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6篇

勵志故事 閱讀(3.92K)

生活的理想就是有理想的生活!理想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很多名人能有今天,都是因爲心中的理想驅使他們不斷地去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6篇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1:萊特兄弟

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農場裏,有一位牧羊人辛苦地幫別人放羊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牧羊人雖然很辛苦,可是他卻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更讓牧羊人開心的是他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一天,牧羊人帶着兩個孩子去牧羊,這時一羣大雁從他們頭頂飛過,漸漸地消失在了遠方。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兒飛呀?”

“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明年它們還會飛回來的。”牧羊人說。大兒子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多好,那樣我們就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聽了兩個兒子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只要你們想飛,你們也可以像大雁一樣飛起來。”牧羊人的兩個兒子聽了,都把胳膊當做翅膀模仿大雁飛,可是並沒有飛起來,相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牧羊人說:“你們飛的姿勢不對,讓我飛給你們看。”牧羊人也模仿大雁飛,可是牧羊人同樣沒有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對兩個兒子說:“我是因爲年紀大了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他們相信自己一定會飛起來的。在以後的日子裏,雖然他們家境貧寒,沒有讀多少書,可是他們卻始終記着飛起來的這個夢想。

兄弟兩個長大了,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飛了起來,他們就是萊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的發明者。

萊特兄弟能成功地發明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是與他們從小就種下的夢想分不開的。萊特兄弟也許沒有多少飛行的專業知識,可是他們卻有着飛行的夢想,夢想最終促使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

有一個調查小組曾經對美國哈佛大學的一羣智力、學歷、環境條件相差無幾的畢業生做過調查,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前,對他們做了一次關於夢想的調查。結果是這樣:

27%的人,沒有夢想;

60%的人,夢想模糊;

10%的人,有着明確的夢想;

3%的人,有着長遠而明確的夢想。

這個調查小組對這羣學生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20xx年後的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幾乎成爲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社會精英和行業領袖;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爲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而那60%的人則安穩地工作與生活,衣食無憂;剩下的27%的人則整日爲生計奔波着,抱怨社會、抱怨他人。

這羣哈佛的畢業生除了夢想,各方面都相差無幾,可是最後的結局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區別即在於有無夢想。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2:勞拉·欽奇利亞

1975年冬季的一天,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一所高中的操場上,一個女孩正蹲在凜冽的寒風中沉思,她時而仰望天空。時而眉頭緊鎖,她在思考: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是啊!她正面臨着人生的岔路口。父親是一個地道的“修鞋匠”,靠修鞋維持着這個風雨飄搖的家。16歲的她已經懂事了,看着父親含辛茹苦地掙錢,她的心裏總是涌着酸楚,於是打算輟學掙錢養家。

她把輟學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沒想到父親勃然大怒,罵道:“你真是個不爭氣的東西,難道你一輩子想做一個被人瞧不起的‘修鞋匠’嗎?”她當然不想做“修鞋匠”,兒時她告訴父親:“我的理想是出人頭地,做個大人物。”但現在,她的理想面臨着化爲灰燼,倔犟的父親堅決不同意她輟學。

可是此後幾天,雖然她還在堅持上課,但心思早已不在課堂,整日琢磨着如何掙錢。每當聽到有企業家的講座,她就如期參加。最近,她聽說學校請來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演講,便欣然前往。

這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高舉着一張100克朗的鈔票,面對會議廳裏的200個學生,首先發問:“誰要這100克朗?”話音剛落,200隻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他接着說:“我打算把100克朗送給你們其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

說完,演說家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樣呢?”他把鈔票扔在地上,又踩上一腳,並用力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變得又髒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演說家意味深長地說:“我已經給你們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爲它並沒有貶值,它依舊是100克朗。”

“其實,人的理想就像這張鈔票,就算遇到狂風暴雨和懸崖峭壁,也不要被逆境所擊倒,因爲它永遠不會喪失價值。”演說家激情昂揚地說道。

演說家的話音剛落,會場便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坐在會場角落裏的她,聽得熱血沸騰,她忽地頓悟了,我的理想又何嘗不是這張被蹂躪的100克朗?儘管現在面臨着人生困境,如果理想沒有撤退,那麼人生就不會貶值。

之後,她毅然打消了輟學的想法,省吃儉用,靠父親資助和假期打點零工,艱難地讀完了高中,而後考入哥斯達黎加科學政治大學學習,成績卓越。

從1990年起,她的人生開始風生水起,從多個組織的顧問,到公共安全部長。到民族解放黨立法大會議員,再到哥斯達黎加副總統,20xx年她又成功當選總統。她正爲她的國家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兒童和老人的生活條件、打擊犯罪行爲和販毒活動而奮鬥着。

她就是勞拉·欽奇利亞,哥斯達黎加歷史上首位女總統。欽奇利亞在一所大學的演講中,把她的經歷告訴了學生,並再三激勵大家說:“我是一個修鞋匠的孩子,家境雖然貧窮。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理想,有理想的孩子生命就不會貶值。”

100克朗價值不大,但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3:亨利.福特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緣於在一家餐廳發生的一件小事。

根據亨利.福特的描述,在他還是一個修車工人的時候,有一次剛領了薪水,興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嚮往的高級餐廳吃飯。卻不料,年輕的亨利.福特在餐廳裏呆坐了差不多15分鐘,居然沒有半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

最後,還是餐廳的一個服務生看到亨利.福特獨自一個人坐了那麼久,才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只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菜單粗魯地丟到他桌上。亨利.福特剛打開菜單,看了幾行,耳邊傳來了服務生輕蔑的話語:“菜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只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驚愕地擡起頭來,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務生滿是不屑的表情,當下使得亨利.福特非常生氣。惱怒之餘,他不由自主地便想點最貴的大餐。但一轉念之間,又想起口袋中那一點點可憐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亨利.福特只點了一個漢堡。

服務生從鼻孔中“哼”了一聲,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單,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很清楚地讓亨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這窮小子,也只不過吃得起漢堡罷了!”

在服務生離去之後,亨利.福特並沒有因爲花錢受氣而繼續惱恨不休。他反而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爲什麼自己總是隻能點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點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當下立志,要成爲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從此之後,他開始朝夢想前進,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爲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4:愛因斯坦

1955年4月13日,在家裏工作的愛因斯坦感到右腹陣陣劇痛,同時還出現了別的不祥之兆。醫生們迅速趕到,會診結果是主動脈瘤,並建議他立刻動手術進行治療。

愛因斯坦婉言謝絕了。在1945年和1948年,他接連做了兩次手術之後,已經發現主動脈上有一個瘤。他有預感,這個致命的定時炸彈即將爆炸了,自己也應該走了。

第二天,心臟外科專家格蘭醫生從紐約趕來。儘管他知道愛因斯坦很虛弱,開刀會有危險,但還是建議開刀,因爲這是唯一的搶救方法,別無選擇。

愛因斯坦蒼老的臉上浮現出疲倦的微笑,搖搖頭說:“不用了。”

格蘭醫生又一次警告他:“那個主動脈瘤隨時都可能破裂。”

愛因斯坦鎮靜地說:“那就讓它破裂吧!”

4月16日,愛因斯坦病情惡化,住進了普林斯頓那家小小的醫院。一到醫院,他就讓人把他的老花眼鏡、鋼筆、一封沒寫完的信和一篇沒有做完的計算題送過來。他在病牀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鏡,從牀頭櫃上抓起了筆。還沒開始工作,他就倒了下去。寬大的佈滿皺紋的額頭上冒出一片汗珠,那支用了幾十年的鋼筆從手裏滑落到地上,他實在是沒有一點力氣了。

4月17日,星期五,愛因斯坦的感覺似乎稍微好了一些。兒子漢斯坐飛機從加利福尼亞趕來看父親;女兒瑪戈爾因病與父親住在同一個醫院,坐着輪椅也來看父親;還有許多朋友、同事都來看望他。他平靜地對兒女、朋友和同事說:“這裏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沒什麼,別難過,人總有一天要死的。”

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愛因斯坦因腹腔主動脈溢血而與世長辭。

巨星隕落了!電訊傳遍地球每一個角落:“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終年76歲。”

全球爲之悲痛,到處都是悼詞和頌詞:“世界失去了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失去了最偉大的兒子。”“愛因斯坦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愛因斯坦改變了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

唁電和唁函從世界的各個角落飛往普林斯頓,有的來自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有的來自著名的科學家,有的來自學術團體,有的來自普通的男男女女。人們懷念他,因爲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開拓出科學造福於人類的無限廣闊的前景。人們懷念他,因爲他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各種媒體重新刊登了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在1931年對愛因斯坦作出的評價:“在我們這一時代的物理學史中,愛因斯坦將位於最前列。他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很難說,他究竟是同牛頓一樣偉大,還是比牛頓更偉大。不過,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偉大是可以同牛頓相比擬的。按照我的見解,他也許比牛頓更偉大,因爲他對於科學的貢獻,更加深刻地進入了人類思想基本概念的結構中。”

愛因斯坦在遺囑中說,我死後,除護送遺體去火葬場的少數幾位最親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擾。不要墓地,不立碑,不舉行宗教儀式,也不舉行任何官方儀式。骨灰撒在空中,和宇宙、人類融爲一體。切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號變成人們“朝聖”的紀念館。我在高等研究院裏的辦公室,要讓給別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將隨我一起死去。

那麼究竟什麼是愛因斯坦不死的理想呢?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作出了這樣的明確闡述:“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愛因斯坦說得多好啊,貪圖安逸和享樂,只是豬欄的理想,而對善、美和真的不懈追求,纔是不死的理想。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5:愛因斯坦

一個從河北農村出來的憨厚小夥子,爲了電影夢想,他在工地上搬磚;爲了電影夢想,他在北影廠的門口等了3年;爲了電影夢想,他8歲離開家,執著地走在奮鬥、成長的路上。憑着自己的毅力和堅持走到了現在,從最初的跑龍套到的電影《天下無賊》、大片《集結號》、電視劇《士兵突擊》等等,他塑造的傻根、阿柄、許三多……

《向前進》是一本集回憶、日記與語錄爲一體的自傳,講述一個農民的孩子,到少林寺學武,再到北影廠門口蹲候三年只爲得到一個說臺詞的角色。這是王寶強的自傳,也是王寶強的真實寫照。

這本《向前進》的自傳沒想到竟然引來諸多人的爭議,對於那些不順耳的聲音,王寶強迴應說:“我敢把我前20xx年走過的路寫出來,給你們看,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看,不一定是因爲我比任何人更有勇氣,而在於長大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堅持。我相信一個人的成長故事與青春故事的代名詞就是奮鬥,就是前進……以後,到40歲、60歲,把每個20xx年都寫出來,看一看一個人能在20xx年裏經歷多少事,發生多麼大的變化。”

一個農村孩子兒時的夢想,在20xx年後變成了現實。這不是傳奇。爲了這個夢想,王寶強在少林寺學藝了六年。他在北影廠的門口蹲守三年,只爲有一個說臺詞的角色。爲了這個夢想,他在工地上搬磚、運沙,揮汗如雨。爲了這個夢想,他離開家鄉,走在奮鬥的路上……

學了6年功夫,14歲的王寶強去了北京。剛到北京,當了幾部戲的羣衆演員,每天掙20元錢,慢慢地他就沒戲演了,但還是每天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北影廠門口等戲,“我天天看着天花板,回去又能夠幹什麼?你在這兒待一天你就有一天的希望。這種信念一直在,所以我一直在堅持。”沒錢的時候,王寶強會去工地打工餬口。

在《天下無賊》中,傻根無疑是“幸運”的,因爲迷途知返的賊公賊婆最終保護拯救了他,還了他一個“天下無賊”的理想烏托邦;在現實生活中,傻根的飾演者王寶強無疑更是“幸運”的,拍的第一部電影就一不小心拿了個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緊接着第二部戲就被馮小剛導演納入了自己的賀歲片體系,並且配以衆星捧月的超強陣容,大有不捧出其來不罷休的架勢。結果當然是順風順水,王寶強隨着這部片的大賣之後名氣與身價一路看漲,演藝生涯的前面似如金光大道。

這種從“北漂”的最低層幾乎坐火箭般的迅速直升不要說當初懷揣80塊錢闖北京,最好也只是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做羣衆演員的農村孩子王寶強沒有想到,就連那些從各大藝術院校畢業後至今還未着落,仍在埋怨命運不公的俊男靚女們也是根本無法理解想通的。的確,論相貌,論學歷,論能力基礎,王寶強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傻根”。但“幸運”的前面之所以需要加上引號,正是因爲“成功不是靠傻福”“幸運永遠也不會砸向那些沒有努力準備而只會哀嘆不公之人”。

幾乎處在北漂最低層的王寶強當初懷揣着做武行的演藝夢想,無論寒暑冷熱擠在北影廠大門前眼巴巴等戲的諸多經歷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可以說,每一個在北影廠大門前擠過、在地下過道的嚴酷環境內睡過的北漂都是自強不息的,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幸運女神的每一次眷顧就是發光的一次機會。而王寶強自己牢牢抓住了這個機會。本渴望做武打演員的他最終被導演李楊看中,在獨立藝術片《盲井》中近原生態的表演讓王寶強第一次真正認識到電影,同時也讓電影圈內的專業人士認識了他。

馮小剛可能從他不事雕琢,純真質樸的面孔中讀出了什麼。《天下無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爲王被寶強量身打造的電影,因爲和《盲井》一樣,它的核心都是“一隻羊在狼羣中最後改變救贖了狼”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被馮小剛認同往往直接意味着被商業市場和廣大老百姓觀衆所認同,在一衆華語影壇港臺大陸全腕兒級的庇護更是壓力掩蓋下,王寶強“這隻羊”毫不遜色,用令人難忘的質樸表演圓滿了一個“天下無賊”的真實。更爲難能可貴的是,成名後的王寶強仍然保持了自己農村孩子的謙遜和樸實。

20xx年,王寶強主演30集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成功地塑造了許三多這個角色,其自然的表演才能在這部劇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現,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並贏得了廣大電視觀衆的喜愛。傻根、許三多……一連幾個本“土”變演征服了很多觀衆。除了本色表演,王寶強還有什麼?王寶強未來將一直“土”下去麼?王寶強說,其實如果有反差很大的人物角色和故事他也考慮轉型,“只是這個事情得慢慢來,公司希望我繼續走樸實路線。”

王寶強成名以後,成了家鄉河北省南和縣的寶貝,全縣人都以他爲驕傲。家鄉領導對寶強寄予了厚望,還承諾幫助寶強解決他的婚姻問題。寶強也表示,只要家鄉需要,他隨時隨地到。 王寶強說,現在回村裏他也光着膀子,拎着鋤頭下地。鄰居都說,誰能見到像他這樣的啊?

如今,王寶強的片約不斷,在選擇劇本方面他已經有了很大的空間。他身上已不再是剛出道的青澀。出道以來一直以淳樸形象示人的王寶強,會不會像很多明星一樣慢慢偏離自己原來的軌道?王寶強清楚,他身上的本色本質,也是大多數導演看重的,“如果保持不住,他就不稀罕了。”

有關名人的理想故事6:安徒生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爲了生活不得不帶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麪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問他想要求什麼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後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並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後,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於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啓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20xx年了。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麼即使你是在鴨欄裏孵出來的也沒有關係。