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3個

勵志故事 閱讀(2.68W)

勇氣是什麼?勇氣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義;勇氣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勇氣是“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樂觀。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3個

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篇1

1957年,納爾遜生於英格蘭的諾福克,爸爸媽媽一共養育了十個子女,納爾遜排行第六。這麼多孩子個個都要張嘴吃飯,爸爸媽媽爲了養活他們可犯愁了!調皮的納爾遜更是讓爸爸媽媽頭疼。好心的舅舅很喜歡活潑的納爾遜,就在他9歲那年收養了他。

說起舅舅可真是威風,他是英國海軍一艘軍艦的艦長。小納爾遜開始了他的軍艦生涯,他穿着舅舅的舊軍裝,儼然成了一個小水手。

大海,孕育了人類的文明,充滿了神祕的激情,納爾遜自從看見大海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愛上了它,他真想永遠和大海在一起。

“大海可是變化無常的哦,不會一直給你好臉色看的。”舅舅試一下納爾遜的膽量----一個膽小鬼是不能做水手的。

“我纔不怕呢!”納爾遜蹦跳着走上了甲板,他開心得就像魚兒要馬上游進大海一樣!

最初的航行慵懶而美好,大海的美麗在小納爾遜面前一覽無餘。不過就像舅舅說的:“大海不會永遠風平浪靜”,果然,船在一次遠行執行任務的時候和暴風雨相遇了!

軍艦在暴風雨中劇烈地搖晃,水手們硬挺着身軀做好一切安全準備後,一個個都趴在甲板上嘔吐起來。舅舅擔心納爾遜會受不了,他在水手們當中發出了小納爾遜,他正在幫忙別的水手呢!而且奇怪的是,第一次接觸暴風雨的小納爾遜竟然沒有嘔吐,更沒有嚇得躲進船艙裏,他顯得比在船上多年的老水手更健康。他勇敢地在暴風雨中行走,並按照舅舅事先教他的方法工作着。

“納爾遜!”舅舅大聲叫着他的名字,當納爾遜回頭的時候,舅舅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篇2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箇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戶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着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辛贊是個老實人,憋着一肚子氣,勉強擺了一座酒席。驕橫的完顏千戶幾杯酒下肚後,更加得意洋洋,竟當衆侮辱起敬酒的小僮來了。

這一來,年少氣盛的辛棄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從牆上抽出一把寶劍,“噔、噔、噔”幾步走到完顏千戶面前,激昂地說:“趁諸位酒酣耳熱,讓我舞劍給大家開心助興!”說罷,便揮劍起舞。只見他有時輕似燕子點水,有時重如泰山壓頂。舞到興頭上,劍人合而爲一,只有劍光閃閃,不知人在何處。正在這時,忽聽辛棄疾猛喝一聲:“看劍!”一個大鵬展翅,寶劍直指完顏千戶的腦門。

“啊!——”完顏千戶嚇得面如土色,“撲通”一聲,連人帶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盤叮噹落地,打得粉碎。辛棄疾急忙收劍做了個乾淨灑脫的收勢,說了聲“莽撞了!”從容地站立一旁。完顏千戶驚魂未定,還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僕們趕忙上前扶起,他纔不得不尷尬地說出話來:“舞得好,好厲害的英武少年!”

勇氣使人成功的例子篇3

20xx年4月19日,是達爾文逝世130週年紀念。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仍然從各地陸續趕到他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表達內心的敬仰。

素材運用 達爾文曾說:“我始終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我可以放棄任何假說。無論是如何心愛的,只要事實證明它是不符。”這位不求功名但極具創造性氣質的自然科學界偉人,因爲執著於對真理的探尋,而贏得了時間的肯定。

話題拓展 探求真理、不懼失敗、科學精神

1831年12月7日,一艘排水量僅235噸的小帆船從英吉利海峽的雷本港向大西洋進發。22歲的青年查爾斯·達爾文隨着英國海軍的測量船,開始了爲時5年的世界探險。

乘上那艘小獵犬號時,達爾文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夥子。

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西部希魯普郡一個世代爲醫的家庭,他的父親瓦爾寧曾把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他將來也能成爲名醫,繼承家業。但是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反而跟博物學和礦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831年,年輕的達爾文經漢斯羅教授推薦,以自然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艦歷時5年的環球考察。

在這5年中,他跋山涉水,進入深山密林。大自然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千奇百怪的變異,把他的整個心都吸引去了,他開始對聖經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來,而且物種是不變的”的說教,產生了懷疑。最後,他終於以“物種逐漸變化”的大膽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

爲了避免偏見,並且替自己的理論找到更多的根據,他不但細緻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種變異事實,還廣泛收集了動物在家養條件下的各種變異現象,查閱了大量書籍和資料,最後終於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一部劃時代的鉅著一《物種起源》。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個在思想上自由的人,才能夠取得創新;一個在工作中務實的人,才能夠爲自己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