效果 ;又使交響曲成爲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爲“樂聖”。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5: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牀前,拉着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着高燒,她還是下牀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6:林肯

林肯奮鬥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個荒涼的肯德基州農場裏,誕生了一位叫 亞伯拉罕.林肯 的小嬰兒,他就是末來第十六任的美國總統。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纔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特地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後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上學的日子不過十二個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艱難的情況下發奮讀書,是林肯不向命運屈服的表現,也是我們應該向林肯學習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閒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他在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以後,曾說:「我能夠達到這一點小成果,完全是日後應各種需要,時時自修取得的知識。」林肯由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爲統率美國的政治家的歷程,深深地打動著我,他成功的關鍵在於奮發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戰。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7:陳歐

16歲那年,陳歐考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獲得了全額獎學金的留學名額,被稱爲“天才少年”。然而,“天才少年”陳歐離開父母后,竟然迷上了網絡遊戲,這實在讓人揪心。

陳歐在新加坡玩網絡遊戲的事兒被父親知道後,父親氣得暴跳如雷,對着電話大聲地責罵。而陳歐卻說自己打遊戲是爲了掙錢,這個父親還真不懂!在國外,網絡遊戲的收入來自植入廣告,而植入廣告價位的高低在於遊戲註冊用戶的多少。遊戲運營商爲了增加用戶數量,往往會對“過關”的玩家進行獎勵,陳歐於是很快就成爲“網遊”高手,出入如無人之境。陳歐覺得網絡遊戲既能掙錢,又刺激好玩兒,真是美妙極了。父親聽後雖然生氣,但也鞭長莫及,只好作罷。

讓父親想不到的是,陳歐玩遊戲竟然真的“玩”出了大名堂。陳歐用一根網線、一臺筆記本電腦,在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公寓裏創建了簡潔、快速、方便的網絡遊戲平臺Garena。他大學畢業的時候,Garena已經擁有了2400萬註冊用戶,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網絡遊戲平臺,陳歐也因此被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專業錄取。爲了攻讀MBA,陳歐放棄了已經成型的Garena,隻身飛往美國。

20xx年3月,陳歐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學成回國,在北京註冊了北京創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創業。陳歐走的是原來Garena的路子,他把外國的遊戲模式搬回國內,做遊戲植入廣告。誰知,外國的月亮不一定都是圓的。陳歐忙活了一個多月,收入3000元,並且大部分都給了遊戲公司。這實在是讓陳歐大失所望,不過,他馬上爲公司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

陳歐的新路子是通過網絡售賣女性化妝品,可他的這個決定卻讓部下們笑得直不起腰。一羣大老爺們兒,一羣斯坦福、清華、北大等世界名校畢業的計算機高材生,竟然要靠賣女性化妝品生存,這實在是太不靠譜兒了吧。不過,陳歐用他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學來的專業理論全面分析了國內的女性化妝品市場,大家不僅止住了笑,而且眼睛都變“綠”了。陳歐沒有說錯,成功就是要在恰當的時候辦恰當的事兒。現在,關於女性化妝品的電子商務就是一塊唐僧肉,誰先下手,誰就會成功。於是,陳歐的聚美優品網就這麼上線了。

果然,陳歐的聚美優品網很快就贏得了市場。目前,該網站註冊用戶達到400萬,月銷售額達到1億元,佔全國女性化妝品電子商務市場的80%以上。天使、鳳凰、紅杉資本等國內外投資公司紛紛向陳歐拋來“媚眼”,爲其注入了大量的資金。

帥帥的青春也成事!可這還沒完,陳歐做得最不靠譜兒的一件事,竟是爲自己的網站代言。這可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呀!但陳歐卻再次取得了成功。“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他說出了女孩們的心聲。不過,最讓女孩們揪心的竟是陳歐的美男形象。不少女孩子看到陳歐與亞洲超人氣偶像韓庚在一起的廣告宣傳照,都會大聲地驚呼:哇,他比韓庚還帥啊!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8:王珞丹

有一個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囂張,還有一些叛逆和瘋狂,有一個姑娘,眼神清澈,笑容無翳,纖腰長腿,小麥膚色,行處靈動如流水,說話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個性,她的青春像一樹一樹的繁花,粉白黛綠,燦爛得令人妒忌。這姑娘,是米萊,又是錢小樣,但歸根結底是王珞丹,獨一無二的王珞丹。這位新晉80後甚至90後代言人,人氣已衝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紅,原因無他,正是青春的勝利,青春的酣暢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粉絲“丹磁”們最初愛上王珞丹,是因爲《奮鬥》裏的“米萊”。雖不是女一號,但這角色實在太討巧:美貌和財富齊備,善良與風趣兼具,偏還癡情得九頭牛拉不回,這樣的女孩,人間煙火中怕是難覓芳蹤。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誰做主》裏的“活寶”錢小樣更草根,更現實,深得80後的歡心。

談起錢小樣,王珞丹用八字評價:“亦正亦邪,亦動亦靜”。錢小樣是誰?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們全部的缺點:自以爲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別人碰過的不算壁,自己不栽過的不算跟頭”。她滿腦袋理想,滿肚子主意,爲自己做主不惜離家出走,擎着中專文憑就敢從銀川殺進北京,由着個性一頓瞎撲騰,然後被現實嗆得七葷八素。

然而這個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貴,正在於她的百折不撓、樂觀無敵,無論生活如何打擊她,始終“傻笑”着蹦躂不息;在於她有一個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長輩禁止的陰溝裏踽踽獨行,當她學會背起責任,俯下身軀,卻永遠學不會放棄愛情;在於她的知足常樂,螞蟻有螞蟻的幸福,別人吃一碗還吃不飽,咱有一粒就樂半年。

王珞丹上躥下跳地奔向了錢小樣,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於電視劇殺青那天,她悲傷地在博客上寫道:“我就這麼被錢小樣拋棄了。”但,看她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履歷,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簡直被錢小樣附體了。

跟錢小樣一樣,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羈,爬樹上牆的像個男孩,而且打小就愛自作主張。中學時,因不甘心被老師冤枉,竟當衆跟老師掐起來,險些被學校開除。父母見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嚴加看管。母親更從不准她和男同學結伴出去玩,男生打來的電話也一律扼殺在搖籃裏。

進了師範後,王珞丹的酷勁兒愈發張揚,單薄得像紙片似的姑娘竟學起了激爆的架子鼓,還加入了校樂隊。這個被帥氣的文藝男青年壟斷的特長,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祕籍。當時全校只有她一人會打架子鼓,風頭可想而知,“人人都認識我,那時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現在還牛。”

跟《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樣,王珞丹的父母也爲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北京師範大學的本科,將來進入穩妥而踏實的教育行業。王珞丹卻臨時變卦,要考北京電影學院,“我特自信地跟他們說,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還是考不上,第三年再來。如果連續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絕對安安心心回老家當老師去”。她的這份執著和勇氣到底打動了父母。

從家鄉內蒙古赤峯到北京,隔着兩座山峯。那個多風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郵電大學旁邊的一個招待所裏,白天風塵僕僕地去上表演輔導班,晚上就關起門來練歌,或舉着報紙練習朗誦和背臺詞。回想那段時日,王珞丹感慨萬千:“大多數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褲腰帶上,這樣的年輕人出不了大錯,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謝我父母在我追求夢想時沒有阻攔……”

憑着在師範習得的文藝功底,和一首令師生至今印象深刻的搖滾歌曲《無地自容》,20xx年9月,王珞丹如願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學生。

“其實剛入校那會兒挺受打擊的。第一次在食堂遇見我們班男生,他從別人那聽說我跟他一個班的,他都驚了,和我擦肩而過的時候特大聲說:‘我們班女生怎麼這麼難看啊!’”這事讓她深感困惑,比她漂亮、聰明的人比比皆是,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

開始,王珞丹總覺得班主任對她比對別人嚴厲,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當初許多老師不看好她,“以前招過一個我這類型的女孩,沒‘出來’,大家覺得這類型不適合在演藝圈待,這不浪費名額嗎?”是班主任頂着巨大壓力招了她,並告訴她,因爲她是一張白紙,只有白紙,纔有可能在上面畫出美麗的圖案。

爲了不負師望,大學四年,“這張白紙”一心撲在了學習上,像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常在排練室待到凌晨才走,光經典電影臺詞就手抄了好幾大本……做喜歡的事,怎肯虛度光陰?

像我這麼得瑟的人

只做喜歡的事,只說想說的話,口無遮攔,我行我素,這種“得瑟”性格,很讓家人爲王珞丹捏一把汗,她卻不以爲意。

20xx年,王珞丹以配角身份進了一個劇組,沒自己的戲份時,她拉着一個演員回休息處聊天去了。製片主任爲此大發雷霆:“那麼大的腕兒都在現場待着,你們有什麼資格待在車上!”王珞丹的犟脾氣一下上來了:“腕兒待在現場因爲場場都是她的戲,後面兩場都沒我的戲,我爲什麼不能休息一下?”談起往事,王珞丹仍然堅持自我:“可能有人覺得我特別各色,但作爲新人,我希望受到的待遇是平等的。也許慢慢地,我會磨掉一些棱角,但本質上絕對不會變。”

她的“得瑟”還表現在接戲非常“挑食”。名演員“挑食”證明自己的身價,那是“範兒”,而她只是個小人物。她的理論是:“一個角色紅不紅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我幹嗎不挑自己喜歡的?只有演喜歡的角色纔有衝動,才能演得好。”爲此,她差點與《奮鬥》失之交臂。

當初趙寶剛導演爲《奮鬥》選角兒時,找到王珞丹,說看過她演的海巖劇《陽光像花一樣綻放》裏的“單娟”,《奮鬥》有一角色露露是個很酷很拽的女孩,氣質相似。不料被王珞丹一口回絕:“我不想演與之前類似的角色,沒法再超越。”她說想演米萊。趙寶剛問:“是不是不讓你演米萊,你就不演了?”“是。”王珞丹毫不猶豫。

朋友們都問王珞丹是不是“腦袋被門擠壞了”,“那可是趙寶剛啊,和他合作太容易出名了,先合作以後再挑角色啊”。

不料第二天電話就來了,趙寶剛同意她演米萊。爲了配合王珞丹的容貌氣質,他還不惜修改了劇本。按當初的設想,米萊該是個白皙豐腴的女孩,以證明家裏闊綽有餘糧,而王珞丹又瘦又黑,全然不像。所以只好把米萊的爸爸從文雅儒商改成了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

看過《奮鬥》的觀衆沒有不喜歡米萊的,趙寶剛也發現了這姑娘的可塑性,便在《我的青春誰做主》籌拍的第一時間聯絡了王珞丹,她“挑食”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樣這角色太鬧了,我怕觀衆接受不了。”當時她手上有5個劇本,不知如何選擇,就列了一張表格評分,“好導演加10分,好的演員陣容加10分,好的播出平臺加

10分,片酬加10分……結果,還是趙導的戲以總分70勝出”。

拍趙寶剛的戲是很有壓力的,“拍戲時趙導幾乎不誇我”,看別人的戲,趙導會樂,看她的戲,則一直很嚴肅,甚至發脾氣。一次,趙導好容易樂了,王珞丹卻哭了,“得到他的肯定,對我來說太難了”。有一場她在車上高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戲拍了好幾天,唱了上千遍。趙導事後解釋說:“王珞丹像個皮球,壓得越低,彈得越高。”

兩部青春勵志劇的熱播,讓王珞丹成了新一代青春偶像。有一次她跟朋友吃涮鍋,穿得很隨意,素面朝天的,正蹲在凳子上甩開腮幫子大吃,有人拍她肩膀,一回頭,那人驚呼:“真的是米萊!”當時她特不好意思:“還好這時代崇尚個性,我這麼得瑟的人才有機會施展。”

未來無限大

或許在旁人眼裏,王珞丹顯得自我而叛逆,但在她看來,“雖然大家都說80後叛逆,可趙寶剛導演說他們那代才叫叛逆呢,和人發生矛盾了,板磚直接就拍過去。我們80後再怎麼自我,也還是會有價值判斷標準,侷限在一個框架裏”。

有人說,80後自負、物質、遊戲人生,與錢小樣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小樣放着成功男士高奇不嫁,非要跟定沒錢沒房沒車負債累累還折進大牢的方宇,讓人感覺不現實。王珞丹立馬反駁:“80後一點兒不物質,他們其實特有闖勁,因爲還沒失敗過,還沒被算計過,像錢小樣一樣,只管往前衝,堅信自己能闖出一片天。80後同樣是有理想的一代!”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紅色與藍色的綜合體。一面,如紅色熱情陽光,笑神經發達,經常自個兒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還能玩能鬧,早冰、攀巖、架子鼓,樣樣精通,另一面,又如藍色安靜平和,沒戲拍時就宅在家裏,看書,彈琴,寫博,遛狗,睡覺,完全自得其樂,愛好廣泛的好處即是,永遠不會悶。

拍戲,她喜歡挑戰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愛嘗試新事物、新領域,自己設計過衣服。“也許將來會做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輩子當演員啊”。她像個孩子,永遠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貪婪抓取着異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個五光十色、充滿能量的大魔方,不斷誘惑着她去探尋,她的未來不可限量。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9:王寶強

王寶強,青年影視演員。出生於河北南和縣大會塔村的王寶強,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8歲-14歲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後來到北京闖天下。主要作品有:電影《天下無賊》、《盲井》,電視劇《暗算》、《殷商傳奇》、《士兵突擊》、《開心妙手》。 “傻根”“阿炳”許三多“,誰纔是真正的王寶強?一個農村孩子八歲時的夢想,在十六年後變成了現實。這不是傳奇,爲了這個夢想,他在少林寺學藝六年。爲了這個夢想,他在北影廠的門口蹲候三年,只爲有一個說臺詞的角色。爲了這個夢想,他在工地上搬磚、運沙,揮汗如雨。爲了這個夢想,他和所有有夢想的年輕人一樣,離開家鄉,走在奮鬥、成長的路上。

他用十六年,完成了這個青春時代的奮鬥史。他用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製造了一個喧囂時代的夢。每個夢想皆能成真。

在青春時爲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10:車胤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爲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爲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爲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爲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