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W)

有很多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都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細細品讀的,那麼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

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一些話影響我的一生

“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多用功就多用功,儘自己的最大可能,幹勁去讀書。”這是六年級開學的第一次班會上,班主任鳳玲老師(任教我的數學)在班上講過的一句話,至今想起來還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因爲它從此影響着我……在接着的三年中學學習中,我一直當它是座右銘,哈哈~~對於在校期間,從沒談戀愛,包括以後的中專學習中也一樣,也許是家庭的教育加之老師的循循善誘…因爲我只需不斷努力,‘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心態,所以對於是周遭同學朋友的談戀愛,是不支持,當然也不會反對。因此,好笑的回憶是——只有暗戀的份~~~

在九年級的班主任成進老師曾在我的畢業同學錄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有你做我的學生真好,但我不希望你永遠是我的學生。”記得當時我接過本子,有點生氣地問了一句:“老師,不會吧?!”老師說,你再看一遍……我想了想,笑了,他說,對嘛!我們相視而笑。當時我立刻明白過來:“對,我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要說改變我更多的應該是在中專的三年裏…在林忠校長教我們法律課程說過的太多,總結大概是“做一個有情有義,知恩回報,正直勇敢,尊師有道德的合法的人”“人是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地進取~~”在他的客家話式的‘普通話’中,讓我感觸良多,基於以“仁”爲核心。……教“市場營銷”科目的老師說到朋友時,他認爲“利益在,朋友在,利益無,朋友散”。當時我最看中朋友間的友誼,當即反對過還笑他:“老師,你也太悲觀了,老師,你的朋友一定很少吧。”他回一句:“楊海燕,現在你們是同學,再大的事也即是小事罷了,以後你再想想我的話……”是啊,現在想起來,好像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在‘人際關係學’課堂上纔會出現“老鄉”的我的搞笑看法。哈哈~~~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教數學的,佘國興老師的話。這些話記憶猶新。在老師們的個性化教學交流中,只知道那時單純地想‘將來世界就是我們的了!’,壯志雄心!!在畢業後的一年有佘的校外實習日子裏,的確償到了一些苦頭~~~

後來一邊進修大專學習,一邊加入學校工作。那時候什麼也不懂,可是自己很努力,但,自己常常不知哪裏下手教學,苦惱之佘,還是努力再努力。一個主任曾惡言訓示:“一個新老師,板書都不會,我知道你不是從師範裏出來的,不是專業的,那也應該多去聽聽,看看別的老師的課,多向其他老師學習!”找到我,當面說……我當時啞口無言,總之回家後大哭一場在房間裏,因爲委屈……是啊,當時不懂,可想學,也沒用。別人的課,經驗啊,哪能說聽就讓聽的,一再三請求,懇求,一個學期下來沒一個迴應有課可以聽的,每次要去聽就是說“不行不行,這節課沒內容,下次有新課我告訴你去聽。”哈哈,盡騙我的……少芳老師的課的一邀就有的,之後她教我很多,還有甘澍校長的教學經驗交流,指導……所以,在教師的生涯中,他們一直是我‘恩師’,我一直也很敬重他們。他們都說過類似的,“作爲一個新老師,你很厲害了,很勤奮。”“沒關係,誰都一樣不可能一下就什麼都會”“可以了,再努力可以的”……說真的,批評的言語當是“忠言逆耳”(但會傷到心),間接的表揚,話中有話,卻能更加加倍地努力。是的,它們都直接影響着我。後來,在大專畢業的同時,通過省的公開招聘教師,填資料,報考,驗證,筆試,面試,體檢……我正式光榮地成爲一名教師。因爲閒着無聊,今年剛報讀了本科,進行中~~~­  在批評中成長,在表揚中更加進取。不愧地說,教學過程中,幾次學校抽測中,鎮統考統評——成績證明了一切。曾經我付出了,現在也收穫了。但仍需努力。。。。。。教育爲本,育人爲本,不是單純的成績,所以教育是一個‘長征’,是一個艱辛的革命,是一個可以快樂地教學。

現在我也以我的言行影響着我的學生,希望他們同樣有一顆寬容的心,正直勇敢,謙虛而不自卑,儘自己的努力去讀書,做個尊敬師長,堂堂正正,言行一致的學生。我會期待哪一天,有學生說“老師,你的話影響着我的一生……”哈哈哈!

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摸臉頰的大財富

飯店的副總經理達吾接到顧客的投訴,顧客反映自己是這家飯店的常客,但每次來飯店的時候仍被當做是第一次來,這就很難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達吾馬上找到了管理部門,要求負責人爲曾經來過飯店的顧客在電腦裏單獨建立一套資料程序。但是負責人面露難色地說:“如果要建立這樣一套系統,至少需要500萬美元的經費和3年以上的時間。”

“……”

聽到這樣的答覆,達吾也無可奈何,一時語塞了。幾周後,達吾到加利福尼亞出差,住在當地的某飯店,進入飯店大廳後,門衛比爾熱情地迎接了他,達吾幾年前就見過這個職員,比爾接過行李後,前臺的女職員同樣十分熱情。

女職員面帶親切的微笑,對達吾說道:“您好,達吾先生,歡迎您再次光臨本飯店。”

達吾問女職員,爲什麼知道自己以前曾經來過這家飯店。

女職員解釋道:“客人進入飯店後,比爾會迎接客人,如果是比爾第一次見的客人,比爾就會問客人:‘您好,貴姓?您來過我們飯店嗎?’如果客人回答曾經來過,比爾把客人介紹給前臺的小姐時,就會摸一下自己的臉,意思就是:‘這位客人曾經來過!’”

然後,女職員叫來了服務員。

“這位是達吾先生,今天晚上要住在我們飯店的克里斯托房間。”

女職員一邊說,一邊輕輕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服務員馬上就看出了女職員的意圖,說道:“您好,達吾先生,很高興再次爲您服務,我感到非常榮幸!”

這所飯店職員們的默契配合讓達吾很受感動,他們沒有花費幾百萬建立客戶資料程序,只是靠一個摸臉頰的簡單動作就讓老顧客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青春勵志奮鬥經典故事:成功只因“一句話”

作者:小新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在某個關鍵時期,總會出現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這個人或許是你的父母,或許是你的老師或朋友,或許是你的戀人。他所說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會讓你牢記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這樣,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

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公司的總裁傑夫·貝索斯小時候,經常在暑假隨祖父母一起開車外出旅遊。

10歲那年,貝索斯又隨祖父母外出旅遊。旅遊途中,他看到一條反對吸菸的廣告上說,吸菸者每吸一口煙,他的壽命便縮短兩分鐘。正好貝索斯的祖母也吸菸,而且有着30年的煙齡。於是,貝索斯便自作聰明地開始計算祖母吸菸的次數。計算的結果是:祖母的壽命將因吸菸而縮短20xx年。當他得意地把這個結果告訴祖母時,祖母傷心地放聲大哭起來。

祖父見狀,便把貝索斯叫下車,然後拍着他的肩膀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祖父的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19個字,卻令貝索斯終生難忘。從那以後,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誨做人。

“回去勇敢地面對他們,我們家裏容不得膽小鬼”

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在4歲的時候,她家從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區的帕克裏奇居住。來到一個新環境後,活潑好動的希拉里急於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發現這並非易事。每當她到外面去玩耍時,鄰居的孩子們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負她,有時還將她推來推去或將她打倒在地。每當這時她都會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門了。

希拉里的母親靜靜地觀察了幾周後,終於有一天,當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時,母親站在門口擋住了她的去路。母親大聲對她說:“回去勇敢地面對他們,我們家裏容不得膽小鬼。”希拉里只得又硬着頭皮走出家門,這讓那些欺負她的孩子大吃一驚,他們沒料到這個小丫頭會這麼快又回來。在以後的歲月裏,每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希拉里都會鼓起勇氣,大膽地迎接挑戰。

“你可以失去你的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

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瓦爾坦·格雷戈裏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便因病去世了。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區將他帶大的。

格雷戈裏安的祖母也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戰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雖然命運對她十分不公,但她並未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爲了讓格雷戈裏安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健康快樂地成長,祖母經常教導他說:“孩子,有兩件事一定要記牢。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麗,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爲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祖母的這句話在格雷戈裏安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14歲的時候,成爲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着,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七十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着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只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着錢回家來”

託妮·莫里森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時代,由於家境貧困,從12歲開始,每天放學以後,她都要到一個富人家裏打幾個小時的零工。一天,她因工作辛苦向父親發了幾句牢騷。父親聽後對她說:“聽着,你並不在那兒生活。你生活在這兒。在家裏,和你的親人在一起。只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着錢回家來。”

莫里森後來回憶說,從父親的這番話中,她領悟到了人生的四條經驗:一、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爲了你的老闆,而是爲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與你所做的工作是兩回事,你該是誰就是誰。

在那之後,莫里森又爲形形色色的人工作過:有的很聰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寬廣,有的小肚雞腸。但她從未再抱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